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像面部调整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与流程

文档序号:17376525发布日期:2019-04-12 23:22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一种人像面部调整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与流程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人像面部调整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终端技术的快速发展,诸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均具备了图像采集功能,用户对终端采集的图像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目前,在对人像进行拍摄时,人脸区域容易被外界环境光所影响,从而在面部的部分区域呈现过亮的效果,导致拍照效果不佳。针对这一问题,相关技术提供了通过人脸区域的亮度均值对反光过度区域进行消除的方案。这种方式可能导致调整后的反光过度区域与相邻的区域的亮度存在明显偏差,从而使面部呈现不自然的过渡效果,影响画面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人像面部调整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可以优化相关技术中面部调整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人像面部调整方法,包括:

基于亮度分布状态确定目标图像中的面部反光过度区域;

根据所述面部反光过度区域的几何形状确定与所述面部反光过度区域相邻的参考调整区域;

基于所述参考调整区域与所述面部反光过度区域的图像属性映射关系,调整所述面部反光过度区域中各个像素点的图像属性。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人像面部调整装置,该装置包括:

反光区域确定模块,用于基于亮度分布状态确定目标图像中的面部反光过度区域;

调整区域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面部反光过度区域的几何形状确定与所述面部反光过度区域相邻的参考调整区域;

图像属性调整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参考调整区域与所述面部反光过度区域的图像属性映射关系,调整所述面部反光过度区域中各个像素点的图像属性。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提供的人像面部调整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提供的人像面部调整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人像面部调整方案,基于亮度分布状态确定目标图像中的面部反光过度区域;根据该面部反光过度区域的几何形状确定与该面部反光过度区域相邻的参考调整区域;基于该参考调整区域与该面部反光过度区域的图像属性映射关系,调整该面部反光过度区域中各个像素点的图像属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面部反光过度区域的邻近的参考调整区域抽取亮度和饱和度等图像属性信息,基于图像属性映射关系对面部反光过度区域内的像素点的图像属性进行调节,实现面部正常反光区域和面部反光过度区域的自然过度,避免出现画面失真的问题,有效地改善面部油光或眼镜反光等面部反光过度问题,提高了画面清晰度。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人像面部调整方法的流程图;

图1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图像亮度分布图的示意图;

图1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参考调整区域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人像面部调整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人像面部调整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手机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更加详细地讨论示例性实施例之前应当提到的是,一些示例性实施例被描述成作为流程图描绘的处理或方法。虽然流程图将各步骤描述成顺序的处理,但是其中的许多步骤可以被并行地、并发地或者同时实施。此外,各步骤的顺序可以被重新安排。当其操作完成时所述处理可以被终止,但是还可以具有未包括在附图中的附加步骤。所述处理可以对应于方法、函数、规程、子例程、子程序等等。

图1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人像面部调整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由人像面部调整装置来执行,其中,该装置可由软件和/或硬件实现,一般可集成在终端中。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110、基于亮度分布状态确定目标图像中的面部反光过度区域。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可包括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计算机等展示图像的电子设备。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内集成有操作系统,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操作系统的类型不做限定,例如可包括安卓(android)操作系统、窗口(windows)操作系统以及苹果(ios)操作系统等等。

需要说明的是,目标图像可以是通过具有拍摄功能的终端拍摄目标场景得到的图像,还可以是由终端的相册中获取的图像,或者是由互联网平台获取的图像等等。目标图像可以是rgb颜色模式、yuv颜色模式、hsv颜色模式或lab颜色模式的图像。其中,颜色通常用三个相对独立的属性来描述,三个独立变量综合作用,自然就构成一个空间坐标,这就是颜色模式。颜色模式可分为基色颜色模式和色、亮分离颜色模式,例如,基色颜色模式包括但不限于rgb颜色模式,色、亮分离颜色模式包括但不限于yuv颜色模式、lab颜色模式和hsv颜色模式。在yuv颜色模式中y分量表征亮度,u分量表征色度,v分量表征浓度,其中,u分量和v分量共同表示图像的色彩。在lab颜色模式中l分量表征亮度,a和b共同表示色彩。在hsv颜色模式中h分量表征色相,s分量表征饱和度,v分量表征明度,其中,色相是色彩的基本属性,饱和度是指色彩的纯度,明度也就是亮度。在色、亮分离颜色模式的图像中,可分别提取亮度和色彩分量,可对图像进行亮度和色彩中任一方面的处理,示例性的,对亮度进行处理过程中,不会对图像的色彩分量造成任何的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面部反光过度区域包括因面部出油或者眼镜的镜片反光等原因而在面部形成的不正常的高亮区域。可以预先对目标图像进行图像识别处理,确定人脸区域。根据色亮分离颜色模式下的目标图像中人脸区域的亮度确定面部反光过度区域。例如,将人脸区域中大于设定亮度阈值的亮度标记为目标亮度,确定目标亮度在目标图像的亮度直方图中所呈现的波形,由该波形中截取一段呈现完整波峰(即理想状态下由两个波谷加一个波峰构成)的区间,将该区间包含的像素点构成的区域标记为面部反光过度区域。图1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图像亮度分布图的示意图。在对目标图像的亮度直方图进行平滑处理后得到如图1b的亮度分布图,在图1b所示的曲线中检测到3个波峰,分别是p1,p2和p3,以及2个波谷b1和b2。由于完整波峰需要呈现两个波谷夹一个波峰的分布,在图1b所示的曲线中波峰p2满足符合这一分布要求,可以以亮度分量b1和b2作为区间端点,构成考察区间140。获取考察区间140中的各个亮度分量对应的像素点,将上述像素点构成的区域标记为面部反光过度区域。之所以要选择一段完整的波峰是为了将亮度由正常状态至高亮状态过渡的像素点包含在面部反光过度区域内。

示例性的,获取目标对象中人脸区域对应的亮度分布图。其中,亮度分布图包括亮度直方图、亮度分布曲线或者亮度积分图等形式,可基于各亮度分量以及各亮度分量对应的像素点数量生成。以亮度直方图为例,在获取人脸区域对应的亮度直方图后,可以对该亮度直方图进行平滑处理。例如,可以采用低通滤波的方式实现对该亮度直方图的平滑处理。在平滑处理后,确定亮度大于设定亮度阈值的目标亮度。其中,设定亮度阈值可以基于正常皮肤反射环境光所呈现的亮度值确定。根据目标亮度上的像素点的分布状态确定面部反光过度区域。例如,可以将目标亮度上像素点呈现一个完整波峰的区间作为面部反光过度区域。可选的,还可以将目标亮度上的像素点对应的区域作为面部反光过度区域。可选的,还可以将目标亮度上的像素点对应的闭合区域作为面部反光过度区域。后两种情况下,为了保证画面质量,对设定亮度阈值的设置要求较高。

步骤120、根据所述面部反光过度区域的几何形状确定与所述面部反光过度区域相邻的参考调整区域。

需要说明的是,参考调整区域是亮度合适的区域,即不存在反光过度问题的面部区域。为了保证调整后的面部反光过度区域与正常面部区域的亮度过度自然,可以将面部反光过度区域的临近区域作为参考调整区域。

需要说明的是,面部反光过度区域可以是规则形状或不规则形状。可以根据面部反光过度区域内像素点的分布情况确定该面部反光过度区域的质心,记为几何中心。分别计算面部反光过度区域内各个像素点与几何中心的距离,将其中的最大距离作为最大半径。以上述几何中心为圆心,半径为上述最大半径确定面部反光过度区域的最大外接圆。参考调整区域可以是以该最大外接圆为基准,向远离上述几何中心的方向延伸设定距离得到的区域。延伸方式可以将几何中心作为圆形,以2倍的最大半径作为新的半径得到参考圆。由参考圆中去掉上述最大外接圆得到环形区域,将该环形区域作为参考调整区域。图1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参考调整区域的示意图。如图1c所示,以面部反光过度区域160的质心150为圆心,上述最大半径r为半径确定面部反光过度区域160的最大外接圆170。以2倍的上述最大半径作为新的半径确定参考圆190。由参考圆190中去除该最大外接圆170剩余的环形区域即为参考调整区域180。需要说明的是,参考圆的半径是预先设置好的,例如,可以预先对设定数量的不同拍摄场景下的人脸照片进行分析,确定距离面部反光过度区域最近的呈现较好效果的面部正常反光区域,计算面部正常反光区域与面部反光过度区域的距离,从而,得到不同拍摄场景下的参考圆的半径,需要注意的是参考圆半径不会超过人脸区域。

示例性的,在确定目标图像中的面部反光过度区域之后,确定该面部反光过度区域的几何中心。逐个计算该面部反光过度区域内的像素点与该几何中心的距离。在得到该面部反光过度区域内每个像素点与该几何中心的距离后,确定最大距离,将该最大距离作为半径r。以该几何中心为圆心,标记半径为r和2r的圆形之间的环形区域,将该环形区域作为参考调整区域。

步骤130、基于所述参考调整区域与所述面部反光过度区域的图像属性映射关系,调整所述面部反光过度区域中各个像素点的图像属性。

本申请实施例中,图像属性包括亮度和饱和度。上述图像属性映射关系包括将面部反光过度区域内能量值最大的亮度映射至参考调整区域内能量值最大的亮度所需的亮度增益,以及,将面部反光过度区域内能量值最大的饱和度映射至参考调整区域内能量值最大的饱和度所需的饱和度增益,以及相应地增益权重等。

示例性的,在调整面部反光过度区域中各个像素点的图像属性之前,需要确定面部反光过度区域与参考调整区域的图像属性映射关系。例如,获取hsv颜色模式的目标图像,可以遍历上述面部反光过度区域中各个像素点的亮度,确定各亮度对应的像素点的数量;在根据各亮度以及各亮度对应的像素点数量,生成面部反光过度区域的亮度直方图。还可以遍历上述面部反光过度区域中各个像素点的饱和度,确定各饱和度对应的像素点的数量;根据各饱和度以及各饱和度对应的像素点数量,生成面部反光过度区域的饱和度直方图。采用上述相似的方式可以得到参考调整区域的亮度直方图和饱和度直方图。基于上述面部反光过度区域的亮度直方图和饱和度直方图,确定在面部反光过度区域内能量值最大的亮度v1和能量值最大的饱和度s1。基于参考调整区域的亮度直方图和饱和度直方图,确定在参考调整区域内能量值最大的亮度v2和能量值最大的饱和度s2。其中,亮度能量值可以表示为亮度直方图中各个亮度分量下的像素点数量,将亮度分量中像素点数量最多的一个亮度标记为能量值最大的亮度。饱和度能量值可以表示为饱和度直方图中各个亮度分量下的像素点数量,将饱和度分量中像素点数量最多的一个饱和度标记为能量值最大的饱和度。

在确定了面部反光过度区域内能量值最大的亮度v1和能量值最大的饱和度s1,以及,参考调整区域内能量值最大的亮度v2和能量值最大的饱和度s2之后,分别确定v1到v2的亮度增益gainv,以及s1到s2的饱和度增益gains。例如,可以采用下述公式计算亮度增益和饱和度增益:

gainv=v2/v1(1)

gains=s2/s1(2)

遍历面部反光过度区域内各个像素点,确定每个像素点的亮度和饱和度。基于每个像素点的亮度、面部反光过度区域内能量值最大的亮度v1和参考调整区域内能量值最大的亮度v2,计算每个像素点的亮度增益权重。基于每个像素点的饱和度、面部反光过度区域内能量值最大的饱和度s1和参考调整区域内能量值最大的饱和度s2,计算每个像素点的饱和度增益权重。例如,遍历面部反光过度区域,获取一个像素点i(i可以是面部反光过度区域内的任意一个像素点),对于hsv颜色模式的目标图像,可以很方便地确定该像素点的亮度vi和饱和度si。分别计算vi与参考调整区域内能量值最大的亮度v2的偏差以及v1与v2的偏差,基于上述两个偏差的比值可以得到针对像素点i的亮度增益权重wvi。相似地,分别计算si与参考调整区域内能量值最大的亮度s2的偏差以及s1与s2的偏差,基于上述两个偏差的比值可以得到针对像素点i的饱和度增益权重wsi。需要说明的是,为了确保亮度增益权重wvi和饱和度增益权重wsi的值属于(0,1)区间,可以借助归一化因子分别将上述计算确定的大于1的亮度增益权重映射到(0,1)区间,以及,将上述计算确定的大于1的饱和度增益权重映射到(0,1)区间。可以采用下述公式分别计算亮度增益权重和饱和度增益权重:

wvi=a*(vi-v2)/(v1-v2)(3)

wsi=b*(si-s2)/(s1-s2)(4)

其中,vi是面部反光过度区域内任意一个像素点的亮度,v1是面部反光过度区域内能量值最大的亮度,v2是参考调整区域内能量值最大的亮度,si是面部反光过度区域内任意一个像素点的饱和度,s1是面部反光过度区域内能量值最大的饱和度,s2是参考调整区域内能量值最大的饱和度,a和b分别是归一化因子。可选的,a和b可以是分段函数,归一化因子a实现将vi大于v1情况下的亮度增益权重归一化至0到1之间,归一化因子b实现将si大于s1情况下的饱和度增益权重归一化至0到1之间。例如,归一化因子可以是:

需要说明的是,归一化因子的确定方式有很多种,并不限于本申请实施例所列举的一种。

根据亮度增益、饱和度增益、亮度增益权重和饱和度增益权重确定参考调整区域与面部反光过度区域的图像属性映射关系可以是:将亮度增益gainv和亮度增益权重wvi的乘积作为参考调整区域与面部反光过度区域的亮度映射系数。可以将饱和度增益gains和饱和度增益权重wsi的乘积作为参考调整区域与面部反光过度区域的饱和度映射系数。

在确定了亮度映射系数和饱和度映射系数后,可以采用如下公式调整面部反光过度区域中各个像素点的亮度和饱和度。

viout=vi*gainv*wvi(7)

siout=si*gains*wsi(8)

其中,i表示面部反光过度区域中的任意一个像素,通过顺序获取面部反光过度区域内的像素点,并采用上述公式分别对该像素的亮度和饱和度进行调整,可以消除面部反光过度区域内的过度反光效果,实现清晰自然地显示脸部信息。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基于亮度分布状态确定目标图像中的面部反光过度区域;根据该面部反光过度区域的几何形状确定与该面部反光过度区域相邻的参考调整区域;基于该参考调整区域与该面部反光过度区域的图像属性映射关系,调整该面部反光过度区域中各个像素点的图像属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面部反光过度区域的邻近的参考调整区域抽取亮度和饱和度等图像属性信息,基于图像属性映射关系对面部反光过度区域内的像素点的图像属性进行调节,实现面部正常反光区域和面部反光过度区域的自然过度,避免出现画面失真的问题,有效地改善面部油光或眼镜反光等面部反光过度问题,提高了画面清晰度。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人像面部调整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201、获取色亮分离颜色模式的目标图像以及所述目标图像中的人脸区域。

当本申请的人像面部调整方法应用于手机时,获取的色亮分离颜色模式的图像为hsv颜色模式的图像,可在图像采集装置采集到hsv颜色模式的图像后进行处理,无需多余图像转换,减少了图像的转换过程,提高了图像处理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该色亮分离颜色模式的图像可以是由摄像头根据拍摄指令拍摄得到的图像,还可以是由摄像头在拍摄指令执行前,采集的呈现在电子设备屏幕上、供用户预览的图像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在获取的图像并非色亮分离颜色模式时,可以采用设定算法将该图像转换为色亮分离颜色模式。以手机为例,基于手机中的图像采集设备采集图像时,所述hsv颜色模式的图像的生成方法,包括:基于图像传感器获取的原始数据,将所述原始数据转换为rgb颜色模式的图像;根据所述rgb颜色模式的图像生成hsv颜色模式的图像。其中,图像采集设备例如可以是摄像头,摄像头中可包括电荷耦合器件(ccd,charge-coupleddevice)图像传感器或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complementarymetaloxidesemiconductor)图像传感器,基于上述ccd图像传感器或cmos图像传感器将捕捉到的光源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的raw原始数据,基于raw原始数据转换为rgb颜色模式的图像数据,并进一步转换为hsv颜色模式的图像数据。

示例性的,获取目标图像,识别该目标图像中的人脸区域,对人脸区域的像素点进行标记。若目标图像为非色亮分离颜色模式的图像,则可以在识别出人脸区域后,将该目标图像转换为色亮分离颜色模式的图像。

步骤202、遍历所述人脸区域中各个像素点的亮度,确定各亮度对应的像素点数量。

示例性的,遍历被标记的人脸区域中每一个像素点的亮度分量,例如,在hsv颜色模式的目标图像中,提取人脸区域中每一个像素点的v分量,并对各亮度分量对应的像素点进行统计。可选的,对于hsv颜色模式的图像数据采用平面格式进行存储,即将h、s、v三个分量分别存放在不同的矩阵中,在遍历人脸区域中各个像素点的亮度时,读取用于存储v分量的矩阵,可获取该人脸区域中各个像素点的亮度。

步骤203、根据所述各亮度以及各亮度对应的像素点数量,生成所述人脸区域的亮度分布图。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根据人脸区域内各个像素点的亮度以及各亮度对应的像素点的数量生成人脸区域的亮度直方图。当前,亮度分布图的形式有很多种,并不限于上述示例列举的亮度直方图,还可以是亮度分布曲线或者亮度积分图等形式,本申请并不作具体限定。

步骤204、获取所述亮度分布图,对所述亮度分布图进行平滑处理。

示例性的,对目标图像的亮度分布图进行平滑处理可以是对该亮度分布图进行低通滤波处理,以去除掉亮度分布图包含的尖锐的毛刺等噪声。可以通过将亮度分布图与低通滤波器内核进行卷积来实现对该亮度分布图的平滑处理。

步骤205、确定平滑处理后的亮度分布图中亮度大于设定亮度阈值的目标亮度。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亮度直方图中横坐标为亮度分量,可以将横坐标大于设定亮度阈值的亮度标记为目标亮度。由于人脸区域的正常反光区域和反光过度区域的亮度不同,可以通过设定亮度阈值筛选出反光过度区域。

步骤206、根据所述目标亮度上的像素点的分布状态确定面部反光过度区域。

需要说明的是,亮度直方图中纵坐标为不同亮度分量下的像素点数量,连接不同亮度分量对应的纵坐标的值(即像素点数量)得到具有波峰和波谷的波形图。对于面部出油而造成的反光过度问题,由于出油区域中各个像素点的亮度比较接近,且与出油区域相临近的面部区域反射的光比出油区域小,亮度也小于出油区域的亮度,因此,在人脸区域的亮度直方图中出油区域会呈现一个小的波峰的效果。可以在人脸区域的亮度直方图中选择目标像素点所呈现的波形,获取该波形中的波峰和波谷。将呈现完整波峰及该波峰相邻的两个波谷对应的目标像素点构成的区域标记为面部反光过度区域,达到获取出油区域和过度区域的像素点的效果。

步骤207、根据所述面部反光过度区域包含的像素点确定所述面部反光过度区域的几何中心和最大半径。

示例性的,根据该面部反光过度区域包含的像素点的坐标确定平均坐标,将该平均坐标作为面部反光过度区域的几何中心。例如,假设面部反光过度区域内的像素点分别为(x1,y1)、(x2,y2)、……、(xn,yn),那么几何中心(xs,ys)可以通过下述公式计算:

xs=(x1+x2+…+xn)/n(9)

ys=(y1+y2+…+yn)/n(10)

分别计算每个面部反光过度区域包含的像素点的坐标与该平均坐标的距离,比较计算得到的距离确定其中的最大距离,将该最大距离作为面部反光过度区域的最大半径。

步骤208、根据所述几何中心和最大半径确定参考调整区域。

示例性的,确定以几何中心为圆心,半径为上述最大半径的面部反光过度区域的最大外接圆,记为第二圆形。此外,确定以该几何中心为圆形,半径为设定倍数的上述最大半径的第一圆形。由该第一圆形中抠除第二圆形得到环形区域,将该环形区域作为参考调整区域。

步骤209、获取所述面部反光过度区域中能量值最大的第一亮度和能量值最大的第一饱和分量。

示例性的,基于面部反光过度区域中各个像素点的亮度和各亮度上的像素点数量,生成面部反光过度区域的亮度直方图。此外,基于面部反光过度区域中各个像素点的饱和度和各饱和度上的像素点数量,生成面部反光过度区域的饱和度直方图。可选的,可以分别对该亮度直方图和饱和度直方图进行平滑处理。由面部反光过度区域的亮度直方图中读取能量值最大的亮度,记为第一亮度。由面部反光过度区域的饱和度直方图中读取能量值最大的饱和度,记为第一饱和度。

步骤210、获取所述参考调整区域中能量值最大的第二亮度和能量值最大的第二饱和度。

示例性的,基于参考调整区域中各个像素点的亮度和各亮度上的像素点数量,生成参考调整区域的亮度直方图。此外,基于参考调整区域中各个像素点的饱和度和各饱和度上的像素点数量,生成参考调整区域的饱和度直方图。可选的,可以分别对该亮度直方图和饱和度直方图进行平滑处理。由参考调整区域的亮度直方图中读取能量值最大的亮度,记为第二亮度。由参考调整区域的饱和度直方图中读取能量值最大的饱和度,记为第二饱和度。

步骤211、基于所述第一亮度、第一饱和度、第二亮度和第二饱和度确定所述参考调整区域与所述面部反光过度区域的图像属性映射关系。

示例性的,确定第一亮度v1到第二亮度v2的亮度增益gainv,确定第一饱和度s1到第二饱和度s2的饱和度增益gains。遍历面部反光过度区域内的各个目标像素点,确定各个目标像素点的亮度和饱和度。顺序获取一个目标像素点的亮度vi和饱和度si。根据vi、v1和v2确定目标像素点i的亮度增益权重wvi;根据si、s1和s2确定目标像素点i的饱和度增益权重wsi。参考调整区域与面部反光过度区域的图像属性映射关系可以表示为viout=vi*gainv*wvi和siout=si*gains*wsi

步骤212、基于所述图像属性映射关系调整所述面部反光过度区域中各个像素点的图像属性。

示例性的,针对面部反光过度区域中的每个像素点,分别计算其亮度增益权重和饱和度增益权重。根据各个像素点的亮度、亮度增益和亮度增益权重的乘积计算调整后的各个像素点的调整亮度,对应的将各个像素点的亮度替换为计算得到的调整亮度。根据各个像素点的饱和度、饱和度增益和饱和度增益权重的乘积计算调整后的各个像素点的调整饱和度,对应的将各个像素点的饱和度替换为计算得到的调整饱和度。从而,得到消除面部反光过度区域的目标图像。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获取hsv颜色模式的目标图像实现色亮分离,便于独立地提取亮度和饱和度。基于亮度分布情况可以确定面部反光过度区域,根据该面部反光过度区域包含的各像素点的坐标确定面部反光过度区域几何中心和最大半径,从而可以确定该面部反光过度区域的最大外接圆,基于向远离几何中心的方向扩大该最大外接圆确定参考调整区域,由参考调整区域中抽取亮度和饱和度信息,并作用于面部反光过度区域,可以实现消除反光过度的效果,避免反光过度而使画面某些细节信息无法显示的情况发生,提高了画面清晰度和细腻度。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人像面部调整装置的结构框图,该装置可由软件和/或硬件实现,一般集成在终端中,可通过执行人脸面部调整方法消除面部的过度反光情况。如图3所示,该装置包括:

反光区域确定模块310,用于基于亮度分布状态确定目标图像中的面部反光过度区域;

调整区域确定模块320,用于根据所述面部反光过度区域的几何形状确定与所述面部反光过度区域相邻的参考调整区域;

图像属性调整模块330,用于基于所述参考调整区域与所述面部反光过度区域的图像属性映射关系,调整所述面部反光过度区域中各个像素点的图像属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人像面部调整装置,基于亮度分布状态确定目标图像中的面部反光过度区域;根据该面部反光过度区域的几何形状确定与该面部反光过度区域相邻的参考调整区域;基于该参考调整区域与该面部反光过度区域的图像属性映射关系,调整该面部反光过度区域中各个像素点的图像属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面部反光过度区域的邻近的参考调整区域抽取亮度和饱和度等图像属性信息,基于图像属性映射关系对面部反光过度区域内的像素点的图像属性进行调节,实现面部正常反光区域和面部反光过度区域的自然过度,避免出现画面失真的问题,有效地改善面部油光或眼镜反光等面部反光过度问题,提高了画面清晰度。

可选的,还包括:

亮度分布确定模块,用于在基于亮度分布状态确定目标图像中的面部反光过度区域之前,获取色亮分离颜色模式的目标图像以及所述目标图像中的人脸区域;遍历所述人脸区域中各个像素点的亮度,确定各亮度对应的像素点数量;根据所述各亮度以及各亮度对应的像素点数量,生成所述人脸区域的亮度分布图。

可选的,反光区域确定模块310包括:

平滑子模块,用于获取所述亮度分布图,对所述亮度分布图进行平滑处理;

目标亮度确定子模块,用于确定平滑处理后的亮度分布图中亮度大于设定亮度阈值的目标亮度;

反光区域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亮度上的像素点的分布状态确定面部反光过度区域。

可选的,反光区域确定子模块具体用于:

获取在所述亮度分布图中所述目标亮度上的像素点所呈现的波形,确定所述波形包含的波峰和波谷;

将呈现完整波峰及所述波峰相邻的两个波谷对应的目标像素点构成的区域标记为面部反光过度区域。

可选的,调整区域确定模块320包括:

中心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面部反光过度区域包含的像素点确定所述面部反光过度区域的几何中心和最大半径;

调整区域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几何中心和最大半径确定参考调整区域。

可选的,中心确定子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面部反光过度区域包含的像素点的坐标确定平均坐标,将所述平均坐标作为所述面部反光过度区域的几何中心;

分别计算每个所述面部反光过度区域包含的像素点的坐标与所述平均坐标的距离,将所述距离中的最大距离作为所述面部反光过度区域的最大半径。

可选的,调整区域确定子模块具体用于:

确定环形区域,将所述环形区域作为参考调整区域,其中,所述环形区域根据以所述几何中心为圆心,半径为设定倍数的所述最大半径的第一圆形与以所述几何中心为圆心,半径为所述最大半径的第二圆形确定。

可选的,还包括:

映射关系确定子模块,用于在根据所述面部反光过度区域的几何形状确定与所述面部反光过度区域相邻的参考调整区域之后,获取所述面部反光过度区域中能量值最大的第一亮度和能量值最大的第一饱和分量;

获取所述参考调整区域中能量值最大的第二亮度和能量值最大的第二饱和度;

基于所述第一亮度、第一饱和度、第二亮度和第二饱和度确定所述参考调整区域与所述面部反光过度区域的图像属性映射关系。

可选的,映射关系确定子模块具体用于:

确定所述第一亮度到第二亮度的亮度增益;

确定所述第一饱和度到第二饱和度的饱和度增益;

遍历所述面部反光过度区域内的各个目标像素点,确定各个所述目标像素点的亮度和饱和度;

根据所述目标像素点的亮度、第一亮度和第二亮度确定各个所述目标像素点的亮度增益权重;

根据所述目标像素点的饱和度、第一饱和度和第二饱和度确定各个所述目标像素点的饱和度增益权重;

根据所述亮度增益、饱和度增益、亮度增益权重和饱和度增益权重确定所述参考调整区域与所述面部反光过度区域的图像属性映射关系。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人像面部调整方法,该方法包括:

基于亮度分布状态确定目标图像中的面部反光过度区域;

根据所述面部反光过度区域的几何形状确定与所述面部反光过度区域相邻的参考调整区域;

基于所述参考调整区域与所述面部反光过度区域的图像属性映射关系,调整所述面部反光过度区域中各个像素点的图像属性。

存储介质——任何的各种类型的存储器设备或存储设备。术语“存储介质”旨在包括:安装介质,例如cd-rom、软盘或磁带装置;计算机系统存储器或随机存取存储器,诸如dram、ddrram、sram、edoram,兰巴斯(rambus)ram等;非易失性存储器,诸如闪存、磁介质(例如硬盘或光存储);寄存器或其它相似类型的存储器元件等。存储介质可以还包括其它类型的存储器或其组合。另外,存储介质可以位于程序在其中被执行的第一计算机系统中,或者可以位于不同的第二计算机系统中,第二计算机系统通过网络(诸如因特网)连接到第一计算机系统。第二计算机系统可以提供程序指令给第一计算机用于执行。术语“存储介质”可以包括可以驻留在不同位置中(例如在通过网络连接的不同计算机系统中)的两个或更多存储介质。存储介质可以存储可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的程序指令(例如具体实现为计算机程序)。

当然,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其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不限于如上所述的人像面部调整操作,还可以执行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人像面部调整方法中的相关操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该终端中可集成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人像面部调整装置。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终端包括存储器410及处理器420。所述存储器410,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等;所述处理器420读取并执行所述存储器410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420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基于亮度分布状态确定目标图像中的面部反光过度区域;根据所述面部反光过度区域的几何形状确定与所述面部反光过度区域相邻的参考调整区域;基于所述参考调整区域与所述面部反光过度区域的图像属性映射关系,调整所述面部反光过度区域中各个像素点的图像属性。

上述示例中列举的存储器及处理器均为终端的部分元器件,所述终端还可以包括其它元器件。以智能手机为例,说明上述终端可能的结构。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手机的结构框图。如图5所示,该智能手机可以包括:存储器501、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unit,cpu)502(又称处理器,以下简称cpu)、外设接口503、rf(radiofrequency,射频)电路505、音频电路506、扬声器511、触摸屏512、电源管理芯片508、输入/输出(i/o)子系统509、其他输入/控制设备510以及外部端口504,这些部件通过一个或多个通信总线或信号线507来通信。

应该理解的是,图示智能手机500仅仅是终端的一个范例,并且智能手机500可以具有比图中所示出的更多的或者更少的部件,可以组合两个或更多的部件,或者可以具有不同的部件配置。图中所示出的各种部件可以在包括一个或多个信号处理和/或专用集成电路在内的硬件、软件、或硬件和软件的组合中实现。

下面就本实施例提供的集成有人像面部调整装置的智能手机进行详细的描述。

存储器501,所述存储器501可以被cpu502、外设接口503等访问,所述存储器501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一个或多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外设接口503,所述外设接口503可以将设备的输入和输出外设连接到cpu502和存储器501。

i/o子系统509,所述i/o子系统509可以将设备上的输入输出外设,例如触摸屏512和其他输入/控制设备510,连接到外设接口503。i/o子系统509可以包括显示控制器5091和用于控制其他输入/控制设备510的一个或多个输入控制器5092。其中,一个或多个输入控制器5092从其他输入/控制设备510接收电信号或者向其他输入/控制设备510发送电信号,其他输入/控制设备510可以包括物理按钮(按压按钮、摇臂按钮等)、拨号盘、滑动开关、操纵杆、点击滚轮。值得说明的是,输入控制器5092可以与以下任一个连接:键盘、红外端口、usb接口以及诸如鼠标的指示设备。

触摸屏512,所述触摸屏512是用户终端与用户之间的输入接口和输出接口,将可视输出显示给用户,可视输出可以包括图形、文本、图标、视频等。

i/o子系统509中的显示控制器5091从触摸屏512接收电信号或者向触摸屏512发送电信号。触摸屏512检测触摸屏上的接触,显示控制器5091将检测到的接触转换为与显示在触摸屏512上的用户界面对象的交互,即实现人机交互,显示在触摸屏512上的用户界面对象可以是运行游戏的图标、联网到相应网络的图标等。值得说明的是,设备还可以包括光鼠,光鼠是不显示可视输出的触摸敏感表面,或者是由触摸屏形成的触摸敏感表面的延伸。

rf电路505,主要用于建立手机与无线网络(即网络侧)的通信,实现手机与无线网络的数据接收和发送。例如收发短信息、电子邮件等。具体地,rf电路505接收并发送rf信号,rf信号也称为电磁信号,rf电路505将电信号转换为电磁信号或将电磁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且通过该电磁信号与通信网络以及其他设备进行通信。rf电路505可以包括用于执行这些功能的已知电路,其包括但不限于天线系统、rf收发机、一个或多个放大器、调谐器、一个或多个振荡器、数字信号处理器、codec(coder-decoder,编译码器)芯片组、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identitymodule,sim)等等。

音频电路506,主要用于从外设接口503接收音频数据,将该音频数据转换为电信号,并且将该电信号发送给扬声器511。

扬声器511,用于将手机通过rf电路505从无线网络接收的语音信号,还原为声音并向用户播放该声音。

电源管理芯片508,用于为cpu502、i/o子系统及外设接口所连接的硬件进行供电及电源管理。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由面部反光过度区域的邻近的参考调整区域抽取亮度和饱和度等图像属性信息,基于图像属性映射关系对面部反光过度区域内的像素点的图像属性进行调节,实现面部正常反光区域和面部反光过度区域的自然过度,避免出现画面失真的问题,有效地改善面部油光或眼镜反光等面部反光过度问题,提高了画面清晰度。

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人像面部调整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可执行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人像面部调整方法,具备执行该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未在上述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人像面部调整方法。

注意,上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申请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申请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申请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