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机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11226发布日期:2019-05-07 21:05阅读:423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机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机壳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手机壳。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机几乎已经成为人手必备的电子产品,正是因为这种情况,科技美容这一行业作为新生行业快速崛起,手机壳就是为了保护手机而诞生的一种产品。目前市场上的手机壳起到的主要作用是防摔防刮。而手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大多数都是立向把玩,人们玩手机久了会累了,需要一种支架立向支撑手机放于桌面上把玩,缓解一下手的疲劳度;但是,现有手机壳缺少一种既能让手机立向放置,又能横向放置,且还防摔的手机壳,不能满足一些消费者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手机壳,使手机不易摔坏,易装,且可以让手机横向放置和立向放置,使用方便和实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手机壳,包括手机壳主体和设置在所述手机壳主体背面的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转动底板、转动支板、底板连接块和支板连接块;所述转动底板一端与所述底板连接块枢接,所述底板连接块固定连接所述手机壳主体;所述转动底板上设有一第一容纳槽;所述转动支板一端与所述支板连接块块枢接,所述支板连接块固定连接所述手机壳主体;转动所述转动底板合闭与所述手机壳主外壁贴合时,所述转动支板容置于所述第一容纳槽内;转动所述转动底板打开时,并转动所述转动支板使其底端放于所述第一容纳槽内;把手机立向放置时,所述支撑机构可支撑手机立起来放置,把手机横向放置时,所述支撑机构可支撑手机横向放置。

较佳地,所述支撑机构设于所述手机壳主体背面下端的中心位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容纳槽内设有排列分布的多个凸块,所述转动支板的一侧面设有一第二容纳槽;所述转动底板合闭与所述手机壳主体外壁贴合,所述转动支板容置于所述第一容纳槽内,所述凸块容置于所述第二容纳槽内。

优选的,所述转动底板和所述转动支板与所述底板连接块和所述支板连接块枢接的一端设为半圆弧形。

优选的,所述转动支板的底端也设为半圆弧形。

优选的,所述手机壳主体包括手机容纳腔,该手机容纳腔具有圆弧形内壁;所述圆弧形内壁的四角各对称设有一个防摔槽,所述圆弧形内壁的四边也各对称设有至少一个所述防摔槽;所述圆弧形内壁的两长边各对称设有一圆弧形缺口。

优选的,所述手机壳主体上设有摄像孔、耳机孔、充电孔、播音孔、静音孔、音量按钮和电源按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手机壳主体的所述圆弧形内壁四周设置所述防摔槽,保护手机不易摔坏;所述手机壳主体上设有所述圆弧形缺口,使手机容易装上所述手机壳主体内;所述手机壳主体背面设有所述支撑机构,使手机既可以横向放置,也可以立向放置;使用方便且实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手机壳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手机壳的另一视角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手机壳的左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手机壳的转动底板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手机壳的转动支板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手机壳的立向放置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手机壳主体1、防摔槽11、圆弧形缺口12、圆弧形内壁13、支撑机构2、转动底板21、第一容纳槽211、凸块212、第一连接口213、转动支板22、第二容纳槽221、第二连接口222、底板连接块23、支板连接块24。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技术方案及技术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应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一种手机壳,包括手机壳主体1和和设置在所述手机壳主体1背面的支撑机构2。所述手机壳主体1包括手机容纳腔,该手机容纳腔具有圆弧形内壁13。所述圆弧形内壁13的四角各对称设有一个防摔槽11,所述圆弧形内壁13的四边也各对称设有至少一个所述防摔槽11。所述手机壳主体1的圆弧形外壁的一端各对称设有一圆弧形缺口12。所述支撑机构2设于所述手机壳主体1背面下端的中心位置。所述支撑机构2包括转动底板21、转动支板22、底板连接块23和支板连接块24。所述转动底板21一端与所述底板连接块23枢接,所述底板连接块23固定连接所述手机壳主体1。所述转动底板21上设有一第一容纳槽211。所述转动支板22一端与所述支板连接块24块枢接,所述支板连接块24固定连接所述手机壳主体1。所述第一容纳槽211内设有排列分布的多个凸块212,所述转动支板22的一侧面设有一第二容纳槽221。转动所述转动底板21合闭到与所述手机壳主体1外壁贴合时,所述转动支板22和所述支板连接块24容置于所述第一容纳槽211内,所述凸块212容置于所述第二容纳槽221内。转动所述转动底板21打开时,并转动所述转动支板22使其底端卡于所述第一容纳槽211内的任意一个所述凸块212或所述第一容纳槽211末端处。所述转动支板22的底端卡于不同的所述凸块212或所述第一容纳槽211末端处,可调节手机放置的倾斜度。把手机立向放置时,所述支撑机构2可支撑手机立起来放置;把手机横向放置时,所述支撑机构2也可支撑手机横向放置。

所述手机壳主体1上设有摄像孔、耳机孔、充电孔、播音孔、静音孔、音量按钮和电源按钮。

所述转动底板21和所述转动支板22与所述底板连接块23和所述支板连接块24枢接的一端设为半圆弧形。有利于所述转动底板21和所述转动支板22在所述底板连接块23和所述支板连接块24上转动运动。所述转动支板22的底端也设为半圆弧形。所述半圆弧形的底端有利于与所述凸块212平稳的相卡位。

具体地,所述转动底板21一端设有一第一连接口213。所述底板连接块23一端容置于所述第一连接口213内与所述转动底板21一端通过一转轴枢接。所述转动支板22一端设有一第二连接口222。所述支板连接块24一端容置于所述转动支板22一端通过另一转轴枢接。此处的枢接方式是所述转轴与所述转动底板21、所述底板连接块23、所述转动支板22和所述支板连接块24块之间存在着阻尼力。所述阻尼力可通过在所述转轴上加塑胶套,或者其它能增加合适的所述阻尼力的方法,本实用新型在此不进行一一限制。外力转动所述转动底板21或者所述转动支板22到某一位置时,去掉外力,所述阻尼力会使所述转动底板21或者所述转动支板22停留在某一位置,也属于是摩擦力;再用外力,又可使所述转动底板21或者所述转动支板22再次转动。转动所述转动底板21合闭到与所述手机壳主体1外壁贴合时,所述阻尼力会使所述转动底板21保持与所述手机壳主体1外壁贴合的状态,不会因重力而随意摆动。

具体地,所述防摔槽11均匀地设于所述圆弧形内壁13的四周。手机不小心摔落时,所述防摔槽11会对手机起到一个缓冲作用,能有效地减低手机的摔伤率。所述圆弧形缺口12在手机装入所述手机壳主体1时,使所述手机壳主体1具有一个很好的弹性延伸效果,方便手机的装入。

工作原理:初始状态时,所述转动底板21和所述转动支板22位于与所述手机壳主体1外壁贴合状态。使用所述支撑机构2时,转动所述转动底板21打开时,并转动所述转动支板22使其底端卡于所述第一容纳槽211内的任意一个所述凸块212或所述第一容纳槽211末端处。所述转动支板22的底端卡于不同的所述凸块212或所述第一容纳槽211末端处,可调节手机放置的倾斜度。把手机立向放置时,所述支撑机构2可支撑手机立起来放置;把手机横向放置时,所述支撑机构2也可支撑手机横向放置。收起所述支撑机构2时,转动所述转动底板21和所述转动支板22使其回到初始状态。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其架构形式能够灵活多变,可以派生系列产品。只是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由所提交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专利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