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KNX转IP和485一体网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69485发布日期:2019-02-15 20:29阅读:2272来源:国知局
一种KNX转IP和485一体网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网关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KNX转IP和485一体网关。



背景技术:

KNX总线是家居和楼宇控制领域唯一的开放式国际标准,是由欧洲三大总线协议EIB BatiBus和EHS合并发展而来。通过KNX总线系统,可以对建筑的照明、遮光、保安系统、能源管理、供暖、通风、空调系统等进行控制。

然而KNX通信总线却与大多数工业通信协议并不能直接通信,需要采用网关设备进行通信,目前市场有KNX转KNXnet/IP网关和KNX转485网关,但是他们大多采用的是独立的两个产品,如附图所示,工程使用时总体成本偏高,且485部分电路和KNX电路部分电气不隔离,抗干扰能力不高,安全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KNX转IP和485一体网关,结构简单,一个网关上同时提供一个KNXnet/IP协议的网口和485接口,总体成本降低。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KNX转IP和485一体网关,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部设置有转换装置,所述转换装置用于KNX总线与KNXnet/IP线和485总线的数据交换;所述外壳一侧设置有KNX总线接口和辅助电源接口,所述外壳的另一侧设置有KNXnet/IP接口和485接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外壳的顶面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上设置有指示灯和功能按键,所述外壳的底面设置有U形卡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指示灯为用于显示产品电源、状态、故障等信息的LED指示灯;所述功能按键为用于复位、设定等功能的按键,所述凸台与顶面的交界处设置有多个散热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KNXnet/IP接口为RJ45接口,所述485接口为双路485接口,采用两个3位5.08间距的螺钉式接线端子,所述外壳顶面设置有与接线端子相匹配的的螺丝孔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外壳由上外壳和下外壳组成,所述上外壳与下外壳采用卡扣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转换装置包括KNX接口电路,所述KNX电路与KNX总线接口电连接;以太网电路,所述以太网电路与KNXnet/IP接口电连接;485电路,所述485电路与485接口电连接;MCU,所述MCU分别与KNX接口电路、以太网电路、485电路电连接,用于控制电路和数据转换;辅助电源电路,所述辅助电源电路与辅助电源接口电连接,用于给整个转换装置提供电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KNX接口电路包括KNX接线端子、KNX总线通讯接口和隔离电路;所述以太网电路为高性能10/100Mbp以太网收发器接口电路;所述485电路为双路带电气隔离的485接口通讯电路;所述辅助电源电路包括电源输入端子和DCDC降压电路。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结构简单,一个网关上同时提供一个KNXnet/IP协议的网口和485接口,总体成本降低。

2、485电路为双路带电气隔离的485接口通讯电路,两路485电路和KNX接口电路在电路上完全隔离,抗干扰能力更强,安全性也比较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主视图;

图3为图1的侧视图;

图4为图1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主视图;

图7为图5的侧视图;

图8为图5的俯视图;

图9为转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现有技术的KNX转KNXnet/IP网关结构示意图;

图11为现有技术的KNX转485网关的结构示意图;

图1-图9中,1、外壳,2、转换装置,3、KNX总线接口,4、辅助电源接口,5、KNXnet/IP接口,6、485接口,7、凸台,8、指示灯,9、功能按键,10、U形卡槽,11、散热孔,12、螺丝孔位,13、上外壳,14、下外壳,21、KNX接口电路,22、以太网电路,23、485电路,24、MCU,25、辅助电源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KNX转IP和485一体网关,包括外壳1,外壳1由上外壳13和下外壳14组成,上外壳13与下外壳14采用卡扣连接,采用卡扣连接方便了外壳的拆卸,便于对内部零件的维修;外壳1的顶面设置有凸台7,凸台7上设置有用于显示产品电源、状态、故障等信息的LED指示灯8和用于复位、设定等的功能按键9,凸台7与顶面的交界处设置有多个散热孔11,用于对外壳1内部转换装置2的散热,外壳1的底面设置有U形卡槽10,U形卡槽10用于与U形导轨连接,将整个产品固定;外壳1内部设置有转换装置2,转换装置2设置在下外壳14内,转换装置2用于KNX总线与KNXnet/IP线和485总线的数据交换;外壳1一侧设置有用于连接KNX总线的KNX总线接口3以及用于与DC24V的外部电源相连接的辅助电源接口4,外壳1的另一侧设置有KNXnet/IP接口5和485接口6,KNXnet/IP接口5为RJ45接口,用于与KNXnet/IP线相连接,485接口6为双路485接口,采用两个3位5.08间距的螺钉式接线端子,外壳1顶面设置有与接线端子相匹配的的螺丝孔位12,用于与485总线相连接。

如图9所示,转换装置2包括KNX接口电路21,KNX接口电路21包括KNX接线端子、KNX总线通讯接口和隔离电路,通过KNX接线端子与KNX总线接口3电连接;以太网电路22,以太网电路22与KNXnet/IP接口5电连接,以太网电路22为高性能10/100Mbp以太网收发器PHY接口电路;485电路23,485电路23与485接口6电连接,485电路23为双路带电气隔离的485接口通讯电路;MCU24,MCU24分别与KNX接口电路21、以太网电路22、485电路23电连接,用于控制电路和数据转换,KNX接口电路21利用KNX总线接口,从KNX总线接收到数据,通过MCU的转换后传输给与之电连接连接KNX接口电路21、以太网电路22再利用485接口6、KNXnet/IP接口5将数据传输出去;辅助电源电路25,包括电源输入端子和DCDC降压电路,通过电源接线端子与辅助电源接口4电连接,把外部DC24V的电源引入,然后在通过DCDC降压电路,把电压降为电路所需的DC3.3V。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一个网关上同时提供一个KNXnet/IP协议的网口和485接口,总体成本降低,485电路23为双路带电气隔离的485接口通讯电路,两路485电路和KNX接口电路在电路上完全隔离,抗干扰能力更强,安全性也比较高。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