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壳部件与手机内部框架的连接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12804发布日期:2021-07-23 21:33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电子设备(1),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部组件(2);

框架(3),用于容纳所述内部组件(2);

外壳(4),包括显示屏(5),其中,所述外壳(4)沿着所述电子设备(1)的纵轴(a1)至少部分包围所述框架(3)和所述内部组件(2);

至少一个端盖(6),用于与所述外壳(4)的开口端(4a、4b)接合,其中,所述开口端(4a、4b)基本上垂直于所述纵轴(a1)延伸;以及

连接装置(7),用于将所述端盖(6)与所述框架(3)刚性地连接并且与所述内部组件(2)弹性地连接,

所述连接装置(7)包括凹部(8)和凸部(9);

所述凹部(8)在所述纵轴(a1)的方向上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框架(3)和所述内部组件(2)之间;

所述凹部(8)包括第一开口(10),所述框架(3)包括第二开口(11),并且所述端盖(6)包括第三开口(12),其中,所述第一开口(10)、所述第二开口(11)和所述第三开口(12)对齐,并用于容纳所述凸部(9);

所述凸部(9)用于与所述第一开口(10)、所述第二开口(11)和所述第三开口(12)中的至少一个接合,使得所述凸部(9)不能相对于所述框架(3)沿着所述纵轴(a1)移动;以及

所述凹部(8)包括至少一个舌部(8a),用于与所述内部组件(2)的表面接合,使得所述内部组件(2)能够相对于所述框架(3)至少在垂直于所述纵轴(a1)的方向(p1)上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1),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端盖(6),每个端盖(6)用于与所述外壳(4)的两个开口端(4a、4b)中的一个接合,其中

所述端盖(6)具有与所述外壳(4)的外边界相对应的第一外围形状(6a);

所述端盖(6)具有与所述外壳(4)的内边界相对应的第二外围形状(6b)。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设备(1),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6)包括天线部分(14)和非导电部分(15),所述非导电部分(15)将所述天线部分(14)与所述框架(3)分开;

所述连接装置(7)是导电的,并且从所述天线部分(14)延伸到所述内部组件(2)。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子设备(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绝缘装置(16),其至少部分包围所述连接装置(7),以使所述连接装置(7)与所述框架(3)绝缘。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1),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9)是螺钉,并且所述凹部(8)的所述第一开口(10)包括相应的螺纹。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1),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还包括固定装置(17),用于将所述内部组件(2)刚性地固定到所述框架(3)。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1),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8)包括块状部分(8b)和片状部分(8c),所述第一开口(10)至少延伸穿过所述块状部分(8b),所述舌部(8a)从所述片状部分(8c)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1),其特征在于,所述块状部分(8b)从所述片状部分(8c)的表面突出,所述片状部分(8c)被弯曲以沿垂直于所述第一开口(10)的中心轴(a2)的方向(p2)部分包围所述块状部分(8b);

所述至少一个舌部(8a)在平行于所述中心轴(a2)的平面内从所述片状部分(8c)的边缘延伸,并且所述至少一个舌部(8a)用于邻接所述内部组件(2)的第一表面(2a)。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1),其特征在于,所述片状部分(8c)包括在所述第一开口(10)的相对侧上沿远离所述第一开口(10)的方向延伸的两个舌部(8a)。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1),其特征在于,所述块状部分(8b)从所述片状部分(8c)的表面突出,所述舌部(8a)从所述片状部分(8c)邻近所述块状部分(8b)的侧壁的边缘延伸,所述侧壁垂直于所述片状部分(8c)的所述表面延伸,所述舌部(8a)用于邻接所述内部组件(2)的第二表面(2b)。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锁定装置(18),用于防止所述凹部(8)响应于所述凸部(9)的旋转而相对于所述框架(3)旋转。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设备(1),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装置(18)包括锁定突起,所述锁定突起在所述第一开口(10)的所述中心轴(a2)的方向上从所述凹部(8)和所述绝缘装置(16)中的至少一个延伸到所述框架(3)的所述第二开口(11)中,所述锁定突起(18)的外围形状至少部分对应于所述第二开口(11)的形状。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电子设备(1),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装置(18)包括贴片胶,所述贴片胶将所述锁定突起固定地连接到所述第二开口(11)和/或将所述凹部(8)的所述片状部分(8c)固定地连接到所述框架(3)的表面(3a、3b)。

14.一种用于组装电子设备(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1)包括:内部组件(2);

框架(3),用于容纳所述内部组件(2);

外壳(4),包括显示屏(5),其中,所述外壳(4)用于至少部分包围所述框架(3)和所述内部组件(2);以及至少一个端盖(6),用于与所述外壳(4)的开口端(4a、4b)接合;

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至少一个连接装置(7a)的凹部(8)装配到所述内部组件(2)的第一边缘中的凹槽(19a)中,并且将所述凹部(8)的突出舌部(8a)放置并固定到所述内部组件(2)的邻近所述凹槽(19a)的表面(2a)上;

-将所述内部组件(2)放置在所述框架(3)中,使得所述凹部(8)的第一开口(10a)与所述框架(3)中的第二开口(11a)对齐;

-通过固定装置(17)将所述内部组件(2)固定到所述框架(3);

-通过所述外壳(4)的第一开口端(4a)将所述框架(3)插入所述外壳(4);

-将第一端盖(6)放置在所述外壳(4)的所述第一开口端(4a)或相对的第二开口端(4b)处,使得所述端盖(6)的第三开口(12a)与所述第一开口(10a)和所述第二开口(11a)对齐;以及

-将所述连接装置(7a)的凸部(9)依次插入到所述第三开口(12a)、所述第二开口(11a)和所述第一开口(10a)中,所述凸部(9)与所述第一开口(10a)互锁,使得所述第一端盖(6)固定地连接到所述框架(3)。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在将所述内部组件(2)放置在所述框架(3)中之前,将至少一个另外的连接装置(7b)的凹部(8)装配到所述内部组件(2)的第二边缘中的凹槽(19b)中,使得所述凹部(8)的第一开口(10b)与所述框架(3)中的第二开口(11b)对齐;

-将第二端盖(6)放置在所述外壳(4)的所述第二开口端(4b)或所述第一开口端(4a)处,使得所述第二端盖(6)的第三开口(12b)与所述第一开口(10b)和所述第二开口(11b)对齐;以及

-将所述连接装置(7b)的凸部(9)依次插入所述第三开口(12b)、所述第二开口(11b)和所述第一开口(10b)中,所述凸部(9)与所述第一开口(10b)互锁,使得所述第二端盖(6)固定地连接到所述框架(3)。

16.一种用于组装电子设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内部组件;

框架(3),用于容纳所述内部组件(2);

外壳(4),包括显示屏(5),其中,所述外壳(4)用于至少部分包围所述框架(3)和所述内部组件(2);以及至少一个端盖(6),用于与所述外壳(4)的开口端(4a、4b)接合;

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至少一个连接装置(7a)的凹部(8)连接到所述框架(3)的第一表面(3a);

-通过将所述内部组件(2)的表面(2b)放置在所述凹部(8)的突出舌部(8a)上,将所述内部组件(2)放置在所述框架(3)中,邻近所述框架(3)的所述第一表面(3a),使得所述凹部(8)的第一开口(10a)与所述框架(3)中的第二开口(11a)对齐;

-通过所述外壳(4)的第一开口端(4a)将所述框架(3)插入所述外壳(4);

-将第一端盖(6)放置在所述外壳(4)的所述第一开口端(4a)或相对的第二开口端(4b)处,使得所述端盖(6)的第三开口(12a)与所述第一开口(10a)和所述第二开口(11a)对齐;以及

-将所述连接装置(7)的凸部(9)依次插入所述第三开口(12a)、所述第二开口(11a)和所述第一开口(10a)中,所述凸部(9)与所述第一开口(10a)互锁,使得所述第一端盖(6)固定地连接到所述框架(3)。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在将所述内部组件(2)放置在所述框架(3)中之前,将至少一个另外的连接装置(7b)的凹部(8)连接到所述框架(3)的第二表面(3b),所述第二表面(3b)与所述第一表面(3a)相对设置,使得所述凹部(8)的第一开口(10b)与所述框架(3)中的第二开口(11b)对齐;

-将第二端盖(6)放置在所述外壳(4)的所述第二开口端(4b)或所述第一开口端(4a)处,使得所述第二端盖(6)的第三开口(12b)与所述第一开口(10b)和所述第二开口(11b)对齐;以及

-将所述连接装置(7b)的凸部(9)依次插入所述第三开口(12b)、所述第二开口(11b)和所述第一开口(10b)中,所述凸部(9)与所述第一开口(10b)互锁,使得所述第二端盖(6)固定地连接到所述框架(3)。


技术总结
一种电子设备(1),包括:内部组件(2);框架(3),用于容纳所述内部组件(2);以及外壳(4),包括显示屏(5),其中,所述外壳(4)至少部分包围所述框架(3)和所述内部组件(2)。至少一个端盖(6)与所述外壳(4)的开口端(4a、4b)接合;连接装置(7)将所述端盖(6)与所述框架(3)刚性地连接并且与所述内部组件(2)弹性地连接。所述连接装置(7)包括凹部(8)和凸部(9)。所述凹部(8)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框架(3)和所述内部组件(2)之间,并包括第一开口(10)。所述框架(3)包括第二开口(11);所述端盖(6)包括第三开口(12)。所述凸部(9)与所述第一开口(10)、所述第二开口(11)和所述第三开口(12)中的至少一个接合,使得所述凸部(9)不能相对于所述框架(3)移动。所述凹部(8)包括至少一个舌部(8a),用于与所述内部组件(2)的表面接合,使得所述内部组件(2)能够相对于所述框架(3)移动。这样便于在所述外壳(4)和设备内组装内部组件,所述设备能够更好地承受施加到其上的力(例如当所述设备掉落时)。

技术研发人员:尤索·海斯卡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12.11
技术公布日:2021.07.23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