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单元及其电视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53908发布日期:2019-10-13 01:32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一种显示单元及其电视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单元及其电视机。



背景技术:

目前,具有显示功能的电视机、幕墙或广告牌等,除了功能不断创新外,其装饰性、艺术性也格外引起关注。现有技术中,在电视机、幕墙或广告牌的边框上设置光源,使边框也能够发光,提升装饰效果,满足用户的审美需求;现有技术中为使边框发光,在边框内增加光源,需配合安装PCB板,为配合光源、PCB板的安装体积,使得边框的体积较大,增加了电视机的尺寸。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显示单元及其电视机,旨在无需外加能源的情况下使边框发光。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显示单元,其包括背光组件和边框,其还包括光纤,所述光纤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背光组件、所述边框连接,所述光纤用于将所述背光组件的部分光线传播至所述边框,以使所述边框发光。

所述显示单元,其中,所述背光组件包括并列设置的背板和光学膜片,所述背板朝向所述光学膜片一侧设置有光源;所述边框位于所述背板外围,并将所述背板与所述光学膜片连接;所述背板与所述光学膜片之间形成容纳空间;所述光纤穿过所述背板并插入所述容纳空间内。

所述显示单元,其中,所述边框内还设置有散光板和遮光件,所述散光板与所述光纤连接,所述遮光件与所述边框上背离所述背板的一侧连接,所述遮光件位于所述散光板的外围。

所述显示单元,其中,所述遮光件上连接所述边框一侧设置有凹槽,所述散光板位于所述凹槽内,所述光纤从所述遮光件上背离所述凹槽一侧穿过所述遮光件,并插入所述凹槽内。

所述显示单元,其中,所述边框内还设置有着色板,所述散光板、所述着色板依次沿所述光纤的出光方向设置。

所述显示单元,其中,所述光纤上设置有断口,所述断口处设置有亮度调节机构,所述亮度调节机构用于对所述光纤传递的光亮度进行调节,所述亮度调节机构位于所述背光组件与所述边框外。

所述显示单元,其中,所述亮度调节机构包括两个偏振片以及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用于将两个所述偏振片与所述光纤连接,两个所述偏振片平行设置,所述偏振片垂直于所述光纤,两个所述偏振片并联后与所述电源串联连接。

所述显示单元,其中,两个所述偏振片之间具有间隙。

所述显示单元,其中,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所述第一外壳与所述第二外壳卡合连接,所述第一外壳上设置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二外壳上设置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卡槽与所述第二卡槽相对应,所述偏振片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卡槽和所述第二卡槽内。

一种电视机,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上任意一项所述显示单元。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在所述光纤的导光作用下,所述光纤将所述背光组件发出的部分光线传播至所述边框,以使所述边框发光,即只要开启所述背光组件使所述背光组件发光,所述边框就会在所述光纤对光线的传导作用下发光,无需为所述边框单独设置光源,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在边框内安装PCB板和光源来说,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光纤大大的节省了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显示单元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图1中B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散光板、所述着色板在所述边框内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外壳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同时参阅图1-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示单元,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显示单元包括背光组件100和边框3,其还包括光纤4,所述光纤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背光组件100、所述边框3连接,在所述光纤4的导光作用下,所述光纤4将所述背光组件100发出的部分光线传播至所述边框3,以使所述边框3发光,即只要开启所述背光组件100使所述背光组件100发光,所述边框3就会在所述光纤4对光线的传导作用下发光,无需为所述边框3单独设置光源,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在边框3内安装PCB板和光源来说,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光纤4大大的节省了空间。

所述背光组件100包括并列设置的背板1和光学膜片2,所述边框3从所述背板1的外围将所述背板1与所述光学膜片2连接,所述背板1与所述光学膜片2之间形成容纳空间5,所述背板1朝向所述光学膜片2的一侧设置有光源6;所述容纳空间5内还设置有电源,所述光源6与所述电源连接。

所述背板1包括背板本体101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背板本体101两端的延伸部102,所述延伸部102的一端与所述背板本体101连接,另一端朝向所述光学膜片2延伸设置;所述背板本体101、两个所述延伸部102以及所述光学膜片2共同围绕形成容纳空间5,所述光源6位于所述容纳空间5内。

如图1所示,所述光纤4的第一端穿过所述背板1并插入所述容纳空间5内,第二端插入所述边框3内;所述光纤4具有对光线的传导作用,所述光源6位于所述容纳空间5内,因此所述光源6点亮时,所述容纳空间5被所述光源6照亮,所述光纤4插入所述容纳空间5的第一端就可以将光线向所述容纳空间5外导出,而所述光纤4的第二端位于所述边框3内,因此在所述光纤4的导光作用下,所述容纳空间5内的光线被导出至所述边框3内,所述边框3内无需另外设置光源6,也可发光,所述光纤4的直径小,多个所述光纤4沿所述边框3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在边框3内安装PCB板和光源来说,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光纤4大大的节省了空间。

进一步的,所述延伸部102上设置有通孔,所述光纤4的第一端穿过所述通孔后置于所述容纳空间5内,所述延伸部102既可以支撑所述光学膜片2,还可以将所述背板本体101与所述光学膜片2之间的光线进行聚合,提升所述光纤4对所述容纳空间5内光线的利用率。

如图2和图4所示,所述边框3内设置有散光板7,所述散光板7与所述光纤4的第二端连接,当所述光源6点亮,所述光纤4将所述容纳空间5内光线传导至其第二端时,所述散光板7充分增加光线漫射,使所述边框3内除去与所述光纤4相对应位置以外的部分,也可以有光线照射,从而使所述边框3整体都可以发亮,提升装饰效果。

如图2所示,所述边框3内还设置有遮光件9,所述遮光件9与所述边框3上背离所述背板1的一侧连接,所述遮光件9位于所述散光板7的外围;由于所述散光板7需要对所述光纤4第二端出射的光线进行散射,因此在所述散光板7外围设置所述遮光件9,使得所述光纤4第二端出射的光线尽可能全部朝向所述散光板7发射,避免光线在到达所述散光板7前就发生散射,影响所述散光板7对光线的导向效果。

所述遮光件9上连接所述边框3一侧设置有凹槽91,所述散光板7位于所述凹槽91内,所述光纤4从所述遮光件9上背离所述凹槽91一侧穿过所述遮光件9,并插入所述凹槽91内,使得所述光纤4的第二端位于所述遮光件9内,所述光纤4的第二端与所述散光板7的连接处可以被所述遮光件9遮挡,提升所述光纤4导出光线向所述散光板7聚合的效果,同时所述凹槽91可以对所述散光板7产生定位,使所述散光板7发出的光线可以尽量多的朝向用户观赏一侧出射。

如图4所示,所述边框3内还设置有着色板8,所述散光板7、所述着色板8依次沿所述光纤4的出光方向设置,即所述着色板8位于所述散光板7的光线出射方向上,经过所述散光板7出射的光线会再经过所述着色板8,从而实现所述边框3发光颜色的调整,实现所述边框3发光变色功能,产生艺术效果,提升观赏性。

如图3所示,每个所述光纤4上均设置有断口41,所述断口41处设置有亮度调节机构,所述亮度调节机构用于对所述光纤4传递的光亮度进行调节,所述亮度调节机构位于所述背板1与所述边框3外。当用户不观看电视时,可使所述边框3发光,起夜灯或者装饰效果,而当用户观看电视节目时,所述边框3发光的亮度就需要尽可能的弱,甚至不发光,以避免所述边框3发出的亮度影响液晶屏发出光线,造成用户无法正常观看电视节目,而由于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光纤4的第一端位于所述容纳空间5内,只要所述显示单元开启,所述光源6就会点亮,则所述边框3就会发光,因此本实用新型中在所述光纤4上设置所述亮度调节机构,以在所述光源6开启的情况下,也可对所述边框3发光亮度进行调整,适应用户的需求。

所述亮度调节机构包括偏振片1001和偏振片1002以及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用于将偏振片1001和偏振片1002分别与所述光纤4连接,两个偏振片平行设置,偏振片1001和偏振片1002均垂直于所述光纤4,偏振片1001和偏振片1002并联后与所述电源串联连接。偏振片1001和偏振片1002均位于所述断口41内,使所述光纤4将光线导向所述边框3的过程中,需要依次经过偏振片1001和偏振片1002,从而在光线进入所述边框3前就实现光线亮度的调节。偏振片1001和偏振片1002并联连接后与所述电源串联,且在每个偏振片与所述电源连接的电线之间均设置有开关,以对每个偏振片的通电与否进行单独控制,从而实现所述光纤4传输光线亮度的调节。

所述断口41将所述光纤4分隔成两段,偏振片1001和偏振片1002均位于所述断口41内,并位于所述背板1和所述边框3外,沿光线传输方向上,偏振片1001靠近所述容纳空间5,偏振片1002靠近所述边框3,连接所述容纳空间5的光纤将光线传递给靠近所述容纳空间5的偏振片1001,然后光线依次经过该偏振片1001传递给靠近所述边框3的偏振片1002、连接所述边框3的光纤,最终传递至所述边框3。

两个偏振片中,一个偏振片的偏振方向相对于另一个偏振片的偏振方向相差90°;当两个偏振片都加电时(两个偏振片与电源连接的开关均闭合),两个偏振片将向连接所述边框3的光纤传递的光线阻断,使得边框3不再发光;当两个偏振片都不加电时,边框3亮度最高;当两个偏振片中任意一个加电,另外一个不加电时,边框3亮度相对于两个偏振片都不加电时边框3亮度减弱。

进一步的,两个偏振片之间具有间隙,每个偏振片与所述光纤4之间也具有间隙,避免所述光纤4与偏振片之间、两个偏振片之间接触产生相互摩擦,而导致偏振片1001或偏振片1002受力磨损和刮伤的现象。

如图3所示,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外壳11和第二外壳12,所述第一外壳11与所述第二外壳12卡合连接,所述第一外壳11上设置有第一卡槽111,所述第二外壳12上设置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卡槽111与所述第二卡槽相对应,偏振片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卡槽111和所述第二卡槽内,当所述第一外壳11与所述第二外壳12卡合连接时,便将两个偏振片定位在所述断口41内。

所述第一外壳11与所述第二外壳12对称设置,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外壳11上设置有第一凸筋13和第二凸筋14,所述第一凸筋13与所述第二凸筋14间隔设置,使得所述第一凸筋13与所述第二凸筋14间形成所述第一卡槽111,两个偏振片均位于所述第一凸筋13与所述第二凸筋14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凸筋13与所述第二凸筋14之间设置有限位筋15,所述限位筋15用于将两个偏振片隔离开,靠近所述容纳空间5的偏振片位于所述第二凸筋14与所述限位筋15之间,靠近所述边框3的偏振片位于所述第一凸筋13与所述限位筋15之间。所述第一凸筋13的部分与靠近所述边框3的光纤接触,另一部分与所述断口41相对应;所述第二凸筋14的部分与靠近所述容纳空间5的光纤接触,另一部分与所述断口41相对应,使得两个偏振片在所述第一卡槽111内安装时,均可以与光纤4隔离开,避免光纤4接触偏振片造成偏振片刮伤。

所述第一外壳11和所述第二外壳12上均设置有遮光层,以提升偏振片通电状态改变时对光线传播亮度的调节作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视机,其包括如上任意一项所述显示单元。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显示单元及其电视机,所述显示单元包括背光组件和边框,其还包括光纤,所述光纤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背光组件、所述边框连接,在所述光纤的导光作用下,所述光纤将所述背光组件发出的部分光线传播至所述边框,以使所述边框发光,即只要开启所述背光组件使所述背光组件发光,所述边框就会在所述光纤对光线的传导作用下发光,无需为所述边框单独设置光源,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在边框内安装PCB板和光源来说,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光纤大大的节省了空间。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