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体积音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14270发布日期:2019-04-16 22:59阅读:330来源:国知局
一种小体积音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电领域,特别是一种小体积音箱。



背景技术:

目前,由全音喇叭构成音箱体积大多较为大,因此此类音箱很难安装在厚度较薄的家具产品上,即使安装也会导致家具产品的体积发生改变,甚至需要重新设计家具产品,因此,这限制了由全音喇叭构成的音箱适用范围。虽然目前出现了体积较小的音箱,此类音箱还存在低音效果较差的情况。同时,现有的音箱还存在安装、拆卸与维护便利性差等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小体积音箱,该小体积音箱具有音质好、组装维护方便、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小体积音箱,其特点在于包括矩形箱体、两个全音喇叭、挡板、振膜、PCB板、防护网盖,其中矩形箱体包括上水平板、下水平板、前竖向板、后竖向板、左竖向板、右竖向板、若干螺钉,所述上水平板、下水平板、前竖向板、后竖向板、左竖向板与右竖向板为矩形板体,所述上水平板与下水平板的长宽尺寸相同,所述前竖向板与后竖向板的长宽尺寸相同,所述左竖向板与右竖向板的长宽尺寸相同,所述左竖向板右表面上与右竖向板左表面上分别设有连接凸部,所述连接凸部上开设有螺纹孔,所述左竖向板下端与右竖向板下端分别连接在下水平板顶面左右侧边上,所述上水平板的底面左右侧边分别连接在左竖向板上端与右竖向板上端,所述上水平板、下水平板、左竖向板与右竖向板共同围合形成有安放腔,并使连接凸部位于安放腔中,所述挡板竖向布置在安放腔中,并使挡板上下侧边分别与上水平板、下水平板相接,还通过挡板将安放腔分隔成左腔室、右腔室,所述PCB板设置在右腔室中,所述后竖向板前表面的四周侧边分别与上水平板、下水平板、左竖向板与右竖向板后侧面相接,并在后竖向板与挡板后侧边之间形成有导声间隙,所述前竖向板左右两端分别开设有穿孔,所述前竖向板上从左至右依次开设有贯穿前竖向板的两个喇叭孔、一个振膜孔,两个全音喇叭分别设置在前竖向板后表面上的两个喇叭孔孔口处,所述振膜设置在前竖向板后表面上的振膜孔孔口处,所述前竖向板的后表面四周侧边分别与上水平板、下水平板、左竖向板与右竖向板前侧面相接,并使两个全音喇叭位于左腔室中、振膜位于右腔室中,还使两个全音喇叭与PCB板相电连接,以及使前竖向板紧压在挡板上,所述螺钉端部穿过前竖向板上的穿孔后螺接于螺纹孔中,所述前竖向板的长度L为80~170mm,所述前竖向板的高度H为20~50mm,所述前竖向板的厚度X加上后竖向板的厚度Y再加上右竖向板的长度Z之和为20~30mm,所述防护网盖盖置在前竖向板的前表面上,并使防护网盖遮盖于喇叭孔与振膜孔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由于矩形箱体通过挡板形成有左腔室,右腔室,且矩形箱体的后竖向板与挡板之间形成有导声间隙,这样左腔室与右腔室就可以通过导声间隙连通起来;再由于全音喇叭与振膜分别设置在左腔室、右腔室中,这样全音喇叭发出的声音就可以穿过导声间隙作用在振膜上;通过这样的结构设计,能增强音箱的低音效果,并能加强音箱的音质。由于两个全音喇叭与振膜设置在前竖向板上,而前竖向板是通过螺钉固定的,这样在拧出螺钉后,就可以将前竖向板拆卸下来;而在将前竖向板拆卸出来时,可以一并将两个全音喇叭与振膜从对应的腔室中移除,其中在两个全音喇叭与振膜从对应的腔室中移除后,人们对全音喇叭与振膜的维护将更加便利,从而有助于提高全音喇叭与振膜维护更换的便利性,进而有助于提高小体积音箱维护的便利性。且相比在空间较小的腔室中安装全音喇叭与振膜,在前竖向板表面上安装全音喇叭与振膜更为便利,从而有助于提高全音喇叭与振膜安装的便利性,从而有助于提高小体积音箱组装的便利性。由于,左竖向板与右竖向板上设有连接凸部,且连接凸部上开设有供螺钉螺接的螺纹孔,通过这样的结构设计,有助于提高螺钉螺接位置的可靠性,从而避免前竖向板出现松动脱落的情况,进而有助于提高小体积音箱的使用寿命。由于,前竖向板的长度L为80~170mm、前竖向板的高度H为20~50mm、前竖向板的厚度X加上后竖向板的厚度Y再加上左竖向板的长度Z之和为20~30mm,再上述的组装关系可知,矩形箱体的长度为80~170mm,矩形箱体的宽度为20~30mm,矩形箱体的高度为20~50mm,因此该小体积音箱的体积十分小巧,其能安放在厚度较薄的家具产品中,这有助于小体积音箱的适应范围,且这样还能提高小体积音箱使用的便利性。通过防护网盖的设置,可以对喇叭孔、振膜孔起到遮蔽的作用,以防止外界直接接触到全音喇叭与振膜,从而防止全音喇叭与振膜收到损害,这有助于提高小体积音箱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俯视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主视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前竖向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小体积音箱,包括矩形箱体1、两个全音喇叭2、挡板3、振膜4、PCB板5、防护网盖6,其中,如图1与图4所示,所述矩形箱体1包括上水平板11、下水平板12、前竖向板13、后竖向板14、左竖向板15、右竖向板16、若干螺钉17;如图1、图4与图5所示,所述上水平板11、下水平板12、前竖向板13、后竖向板14、左竖向板15与右竖向板16为矩形板体,所述上水平板11与下水平板12的长宽尺寸相同,所述前竖向板13与后竖向板14的长宽尺寸相同,所述左竖向板15与右竖向板16的长宽尺寸相同;如图1、图2与图4所示,所述左竖向板15右表面上与右竖向板16左表面上分别设有连接凸部151,所述连接凸部151上开设有螺纹孔161;如图1与图4所示,所述左竖向板15下端与右竖向板16下端分别连接在下水平板12顶面左右侧边上,所述上水平板11的底面左右侧边分别连接在左竖向板15上端与右竖向板16上端,所述上水平板11、下水平板12、左竖向板15与右竖向板16共同围合形成有安放腔10,并使连接凸部151位于安放腔10中;如图1与图4所示,所述挡板3竖向布置在安放腔10中,并使挡板3上下侧边分别与上水平板11、下水平板12相接,还通过挡板3将安放腔10分隔成左腔室101、右腔室102,所述PCB板5设置在右腔室102中;如图1与图4所示,所述后竖向板14前表面的四周侧边分别与上水平板11、下水平板12、左竖向板15与右竖向板16后侧面相接,并在后竖向板14与挡板3后侧边之间形成有导声间隙20;如图5所示,所述前竖向板13左右两端分别开设有穿孔131,所述前竖向板13上从左至右依次开设有贯穿前竖向板13的两个喇叭孔132、一个振膜孔133;如图1所示,两个全音喇叭2分别设置在前竖向板13后表面上的两个喇叭孔132孔口处,所述振膜4设置在前竖向板13后表面上的振膜孔133孔口处;如图1所示,所述前竖向板13的后表面四周侧边分别与上水平板11、下水平板12、左竖向板15与右竖向板16前侧面相接,并使两个全音喇叭2位于左腔室101中、振膜4位于右腔室102中,还使两个全音喇叭2与PCB板5相电连接,以及使前竖向板13紧压在挡板3上;如图1与图2所示,所述螺钉17端部穿过前竖向板13上的穿孔131后螺接于螺纹孔161中;如图1与图5所示,所述前竖向板13的长度L为80~170mm,所述前竖向板13的高度H为20~50mm,所述前竖向板13的厚度X加上后竖向板14的厚度Y再加上右竖向板16的长度Z之和为20~30mm;如图1与图2所示,所述防护网盖6盖置在前竖向板13的前表面上,并使防护网盖6遮盖于喇叭孔132与振膜孔133上。由于矩形箱体1通过挡板3形成有左腔室101,右腔室102,且矩形箱体1的后竖向板14与挡板3之间形成有导声间隙20,这样左腔室101与右腔室102就可以通过导声间隙20连通起来;再由于全音喇叭2与振膜4分别设置在左腔室101、右腔室102中,这样全音喇叭2发出的声音就可以穿过导声间隙20作用在振膜4上;通过这样的结构设计,能增强音箱的低音效果,并能加强音箱的音质。由于两个全音喇叭2与振膜4设置在前竖向板13上,而前竖向板13是通过螺钉17固定的,这样在拧出螺钉17后,就可以将前竖向板13拆卸下来;而在将前竖向板13拆卸出来时,可以一并将两个全音喇叭2与振膜4从对应的腔室中移除,其中在两个全音喇叭2与振膜4从对应的腔室中移除后,人们对全音喇叭2与振膜4的维护将更加便利,从而有助于提高全音喇叭2与振膜4维护更换的便利性,进而有助于提高小体积音箱维护的便利性。且相比在空间较小的腔室中安装全音喇叭2与振膜4,在前竖向板13表面上安装全音喇叭2与振膜4更为便利,从而有助于提高全音喇叭2与振膜4安装的便利性,从而有助于提高小体积音箱组装的便利性。由于,左竖向板15与右竖向板16上设有连接凸部151,且连接凸部151上开设有供螺钉17螺接的螺纹孔161,通过这样的结构设计,有助于提高螺钉17螺接位置的可靠性,从而避免前竖向板13出现松动脱落的情况,进而有助于提高小体积音箱的使用寿命。由于,前竖向板13的长度L为80~170mm、前竖向板13的高度H为20~50mm、前竖向板13的厚度X加上后竖向板14的厚度Y再加上左竖向板15的长度Z之和为20~30mm,再上述的组装关系可知,矩形箱体1的长度为80~170mm,矩形箱体1的宽度为20~30mm,矩形箱体1的高度为20~50mm,因此该小体积音箱的体积十分小巧,其能安放在厚度较薄的家具产品中,这有助于小体积音箱的适应范围,且这样还能提高小体积音箱使用的便利性。通过防护网盖6的设置,可以对喇叭孔132、振膜孔133起到遮蔽的作用,以防止外界直接接触到全音喇叭2与振膜4,从而防止全音喇叭2与振膜4收到损害,这有助于提高小体积音箱的使用寿命。

矩形箱体1中的板体是这样安装的:所述前竖向板13与后竖向板14的平面方向呈横向延伸;所述左竖向板15与右竖向板16的平面方向呈纵向延伸。

所述上水平板11、下水平板12、前竖向板13、后竖向板14、左竖向板15与右竖向板16厚度相同。

所述后竖向板14通过粘接胶与上水平板11、下水平板12、左竖向板15、右竖向板16相接;所述上水平板11通过粘接胶与左竖向板15、右竖向板16相接;所述下水平板12通过粘接胶与左竖向板15、右竖向板16相接。所述防护网盖6通过粘接胶粘接在前竖向板13前表面上;所述挡板3通过粘接胶粘接在前竖向板13、上水平板11、下水平板12上。所述全音喇叭2通过粘接胶粘接在喇叭孔132孔口处。所述振膜4通过粘接胶粘接在振膜孔133孔口处。所述PCB板5通过胶水固定在上水平板11底面上。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矩形箱体1中的构件还可采用如下结构:所述上水平板11、下水平板12、左竖向板15、右竖向板16与连接凸部151为一体成型结构。在制造上水平板11、下水平板12、左竖向板15与右竖向板16时,可采用挤出模具挤出横截面呈矩形框体的型材,并在型材内腔中一体挤出有与连接凸部151对应的凸条部,然后将该型材切割按合适的长度切割,这样就能直接得到上水平板11、下水平板12、左竖向板15、右竖向板16与连接凸部151。

所述上水平板11、下水平板12、前竖向板13、后竖向板14、左竖向板15与右竖向板16为透明塑料板或透明玻璃板。所述穿孔131为沉头孔。

如图2所示,所述防护网盖6上开设有让位孔61,并使让位孔61位于穿孔131外侧,所述螺钉17通过让位孔61穿入至穿孔131中后再与螺纹孔161相螺接的。

如图3所示,所述后竖向板14上开设有穿置孔141,所述穿置孔141中嵌置有密封胶圈142,所述PCB板5的电源导线51穿过密封胶圈142后穿出至矩形箱体1外。

如图4所示,两个全音喇叭2并联在与PCB板5相接的导线30上。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