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监视器的处理显示单元及监视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92875发布日期:2019-02-01 19:42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用于监视器的处理显示单元及监视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监视器的处理显示单元及监视器。



背景技术:

监视器通常包括:顺次电连接的处理显示单元、传输单元、获取单元。获取单元将获取的数字或图像等电子信息通过传输单元传输至处理显示单元,处理显示单元将电子信息以数字或图像的形式显示出来。可见,处理显示单元对于数字或图像能否清晰显示至关重要。

相关技术提供了一种处理显示单元,如附图1所示,该处理显示单元包括:前框组件1、后盖2、电源板3、与电源板3电连接的主板4和显示单元5、以及主板托盘M、电源板托盘N、压板P。其中,主板4和电源板3分别设置于主板托盘M和电源板托盘N上,主板托盘M和电源板托盘N固定于显示单元5上,压板P设置于前框组件1的四周,显示单元5通过压板P固定于前框组件1内,后盖2盖装在前框组件1的背面。

设计人发现相关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相关技术提供的处理显示单元中的部件多,造成该处理显示单元的成本高、重量大、厚度大、美观感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监视器的处理显示单元及监视器,可解决相关技术的问题。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处理显示单元,包括:前框组件、后盖、电源板、与所述电源板电连接的主板及显示单元;

所述电源板和所述主板均设置于所述后盖的内壁上;

所述显示单元套设于所述前框组件内;

所述后盖盖装于所述前框组件的背面上,并与所述显示单元的背面相抵。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处理显示单元还包括:多个支撑件,所述支撑件设置于所述后盖的内壁上,且与所述显示单元的背面相抵。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处理显示单元还包括:第一固定件,所述电源板和所述主板通过所述第一固定件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后盖的内壁上。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前框组件包括:框体、设置于所述框体内壁上的定位件;

所述显示单元套设于所述框体内,且所述显示单元的端部与所述定位件相抵;

所述后盖盖装于所述框体的背面上。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框体的壁的边缘设置有向内弯折的加强部,所述加强部与所述显示单元相抵。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后盖可拆卸地盖装在所述前框组件的背面上。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处理显示单元还包括:具有多个按键的按键板和第二固定件,所述按键与所述主板电连接;

所述后盖的外壁上设置有凸台,所述按键板通过所述第二固定件固定于所述凸台的侧面。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凸台上设置有所述按键板的侧面与所述后盖的板面之间的夹角为30°~60°。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处理显示单元还包括:与所述主板电连接的扬声件,所述扬声件设置于所述后盖的内壁上。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处理显示单元还包括:与所述主板电连接的散热件,所述散热件设置于所述后盖的内壁上。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监视器,所述监视器包括:如上述提及的任一项所述的处理显示单元。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处理显示单元,通过将主板和电源板直接设置于后盖的内壁上,省去了主板托盘和电源板托盘,减少了该处理显示单元的成本和重量。通过将显示单元套设于前框组件内,使后盖与显示单元的背面相抵,不仅省去了压板,减少了该处理显示单元的成本和重量,还利于显示单元稳固地套设于前框组件内,减少了该处理显示单元的厚度,使该处理显示单元轻薄美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相关技术提供的处理显示单元的局部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处理显示单元的透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处理显示单元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相关技术提供的处理显示单元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处理显示单元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框体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分别表示:

1-前框组件,101-框体,1011-加强部,102-定位件,

2-后盖,201-凸台,

3-电源板,

4-主板,

5-显示单元,

6-支撑件,

7-第一固定件,

8-按键,

9-按键板,

10-第二固定件,

11-扬声件,

12-散热件,

13-工作指示件,

M-主板托盘,

N-电源板托盘,

P-压板,

L-支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前”或“正面”指的是该处理显示单元显示数字或图像的一侧。所涉及的“后”或“背面”指的是背离该处理显示单元显示数字或图像的一侧。所涉及的“内”和“外”均以该处理显示单元的内部和外部为基准。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处理显示单元,如附图2所示,该处理显示单元包括:前框组件1、后盖2、电源板3、与电源板3电连接的主板4及显示单元5。其中,电源板3和主板4均设置于后盖2的内壁上。显示单元5套设于前框组件1内。后盖2盖装于前框组件1的背面上,并与显示单元5的背面相抵。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处理显示单元中,电子信息通过主板4处理后由显示单元5显示为数字或图像,电源板3为主板4和显示单元5提供电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处理显示单元,通过将主板4和电源板3直接设置于后盖2的内壁上,省去了主板托盘M和电源板托盘N,减少了该处理显示单元的成本和重量。通过将显示单元5套设于前框组件1内,使后盖2与显示单元5的背面相抵,不仅省去了压板P,减少了该处理显示单元的成本和重量,还利于显示单元5稳固地套设于前框组件1内,减少了该处理显示单元的厚度,使该处理显示单元轻薄美观。

此外,由于省去了主板托盘M和电源板托盘N,还减少装配操作步骤和装配时间。

作为一种示例,显示单元5为显示屏,显示屏能够清晰地显示数字或图像。

考虑到后盖2与前框组件1装配过程中,以及后盖2与显示单元5相抵过程中,后盖2可能会出现变形。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如附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处理显示单元还包括:多个支撑件6,支撑件6设置于后盖2的内壁上,且与显示单元5的背面相抵。

多个支撑件6为后盖2提供了支撑,防止在装配过程中,其发生变形。

具体地,支撑件6可以为转接柱,转接柱与后盖2的内壁垂直连接。转接柱的价格低廉,容易获取。

相关技术中,通过设置主板托盘M和电源板托盘N来分别稳定主板4和电源板3。由于本实用新型中未设置主板托盘M和电源板托盘N,主板4和电源板3不可避免地出现晃动现象。为了稳定电源板3和主板4,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部分支撑件6位于电源板3的周围,剩余部分支撑件6位于主板4的周围。

如此设置,可对电源板3和主板4进行限位,避免两者发生晃动现象。

电源板3和主板4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设置于后盖2的内壁上,考虑到能够容易地更换电源板3和主板4,如附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处理显示单元还包括:第一固定件7,电源板3和主板4通过第一固定件7可拆卸地固定于后盖2的内壁上。

其中,第一固定件7可以设置为多种,举例来说,第一固定件7可以为螺钉。

以主板4与后盖2之间的连接为例,当第一固定件7为螺钉时,后盖2上设置有螺纹盲孔,主板4上设置有第一螺纹孔。通过使螺钉螺纹穿入第一螺纹孔和螺纹盲孔内,并锁紧,实现主板4与后盖2之间的连接。通过使螺钉脱离螺纹盲孔和第一螺纹孔,可使主板4与后盖2拆卸。

上述连接方式容易设置,方便主板4与后盖2之间的拆装。

前框组件1可以设置为多种结构,考虑到能够容易地将显示单元5安装到位,如附图3所示,前框组件1包括:框体101、设置于框体101内壁上的定位件102;显示单元5套设于框体101内,且显示单元5的端部与定位件102相抵;后盖2盖装于框体101的背面上。

通过定位件102对显示单元5的端部进行限位,不仅方便显示单元5安装到位,还利于稳定显示单元5。

此外,由于定位件102设置于框体101内,显示单元5套设于框体101内,且端部与定位件102相抵,说明框体101的外轮廓与显示单元5的边缘之间存在一定空间,这为后盖2盖装于前框组件1提供了安装空间。

其中,定位件102与框体101的内壁之间的连接方式有多种,在基于容易设置的前提下,给出以下两种示例:

作为第一种示例,定位件102与框体101之间焊接连接。

焊接连接的力度好,防止框体101与显示单元5在装配过程中,定位件102与框体101之间相互分离。

作为第二种示例,定位件102与框体101之间卡接或焊接。

如此设置,方便定位件102与框体101之间的拆装。

具体地,框体101的内壁上可以设置第一卡接槽,定位件102的端部与第一卡接槽相适配。通过使定位件102的端部卡合于第一卡接槽内,可实现定位件102与框体101之间的卡接。通过使定位件102的端部脱离第一卡接槽,可实现定位件102与框体101之间的拆装。

其中,定位件102可以设置于框体101的一条边、两条边、三条边、或者全部四条边上,方便框体101与显示单元5的装配即可。

在框体101与显示单元5的装配过程中,框体101上不可避免地出现局部翘起的现象,影响框体101与显示单元5之间的稳定装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附图3所示,框体101的壁的边缘设置有向内弯折的加强部1011,加强部1011与显示单元5相抵。

如此设置,不仅可以增强框体101的机械强度,防止框体101上出现局部翘起的现象,还能够弥补显示单元5与框体101之间的装配间隙。此外,该加强部1011还可起到装饰效果。

其中,加强部1011可以通过使框体101的壁的边缘向内弯折得到。

作为一种示例,框体101的每条边均包括:竖板、与竖板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垂直连接的两个横板,且,两个横板位于竖板的一侧。竖板与两个横板之间形成腔体,显示单元5的边缘可以安装于腔体内。此时,加强部1011可以由横板边缘向内弯折得到。

如此设置,利于将显示单元5稳定地设置于框体101内。

作为一种示例,框体101可以包括:第一边、第二边、第三边、第四边。第一边和第三边平行设置,第二边和第四边平行设置,第一边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边的一端和第四边的一端垂直连接,第三边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边的另一端和第四边的另一端垂直连接。加强部1011可以设置于第一边、第二边、第三边、第四边中的任意一条边、任意两条边、任意三条边、或者全部四条边上。

作为一种示例,加强部1011的宽度为3~3.8mm,例如可以为3mm、3.19mm、3.29mm、3.39mm、3.49mm、3.55mm、3.64mm、3.73mm、3.87mm、3.9mm等。

如此设置,不仅可以增加框体101的机械强度,防止出现翘起的现象,还不会影响框体101与显示单元5之间的装配,能够弥补框体101与显示单元5之间的装配间隙。

进一步地,考虑到显示单元5能够稳定地固定于框体101内,显示单元5的表面可以设置有与加强部1011相适配的限位槽,加强部1011限位于限位槽内。

对于加强部1011和限位槽的结构不作具体限定,两者适配即可。举例来说,加强部1011呈倾斜的板状结构,限位槽则呈与加强部1011相适配的结构。

考虑到能够容易地拆装该处理显示单元内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后盖2可拆卸地盖装在前框组件1的背面上。

后盖2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可拆卸盖装在前框组件1的背面上,在基于容易设置的前提下,给出以下两种示例:

作为第一种示例,后盖2上设置有第二螺纹孔,前框组件1中框体101上设置有第三螺纹孔。通过使用螺钉锁紧于第二螺纹孔和第三螺纹孔内,可实现后盖2与框体101之间的连接。通过将螺钉由第二螺纹孔和第三螺纹孔拆卸,可实现后盖2与框体101之间的拆卸。

上述连接方式简单,方便后盖2与框体101之间的拆装,并且,螺钉容易获取。

作为第二种示例,框体101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二卡接槽,后盖2的内壁上设置有与第二卡接槽相适配的卡接部。通过使卡接部卡合于第二卡接槽内,实现框体101与后盖2之间的卡接。通过使卡接部脱离第二卡接槽,实现框体101与后盖2之间的分离。

上述连接方式简单,方便后盖2与框体101之间的拆装。

上述提及,后盖2与显示单元5的背面相抵,不仅可以稳固显示单元5,还利于减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处理显示单元的厚度。后盖2与显示单元5的背面相抵的实现方式有多种,在基于容易设置的前提下,给出以下两种示例:

作为第一种示例,显示单元5的背面上设置有向外凸出的第一台阶,显示单元5套设于框体101内后,显示单元5背面上的第一台阶向外凸出于框体101的背面。后盖2盖装于框体101的背面上后,后盖2的内壁与第一台阶相抵。

其中,第一台阶向外凸出于框体101的背面的高度可以为2~4mm,例如可以为2mm、3mm、4mm等。

作为第二种示例,显示单元5与框体101的厚度相等,后盖2的内壁上设置有向内凸出的第二台阶。后盖2盖装于框体101的背面上后,后盖2内壁上的第二台阶与显示单元5的背面相抵。

其中,第二台阶相对于后盖2表面的高度可以为2~4mm,例如可以为2mm、3mm、4mm等。

在相关技术中,如附图4所示,处理显示单元还包括:具有多个按键8的按键板9,按键板9设置在后盖2的板面上,用户使用时不易找到按键板9,体验感差,不符合人机工学。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如附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处理显示单元还包括:具有多个按键8的按键板9和第二固定件10,按键8与主板4电连接。后盖2的外壁上设置有凸台201,按键板9通过第二固定件10固定于凸台201的侧面。

通过将按键板9设置于凸台201的侧面上,方便用户找到按键板9,改善用户的体验感,符合人机工学。

进一步地,为了增加用户使用的舒适度,凸台201上设置有按键板9的侧面与后盖2的板面之间的夹角为30°~60°,例如可以为30°、33°、35°、37°、40°、43°、45°、47°、50°、53°、55°、57°、60°等。

作为一种示例,凸台201可以设置于后盖2的角部,并且,按键板9到框体101边缘的距离可以为3~6cm,例如可以为3cm、4cm、5cm、6cm等,以方便用户使用。

其中,第二固定件10可以选为多种,举例来说,第二固定件10可以为螺钉或铆柱。

考虑到能够使按键板9牢固地固定于凸台201的侧面上,第二固定件10为铆柱。铆柱的数目可以为两个,分别设置于按键板9的两侧。

为了使该处理显示单元具有语音播报功能,如附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处理显示单元还包括:与主板4电连接的扬声件11,扬声件11设置于后盖2的内壁上。

在相关技术中,如附图1所示,扬声件11设置于支撑架L上,支撑架L固定于显示单元5上。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直接将扬声件11设置于后盖2的内壁上,进一步减轻了该处理显示单元的重量和体积,利于其轻薄美观。

其中,通过主板4可以控制扬声件11将电信号转换为声音。扬声件11可以为扬声器或者喇叭。

考虑到能够容易地更换扬声件11,扬声件11可拆卸地设置于后盖2的内壁上。举例来说,扬声件11可以通过螺钉固定于后盖2的内壁上。

考虑到能够对该处理显示单元进行散热,以保证各个部件的正常工作,如附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处理显示单元还包括:与主板4电连接的散热件12,散热件12设置于后盖2的内壁上。

通过主板4可以控制散热件12进行散热工作,以保证各个部件的正常工作。在相关技术中,如附图1所示,散热件12设置于支撑架L上,支撑架L固定于显示单元5上。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直接将散热件12设置于后盖2的内壁上,进一步减轻了该处理显示单元的重量和体积,利于其轻薄美观。

其中,散热件12可以为风扇。风扇的散热效果好,价格低廉,可控性好。

考虑到能够容易更换散热件12,散热件12可拆卸地设置于后盖2的内壁上。举例来说,散热件12可以通过螺钉固定于后盖2的内壁上。

考虑到能够容易地知晓该处理显示单元是否工作,如附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处理显示单元还包括:与主板4电连接的工作指示件13,工作指示件13设置于框体101上。

当该处理显示单元工作时,主板4控制该工作指示件13指示其处于工作状态,以方便工作人员根据该工作指示件13的指示状态来确定该处理显示单元为工作状态。当该处理显示单元停止工作时,主板4控制该工作指示件13指示其未处于工作状态,以方便工作人员根据该工作指示件13的指示状态来确定该处理显示单元未处于工作状态。

其中,工作指示件13可以为指示灯。

如附图6所示,将框体101左侧的边作为第一边,将框体101右侧的边作为第三边,将框体101上方的边作为第二边,将框体101下方的边作为第四边。

在相关技术中,第一边和第三边的宽度为30~33mm,例如可以为30.2mm、31.2mm、32.2mm、33.2mm等。第二边的宽度为24~26mm,例如可以为24.65mm、25.65mm、26.65mm等。第四边的宽度为36~38mm,例如可以为36mm、36.5mm、37.25mm、38mm等。处理显示单元的厚度为27.5~28.5mm,例如可以为27.5mm、28mm、28.5mm等。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框体101的第一边和第三边的宽度为15~16.1mm,例如可以为15mm、15.14mm、15.24mm、15.34mm、15.44mm、15.54mm、15.64mm、15.74mm、15.84mm、15.94mm、16.1mm等。第二边的宽度为15.2~15.9mm,例如可以为15.29、15.39、15.49、15.59、15.69、15.79、15.89、15.9等。第四边的宽度可以为25~28mm,例如可以为25mm、26mm、26.39mm、27.39mm、28mm等。处理显示单元的厚度为13.5~14.6mm,例如可以为13.5mm、13.6mm、13.7mm、13.8mm、13.9mm、14.04mm、14.14mm、14.24mm、14.34mm、14.44mm、14.54mm、14.6mm等。

如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处理显示单元在外观上更合理,厚度减小,该处理显示单元更为轻薄精致。

作为一种示例,该处理显示单元可以为显示屏。显示屏显示数字或图像的效果好,可应用于多个领域中。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监视器,该监视器包括至少一个如上述提及的任一种处理显示单元。

通过设置包括至少一个如上述提及的任一种处理显示单元的监视器,省去了主板托盘M和电源板托盘N,减少了该监视器的成本和重量。通过将显示单元5套设于前框组件1内,使后盖2与显示单元5的背面相抵,不仅省去了压板P,减少了该监视器的成本和重量,还利于显示单元5稳固地套设于前框组件1内,减少了该监视器的厚度,使该监视器轻薄美观。

作为一种示例,该监视器还包括:与处理显示单元电连接的传输单元、与传输单元电连接的获取单元。获取单元将获取的数字或图像等电子信息通过传输单元传输至处理显示单元,处理显示单元中的主板4对电子信息进行处理,并通过显示单元5显示相应的数字或图像。

其中,获取单元可以为摄像头。

上述所有可选技术方案,可以采用任意结合形成本公开的可选实施例,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说明性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