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轨道通信设备上的SIM卡切换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76060发布日期:2019-08-07 02:07阅读:526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用于轨道通信设备上的SIM卡切换电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轨道通信设备上的SIM卡切换电路。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常规的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网络的TAU(Tracking Area Update,跟踪区更新)设备,主要为列车与地面站之间提供一条高速的数据通道。由于TAU设备需要依托LTE网络进行通道搭建,所以设备需要搭配SIM卡进行LTE网络驻留。通常TAU设备上会设有一到两个SIM卡槽安置外置SIM卡,用于双网络切换或双模模式,外置SIM卡优势在于,使用方便,通用性很强,适用于多种工作场景。

但是,TAU产品主要用于轨道交通环境,设备通常伴随距离的震动,由于外置SIM卡采用机械接触方式,在震动过程中,容易出现机械分离,因此,采用M2M贴片式SIM卡,通过表贴元器件焊接方式,以提高SIM卡的可靠性。但在实际的开局、测试、调试等使用场景中,M2M贴片SIM卡的适应性并不高,通常M2M贴片SIM卡需要在现场需要进行烧写,但是一般TAU设备面板上是未提供烧写接口。如果要烧写SIM信息,只能对TAU设备进行拆机,通过内部接口进行SIM卡信息烧写,整体上操作性比较复杂。

因此,现迫切需要一种新的SIM卡切换电路,在保留TAU设备的原有面板接口的情况下,既可以支持外置SIM卡功能,又可以支持M2M贴片SIM卡,并可以在不拆机的情况下对M2M贴片SIM卡进行信息烧写。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提供一种应用于轨道通信设备上的SIM卡切换电路。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包括一种应用于轨道通信设备上的SIM卡切换电路,包括:

一第一网络模块,所述第一网络模块的信号控制端连接一第一切换开关的第一引脚;

一第一外置SIM卡,所述第一外置SIM卡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切换开关的第二引脚;

一第二外置SIM卡,所述第二外置SIM卡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切换开关的第三引脚;

一第二网络模块,所述第二网络模块的信号控制端连接一第二切换开关的第一引脚;

所述第二外置SIM卡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切换开关的第二引脚;

一第一内置SIM卡,所述第一内置SIM卡的信号输入端连接一第三切换开关的第一引脚;

所述第三切换开关的第二引脚连接所述第一外置SIM卡的信号输入端;

所述第三切换开关的第三引脚连接所述第一网络模块的信号控制端;

一第二内置SIM卡,所述第二内置SIM卡的信号输入端连接一第四切换开关的第一引脚;

所述第四切换开关的第二引脚连接所述第二切换开关的第三引脚;

所述第四切换开关的第三引脚连接所述第二外置SIM卡的信号输入端。

优选的,所述第一外置SIM卡与所述第二外置SIM卡为插拔式SIM卡。

优选的,所述第一内置SIM卡与所述第二内置SIM卡为嵌入式SIM卡。

优选的,所述第一外置SIM卡设置于一第一SIM卡槽内;

所述第二外置SIM卡设置于一第二SIM卡槽内。

优选的,所述第一SIM卡槽与所述第二SIM卡槽为自弹式卡槽。

优选的,所述第一切换开关、所述第二切换开关、所述第三切换开关、所述第四切换开关均为双通道切换开关。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在现有设备面板接口不变的情况之下,既可以使用外置SIM卡,也可使用内置SIM卡,具有较强的兼容性;同时,可在不拆机的情况下对内置SIM卡进行烧写,提高了烧写工作的便利性;通过多个切换开关提高了SIM卡工作的可靠性,同时也增加了SIM卡的使用灵活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轨道通信设备的SIM卡电路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本实用新型包括一种应用于轨道通信设备上的SIM卡切换电路,如图1所示,包括:

一第一网络模块LTE1,第一网络模块LTE1的信号控制端连接一第一切换开关A的第一引脚A1;

一第一外置SIM卡G,第一外置SIM卡G的信号输入端连接第一切换开关A的第二引脚A2;

一第二外置SIM卡H,第二外置SIM卡G的信号输入端连接第一切换开关A的第三引脚A3;

一第二网络模块LTE2,第二网络模块LTE2的信号控制端连接一第二切换开关B的第一引脚B1;

第二外置SIM卡H的信号输入端连接第二切换开关B的第二引脚B2;

一第一内置SIM卡E,第一内置SIM卡E的信号输入端连接一第三切换开关C的第一引脚C1;

第三切换开关C的第二引脚C2连接第一外置SIM卡G的信号输入端;

第三切换开关C的第三引脚C3连接第一网络模块LTE1的信号控制端;

一第二内置SIM卡F,第二内置SIM卡F的信号输入端连接一第四切换开关D的第一引脚D1;

第四切换开关D的第二引脚D2连接第二切换开关B的第三引脚B3;

第四切换开关D的第三引脚D3连接第二外置SIM卡H的信号输入端。

具体地,第一内置SIM卡E与第二内置SIM卡F为M2M贴片SIM卡,由于M2M贴片SIM卡是一种嵌入式SIM卡;第一外置SIM卡G与第二外置SIM卡H是一种插拔式SIM卡,第一外置SIM卡G插入第一SIM卡槽1,第二外置SIM卡H插入第二SIM卡槽2中,第一SIM卡槽1与第二SIM卡槽2为自弹式卡槽,可从TAU设备的面板接口弹出。

本实施例的SIM卡切换电路包括五种工作模式,由于切换开关A、B、C、D可通过软件控制导通或关断,因此可通过软件选择SIM卡切换电路的工作模式。SIM卡切换电路处于第一种工作模式时,第二切换开关B、第三切换开关C与第四切换开关D处于关断状态;此时,可以通过控制第一切换开关A,对A1-A2或A1-A3两条通道进行选择,当选择A1-A2通道导通时,即第一网络模块LTE1选择第一外置SIM卡G进行网络驻留,并建立网络连接;当选择A1-A3通道导通时,第一网络模块LTE1选择第二外置SIM卡H进行网络驻留,并建立网络连接。

当SIM卡切换电路处于第二种工作模式时,第三切换开关C与第四切换开关D处于关断状态;此时,通过控制第一切换开关A,选择A1-A2通道导通,使第一网络模块LTE1选择第一外置SIM卡G进行网络驻留,并建立网络连接;通过控制第二切换开关B,选择B1-B2通道导通,使第二网络模块LTE2选择第二外置SIM卡H进行网络驻留,并建立网络连接。

当SIM卡切换电路处于第三种工作模式时,第一切换开关A处于关断状态;此时,通过控制第三切换开关C,选择C1-C3通道导通,使第一网络模块LTE1选择第一内置SIM卡E进行网络驻留,并建立网络连接;通过控制第二切换开关B,选择B1-B2通道导通,同时,通过控制第四切换开关D,选择D1-D2通道导通,使第二网络模块LTE2选择第二内置SIM卡F进行网络驻留,并建立网络连接。

当SIM卡切换电路处于第四种工作模式时,第一切换开关A与第四切换开关D处于关断状态;此时,通过控制第三切换开关C,选择C1-C3通道导通,使第一网络模块LTE1选择第一内置SIM卡E进行网络驻留,并建立网络连接;通过控制第二切换开关B,选择B1-B2通道导通,使第二网络模块LTE2选择第二外置SIM卡H进行网络驻留,并建立网络连接。

SIM卡切换电路的第五种工作模式为烧写工作模式,SIM卡切换电路处于烧写工作模式时,第一切换开关A与第二切换开关B处于关断状态;此时,通过控制第三切换开关C,选择C1-C2通道导通,再通过特制线将SIM卡烧写器与第一SIM卡槽连接,即可对第一内置SIM卡E进行烧写工作;通过控制第四切换开关D,选择D1-D3通道导通,再通过特制线将SIM卡烧写器与第二SIM卡槽连接,即可对第二内置SIM卡F进行烧写工作。

进一步地,通过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实现网络模块与SIM卡多种工作模式的切换,具有较高的灵活性与可靠性;并且,在不拆卸TAU设备的情况下,可对两个内置SIM卡(E、F)进行烧写,进一步地提高了烧写工作的便利性。并且上述技术方案结构简单,利于实现,具有较强的兼容性。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在现有设备面板接口不变的情况之下,既可以使用外置SIM卡,也可使用内置SIM卡,具有较强的兼容性;同时,可在不拆机的情况下对内置SIM卡进行烧写,提高了烧写工作的便利性;通过多个切换开关提高了SIM卡工作的可靠性,同时也增加了SIM卡的使用灵活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