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据程序传输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08927发布日期:2019-05-21 21:05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一种数据程序传输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通信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数据程序传输系统。



背景技术:

远程控制,指管理人员在异地通过计算机网络异地拨号或双方都接入Internet等手段,连通需被控制的计算机,将被控计算机的桌面环境显示到自己的计算机上,通过本地计算机对远方计算机进行配置、软件安装程序、修改等工作。比如,远程唤醒技术(WOL,Wake-on-LAN)是由网卡配合其他软硬件,通过给处于待机状态的网卡发送特定的数据祯,实现电脑从停机状态启动的一种技术。而统一数据传输系统(UTS)是一款网络应用集成解决方案,涵盖文件传输、数据库跨平台传输与发布,以及FTP服务等多个领域。

远程控制是利用无线或电信号对远端的设备进行操作的一种能力,远程控制通常通过网络才能进行。位于本地的计算机是操纵指令的发出端,称为主控端或客户端,非本地的被控计算机叫做被控端或服务器端。远“程”不等同于远“距离”,主控端和被控端可以是位于同一局域网的同一房间中,也可以是连入Internet的处在任何位置的两台或多台计算机。

早期的远程控制往往指在局域网中的远程控制而言,随着互联网和技术革新,就如同坐在被控端电脑的屏幕前一样,可以启动被控端电脑的应用程序,可以使用或窃取被控端电脑的文件资料,甚至可以利用被控端电脑的外部打印设备(打印机)和通信设备(调制解调器或者专线等)来进行打印和访问外网和内网,就像利用遥控器遥控电视的音量、变换频道或者开关电视机一样。远程控制,主控端电脑只是将键盘和鼠标的指令传送给远程电脑,同时将被控端电脑的屏幕画面通过通信线路回传过来。也就是说,控制被控端电脑进行操作似乎是在眼前的电脑上进行的,实质是在远程的电脑中实现的,不论打开文件,还是上网浏览、下载等都是存储在远程的被控端电脑中的。

远程控制大部分指的是电脑桌面控制,而后的远程控制可以使用手机、电脑控联网的灯、窗帘、电视机、摄像机、投影机、指挥中心、大型会议室等。远程控制软件一般分客户端程序(Client)和服务器端程序(服务器)两部分,通常将客户端程序安装到主控端的电脑上,将服务器端程序安装到被控端的电脑上。使用时客户端程序向被控端电脑中的服务器端程序发出信号,建立一个特殊的远程服务,然后通过这个远程服务,使用各种远程控制功能发送远程控制命令,控制被控端电脑中的各种应用程序运行。

现有的远程控制均适用于可远程通信连接的终端设备之间,通过软件实现。但许多设备或存储主体无法直接连接网络,且无法支持远程数据传输的软件安装,若需要在异地读取或对该存储主体进行数据写入,则无法快速实现数据读写及远程传输的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出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通过快速建立连接关系并通过远程控制读写数据的数据程序传输系统。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数据程序传输系统,包括前端、云端和终端;

所述前端包括数据处理模块、数据连接器和远程数据传输模块;

将所述数据连接器与对应存储主体连接,再由与数据连接器连接的数据处理模块和该存储主体匹配连接并读取数据,所述数据处理模块通过远程数据传输模块与云端连接进行数据传输;

所述终端通过与云端连接读取对应前端发送数据并进行数据传输。

其中,所述存储主体包括多种带有数据存储功能且具有相同操作系统的终端设备,一般为电脑和手机。而前端为一种小型便携式设备,通过数据连接器与存储主体连接,通过建立数据传输链接关系后,接收到远端的指令进行数据读写工作。而所述云端即为服务器,可与多台前端设备进行连接,并同时建立多个通信连接通道,以便同时处理不同的设备进行读写。而终端包括电脑、平板、手机或其他具有操作系统的设备。

值得说明的是,所述数据处理模块为带有存储功能的处理芯片,一般采用体积较小且带有寄存器的单片机,例如基于ARMv8-A64位架构设计的Cortex-A35。

数据传输原理如下:首先将前端插入对应的采用相同通信协议的存储主体内,存储主体给前端供电开启设备,同时数据处理模块将指令通过数据连接器发送至存储主体内进行识别适配。此过程中若涉及到加密过程时,则所述该存储主体和数据处理模块内均存储有相对应的密码表,通过进行对比匹配进行适配连接。当数据处理模块确定建立连接后便通过远程数据传输模块发送信息至云端,并由云端将该信息发送至对应的账号设备中。而使用者可直接在任一带有该软件的终端设备上登录账号,并接受信息并远程与对应的前端建立连接,从而可远程读取该存储主体的数据。

而每个前端均存储有对应的账号识别信息,而该信息可直接通过该账号更改或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数据处理模块包括相互连接的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处理器分别与数据连接器和远程数据传输模块连接,并通过处理器读取存储在存储器中的程序对连接的存储主体进行指令输入。

进一步的,所述存储主体上设有与数据连接器对应的实体连接口,将数据连接器插入对应存储主体的实体连接口与存储主体进行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数据连接器与对应存储主体的实体连接口采用USB-A或USB Type-C连接口方式进行连接。USB是一个外部总线标准,用于规范电脑与外部设备的连接和通讯。是应用在PC领域的接口技术。USB接口支持设备的即插即用和热插拔功能。USB是在1994年底由英特尔、康柏、IBM、Microsoft等多家公司联合提出的。

进一步的,所述远程数据传输模块包括3G无线通信模块、4G无线通信模块、5G无线通信模块、ZigBee通信模块和蓝牙模块的一种或多种。

其中,5G无线通信模块通常可兼容3G和4G的所有制式和频段,但因不同地区的通信制式不同可设置不同型号的通信模块以适应不同区域采用的信号制式,同时也能够区分产品特性。

进一步的,所述前端包括外壳和设置在外壳内的PCB板,所述数据处理模块和远程数据传输模块设置在PCB板上;

所述数据连接器设置在外壳外侧,数据连接器与设置在PCB板上的接口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前端还包括天线,所述天线与PCB板上的远程数据传输模块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天线为内置天线;所述外壳包括活动连接的天线端和插头端,通过转动天线端和插头端以调节天线角度。因为实际使用时,整个前端因采用设有内置天线的一体式结构设计,故其体积尺寸相较于天线外置的设备会有一定程度的增加。而为了增加适应性,同时避免阻挡物影响信号,故通过将外壳设置为两段式结构,且所述插头端采用小体积结构设计,从而可调整整个体积占比较大的天线端,具有较好的灵活性。而所述PCB板会设置在天线端,而通过排线与插头端的数据连接器连接。

所述的转动连接包括多种,可采用铰链的结构设计,或者类似拖链的外壳设计,或通过可伸缩且转动的结构设计,使得天线端可饶插头端转动调节角度,以适应所述存储主体的插口位置存在固定阻碍物的情况。而采用转动时结构设计可在转动连接结构上设有阻尼,从而提高设备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外侧设有沉槽,所述天线设置在沉槽内且与沉槽内壁转动连接。通过将天线设置在沉槽内从而提高一体性,而活动连接处设有开口,便于内部排线穿出与天线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天线端与插头端之间通过可伸缩的软质折叠带活动连接。所述的软质折叠带结构类似吸管的弯折部位结构,具有伸缩形变调节角度的功能,同时还通过材料特性具有一定的形态保持效果,类似波纹管。而插头端和天线端内部同样通过未张紧的排线进行数据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的系统通过一种小型的便携式前端设备来连接多种存储主体设备,然后由前端远程数据传输至对应的终端设备中,并通过云端服务器中转同时连接不同地区的多个前端设备,使得未具有数据发送功能的存储主体也能够快速与远程终端设备连接并进行数据读取,具有较大的适用范围,同时更加方便快捷;采用通用的插头和信息传输协议,能够适配多种不同的存储主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前端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的前端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4的前端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5的前端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壳,2-数据连接器,3-天线,4-沉槽,5-软质折叠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1:

现有的远程控制均适用于可远程通信连接的终端设备之间,通过软件实现。但许多设备或存储主体无法直接连接网络,且无法支持远程数据传输的软件安装,若需要在异地读取或对该存储主体进行数据写入,则无法快速实现数据读写及远程传输的功能。针对上述问题,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数据程序传输系统,包括前端、云端和终端;所述前端包括数据处理模块、数据连接器2和远程数据传输模块;将所述数据连接器2与对应存储主体连接,再由与数据连接器2连接的数据处理模块和该存储主体匹配连接并读取数据,所述数据处理模块通过远程数据传输模块与云端连接进行数据传输;所述终端通过与云端连接读取对应前端发送数据并进行数据传输。

图1中所述前端设备采用USB-A的连接接口。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进行优化限定,所述数据处理模块包括相互连接的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处理器分别与数据连接器2和远程数据传输模块连接,并通过处理器读取存储在存储器中的程序对连接的存储主体进行指令输入。存储主体上设有与数据连接器2对应的实体连接口,将数据连接器2插入对应存储主体的实体连接口与存储主体进行连接。

前端为一种小型便携式设备,通过数据连接器2与存储主体连接,通过建立数据传输链接关系后,接收到远端的指令进行数据读写工作。而所述云端即为服务器,可与多台前端设备进行连接,并同时建立多个通信连接通道,以便同时处理不同的设备进行读写。而终端包括电脑、平板、手机或其他具有操作系统的设备。

数据连接器2与对应存储主体的实体连接口采用USB-A或USB Type-C连接口方式进行连接。USB是一个外部总线标准,用于规范电脑与外部设备的连接和通讯。是应用在PC领域的接口技术。USB接口支持设备的即插即用和热插拔功能。USB是在1994年底由英特尔、康柏、IBM、Microsoft等多家公司联合提出的。远程数据传输模块包括3G无线通信模块、4G无线通信模块、5G无线通信模块、ZigBee通信模块和蓝牙模块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前端包括外壳1和设置在外壳1内的PCB板,所述数据处理模块和远程数据传输模块设置在PCB板上;数据连接器2设置在外壳1外侧,数据连接器2与设置在PCB板上的接口连接。

具体原理如下:首先将前端插入对应的采用相同通信协议的存储主体内,存储主体给前端供电开启设备,同时数据处理模块将指令通过数据连接器2发送至存储主体内进行识别适配。此过程中若涉及到加密过程时,则所述该存储主体和数据处理模块内均存储有相对应的密码表,通过进行对比匹配进行适配连接。当数据处理模块确定建立连接后便通过远程数据传输模块发送信息至云端,并由云端将该信息发送至对应的账号设备中。而使用者可直接在任一带有该软件的终端设备上登录账号,并接受信息并远程与对应的前端建立连接,从而可远程读取该存储主体的数据。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2的基础上进行优化限定,所述前端还包括天线3,所述天线3与PCB板上的远程数据传输模块连接。

如图3所示,天线3为内置天线3;所述外壳1包括活动连接的天线3端和插头端,通过转动天线3端和插头端以调节天线3角度。因为实际使用时,整个前端因采用设有内置天线3的一体式结构设计,故其体积尺寸相较于天线3外置的设备会有一定程度的增加。而为了增加适应性,同时避免阻挡物影响信号,故通过将外壳1设置为两段式结构,且所述插头端采用小体积结构设计,从而可调整整个体积占比较大的天线3端,具有较好的灵活性。而所述PCB板会设置在天线3端,而通过排线与插头端的数据连接器2连接。

所述的转动连接采用铰链的结构设计,通过可伸缩且转动的结构设计,使得天线3端可饶插头端转动调节角度,以适应所述存储主体的插口位置存在固定阻碍物的情况。而采用转动时结构设计可在转动连接结构上设有阻尼,从而提高设备稳定性。

外壳1上还设有两个与数据处理器连接的指示灯,插入对应的存储主体后便亮红灯,然后当建立连接后便控制绿灯亮,而当该前端与远端的终端建立连接后并进行数据收发时,便控制绿灯闪烁。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2的基础上进行优化限定,所述前端还包括天线3,所述天线3与PCB板上的远程数据传输模块连接。

天线3为内置天线3;所述外壳1包括活动连接的天线3端和插头端,通过转动天线3端和插头端以调节天线3角度。因为实际使用时,整个前端因采用设有内置天线3的一体式结构设计,故其体积尺寸相较于天线3外置的设备会有一定程度的增加。而为了增加适应性,同时避免阻挡物影响信号,故通过将外壳1设置为两段式结构,且所述插头端采用小体积结构设计,从而可调整整个体积占比较大的天线3端,具有较好的灵活性。而所述PCB板会设置在天线3端,而通过排线与插头端的数据连接器2连接。

天线3端与插头端之间通过可伸缩的软质折叠带5活动连接。如图4所示,所述的软质折叠带5结构类似吸管的弯折部位结构,具有伸缩形变调节角度的功能,同时还通过材料特性具有一定的形态保持效果,类似波纹管。而插头端和天线3端内部同样通过未张紧的排线进行数据连接。外壳1侧面还设有两个与数据处理器连接的指示灯,插入对应的存储主体后便亮红灯,然后当建立连接后便控制绿灯亮,而当该前端与远端的终端建立连接后并进行数据收发时,便控制绿灯闪烁。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2的基础上进行优化限定,如图5所示,所述前端还包括天线3,所述天线3与PCB板上的远程数据传输模块连接。所述外壳1外侧设有沉槽4,所述天线3设置在沉槽4内且与沉槽4内壁转动连接。通过将天线3设置在沉槽4内从而提高一体性,而活动连接处设有开口,便于内部排线穿出与天线3连接。

外壳1上还设有两个与数据处理器连接的指示灯,插入对应的存储主体后便亮红灯,然后当建立连接后便控制绿灯亮,而当该前端与远端的终端建立连接后并进行数据收发时,便控制绿灯闪烁。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可选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界定范围内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