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业以太网IP地址转换网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06707发布日期:2019-03-27 10:27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一种工业以太网IP地址转换网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业以太网NAT转换网关,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工业以太网IP地址转换网关。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提出工业制造2025的战略目标,工业设备联网已经成为各个厂商的共同意识,而工业现场联网的最佳方式无疑为工业以太网,工业以太网技术目前已经成为主流的联网技术之一,其标准为IEEE802.3;工业以太网对于工业现场控制来说有以下优点:(1)安装布线方便;(2)模块化;(3)易于诊断;(4)自我建构;(5)方便企业管理。既然联网带来的优势如此之多,那么势必会带来新一轮的工厂自动化改革,设备信息化联网将成为未来助力工业制造2025的一剂有效的强针剂。

工业现场设备往往多样化,各种设备都需要联网管理,有新的设备和老的设备,对于新的设备,其IP地址大部分可以修改,但有些厂商有IP的指定要求,而新设备系统中的IP和指定要求又格格不入,这对联网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困扰;而老设备往往网口的IP地址无法修改,这样就无法实现IP地址统一到相同网段进行管理。

现阶段的很多人选择了路由器NAT地址转换的方式,该方式是基于OSI模型中的网络层的转发,实现方式比较单一,大多数路由器采用配置NAT映射表完成,而NAT的转换必须指定路由端口,这种方式下存在地址路由表有限、网络安全、单口路由和转换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工业以太网IP地址转换网关,具备高效的转发效率和高安全性的特点。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

一种工业以太网IP地址转换网关,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外部设有供电端子、双RJ45母座及单RJ45母座,所述供电端子通过壳体内部的电源抗浪涌单元与电源系统连接,所述电源系统分别与LAN1以太网单元、LAN2以太网单元及ARM处理器连接,所述LAN1以太网单元、LAN2以太网单元均与ARM处理器连接,所述LAN1以太网单元分别与第一RJ45接口、第二RJ45接口连接,所述LAN2以太网单元与第三RJ45接口连接,所述第一RJ45接口连接第一ESD保护单元,所述第二RJ45接口连接第二ESD保护单元,所述第三RJ45接口连接第三ESD保护单元,所述第一ESD保护单元、第二ESD保护单元连接到双5R45母座,所述第二ESD保护单元与单RJ45母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电源抗浪涌单元为高性能TVS抗雷击保护芯片。

进一步的,所述电源系统的输入电压为24VDC直流电,输出为5VDC和3.3VDC两种电压。

进一步的,所述LAN1以太网单位为具备Switchs交换芯片,所述的LAN2以太网单元为高性能Ethernet链路收发控制芯片。

进一步的,所述ARM处理器为STM32微处理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RJ45接口、第二RJ45接口及第三RJ45接口为集成网络变压器的RJ45接口模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ESD保护单元、第二ESD保护单元及第二ESD保护单元均为高性能ESD抗静电释放保护芯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采用独立的LAN1和LAN2以太网单元独立运行,首先保证了两个网络之间的安全性,通过指定的传输层转发,实现LAN1所连设备的IP到LAN2口的映射,具备高效的转发效率和高安全性,符合工业现场网络隔离和NAT地址转换的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一种工业以太网IP地址转换网关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工业以太网IP地址转换网关,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外部设有供电端子、双RJ45母座及单RJ45母座,所述供电端子通过壳体内部的电源抗浪涌单元与电源系统连接,所述电源系统分别与LAN1以太网单元、LAN2以太网单元及ARM处理器连接,所述LAN1以太网单元、LAN2以太网单元均与ARM处理器连接,所述LAN1以太网单元分别与第一RJ45接口、第二RJ45接口连接,所述LAN2以太网单元与第三RJ45接口连接,所述第一RJ45接口连接第一ESD保护单元,所述第二RJ45接口连接第二ESD保护单元,所述第三RJ45接口连接第三ESD保护单元,所述第一ESD保护单元、第二ESD保护单元连接到双5R45母座,所述第二ESD保护单元与单RJ45母座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源抗浪涌单元为高性能TVS抗雷击保护芯片。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源系统的输入电压为24VDC直流电,输出为5VDC和3.3VDC两种电压,其中通过开关型MOS将24V高效率的转换成5VDC电源,再通过两组LDO芯片,将5VDC降压出双3.3VDC电源,分别供电给LAN1和LAN2以太网单元。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LAN1以太网单位为具备Switchs交换芯片,所述的LAN2以太网单元为高性能Ethernet链路收发控制芯片。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ARM处理器为STM32微处理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RJ45接口、第二RJ45接口及第三RJ45接口为集成网络变压器的RJ45接口模组。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ESD保护单元、第二ESD保护单元及第二ESD保护单元均为高性能ESD抗静电释放保护芯片。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采用黑色环保材料制成,散热性能好,壳体上方还设有栏栅型散热结构,进一步增强整体的散热效果。

网络端口LAN1为一个双端口RJ45,具备交换机功能;网络端口LAN2为一个单端口RJ45,具备独立的以太网功能。将LAN1与网络设备相连(如PLC、机床等),在LAN2口将网络设备映射出一个全新的IP地址。

模块内部采用高性能ARM处理器,运行基于BSD标准的软协议栈,能够高速的处理以太网的单播、组播和广播报文包。LAN1和LAN2以太网单元构建了基于IEEE802.3标准的以太网通讯处理单元,功能上是基于OSI模型的物理层和MAC层,能够正确实现CSMA/CD访问和MAC链路控制;LAN1以太网单元具备VLAN功能,可以交换成两个独立的RJ45接口,即第一RJ45接口和第二RJ45接口,这两个接口能够在数据链路层实现数据交换功能,相当于交换机接口;LAN2以太网单元独立出一个标准的RJ45接口,即第三RJ45接口,该接口可接入单独的局域网LAN中,实现数据通讯功能。

模块上电后,ARM处理器初始化LAN1和LAN2以太网单元,使其能够正常进行以太网数据包处理;根据初始的配置,可将LAN1单元所连的以太网设备,进行IP映射;该映射将在LAN2口映射出一个全新的IP地址,即将原来LAN1单元所连的以太网设备IP地址重新转换成一个新的IP地址。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