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一对多电视耳机的无线收发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50010发布日期:2019-04-09 21:05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一对多电视耳机的无线收发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耳机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多功能一对多电视耳机的无线收发系统。



背景技术:

电视机已进入千家万户,由于居室面积小,经常发生一两个人看电视,影响小孩子读书做作业,并影响他人休息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电视机本身带有音频插口,配备相应地的无线电视耳机,并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日臻成熟,无线耳机以其轻便、灵活的优势迅速得到推广和应用。

目前现有的电视无线耳机,通常有一个发射器和一个接受器组成,即只能一个使用者使用,而不能多个人同时接收使用;也有由多个接收器组成的电视无线耳机,但其多个接收器之间容易发生串频的问题。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电视无线耳机的无线收发系统提出改进方案,以最大限度地提升电视无线耳机的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一对多电视耳机的无线收发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功能一对多电视耳机的无线收发系统,它包括一个发射单元和多个接收单元,所述发射单元用于接收音频信号通过无线信号发射出去,所述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无线信号并通过扬声器进行播放;

所述发射单元包括第一主控制器、第一音频编解码模块、音频输入电路、音频接口、第一无线模块、光纤驱动模块、光纤接口、对码装置以及第一电源模块,所述第一音频编解码模块、第一无线模块、光纤驱动模块以及对码装置分别与第一主控制器电连接,所述音频接口通过音频输入电路与第一音频编解码模块电连接,所述光纤接口与光纤驱动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源模块用于提供电源电压给第一主控制器、音频输入电路、第一音频编解码模块、第一无线模块及光纤驱动模块;

所述每个接收单元均包括第二主控制器、第二音频编解码模块、扬声器、第二无线模块以及第二电源模块,所述第二音频编解码模块和第二无线模块分别与第二主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扬声器与第二无线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源模块用于提供电源电压给第二主控制器、第二音频编解码模块及第二无线模块;

所述对码装置用于在第一主控制器与每个第二主控制器之间产生一组约定的码,所述发射单元与每个接收单元之间根据这组码进行数据传输。

优选地,所述第一无线模块包括为与第一主控制器电连接的第一射频收发器、与第一射频收发器电连接的功率放大器和与功率放大器电连接的第一天线,所述第一射频收发器和功率放大器分别与第一电源模块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射频收发器采用BK2425芯片,所述功率放大器采用 AP1286S芯片,所述第一射频收发器的第13引脚通过第42电容和第1电感与功率放大器的第4引脚相连,所述第1电感的两端分别通过第35电容和第 36电容接地,所述功率放大器的第10引脚通过第2电感与第一天线连接,所述第2电感的两端分别通过第27电容和第28电容接地。

优选地,所述音频输入电路3包括第一运算放大器、第二运算放大器、第3电容、第4电容、第16电容、第37电容、第38电容、第39电容、第 41电容、第12电阻、第13电阻、第14电阻、第15电阻、第16电阻、第 17电阻、第18电阻、第19电阻、第20电阻、第22电阻以及第27电阻;

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正极输入端依次通过第19电阻、第39电容与音频接口的第5引脚相连,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负极输入端依次通过第20电阻、第4电容与音频接口的第3引脚相连,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通过第13电阻、第38电容与第一音频编解码模块的右声道音频输入引脚相连,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负极输入端通过第16电阻与第一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相连,所述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正极输入端通过第17电阻分别与第14电阻、第27电阻以及第41电容的一端相连,所述第14电阻的另一端连接输入电压,所述第27电阻和第41电容的另一端分别接地;

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的正极输入端与第一运算放大器的正极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的负极输入端依次通过第18电阻、第3电容与音频接口的第4引脚相连,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通过第12电阻、第37 电容与第一音频编解码模块的左声道音频输入引脚相连,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的负极输入端通过第15电阻与第二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的下拉端接地,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的上拉端连接输入电压并通过第16电容接地。

优选地,所述发射单元还包括第一USB驱动模块和第一USB接口,所述第一主控制器通过第一USB驱动模块与第一USB接口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无线模块包括为与第二主控制器电连接的第二射频收发器和与第二射频收发器电连接的第二天线,所述第二射频收发器与第二电源模块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射频收发器采用BK2425芯片,所述BK2425芯片的输入引脚与第二主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二射频收发器的13引脚依次通过第6 电容和第3电感与第二天线电连接,所述第3电感的两端分别通过第44电容和第46电容接地。

优选地,所述每个接收单元还包括分别与第二主控制器电连接的按键模块和开机电路,所述开机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一场效应管、第二场效应管、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29电阻、第30电阻、第31电阻、第37电阻、第38电阻、第39电阻、第40电阻以及第41电阻;所述第一三极管为PNP三极管,所述第二三极管为NPN三极管,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接输入电压,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分别与第29电阻和第30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30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29电阻的另一端与电源电压相连,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相连并通过第41电阻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与第40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40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第38电阻、第39电阻的一端连接,且所述第40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二主控制器的通断控制端口引脚连接,所述第39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38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二二极管的负极相连,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与第二主控制器的开关控制端口引脚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31电阻分别与第一场效应管和第二场效应管的源极相连,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与第一场效应管和第二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与电源电压相连,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漏极分别与电源电压及第一二极管的负极相连,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与输入电压相连。

优选地,所述接收单元还包括第二USB驱动模块和第二USB接口,所述第二主控制器通过第二USB驱动模块与第二USB接口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接收单元还包括充电电路,所述充电电路包括充电芯片、第36电阻以及第47电容,所述充电芯片采用LT4054芯片,所述充电芯片的第1引脚与第二主控制器的充电检测引脚相连,所述充电芯片的第2引脚接地,所述充电芯片的第3引脚与电源电压相连,所述充电芯片的第4引脚与输入电压相连并通过第47电容接地,所述充电芯片的第5引脚通过第36电阻接地。

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利用对码装置启动后,使第一主控制器与每个第二主控制器之间分别产生一整组约定的码,并根据不同组预定的码实现第一主控制器与每个第二主控制器之间的数据传输,从而避免了接收单元之间相互串频问题的发生;相比于目前的无线耳机,该无线耳机在不串频的情况下实现了一个耳机发射可以灵活对应从多个耳机接收的灵活配置,这种配置既解决了面对不同应用场景和不同应用人群的灵活性搭配问题,又解决了普通广播模式的无线耳机的串频问题。同时配置了一个光纤接口,该接口用于接入局域网,适用于光网络的环境下,该系统可以直接通过光纤接入网络,而不需要光电转换设备,从而节省了联网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射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接收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主控制器的电路连接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无线模块的电路连接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音频编解码模块、音频输入电路和音频接口的电路连接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主控制器和充电电路的电路连接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无线模块的电路连接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开机电路的电路连接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一对多电视耳机的无线收发系统,它包括一个发射单元和多个接收单元,发射单元用于接收音频信号通过无线信号发射出去,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无线信号并通过扬声器进行播放;

其中,发射单元包括第一主控制器1、第一音频编解码模块2、音频输入电路3、音频接口4、第一无线模块5、光纤驱动模块6、光纤接口7、对码装置8以及第一电源模块9,第一音频编解码模块2、第一无线模块5、光纤驱动模块6以及对码装置8分别与第一主控制器1电连接,音频接口4通过音频输入电路3与第一音频编解码模块2电连接,光纤接口7与光纤驱动模块6 电连接,第一电源模块9用于分别向第一主控制器1、音频输入电路3、第一音频编解码模块2、第一无线模块5及光纤驱动模块6提供电压;

每个接收单元均包括第二主控制器15、第二音频编解码模块16、扬声器 17、第二无线模块18以及第二电源模块19,第二音频编解码模块16和第二无线模块18分别与第二主控制器15电连接,扬声器17与第二无线模块18 电连接,第二电源模块19用于分别向给第二主控制器15、第二音频编解码模块16及第二无线模块18提供电压;

对码装置8用于在第一主控制器1与每个第二主控制器15之间产生一组约定的码,发射单元与每个接收单元之间根据这组码进行数据传输。

基于以上结构设置,本收发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对码装置8启动后,使第一主控制器1与每个第二主控制器15之间分别产生一整组约定的码,并根据不同组预定的码实现第一主控制器1与每个第二主控制器15之间的数据传输,从而避免了接收单元之间相互串频问题的发生;利用发射单元中的音频接口4、音频输入电路3接收音频信号,并通过第一音频编解码模块2转换成数字信号向第一主控制器1传输,再通过第一无线模块5转换成符合无线发射信号格式的高频信号发射出去;利用接收单元中的第二无线模块18接收第一无线模块5发射的高频信号,并转换成低频的音频数字信号向第二主控制器15传输,利用第二音频编解码模块16转换成音频模拟信号,经扬声器 17进行播放;相比于目前的无线耳机,该无线耳机在不串频的情况下实现了一个耳机发射可以灵活对应从多个耳机接收的灵活配置,这种配置既解决了面对不同应用场景和不同应用人群的灵活性搭配问题,又解决了普通广播模式的无线耳机的串频问题。同时配置了一个光纤接口,该接口用于接入局域网,适用于光网络的环境下,该系统可以直接通过光纤接入网络,而不需要光电转换设备,从而节省了联网成本。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第一无线模块5包括为与第一主控制器1电连接的第一射频收发器10、与第一射频收发器10电连接的功率放大器11和与功率放大器11电连接的第一天线12,第一射频收发器10和功率放大器11分别与第一电源模块9电连接。由此,可通过第一射频收发器10将音频数字信号转换成射频模拟信号,再通过功率放大器11转换成高频信号,经第一天线12 发射出去。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第一射频收发器10采用BK2425芯片U5,功率放大器11采用AP1286S芯片U10,第一射频收发器10的第13引脚RF通过第 42电容C42和第1电感L1与功率放大器11的第4引脚TX/RX相连,第1 电感L1的两端分别通过第35电容C35和第36电容C36接地,功率放大器 11的第10引脚ANT通过第2电感L2与第一天线12连接,第2电感L2的两端分别通过第27电容C27和第28电容C28接地。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音频输入电路3包括第一运算放大器U8B、第二运算放大器U8A、第3电容C3、第4电容C4、第16电容C16、第37电容 C37、第38电容C38、第39电容C39、第41电容C41、第12电阻R12、第 13电阻R13、第14电阻R14、第15电阻R15、第16电阻R16、第17电阻 R17、第18电阻R18、第19电阻R19、第20电阻R20、第22电阻R22以及第27电阻R27;第一运算放大器U8B的正极输入端依次通过第19电阻R19、第39电容C39与音频接口4的第5引脚相连,第一运算放大器U8B的负极输入端依次通过第20电阻R20、第4电容C4与音频接口4的第3引脚相连,第一运算放大器U8B的输出端通过第13电阻R13、第38电容C38与第一音频编解码模块2的右声道音频输入引脚RIN1相连,第一运算放大器U8B的负极输入端通过第16电阻与第一运算放大器U8B的输出端相连,第一运算放大器U8B的正极输入端通过第17电阻分别与第14电阻R14、第27电阻R27 以及第41电容C41的一端相连,第14电阻R14的另一端连接输入电压Vin,第27电阻R27和第41电容C41的另一端分别接地;第二运算放大器U8A的正极输入端与第一运算放大器U8B的正极输入端相连,第二运算放大器U8A 的负极输入端依次通过第18电阻R18、第3电容C3与音频接口4的第4引脚相连,第二运算放大器U8A的输出端通过第12电阻R12、第37电容C37 与第一音频编解码模块2的左声道音频输入引脚LIN1相连,第二运算放大器 U8A的负极输入端通过第15电阻R15与第二运算放大器U8A的输出端相连,第二运算放大器U8A的下拉端接地,第二运算放大器U8A的上拉端连接输入电压Vin并通过第16电容C16接地。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发射单元还包括第一USB驱动模块13和第一USB 接口14,第一主控制器1通过第一USB驱动模块13与第一USB接口14电连接。由此,利用第一USB驱动模块13和第一USB接口14的设置使该发射单元可以连接手机,电脑,电视,音响等多种听音乐的设备。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第二无线模块18包括为与第二主控制器15电连接的第二射频收发器20和与第二射频收发器20电连接的第二天线21,第二射频收发器20与第二电源模块19电连接。由此可利用第二射频收发器20将第二天线21接收的音频模拟信号转换成音频数字信号。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第二射频收发器20采用BK2425芯片U4,BK2425 芯片U4的输入引脚与第二主控制器15电连接,第二射频收发器20的13引脚RF依次通过第6电容C6和第3电感L3与第二天线21电连接,第3电感 L3的两端分别通过第44电容C44和第46电容C46接地。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每个接收单元还包括分别与第二主控制器15电连接的按键模块22和开机电路23,开机电路23包括第一三极管T1、第二三极管T2、第一场效应管M1、第二场效应管M2、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 D2、第29电阻R29、第30电阻R30、第31电阻R31、第37电阻R37、第38电阻R38、第39电阻R39、第40电阻R40以及第41电阻R41;第一三极管T1为PNP三极管,第二三极管T2为NPN三极管,第一三极管T1的发射极接输入电压Vin,第一三极管T1的基极分别与第29电阻R29和第30电阻 R30的一端连接,第30电阻R30的另一端接地,第29电阻R29的另一端与电源电压Vbat相连,第一三极管T1的集电极与第二三极管T2的发射极相连并通过第41电阻R41接地,第二三极管T2的基极与第40电阻R40的一端连接,第40电阻R40的另一端分别与第38电阻R38、第39电阻R39的一端连接,且第40电阻R40的另一端与第二主控制器15的通断控制端口引脚 PWR_CTRL连接,第39电阻R39的另一端接地,第38电阻R38的另一端与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相连,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与第二主控制器15的开关控制端口引脚PWR_ONFF连接,第二三极管D2的集电极通过第31电阻 R31分别与第一场效应管M1和第二场效应管M2的源极相连,第二三极管 T2的集电极分别与第一场效应管M1和第二场效应管M2的栅极连接,第一场效应管M1的漏极与电源电压Vbat相连,第二场效应管M2的漏极分别与电源电压Vbat及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相连,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与输入电压Vin相连。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接收单元还包括第二USB驱动模块24和第二USB 接口25,第二主控制器15通过第二USB驱动模块24与第二USB接口25电连接。由此,可利用第二USB驱动模块24与第二USB接口25的设置,可使接收单元直接连接手机,电脑,电视,音响等多种听音乐的设备。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接收单元还包括充电电路26,充电电路26包括充电芯片U3、第36电阻R36以及第47电容C47,充电芯片U3采用LT4054 芯片,充电芯片U3的第1引脚与第二主控制器15的充电检测引脚CHG_DET 相连,充电芯片U3的第2引脚接地,充电芯片U3的第3引脚与电源电压 Vbat相连,充电芯片U3的第4引脚与输入电压Vin相连并通过第47电容C47 接地,充电芯片U3的第5引脚通过第36电阻R36接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