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点通信系统及其节点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92970发布日期:2019-11-09 00:07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一种节点通信系统及其节点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节点通信系统及其节点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物联网、LoRa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节点通信系统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广泛地应用开来。

出于对各类数据的海量研究需求,用户们经常需要增设一些节点设备到节点通信系统中,或者对系统中已有的一些节点设备进行配置修改。不管是节点设备入网使用前的配置过程还是入网后的配置修改过程,在现有技术中一般都是由专门技术人员在节点通信系统的服务器上手动操作完成的,需要对待配置节点设备的各项逐一进行设定或更改,因此效率低下。并且,进行配置的技术人员需要了解整个节点通信系统的系统架构与通信线路,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软件编程能力。此外,出于商业保密安全因素,往往只有一些特定人群才可担任进行系统配置的技术人员。由此可见,现有技术中对节点设备的配置工作不仅效率低、复杂易出错,而且对技术人员的要求较高,严重阻碍了节点通信系统的产品化推广。

可见,采用何种对节点通信系统中节点设备的配置技术,以便有效提高配置效率,并同时降低错误率和人力成本,实现产品化推广,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点通信系统及其节点设备,以便有效地提高配置效率,并同时降低错误率和人力成本,实现产品化推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节点通信系统,包括配置终端、云服务器和多个节点设备;所述配置终端与所述云服务器连接,并与各个所述节点设备连接;各个所述节点设备均与所述云服务器连接;

所述配置终端在获取到所述节点设备发送的设备ID后,从多个所述节点设备中确定目标节点设备,并将输入的针对于所述目标节点设备的配置指令发送至所述云服务器;

所述云服务器在接收到所述配置指令后,根据所述配置指令修改业务配置数据库中所述目标节点设备的配置数据;以便所述目标节点设备在配置完成后定期将监测的节点状态数据发送至所述云服务器。

可选地,所述节点通信系统还包括与各个所述节点设备和所述云服务器连接的LoRa通信服务器;各个所述节点设备均为包括有LoRa 芯片的LoRa节点设备;

所述云服务器还用于在接收到所述配置指令后,将所述配置指令发送至所述LoRa通信服务器,以便所述LoRa通信服务器根据所述配置指令修改通信配置数据库中所述目标节点设备的配置数据。

可选地,所述配置终端和各个所述节点设备均包括NFC芯片;以便所述配置终端通过与所述目标节点设备进行NFC通信而获取所述目标节点设备的设备ID。

可选地,所述配置终端还用于在接收到输入的针对于所述目标节点设备的定位指令后,调用定位应用程序进行定位。

可选地,所述配置终端还用于与所述目标节点设备进行NFC通信,将上报频率配置指令所指定的上报频率发送至所述目标节点设备,以便所述目标节点设备按照所述上报频率定期将监测的节点状态数据发送至所述云服务器。

可选地,所述配置终端还用于:在将所述上报频率配置指令所指定的上报频率发送至所述目标节点设备之后,若接收到所述目标节点设备发送的配置失败返回消息,则将所述配置失败返回消息发送至所述云服务器,以便所述云服务器撤回对所述业务配置数据库的修改。

可选地,所述配置终端还用于:在所述获取所述目标节点设备的设备ID之后,与所述目标节点设备进行NFC通信,获取所述目标节点设备的签名认证信息并发送至所述云服务器,以便由所述云服务器对所述目标节点设备进行数字签名认证。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节点通信系统中的节点设备,包括MCU以及均与所述MCU连接的节点传感器、通信芯片和NFC芯片;

所述MCU通过所述NFC芯片与所述节点通信系统中的配置终端进行NFC通信,以便所述配置终端依据获取的设备ID而确定目标节点设备,并将输入的针对于所述目标节点设备的配置指令发送至云服务器,由云服务器根据所述配置指令修改业务配置数据库中所述目标节点设备的配置数据;

所述节点传感器用于监测节点状态数据并发送至所述MCU;以便所述MCU在所述节点设备配置完成后通过所述通信芯片定期将所述节点状态数据发送至所述云服务器。

可选地,所述通信芯片为LoRa射频芯片。

可选地,所述NFC芯片为M24LR16。

本申请所提供的节点通信系统,包括配置终端、云服务器和多个节点设备;所述配置终端与所述云服务器连接,并与各个所述节点设备连接;各个所述节点设备均与所述云服务器连接;所述配置终端在获取到所述节点设备发送的设备ID后,从多个所述节点设备中确定目标节点设备,并将输入的针对于所述目标节点设备的配置指令发送至所述云服务器;所述云服务器在接收到所述配置指令后,根据所述配置指令修改业务配置数据库中所述目标节点设备的配置数据;以便所述目标节点设备在配置完成后定期将监测的节点状态数据发送至所述云服务器。

可见,相比于现有技术,本申请所提供的节点通信系统中,设置有与用户进行交互的配置终端,以及可根据配置终端转发的配置指令而自动修改业务配置数据库中对应的配置数据的云服务器。在整个配置过程中,用户只需在配置终端的交互界面中输入简单的配置指令即可,方便简单,降低了技术门槛,无需专业的技术人员也可完成,从而节省了人力成本;并且,云服务器对节点设备的自动配置过程极大地提高了配置效率和正确率,实现了配置操作的流程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有助于节点通信系统的产品化推广。本申请所提供的节点通信系统中的节点设备,同样具有上述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现有技术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现有技术和本申请实施例描述中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的介绍。当然,下面有关本申请实施例的附图描述的仅仅是本申请中的一部分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所获得的其他附图也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图1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节点通信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2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例中节点通信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3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节点通信系统中节点设备的结构框图;

图4为本申请所提供的节点通信系统中数字签名认证的数据交互图;

图5为本申请所提供的节点通信系统中增设节点设备的数据交互图;

图6为本申请所提供的节点通信系统中修改节点设备配置参数的数据交互图;

图7为本申请所提供的节点通信系统中删除节点设备的数据交互图;

图8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配置终端上节点增设指令的输入界面;

图9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配置终端上设备ID的显示界面;

图10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配置终端上设备配置参数的显示界面;

图11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配置终端上设备配置参数修改后的显示界面;

图12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配置终端上节点删除指令的输入界面。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的核心在于提供一种节点通信系统及其节点设备,以便有效地提高配置效率,并同时降低错误率和人力成本,实现产品化推广。

为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清楚、完整地描述,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介绍。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图1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节点通信系统的结构框图,包括配置终端1、云服务器2和多个节点设备3;配置终端1与云服务器2连接,并与各个节点设备3连接;各个节点设备3均与云服务器2连接;

配置终端1在获取到节点设备3发送的设备ID后,从多个节点设备3中确定目标节点设备,并将输入的针对于目标节点设备的配置指令发送至云服务器2;

云服务器2在接收到配置指令后,根据配置指令修改业务配置数据库中目标节点设备的配置数据;以便目标节点设备在配置完成后定期将监测的节点状态数据发送至云服务器2。

其中,配置终端1具体可以为用户的手机、平板、掌上电脑等设备,在本申请中,它可以与云服务器2和节点设备3分别进行数据通信。云服务器2用于进行数据云存储和云管理,是节点通信系统的业务管理中心,云服务器2中的业务配置数据库存储有各个节点设备3 的配置数据,对各个节点设备3的入网和工作模式进行配置管理。节点设备3是系统中的业务节点,用于采集状态数据并发送至云服务2 进行云存储。在不同的应用系统中,节点设备3的具体用途不同,例如,节点设备3具体可以为利用温度传感器采集温度数据的设备,也可以为利用电压传感器采集电压数据的设备等。

本申请所提供的节点通信系统中,配置终端1可将用户输入的配置指令传达给云服务器2,所说的云服务器2作为节点通信系统的业务管理中心,在接收到配置指令后,可依据配置指令对业务配置数据库中目标节点设备的配置数据进行修改(包括添加、删除、更新),从而自动完成对目标节点设备的配置操作。

配置终端1作为一个与用户进行直接交互的设备,推荐采用简单易懂的交互界面,具体可以采用文字、图形等进行显示,以便用户通过输入文字或者点击图形按钮等简单的方式输入配置指令。由此,用户只需下达命令,而无需对后台复杂的配置数据进行直接操作。云服务器2在接收到配置终端1发送的配置指令后会自动调用预设配置进程,对目标节点设备的配置数据进行修改,执行所述配置指令。

容易理解的是,对应于不同的配置指令,云服务器2调用不同的预设配置进程以执行对应的配置操作。例如,对于增设节点设备的配置指令,即节点增设指令,云服务器2所执行的操作即为在业务配置数据库中建立该目标节点设备的数据结构;对于删除节点设备的配置指令,即节点删除指令,云服务器2所执行的操作即为删除业务配置数据库中该目标节点设备的数据结构;对于修改节点设备配置参数(例如设备类型、设备名称、设备所属基地、设备安装位置和设备GPS位置等)的配置指令,即配置参数修改指令,云服务器2所执行的操作即为在业务配置数据库中修改该目标节点设备的配置参数。

当用户输入了某个配置指令后,云服务器2会依据该配置指令完成对目标节点设备的配置工作,用户无需对复杂的配置数据直接进行操作,因而也避免了手动配置错误情况的发生。因此,本申请有效提高了配置正确率和配置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用户向配置终端1所输入的配置指令是针对具体的节点设备3而言的,而不同的节点设备3可通过设备ID进行区分。设备ID具体可为出厂后的设备扩展唯一标识(Device Extended Unique Identifier),以便唯一识别节点设备。

设备ID可有多种方式来获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自行选择并设置实现,本申请对此并不进行限定。例如,可利用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技术,令配置终端1与目标节点设备在相互靠近后进行NFC通信,使配置终端1获取目标节点设备的设备ID。再例如,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采用二维码扫描识别的方式来获取目标节点设备的设备ID。

可见,本申请所提供的节点通信系统中,设置有与用户进行交互的配置终端1,以及可根据配置终端1转发的配置指令而自动修改业务配置数据库中对应的配置数据的云服务器2。在整个配置过程中,用户只需在配置终端1的交互界面中输入简单的配置指令即可,方便简单,降低了技术门槛,无需专业的技术人员也可完成,从而节省了人力成本;并且,云服务器2对节点设备的自动配置过程极大地提高了配置效率和正确率,实现了配置操作的流程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有助于节点通信系统的产品化推广。

请参考图2,图2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例中节点通信系统的结构框图。

如图2所示的节点通信系统,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还包括与各个节点设备3和云服务器2连接的LoRa通信服务器4;各个节点设备 3均为包括有LoRa芯片的LoRa节点设备;云服务器2还用于在接收到配置指令后,将配置指令发送至LoRa通信服务器4,以便LoRa通信服务器4根据配置指令修改通信配置数据库中目标节点设备的配置数据。

具体地,所说的节点通信系统,具体可以为LoRa通信系统,即,所说的节点设备具体可以为LoRa节点设备,利用LoRa通信服务器4 提供的LoRa通信服务,将监测到的节点状态数据发送至云服务器2,以便云服务器2进行相关业务管理。

所说的LoRa通信服务器4具体包括LoRa网络服务器(Net Server, NS)和LoRa应用服务器(Application Server,AS)。在LoRa通信服务器4中同样存储有各个节点设备3的通信配置数据,构成了所说的通信配置数据库,以便为各个节点设备3提供LoRa通信服务。因此,当云服务器2接收到配置终端1发送的配置指令后,还需转发至LoRa 网络服务器4,以便LoRa网络服务器4也对目标节点设备的通信配置数据进行同步配置。

其中,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配置终端1和各个节点设备3均包括NFC芯片;以便配置终端1通过与目标节点设备进行NFC通信而获取目标节点设备的设备ID。

具体地,如前所述,配置终端1具体可以采用NFC方式与目标节点设备进行通信以获取目标节点设备的设备ID,由此即可将该设备ID 对应的节点设备3确定为目标节点设备。在整个配置过程中,配置终端1与云服务器2便可根据设备ID来识别待配置的目标节点设备。具体地,配置终端1与各个节点设备3中可均安装NFC芯片,具体可采用M24LR16型号,并通过设置可令配置终端1在靠近节点设备3 时,便通过NFC通信获取该节点设备3的设备ID。

NFC通信为一种近距离通信方式,因此,当用于需要对某一个节点设备3进行配置时,可将配置终端1靠近该节点设备3,配置终端1 即可与其进行NFC通信,将该节点设备3确定为目标节点设备。

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配置终端1还用于在接收到输入的针对于所述目标节点设备的定位指令后,调用定位应用程序进行定位。

如前所述,NFC属于近距离的通信技术,在配置终端1与目标节点设备进行NFC通信时,两者需要相互靠近,因此,此时配置终端1 的位置可作为目标节点设备的位置。由此,当接收到输入的定位指令后,配置终端1便可调用定位应用服务进行定位,并将获取到的位置信息进行显示。

并且,如前所述,定位位置信息也是节点设备的配置参数之一,因此,配置终端1还可在获取到目标节点设备的位置信息后,进一步将位置信息发送至云服务器2,存储在业务配置数据库中。

此外,如前所述,上报频率也是节点设备的一项重要的配置参数。本申请所提供的节点通信系统,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当配置指令具体为上报频率配置指令时,配置终端1还用于与目标节点设备进行NFC通信,将上报频率配置指令所指定的上报频率发送至目标节点设备,以便目标节点设备按照上报频率定期将监测的节点状态数据发送至云服务器2。

具体地,各个节点设备3需要按照一定的上报频率定期向云服务器上报节点状态数据。当然,对于不同类型的节点设备3,其节点状态数据也各不相同。例如,对于用于监测温度的节点设备3,其节点状态数据即为温度数据;对于用于监测电压的节点设备3,其节点状态数据即为电压数据。

本申请所提供的节点通信系统中,用户可通过向配置终端1输入上报频率配置指令而对目标节点设备的上报频率进行修改。当配置终端1接收到的配置指令具体为对目标节点设备的上报频率配置指令时,配置终端1除了如前所述需要向云服务器2发送上报频率配置指令、以便云服务器2完成对目标节点设备的上报频率的配置以外,还需调用NFC芯片与目标节点设备进行NFC通信,将该上报频率配置指令所指定的上报频率也发送至目标节点设备,以便该目标节点设备采用该修改后的上报频率进行上报。

进一步地,配置终端1发送至目标节点设备的上报频率可具体存储在目标节点设备的NFC芯片中。并且,为了防止上报频率的更改过于频繁,目标节点设备可以定期从NFC芯片中读取更新后的上报频率,然后采用更新后的上报频率向云服务器2发送节点状态数据。

此外,为了有效降低节点设备3的功耗,本申请所提供的节点通信系统中,还可以按照上报频率,令各个节点设备3在不工作即不需发送节点状态数据的时候处于休眠状态,并在需要向云服务器2发送节点状态数据时结束休眠状态。此外,当节点设备3接收到云服务器 2发送给自己的控制指令时,也可以自动结束休眠以便执行该控制指令。

优选地,配置终端1还用于在将上报频率配置指令所指定的上报频率发送至目标节点设备之后,若接收到目标节点设备发送的配置失败返回消息,则将配置失败返回消息发送至云服务器2,以便云服务器2撤回对业务配置数据库的修改。

容易理解的是,目标节点设备在获取到配置终端1发送的上报频率后,可向配置终端1发送对应的返回消息,以便向配置终端1明确是否操作成功。一旦目标节点设备中上报频率写入失败,配置终端1 可将上报频率配置失败的消息发送至云服务器2,以便云服务器2也撤回对业务配置数据库的修改,即,将目标节点设备的上报频率再次修改为原值,保证云服务器2中的配置数据与目标节点设备一致。

当然,云服务器2可进一步将上报频率配置失败的返回消息也发送至LoRa通信服务,4,以便LoRa通信服务器4也撤回对通信配置数据库的修改,保证配置数据的一致性。

此外,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优选地,配置终端1还用于在获取目标节点设备的设备ID之后,与目标节点设备进行NFC通信,获取目标节点设备的签名认证信息并发送至云服务器2,以便由云服务器2 对目标节点设备进行数字签名认证。

具体地,在对目标节点设备进行配置之前,还可以先对目标节点设备进行数字签名认证,以便防止用户误将一些非法设备(如未经网络厂商授权或者未经质量认证等的设备)接入节点通信系统中。云服务器2进行完数字签名认证后,可向配置终端1发送返回消息以告知验证结果,若认证通过,配置终端1可正常对目标节点设备进行配置;若认证失败,则配置终端1可生成相应的提示信息以便提示用户。

请参考图3,图3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节点通信系统中节点设备3的结构框图,主要包括MCU31以及均与所述MCU31连接的节点传感器32、通信芯片33和NFC芯片34;

其中,MCU31通过NFC芯片34与节点通信系统中的配置终端1 进行NFC通信,以便配置终端1依据获取的设备ID而确定目标节点设备,并将输入的针对于目标节点设备的配置指令发送至云服务器2,由云服务器2根据配置指令修改业务配置数据库中目标节点设备的配置数据;节点传感器32用于监测节点状态数据并发送至MCU31;以便MCU31在节点设备配置完成后通过通信芯片33定期将节点状态数据发送至云服务器2。

其中,所说的NFC芯片34的型号具体可以采用M24LR16。并且,作为一种具体实施例,通信芯片33具体可以为LoRa射频芯片。即,该节点设备具体可以为图2所示LoRa节点通信系统中的LoRa节点设备,与云服务器进行LoRa通信以发送节点状态数据。

可见,本申请所提供的节点通信系统中的节点设备,利用NFC芯片34可与配置终端1进行通信,以便于配置终端1进行识别。当用户需要对目标节点设备进行配置时,只需将配置终端1靠近以识别目标节点设备,并输入简单的配置指令即可,云服务器2可依据配置终端 1转发的配置指令而自动修改目标节点设备的配置数据,完成对目标节点设备的配置操作。可见,本申请所提供的节点设备3的配置过程方便简单,降低了技术门槛,用户只需在配置终端1的交互界面中输入简单的配置指令即可,不必直接对数据进行操作,无需专业的技术人员也可完成,有效节省了人力成本,并且,在云服务器2的自动配置下,本申请所提供的节点设备的配置效率和正确率得到了有效提高,实现了流程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有助于节点设备的产品化推广。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所提供的节点通信系统中的数据交互进行介绍。

请参考图4,图4为本申请所提供的节点通信系统中数字签名认证的数据交互图。

如图4所示,配置终端1通过NFC通信读取节点设备3预存储的设备ID、云ID和数字签名;并将该节点设备3作为目标节点设备。其中,配置终端1与节点设备3同样安装有NFC芯片。在配置终端1 将设备ID、云ID和数字签名发送至云服务器2后,云服务器2进行数字签名认证,并将返回消息(认证成功或者认证失败)发送至配置终端1,以便配置终端1进行显示。

图4所示的数字签名认证完成之后,用户便可向配置终端1输入针对于目标节点设备的配置指令。若该配置指令具体为节点增设指令时,请参考图5,图5为本申请所提供的节点通信系统中增设节点设备的数据交互图,其中,图5所示的节点通信系统具体为Lora节点通信系统。

如图5所示,配置终端1将节点增设指令发送至云服务器2,云服务器2将节点增设指令发送至LoRa通信服务器4,即AS和NS。 LoRa通信服务器4在通信配置数据库中添加目标节点设备的数据结构,并向云服务器2发送返回消息(操作成功或者操作失败)。若LoRa 网络服务器4操作成功,云服务器2便在业务配置数据库中添加目标节点设备的数据结构,并将返回消息发送至配置终端1;若LoRa网络服务器4操作失败,云服务器2直接将返回消息发送至配置终端1,以便配置终端1进行显示。

图5所示的增设节点设备完成后,用户便可以向配置终端1输入配置参数修改指令以修改配置参数。请参考图6,图6为本申请所提供的节点通信系统中修改节点设备配置参数的数据交互图。

如图6所示,配置终端1将配置参数修改指令发送至云服务器2,云服务器2根据配置参数修改指令修改业务配置数据库,并向配置终端1发送返回消息,以便配置终端1进行显示。

其中,当配置参数修改指令具体为上报频率配置指令时,配置终端1还会将上报频率配置指令发送至节点设备3,节点设备3将上报频率配置指令指定的上报频率写入NFC芯片,并向配置终端1发送返回消息。若节点设备3写入失败,配置终端1便将写入失败的返回消息发送至云服务器2,由云服务器2撤销在业务配置数据库中对上报频率的修改。

请参考图7,图7为本申请所提供的节点通信系统中删除节点设备的数据交互图。如图7所示,配置终端1将节点删除指令发送至云服务器2,云服务器2将节点删除指令转发至LoRa通信服务器4。LoRa 通信服务器2删除通信配置数据库中目标节点设备的数据结构,并向云服务器2发送返回消息(操作成功或者操作失败)。若LoRa通信服务器4操作成功,云服务器2则删除业务配置数据库中目标节点设备的数据结构,并向配置终端1发送返回消息;若LoRa通信服务器4 操作失败,云服务器2则直接向配置终端1发送返回消息,以便配置终端1进行显示。

结合上述内容,请参考图8至图11,图8至图11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数据交互中配置终端的几个交互界面。

具体地,图8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配置终端上节点增设指令的输入界面,如图8所示,用户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选择扫描二维码或者NFC通信的方式来与待配置的目标节点设备通信,从而获取设备 ID。图9即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配置终端上设备ID的显示界面。用户通过点击“下一步”的图标即可进入下一步对该目标节点设备的配置参数的修改步骤。

图10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配置终端上设备配置参数的显示界面,如图10所示,用户可以对目标节点设备的传感器类型、传感器名称、传感器所属基地、传感器安装位置、传感器GPS位置、传感器发送频率等配置参数进行修改操作。其中,对于传感器GPS位置这一属性,界面中设置有对应的“获取”图标,用户点击该“获取”图标即为向配置终端1输入了定位指令,配置终端可自动调用定位应用程序进行定位。

图11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配置终端上设备配置参数修改后的显示界面。如图11所示的界面中,用户在传感器类型的输入框内输入了“光照创感器”,并将传感器名称配置为了“光照传感器1号”,将传感器所属基地配置为了“长白山基地(管理)”,将传感器安装位置配置为了“1号棚”,并将传感器发送频率配置为了20。用户点击“提交”图标后,配置终端1即可将用户输入的这些配置参数发送至云服务器2。

图12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配置终端上节点删除指令的输入界面。如图12所示,用户点击“删除”图标后,配置终端1即可将节点删除指令发送至云服务器。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为配置终端1设计其他交互界面,本申请对此并不进行限定。

本申请所提供的节点通信系统中节点设备的具体实施方式与上文所描述的节点通信系统可相互对应参照,这里就不再赘述。

本申请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系统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系统部分说明即可。

还需说明的是,在本申请文件中,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者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者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系统、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系统、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系统、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申请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系统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申请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