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挂耳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09343发布日期:2019-02-19 18:32阅读:327来源:国知局
颈挂耳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耳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颈挂耳机。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信的发展,颈挂耳机也得到广泛使用,目前的颈挂耳机一般主要由两端的耳机、控制装置以及电源组成,控制装置通过线材分别与两端的耳机以及电源电连接,为了避免控制装置受到电源干扰,一般将控制装置和电源分开设置;随着使用的需求,不少控制装置都设置了麦克风,即在控制装置的控制面板上设置拾音器;由于拾音器设置在控制面板上,当控制装置上的按钮被操控时,控制面板会发生电流变化,拾音器会被干扰形成噪声,给使用者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颈挂耳机,该颈挂耳机将拾音器设置于控制装置以外地方,避免受到控制装置操控时的电流干扰。

一种颈挂耳机,其包括位于两端的耳机以及控制装置、电源,控制装置通过线材分别与电源、耳机电连接;至少其中一个耳机的尾端设置有拾音孔,该耳机的壳体内设有拾音器,拾音器通过线材与控制装置电连接。

进一步地,设有拾音器的耳机为拾音耳机,所述拾音耳机的壳体包括用于与线材连接的后壳体以及前壳体,后壳体的后端面设有所述的拾音孔,后壳体内设有隔板,隔板与后壳体的后端形成后容置空间,后容置空间内设有磁体和所述的拾音器;前壳体与后壳体之间设有喇叭。

进一步地,所述前壳体设有导音筒,导音筒套接有耳塞。

进一步地,所述拾音器为硅麦克风。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将拾音器设置在耳机尾部,可以避免受到控制装置的干扰,抗噪性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拾音耳机的一种示意图。

图3为图2除去耳塞的一种示意图。

图4为图3除去前壳体的一种示意图。

图5为拾音耳机的一种分解示意图。

附图标记包括:

1——耳机;2——控制装置;3——线材;4——电源;11——耳塞;12——前壳体;13——后壳体;14——拾音孔;15——导音筒;16——隔板;17——喇叭;18——磁体;19——拾音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如图1至图5所示。

实施例:一种颈挂耳机,其包括位于两端的耳机1以及控制装置2、电源4,控制装置2通过线材3分别与电源4、耳机1电连接;至少其中一个耳机1的尾端设置有拾音孔14,该耳机1的壳体内设有拾音器19,拾音器19通过线材3与控制装置2电连接。

本技术方案中,将拾音器19设置在一个耳机1尾端,该耳机1的前端为入耳式结构,在使用时,该耳机1的前端插入使用者耳朵,拾音器19可反向拾取外部声音,由于前端为入耳式机构,其耳机1发音直接进入耳朵;耳机1的尾端位于耳机1外部,拾音器19避免受到喇叭17的影响,其次,由于拾音器19远离控制装置2,从而避免受到电磁干扰。控制装置2、电源4均为现有技术。

进一步地,设有拾音器19的耳机1为拾音耳机,所述拾音耳机的壳体包括用于与线材3连接的后壳体13以及前壳体12,后壳体13的后端面设有所述的拾音孔14,后壳体13内设有隔板16,隔板16与后壳体13的后端形成后容置空间,后容置空间内设有磁体18和所述的拾音器19;前壳体12与后壳体13之间设有喇叭17。

本技术方案在后容置空间内设置磁体18,通过磁体18可以减弱或消除外部电磁对拾音器19的影响;其次,后容置空间通过隔板16与喇叭17进行隔离,避免或减少喇叭17对拾音器19的影响。在使用中,隔板16设有穿线孔,隔板16与线材3配合形成较为密封的隔绝。

进一步地,所述前壳体12设有导音筒15,导音筒15套接有耳塞11。

设置导音筒15后,喇叭17发出的声音通过导音筒15向前传播,可进一步地减少对后方的拾音器19的干扰。同时设置有耳塞11,防止声音扩散。

进一步地,所述拾音器19为硅麦克风。

采用硅麦克风(简称硅麦)作为拾音器19,体积小、功耗低,且抗噪性好。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