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机壳与钢化膜一体化的手机保护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97027发布日期:2019-04-13 00:54阅读:1757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机壳与钢化膜一体化的手机保护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机防护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手机壳与钢化膜一体化的手机保护套。



背景技术:

在这科技日新月异发展时代,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电子产品,现在几乎每个月都有几款不同品牌的智能手机发布上市,在使用智能手机的人们对手机周边配件的美观性、实用性、便捷性和安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目前人们在使用智能手机时一般都会在手机上贴合手机膜并安装手机壳,从而对手机形成一种保护,避免人们在不小心的时候将手机摔坏。但是现在市场上的手机壳和钢化膜都是独立生产的,一般手机用户会先去一个商家购买钢化膜,再去另外一个商家购买手机壳,之后分别将钢化膜和手机壳安装的手机上,首先由于贴手机钢化膜的专业性太强,普通用户经常把钢化膜贴歪或者余留有气泡,影响贴膜的美观;另外由于钢化膜和手机壳不能够相互匹配,出现使手机壳顶到钢化膜并使钢化膜在手机上产生气泡的现象,同时也可能会使钢化膜与手机壳之间的空隙过大,影响手机的美观度。产生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生产钢化膜的厂家并不生产手机壳,从而导致两个产品的兼容性不高,影响用户的体验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机壳与钢化膜一体化的手机保护套,用以解决现有难以将钢化膜对准贴到手机上,并在将手机壳与钢化膜安装到手机上后,两个产品在手机上不能完美的相互匹配而影响用户体验感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手机壳与钢化膜一体化的手机保护套,包括上盖和下盖,所述上盖包括钢化玻璃膜和框体,所述框体一体连接到钢化玻璃膜的边缘上,所述框体的两端分别一体连接有两端弯折的包覆片,所述下盖包括底板和设置在底板两侧的长条,所述上盖和下盖相互对接,每个所述长条的两端分别固定到两个包覆片之间并分别抵接到包覆片的端部,所述长条的一侧抵接到框体上。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长条的两端分别设有扣槽,位于包覆片端部位置的所述框体上也分别设有扣槽,每个所述长条的两端与框体之间通过扣槽咬合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框体和包覆片均是由TPU材料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下盖是由PC材料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包覆片边角位置的厚度大于包覆片其他位置的厚度。

进一步的,所述框体和底板的边缘均设有圆角。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长条和包覆片上分别设有规格不同的凹孔。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当将上盖和下盖分别扣接到手机上,并使长条的两端与包覆片的端部咬合装配固定起来后,可使上盖与下盖固定在手机上,同时将手机完全包覆起来,对手机形成一个全方位、无死角的防护,也不会出现手机壳与钢化膜不匹配的现象,另外在向手机上安装此保护套时也比较方便快捷,便于人们在手机上安装此保护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盖与下盖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局部剖视图。

图中:1、上盖;11、钢化玻璃膜;12、框体;13、包覆片;2、下盖;21、底板;22、长条;3、扣槽;4、凹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实施例

一种手机壳与钢化膜一体化的手机保护套,如图1、2所示,包括上盖1和下盖2,其中上盖1包括钢化玻璃膜11和框体12,框体12一体固定连接到钢化玻璃膜11的边缘上,在框体12的两端分别一体连接有两端弯折的包覆片13;另外下盖2包括底板21和设置在底板21两侧的长条22,上盖1和下盖2相互对接时,每个长条22的两端分别对接到每个包覆片13的两端上,且长条22的一侧抵接到框体12上,当将上盖1和下盖2分别覆盖的手机上时,可使长条22的两端分别抵接到包覆片13上,从而将手机完全包覆起来,以对手机形成一个良好的防护。

如图3所示,在每个长条22的两端分别设有扣槽3,在框体12位于包覆片13端部的位置上也分别设有扣槽13,当使上盖1和下盖2完全扣接到手机上使长条22与包覆片13的两端相互对接后,长条22的两端会与框体12之间通过扣槽3咬合装配,从而使上盖1与下盖2相对固定起来,避免上盖1和下盖2从手机上脱落下去。

其中框体12和包覆片13均是由TPU材料制成,TPU材料比较柔软,且弹性比较好,在将手机摔倒地面上后,由于TPU材料制成的框体12的弹性较高,会对手机起到一个缓冲的作用,降低手机被损坏的概率。另外下盖2是由PC材料制成,PC材料制成的下盖2比较轻,不会对手机的整体重量造成过大的影响。

如图2所示,在每个包覆片13边角位置的厚度大于包覆片13其他位置的厚度,由于在手机掉落到地面上时,手机的边角一般都会第一时间与地面进行接触,当增大包覆片13边角位置的厚度后,进一步增大了包覆片13对手机边角位置的保护,降低手机被损坏的概率。

如图2所示,在框体12和底板21的边缘上均设有圆角,这样避免使框体12和底板21的边缘过于尖锐,从而给人带来不舒适的感觉。在底板21、长条22和包覆片13上分别设置有规格不同的凹孔4,分别对应手机上摄像头和案件等其他位置,这样不会影响到手机的正常使用。

具体实施过程:在将此保护套安装到手机上时,首先将上盖1盖接到手机上,使每个包覆片13抵紧包覆到手机的边缘上,使上盖1不能任意滑动,从而对钢化玻璃11起到一个定位的作用。然后在将下盖2覆盖到手机上,使长条22卡接到两个包覆片13之间,当将下盖2完全扣紧到手机上后,长条22的两端会分别与框体12通过扣槽3配合连接起来,从而使上盖1与下盖2相互固定住,这样可将手机完全包覆起来,对手机形成一个良好的保护,同时在安装起来也比较方便。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