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网络接收方法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17626230发布日期:2019-05-10 23:41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移动通信网络接收方法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网络接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通信网络接收方法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网络的物理安全是整个网络系统安全的前提。在校园网工程建设中,由于网络系统属于弱电工程,耐压值很低。因此,在网络工程的设计和施工中,必须优先考虑保护人和网络设备不受电、火灾和雷击的侵害;考虑布线系统与照明电线、动力电线、通信线路、暖气管道及冷热空气管道之间的距离;考虑布线系统和绝缘线、裸体线以及接地与焊接的安全;必须建设防雷系统,防雷系统不仅考虑建筑物防雷,还必须考虑计算机及其他弱电耐压设备的防雷。总体来说物理安全的风险主要有,地震、水灾、火灾等环境事故;电源故障;人为操作失误或错误;设备被盗、被毁;电磁干扰;线路截获;高可用性的硬件;双机多冗余的设计;机房环境及报警系统、安全意识等,因此要注意这些安全隐患,同时还要尽量避免网络的物理安全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移动通信网络接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使用移动通信网络接收机构以在执行网络数据校验的同时维护各个处理部件的现场参数在预设范围内,所述移动通信网络接收机构包括:

数据接收设备,设置在智能手机上,用于接收来自移动通信网络处的网络数据;

ip解包设备,设置在所述数据接收设备的一侧,与所述数据接收设备连接,用于对接收到的网络数据执行ip解包操作,以获得ip包中的循环冗余校验数据即crc数据;

校验执行设备,与所述ip解包设备连接,用于对接收crc数据进行循环冗余校验处理,以发出相应的校验无误信号或校验错误信号;

除尘处理设备,设置在ip解包设备的一侧,分别与所述ip解包设备和pal控制器件连接,用于在接收到的即时尘埃密度大等于预设尘埃密度阈值时,根据即时尘埃密度确定对应的除尘处理的强度;

密度辨别设备,包括多个密度检测单元,分别与ip解包设备、校验执行设备和数据接收设备的当前未使用的悬置引脚连接,以获取ip解包设备的当前未使用的悬置引脚的当前尘埃密度、校验执行设备的当前未使用的悬置引脚的当前尘埃密度和数据接收设备的当前未使用的悬置引脚的当前尘埃密度;

pal控制器件,与所述密度辨别设备连接,用于接收ip解包设备的当前未使用的悬置引脚的当前尘埃密度、校验执行设备的当前未使用的悬置引脚的当前尘埃密度和数据接收设备的当前未使用的悬置引脚的当前尘埃密度,并对ip解包设备的当前未使用的悬置引脚的当前尘埃密度、校验执行设备的当前未使用的悬置引脚的当前尘埃密度和数据接收设备的当前未使用的悬置引脚的当前尘埃密度执行加权均值运算以获得参考引脚尘埃密度,所述pal控制器件还用于将获得的参考引脚尘埃密度乘以权衡因数以获得ip解包设备所在场景的即时尘埃密度;

tf存储芯片,与所述pal控制器件连接,用于预先存储所述权衡因数;

数据提取设备,设置在ip解包设备的内部,用于检测ip解包设备内部的热量,以作为实时内部热量输出;

信号分析设备,与所述数据提取设备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实时内部热量,并在接收到的实时内部热量大于等于预设热量阈值时,发出热量过高信号;

功率控制设备,分别与校验执行设备和信号分析设备连接,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热量过高信号时,基于所述实时内部热量的数值降低校验执行设备的当前驱动功率;

其中,所述信号分析设备还用于在所述实时内部热量小于所述预设热量阈值时,发出热量正常信号;

其中,所述功率控制设备还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热量正常信号时,保持校验执行设备的当前驱动功率;

其中,在所述功率控制设备中,基于所述实时内部热量的数值降低校验执行设备的当前驱动功率包括:所述实时内部热量的数值越高,校验执行设备的当前驱动功率的降低幅度越大。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被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的移动通信网络接收方法的各个步骤。

本发明需要具备以下两处重要的发明点:

(1)在有效的ip解包设备所在场景的即时尘埃密度的检测处理之后,执行与即时尘埃密度相应的除尘操作,提高了设备的智能化水平;

(2)基于当前设备的内部热量确定是否需要降低当前设备的关联设备的当前驱动功率,以避免关联设备被烧坏。

本发明的移动通信网络接收方法及存储介质能够在执行网络数据校验的同时维护各个处理部件的现场参数在预设范围内。由于在有效的ip解包设备所在场景的即时尘埃密度的检测处理之后,执行与即时尘埃密度相应的除尘操作,提高了设备的智能化水平。

附图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进行描述,其中:

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案示出的移动通信网络接收机构所应用的智能手机的外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包(packet)是tcp/ip协议通信传输中的数据单位,一般也称“数据包”。tcp/ip协议是工作在osi模型第三层(网络层)、第四层(传输层)上的,帧工作在第二层(数据链路层)。上一层的内容由下一层的内容来传输,所以在局域网中,“包”是包含在“帧”里的。

任意一台主机都能够发送具有任意源地址的数据包。当数据包进行长距离的传输时需要经过许多中继站。每个中继站就是一台主机或路由器,他们基于路由信息,将数据包向下一个中继站传递。在数据传输的路途上,如果路由器遇到大数据流量的情况下,他可能在没有任何提示的情况下丢掉一些数据包。较高层的协议(如tcp协议)用于处理这些问题,以便为应用程序提供一条可靠的链路。如果对于下一个中继站来说数据包太大,该数据包就会被分片。也就是说,大的数据包会被分成两个或多个小数据包,每个小数据包都有自己的ip头,但其净荷仅仅是大数据包净荷的一部分。每个小数据包可以经由不同的路径到达目的地。在传输的路途上,每个小数据包还可能会被继续分片。当这些小数据包到达目标机器时,他们会被重新拼装到一起。按照规则规定,在中间节点上,不允许对小数据包进行拼装组合。

现有技术中,网络设备的智能化水平仍有待提高,无法在有效的ip解包设备所在场景的即时尘埃密度的检测处理之后,执行与即时尘埃密度相应的除尘操作,以及无法基于当前设备的内部热量确定是否需要降低当前设备的关联设备的当前驱动功率,导致关联设备容易被烧坏。

为了克服上述不足,本发明搭建一种移动通信网络接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使用移动通信网络接收机构以在执行网络数据校验的同时维护各个处理部件的现场参数在预设范围内,所述移动通信网络接收机构能够有效解决相应的技术问题。

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案示出的移动通信网络接收机构所应用的智能手机的外形示意图。

根据本发明实施方案示出的移动通信网络接收机构包括:

数据接收设备,设置在智能手机上,用于接收来自移动通信网络处的网络数据;

ip解包设备,设置在所述数据接收设备的一侧,与所述数据接收设备连接,用于对接收到的网络数据执行ip解包操作,以获得ip包中的循环冗余校验数据即crc数据;

校验执行设备,与所述ip解包设备连接,用于对接收crc数据进行循环冗余校验处理,以发出相应的校验无误信号或校验错误信号;

除尘处理设备,设置在ip解包设备的一侧,分别与所述ip解包设备和pal控制器件连接,用于在接收到的即时尘埃密度大等于预设尘埃密度阈值时,根据即时尘埃密度确定对应的除尘处理的强度;

密度辨别设备,包括多个密度检测单元,分别与ip解包设备、校验执行设备和数据接收设备的当前未使用的悬置引脚连接,以获取ip解包设备的当前未使用的悬置引脚的当前尘埃密度、校验执行设备的当前未使用的悬置引脚的当前尘埃密度和数据接收设备的当前未使用的悬置引脚的当前尘埃密度;

pal控制器件,与所述密度辨别设备连接,用于接收ip解包设备的当前未使用的悬置引脚的当前尘埃密度、校验执行设备的当前未使用的悬置引脚的当前尘埃密度和数据接收设备的当前未使用的悬置引脚的当前尘埃密度,并对ip解包设备的当前未使用的悬置引脚的当前尘埃密度、校验执行设备的当前未使用的悬置引脚的当前尘埃密度和数据接收设备的当前未使用的悬置引脚的当前尘埃密度执行加权均值运算以获得参考引脚尘埃密度,所述pal控制器件还用于将获得的参考引脚尘埃密度乘以权衡因数以获得ip解包设备所在场景的即时尘埃密度;

tf存储芯片,与所述pal控制器件连接,用于预先存储所述权衡因数;

数据提取设备,设置在ip解包设备的内部,用于检测ip解包设备内部的热量,以作为实时内部热量输出;

信号分析设备,与所述数据提取设备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实时内部热量,并在接收到的实时内部热量大于等于预设热量阈值时,发出热量过高信号;

功率控制设备,分别与校验执行设备和信号分析设备连接,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热量过高信号时,基于所述实时内部热量的数值降低校验执行设备的当前驱动功率;

其中,所述信号分析设备还用于在所述实时内部热量小于所述预设热量阈值时,发出热量正常信号;

其中,所述功率控制设备还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热量正常信号时,保持校验执行设备的当前驱动功率;

其中,在所述功率控制设备中,基于所述实时内部热量的数值降低校验执行设备的当前驱动功率包括:所述实时内部热量的数值越高,校验执行设备的当前驱动功率的降低幅度越大。

接着,继续对本发明的移动通信网络接收机构的具体结构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所述移动通信网络接收机构中:

所述除尘处理设备还用于基于所述除尘处理的强度执行对所述ip解包设备所在环境的除尘处理。

所述移动通信网络接收机构中:

在所述tf存储芯片中,ip解包设备的当前未使用的悬置引脚的当前尘埃密度、校验执行设备的当前未使用的悬置引脚的当前尘埃密度和数据接收设备的当前未使用的悬置引脚的当前尘埃密度分别参与加权均值运算的三个权重值大小不同。

所述移动通信网络接收机构中:

所述tf存储芯片还用于预先存储ip解包设备的当前未使用的悬置引脚的当前尘埃密度、校验执行设备的当前未使用的悬置引脚的当前尘埃密度和数据接收设备的当前未使用的悬置引脚的当前尘埃密度分别参与加权均值运算的三个权重值。

所述移动通信网络接收机构中,还包括:

温度传感设备,分别与所述ip解包设备和所述校验执行设备连接,用于分别检测所述ip解包设备和所述校验执行设备的外壳温度。

所述移动通信网络接收机构中,还包括:

gps定位设备,设置在所述温度传感设备的一侧,用于提供智能手机当前的gps位置。

所述移动通信网络接收机构中:

所述ip解包设备和所述校验执行设备分别采用可编程逻辑器件来实现。

同时,为了克服上述不足,本发明还搭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被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的移动通信网络接收方法的各个步骤。

另外,gps的前身是美国军方研制的一种子午仪卫星定位系统(transit),1958年研制,1964年正式投入使用。该系统用5到6颗卫星组成的星网工作,每天最多绕过地球13次,并且无法给出高度信息,在定位精度方面也不尽如人意。然而,子午仪系统使得研发部门对卫星定位取得了初步的经验,并验证了由卫星系统进行定位的可行性,为gps的研制埋下了铺垫。由于卫星定位显示出在导航方面的巨大优越性及子午仪系统存在对潜艇和舰船导航方面的巨大缺陷。美国海陆空三军及民用部门都感到迫切需要一种新的卫星导航系统。

为此,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nrl)提出了名为tinmation的用12到18颗卫星组成10000km高度的全球定位网计划,并于1967年、1969年和1974年各发射了一颗试验卫星,在这些卫星上初步试验了原子钟计时系统,这是gps精确定位的基础。而美国空军则提出了621-b的以每星群4到5颗卫星组成3至4个星群的计划,这些卫星中除1颗采用同步轨道外其余的都使用周期为24h的倾斜轨道,该计划以伪随机码(prn)为基础传播卫星测距信号,其强大的功能,当信号密度低于环境噪声的1%时也能将其检测出来。伪随机码的成功运用是gps得以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基础。海军的计划主要用于为舰船提供低动态的2维定位,空军的计划能供提供高动态服务,然而系统过于复杂。由于同时研制两个系统会造成巨大的费用而且这里两个计划都是为了提供全球定位而设计的,所以1973年美国国防部将2者合二为一,并由国防部牵头的卫星导航定位联合计划局(jpo)领导,还将办事机构设立在洛杉矶的空军航天处。该机构成员众多,包括美国陆军、海军、海军陆战队、交通部、国防制图局、北约和澳大利亚的代表。[1]

最初的gps计划在美国联合计划局的领导下诞生了,该方案将24颗卫星放置在互成120度的三个轨道上。每个轨道上有8颗卫星,地球上任何一点均能观测到6至9颗卫星。这样,粗码精度可达100m,精码精度为10m。由于预算压缩,gps计划不得不减少卫星发射数量,改为将18颗卫星分布在互成60度的6个轨道上,然而这一方案使得卫星可靠性得不到保障。1988年又进行了最后一次修改:21颗工作星和3颗备用星工作在互成60度的6条轨道上。这也是gps卫星所使用的工作方式。

gps导航系统是以全球24颗定位人造卫星为基础,向全球各地全天候地提供三维位置、三维速度等信息的一种无线电导航定位系统。它由三部分构成,一是地面控制部分,由主控站、地面天线、监测站及通讯辅助系统组成。二是空间部分,由24颗卫星组成,分布在6个轨道平面。三是用户装置部分,由gps接收机和卫星天线组成。民用的定位精度可达10米内。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只读内存(英文:read-only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存储器(英文:randomaccessmemory,简称: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