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更换电池的手机充电背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09030发布日期:2019-05-21 21:05阅读:78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更换电池的手机充电背夹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手机配件制造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可更换电池的手机充电背夹。



背景技术:

随着大屏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待机时间短的矛盾日益突出,一般手机使用一年左右待机时间会大大缩短,充电频繁,有时需要一天两充,给用户带来烦恼,而智能手机电池大都是内置电池,又没法更换电池。若将价值数千元的手机更换掉,既会给用户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而且用户刚刚熟悉了手机的各种功能,更换新手机又会给用户带来很大不便。因此,便于携带为手机充电的充电宝及具有充电功能的手机充电背夹应运而生。

目前,市场上有多种具有充电功能的手机充电背夹,主要由手机腔体、充电电池、充电电路组件组成,这些手机充电背夹有一体式的,在安装手机时一般都需要将背夹用力撑开,再将手机压入;也有分体式的,通常是在手机充电背夹的顶部设置可以分离的顶盖,顶盖的分离方式有滑道式和卡扣式,分体式背夹便于安装和拆卸手机。但是,这些手机充电背夹中的充电电池也都直接固定在手机充电背夹里面与手机充电背夹成为一体,当手机电池和手机充电背夹的电池电量都耗尽时,需要用充电器对手机充电背夹和手机进行充电,充电时间比较长,外出时遇到此情况就需要找电源座充电,否则手机就无法使用,这给用户带来不便,甚至会贻误重要事务或造成重大损失。此外,每个充电电池的电芯使用寿命有限,当手机充电背夹中的充电电池电芯寿命终结时,因为不能更换,手机充电背夹和其中的充电电池将一起报废,这就造成了很大浪费。

中国专利(申请号:201620705212.4)公开了一种手机充电背夹,包括壳体、壳体内的电池腔、充电电路组件,所述壳体设置与手机对应的孔和接口,其特点是:所述的电池腔设置在壳体的背部,电池腔上设置有可打开的后盖,电池腔内设置有与充电电池连接的触点和电池锁扣以及后盖锁柱,所述后盖上设置有与所述锁柱匹配的锁孔。其后盖安装和固定结构较为复杂,加工不便,开启后盖也不够灵、方便。另外,现有手机充电背夹的充电插座一般设置在壳体的顶部或底部,这种充电插座对于手机充电背夹充电电路组件的连接结构设置受到限制,充电也不太方便。

如何设计一种可更换电池的手机充电背夹,电池仓翻盖安装和固定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制作,开启灵活、方便;另外,手机充电背夹的充电插座位置设置合理,充电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可更换电池的手机充电背夹,电池仓翻盖安装和固定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制作,开启灵活、方便;手机充电背夹的充电插座位置设置合理,充电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可更换电池的手机充电背夹,包括边框架、背夹中间固定板及充电电路组件,所述背夹中间固定板的两侧分别设置电池仓和手机容纳腔,所述电池仓上设置电池仓翻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夹中间固定板上设置所述充电电路组件并形成通用总成,所述边框架与所述通用总成连接为一体,所述充电电路组件包括柔性电路板、充电电路盖板、充电电路板及手机充电头,所述柔性电路板的两端分别与充电电路板和手机充电头连接;所述电池仓翻盖的铰接端上设置翻盖转轴,所述电池仓翻盖通过所述翻盖转轴与所述背夹中间固定板或/和充电电路盖板形成的铰接结构铰接,所述电池仓翻盖的开启端上设置U板,所述边框架下端对应U板设置凹槽,所述电池仓翻盖扣合关闭状态,所述U板嵌入所述边框架的凹槽中卡住。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充电电路板固定在所述背夹中间固定板上半部分,所述充电电路盖板覆盖在所述充电电路板一侧,所述充电电路组件还包括背夹充电座和充电按键,所述背夹充电座的外壳一端上设置铰接转轴,在所述充电电路盖板上设置铰接转轴连接件,所述背夹充电座通过所述铰接转轴与所述铰接转轴连接件铰接,使所述背夹充电座形成翻转式结构,所述边框架上部对应所述背夹充电座和充电按键的位置开设窗口,所述背夹充电座和充电按键从所述窗口露出。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背夹中间固定板对应所述背夹充电座设置容纳开口,所述容纳开口的内侧壁上设置斜槽,所述背夹充电座的外壳两侧壁上设置圆滑凸起,所述背夹充电座扣合关闭状态,所述背夹充电座外壳上的圆滑凸起与所述斜槽底面贴紧,将所述背夹充电座卡住。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池仓翻盖的铰接端上设置n形板,所述n形板上设置所述翻盖转轴和嵌槽,所述充电电路盖板上设置筋位,所述筋位的底边设置弧形凹槽,所述背夹中间固定板上弧形板,所述充电电路盖板上的筋位与所述背夹中间固定板上的弧形板配合将所述n形板上的翻盖转轴夹在其中形成铰接。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池仓翻盖的U板上设置孔位,所述凹槽内对应所述U板的孔位设置凸起结构,所述电池仓翻盖扣合关闭状态,所述凸起结构嵌入所述U板上的孔位内。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充电按键与所述充电电路板连接,控制所述充电电路板使电池仓内的充电电池为手机充电。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充电电路盖板的上设置固定孔,在背夹中间固定板上设置螺丝孔,用螺钉将充电电路盖板固定在所述背夹中间固定板上。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背夹中间固定板对应手机容纳腔的一侧面上设置PVC贴纸。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壳体设计合理,电池仓翻盖安装和固定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制作,开启灵活、方便。

2、本实用新型手机充电背夹的充电插座位置设置合理,翻开方便,关闭可靠,充电方便。

3、本实用新型在背夹中间固定板对应手机容纳腔的一侧面上设置PVC贴纸,可以覆盖螺钉起到装饰作用,还可以在PVC贴纸上印制使用说明等,便于指导用户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更换电池的手机充电背夹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更换电池的手机充电背夹在电池仓翻盖打开状态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更换电池的手机充电背夹安装电池仓翻盖的装配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更换电池的手机充电背夹在背夹充电座打开状态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更换电池的手机充电背夹安装背夹充电座的装配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见图1-图5,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更换电池的手机充电背夹的实施例,包括边框架1、背夹中间固定板及充电电路组件,在背夹中间固定板5的两侧分别设置电池仓和手机容纳腔,在电池仓上设置电池仓翻盖4。在背夹中间固定板5上设置充电电路组件并形成通用总成,将边框架1与所述通用总成连接为一体。上述充电电路组件包括柔性电路板5.2、充电电路盖板7、充电电路板6及手机充电头5.3,柔性电路板5.2的两端分别与充电电路板6和手机充电头连接5.3。电池仓翻盖4的铰接端上设置翻盖转轴4.3,电池仓翻盖4通过翻盖转轴4.3与背夹中间固定板5或/和充电电路盖板7形成的铰接结构铰接。电池仓翻盖4的开启端上设置U板4.1,在边框架1下端对应U板4.1设置凹槽1.3,所述电池仓翻盖4扣合关闭状态,U板4.1嵌入边框架1的凹槽1.3中卡住。

在电池仓翻盖4的U板4.1上设置孔位,在上述凹槽1.3内对应所述U板4.1的孔位设置凸起结构,电池仓翻盖4扣合关闭状态,凸起结构嵌入U板4.1上的孔位内,将电池仓翻盖4卡住定位;捏住U板4.1的自由端,使凸起结构退出U板4.1上的孔位,即可打开电池仓翻盖4。

具体而言:上述充电电路板6固定在背夹中间固定板5上半部分,充电电路盖板7覆盖在充电电路板6一侧,所述充电电路组件还包括背夹充电座3和充电按键2。背夹充电座3的外壳一端上设置铰接转轴3.2,在充电电路盖板7上设置铰接转轴连接件7.2,背夹充电座3通过铰接转轴3.2与所述铰接转轴连接件7.2铰接,使背夹充电座3形成翻转式结构, 背夹充电座3底部设置充电座电路板3.3。边框架1上部对应背夹充电座3和充电按键2的位置开设窗口1.5,背夹充电座3和充电按键2从窗口1.5露出。

上述背夹中间固定板5对应所述背夹充电座3设置容纳开口,所述容纳开口的内侧壁上设置斜槽5.5,背夹充电座3的外壳两侧壁上设置圆滑凸起3.1,背夹充电座3扣合关闭状态,背夹充电座3外壳上的圆滑凸起3.1与所述斜槽5.5的 底面贴紧,将背夹充电座3卡住。

进一步地,在电池仓翻盖4的铰接端上设置n形板4.2,n形板4.2上设置翻盖转轴4.3和嵌槽,在充电电路盖板7上设置筋位7.1,在筋位7.1的底边设置弧形凹槽,在背夹中间固定板5上设置弧形板5.4,充电电路盖板7上的筋位7.1与背夹中间固定板5上的弧形板5.4配合将n形板4.2上的翻盖转轴4.3夹在其中形成铰接,至少有有一个筋位7.1 嵌入n形板4.2的嵌槽中。

充电按键2与充电电路板6连接,控制充电电路板6使电池仓内的充电电池为手机充电。

在充电电路盖板7的上设置固定孔,在背夹中间固定板5上设置螺丝孔,用螺钉8将充电电路盖板7固定在所述背夹中间固定板5上,充电电路板6被夹持在中间。在背夹中间固定板5对应手机容纳腔的一侧面上设置PVC贴纸9,可以覆盖螺钉8起到装饰作用,还可以在PVC贴纸上印制使用说明等,便于指导用户使用。

为了配合手机正常使用,在边框架1上至少设置与手机对应的麦克孔、声音外放孔、摄像头孔1.2、手机电源按钮孔1.1、手机音量按钮孔1.4。

使用时,打开翻盖4,在电池腔内装上充电电池,将手机放置在手机容纳腔内即可,按压充电按键2后,充电电池即可开始为手机充电,充电电池电量消耗完了,即可更换满电量的充电电池。若暂时没有充电电池更换,可以用充电器通过背夹充电座3及充电电路板5等组件为手机充电,也可以为电池腔内的充电电池充电,还可以同时为手机和充电电池充电。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作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