发声组件及耳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94891发布日期:2019-01-04 23:45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发声组件及耳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耳机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发声组件及耳机。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耳机往往采用直导管进行发声,即喇叭连通直导管进行发声。这样的结构导致声音的低频部分松散,使得耳机的低频下潜不够,低频表现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声组件及耳机,能够使耳机的低频下潜更深,提升低频表现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声组件,应用于耳机,所述发声组件包括喇叭及导管,所述导管呈螺旋状,所述导管的两端分别为第一端口及第二端口,所述喇叭与所述第一端口连通,其中,所述第一端口为所述导管位于螺旋状结构中心的端口,所述第二端口为所述导管位于螺旋状结构外沿的端口。

进一步地,所述导管的长度为35mm~45mm。

进一步地,所述导管的长度为40mm。

进一步地,所述导管包括螺旋凹槽及螺旋上盖,所述螺旋凹槽与所述螺旋上盖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螺旋上盖包括螺旋盖盘部和螺旋凸块部,所述螺旋凸块部在所述螺旋盖盘部一侧的端面延伸而出;

所述螺旋凸块部与所述螺旋凹槽的内周壁相配合,所述螺旋盖盘部与所述螺旋凹槽一侧的台面相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螺旋凹槽的直径为2mm。

进一步地,所述导管在所述第一端口处开设有缺口部。

进一步地,所述导管在所述缺口部还设置有移动部,所述移动部用于调整所述缺口部的大小。

进一步地,所述缺口部开设于所述第一端口靠近所述喇叭的断面。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耳机,所述耳机包括外壳及上述的发声组件,所述发声组件设置于所述外壳内;

所述外壳设置有耳机孔,所述耳机孔与所述第二端口连通。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声组件及耳机,通过将发声组件中的导管设置为螺旋状,相比于现有技术,使得发声组件设置在耳机中时,能够在耳机中有限的空间内,增长导管的长度,进而过滤掉音频中更多的高频部分,而低频部分相对就更多,使得音频中的低频部分更集中,使耳机的低频下潜更深,提升低频表现效果。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发声组件的一种示意性爆炸结构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发声组件的导管的一种示意性爆炸结构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发声组件的螺旋凹槽的一种示意性剖视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发声组件的螺旋上盖的一种示意性结构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发声组件的螺旋凹槽的一种示意性结构图;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耳机的一种示意性结构图。

图中:10-耳机;100-外壳;110-耳机孔;200-发声组件;210-喇叭;220-导管;221-第一端口;2211-缺口部;222-第二端口;223-螺旋凹槽;2231-内周壁;2232-台面;224-螺旋上盖;2241-螺旋盖盘部;2242-螺旋凸块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同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现有技术中耳机在播放音频时,低频部分松散、低频下潜不够的原因在于,现有技术中的耳机往往采用直导管进行发声,而在耳机内,喇叭与耳机孔的距离较近,导致音频中的高频部分无法被滤掉,无法突出音频中的低频部分,从而导致低频部分松散,低频下潜不够,使得耳机的低频效果表征较差。

基于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发明人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解决方式为:在耳机的喇叭与耳机孔之间设置螺旋状的导管,以过滤音频中的高频部分,突出低频部分。

具体地,请参阅图1,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发声组件200的一种示意性爆炸结构图,该发声组件200应用于耳机10,用于接入音频源后发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发声组件200包括喇叭210及导管220,该导管220呈螺旋状,在导管220的两端分别为导管220的第一端口221和第二端口222,喇叭210与导管220的第一端口221连通。其中,导管220的螺旋状结构为平面螺旋状,第一端口221为位于螺旋状结构中心的端口,第二端口222为导管220位于螺旋状结构外沿的端口。

音频源为声波,声波在空气中传播时遵从波的叠加规律。依据公式v=λf可知,在发声组件200中,由于音频中的高频部分比低频部分的频率要高,那么高频部分的波长比低频部分就要短,在相同的导管长度中,音频中的高频部分在叠加后等于0的能量就要多于低频部分在叠加后等于0的能量,也就是说,当导管的长度越长,音频经过导管被过滤掉的高频部分要多于被过滤掉的低频部分,相对地,被过滤后的音频中,高频部分就相对更少,而低频部分相对就更多,使得音频中的低频部分更集中,使耳机10的低频下潜更深,提升低频表现效果。

在现有技术中,受耳机10空间大小的限制,发声组件200中直导管220的长度一般小于30mm。而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以理解,当导管220被设置为螺旋状后,在相同的空间大小中,导管220的长度必然可以设置的更长,即大于30mm,如上所述,当导管220的长度增长过后,能够过滤掉音频中更多的高频部分。

导管220长度的设置原则遵从公式其中,n为正整数,λ为低频部分的波长,当导管220的长度遵从上述公式设置时,导管220的长度恰好等于低频部分波长的四分之一或者是低频部分波长四分之一的奇数倍,此时低频部分在导管220内产生共振,提升了第二端口222处的声压级。

具体地,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当导管220设置为螺旋状结构后,导管220的长度可设置为35mm~45mm。

进一步地,作为一种具体地实施方式,导管220的长度设置为40mm。

基于上述设计,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发声组件200,通过将发声组件200中的导管220设置为螺旋状,相比于现有技术,使得发声组件200设置在耳机10中时,能够在耳机10中有限的空间内,增长导管220的长度,进而过滤掉音频中更多的高频部分,而低频部分相对就更多,使得音频中的低频部分更集中,使耳机10的低频下潜更深,提升低频表现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导管220可设置为现有的密闭性导管,例如塑料管等,只要能够使导管220一端的端口与喇叭210连通后,在耳机10内形成螺旋状结构即可。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采用螺旋凹槽223与螺旋上盖224相配合的方式形成导管220。具体地,请参阅图2,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发声组件200的导管220的一种示意性爆炸结构图,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导管220包括螺旋凹槽223及螺旋上盖224,该螺旋凹槽223与螺旋上盖224固定连接。

螺旋凹槽223内设置有连通的通道,请参阅图3,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发声组件200的螺旋凹槽223的一种示意性剖视图,在截面视角中,该连通的通道为设置有开口的凹槽,当螺旋凹槽223与螺旋上盖224固定连接后,在截面视角中,即为完整的闭环。而在固定连接后的螺旋凹槽223与螺旋上盖224的两端,则分别为第一端口221与第二端口222。

其中,螺旋凹槽223与螺旋上盖224固定连接的方式可以采用粘接,铆接等,只要能确保螺旋凹槽223与螺旋上盖224能够实现固定连接即可,例如,螺旋凹槽223与螺旋上盖224固定连接的方式还可以采用焊接或者是卡扣连接等。

具体地,请参阅图4,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发声组件200的螺旋上盖224的一种示意性结构图,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螺旋上盖224包括螺旋盖盘部2241和螺旋凸块部2242,螺旋凸块部2242在螺旋盖盘部2241一侧的端面延伸而出。由此,螺旋凸块部2242与螺旋盖盘部2241相配合后,使得螺旋上盖224呈阶梯状结构。

请参阅图5,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发声组件200的螺旋凹槽223的一种示意性结构图,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螺旋凹槽223设置有内周壁2231和台面2232,其中,内周壁2231为螺旋凹槽223的凹面结构所包含的壁面,台面2232为螺旋凹槽223的凹面结构的顶面,从截面视角来看,内周壁2231即为凹槽的周壁,台面2232即为凹槽之外的端部的平面。

相应地,当螺旋凹槽223与螺旋上盖224固定连接时,螺旋凸块部2242与螺旋凹槽223的内周壁2231相配合,而螺旋盖盘部2241即与螺旋凹槽223一侧的台面2232相配合。

基于上述设计,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发声组件200,通过将导管220设置为由螺旋凹槽223与螺旋上盖224两个结构件固定连接后形成的结构,使导管220便于加工且在耳机10中便于安装。

具体地,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请继续参阅图5,导管220在第一端口221处开设有缺口部2211,该缺口部2211用于在喇叭210播放音频源时,与音频中的低频部分产生谐振,从而提升音频中低频部分的振幅,进而使音频中的低频部分更突出。

具体地,由于缺口部2211是用于与音频中的低频部分产生谐振,故缺口部2211的大小尺寸,即缺口的开口大小,应当与音频中的低频部分的波长相同。

由于不同的音频源,所包含的低频部分的波长不尽相同。因此,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导管220缺口部2211还设置有移动部(图未示),该移动部与缺口部2211相配合,用于调整缺口部2211的大小,即改变缺口的开口大小,以使缺口的大小与不同波长的音频相匹配,以使发声组件200能够适用于不同音频。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为便于缺口部2211与喇叭210相配合,缺口部2211开设在第一端口221靠近喇叭210的断面。

基于上述设计,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发声组件200,通过在第一端口221处开设缺口部2211,并设置缺口部2211的大小与音频中的低频部分的波长相匹配,使缺口部2211与音频中的低频部分产生谐振,从而提升音频中低频部分的振幅,进而使音频中的低频部分更突出。

具体地,请参阅图6,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耳机10的一种示意性结构图,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耳机10包括外壳100及发声组件200,发声组件200设置在外壳100内。外壳100设置有耳机孔110,耳机孔110与发声组件200中的第二端口222连通。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发声组件200及耳机10,通过将发声组件200中的导管220设置为螺旋状,相比于现有技术,使得发声组件200设置在耳机10中时,能够在耳机10中有限的空间内,增长导管220的长度,进而过滤掉音频中更多的高频部分,而低频部分相对就更多,使得音频中的低频部分更集中,使耳机10的低频下潜更深,提升低频表现效果;还通过将导管220设置为由螺旋凹槽223与螺旋上盖224两个结构件固定连接后形成的结构,使导管220便于加工且在耳机10中便于安装;还通过在第一端口221处开设缺口部2211,并设置缺口部2211的大小与音频中的低频部分的波长相匹配,使缺口部2211与音频中的低频部分产生谐振,从而提升音频中低频部分的振幅,进而使音频中的低频部分更突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它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