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摔抗震交换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95467发布日期:2019-08-09 22:08阅读:319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摔抗震交换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交换机,具体是一种防摔抗震交换机。



背景技术:

交换机是一种用于电或光信号转发的网络设备。现代生活中交换机应用十分广泛,在大型运输设备,比如轮船中均设置有交换机。交换机损坏会直接影响网络通讯,特别是在一些特殊使用环境中,交换机受到颠簸,容易导致交换机内部零件损坏。在地震环境中,交换机受到震动,亦容易损坏。现有的抗震交换机,多是在交换机主体设置在矩形方框结构的支架内,交换机主体四周的侧壁与支架内壁通过弹簧等缓冲装置连接,减少交换机主体所受到的震动。但是,此种结构,在交换机受到震动时,交换机主体晃动幅度过大,容易导致交换机内部电子元件损坏,抗震效果不显著。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目前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防摔抗震交换机,抗震效果好。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摔抗震交换机,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均为竖直放置的矩形方框结构,第二支架位于第一支架内部,交换机主体位于第二支架内,第二支架两侧壁外侧设置有滑块,滑块滑动连接与设置在第一支架两侧壁内侧的竖直滑轨,第二支架顶部和底部与第一支架顶部和底部之间通过均匀分布的缓冲装置连接;所述第二支架内部上下部分设置有水平且互相平行的滑杆,交换机主体上下端均设置有滑套,滑套滑动连接于滑杆,交换机主体两侧与第二支架内部两侧壁通过均匀分布的缓冲装置连接;第一支架底部设置有安装底座,安装底座上设置有用于安装的通孔。

作为本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缓冲装置为弹簧或者阻尼器。

作为本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滑轨为条形槽,滑块端部嵌入滑轨内,滑块端部两侧均匀设置有数量相同的轮槽,所述轮槽内设置有滑轮,滑轮圆弧面接触滑轨侧壁。

作为本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滑块端部每一侧至少有两个轮槽。

作为本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滑块端部两侧的轮槽错开设置。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防摔抗震交换机,第一支架通过安装底座固定于安装处。第二支架通过滑块与第一支架滑动连接,第二支架可在竖直方向移动。交换机主体设置在第二支架内,交换机主体可在第二支架内水平移动。第二支架水平方向上通过缓冲装置与第一支架连接,交换机主体竖直方向上通过缓冲装置与第二支架连接。当所述的交换机收到震动时,交换机主体只会在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发生位移,交换机主体不会倾斜晃动,大大减少交换机主体的晃动幅度,交换机主体内的电子元件不易损坏。同时,第一支架通过安装座可固定连接在地面或者其他安装平面上,防止交换机主体跌落。

滑轨为条形槽,滑块端部嵌入滑轨内,滑块端部两侧均匀设置有数量相同的轮槽,轮槽内设置有滑轮,滑轮圆弧面接触滑轨侧壁。滑块端部两侧的轮槽错开设置,保证第二支架与第一支架间相对滑动顺畅。

所述的防摔抗震交换机,抗震效果出色,在交换机遭遇震动时,可以避免交换机出现大幅度的无规则晃动,大大减少交换机内部电子元件受损的几率。

附图说明

图1、所述防摔抗震交换机结构示意图;

图2、所述滑块与第一支架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所述滑轮分布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1、第一支架;2、第二支架;3、交换机主体;4、安装底座;5、滑块;6、弹簧;7、滑杆;8、滑套;9、滑轮;10、固定轴;11、滑轨;51、轮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如图1所示的一种防摔抗震交换机,包括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均为竖直放置的矩形方框结构,第二支架2位于第一支架1内部,交换机主体3位于第二支架2内,第二支架2两侧壁外侧设置有滑块5,滑块5滑动连接与设置在第一支架1两侧壁内侧的竖直滑轨11,第二支架2顶部和底部与第一支架1顶部和底部之间通过均匀分布的弹簧6连接;第二支架2内部上下部分设置有水平且互相平行的滑杆7,交换机主体3上下端均设置有滑套8,滑套8滑动连接于滑杆7,交换机主体3两侧与第二支架2内部两侧壁通过均匀分布的弹簧6连接;第一支架1底部设置有安装底座4,安装底座4上设置有用于安装的通孔。

如图2所示,滑轨11为条形槽,滑块5端部嵌入滑轨11内,滑块5端部两侧各均匀设置有2个相同的轮槽51,轮槽51内设置有滑轮9,滑轮9套接在固定轴10上,固定轴10端部通过螺纹连接于滑块5,滑轮9圆弧面接触滑轨11侧壁。如图3所示,滑块5端部两侧的轮槽51错开设置。

本实用新型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