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判断人员与车辆位置关系的方法、装置和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7325578发布日期:2019-04-05 21:46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一种判断人员与车辆位置关系的方法、装置和系统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蓝牙无线通信定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判断人员与车辆位置关系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信定位技术的迅猛发展,用户提出越来越多的定位场景,并借助无线通信定位技术实现了越来越多的定位需求。例如,在基于车辆和乘车人员的定位系统中,通过全球定位系统gps(globalpositioningsystem),可以判断出乘车人员是否搭乘了指定的车辆,如果乘车人员的定位位置与指定车辆的定位位置一致或在设定的误差范围内,则可以确定乘车人员在车上或者上车;反之,乘车人员的定位位置与指定车辆的定位位置不一致并在设定的误差范围之外,则可以确定乘车人员不在车上或者下车。

但是,gps是移动终端利用gps卫星来接收信号,配合导航地图数据,实时定位方位与目的地。目前,仍存在gps功耗大、成本高,尤其在局部区域内定位精度不够高,对于灵活型、经济型定位场景,尤其是需要高精度的定位场景并不能很好地解决需求。例如,如果被定位的车辆暂处于一个封闭的环境,造成定位信号被遮挡,人员无法和车辆外部的基站进行通信,则会出现无法对人员定位的困境。

综上所述,现有的无线定位技术亟待改进,以解决定位信号被遮挡或因其他原因无法与外部的基站通信时,不能快速准确地对人员和车辆进行定位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蓝牙技术判断人员与车辆位置关系的方法、装置、系统以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判断人员与车辆位置关系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映射步骤,蓝牙从远端控制器映射与蓝牙基站编号相对应的第一指示区域和第二指示区域的信息;

接收步骤,每间隔时间t1接收一次人员信号;

计算步骤,如果接收到所述人员信号,则递增第一指示区域的值v1并重置第二指示区域的值v2,如果未接收到所述人员信号,则递增第二指示区域的值v2并重置第一指示区域的值v2;

比较步骤,将第一指示区域的值v1与第二指示区域的值v2分别与预设阈值th比较;

判断步骤,根据所述比较步骤的结果,判断所述人员与车辆的位置关系。

在如上所述的判断人员与车辆位置关系的方法中,所述判断步骤进一步包括:

位置关系判断步骤,用于根据当前的比较结果,判断人员与车辆的位置关系;

状态变化判断步骤,用于根据当前的比较结果,并结合前一次的判断结果,判断人员与车辆位置的状态变化。

在如上所述的判断人员与车辆位置关系的方法中,所述位置关系判断步骤进一步包括:

如果v1≥th,则判断所述人员位于车上;如果v2≥th,则判断所述人员未在车上;

在如上所述的判断人员与车辆位置关系的方法中,所述状态变化判断步骤进一步包括:

如果当前的位置关系判断结果为人员位于车上,并且前一次的位置关系判断结果是人员未在车上,则判断所述人员的状态变化由下车转为上车;如果当前的位置关系判断结果为人员未在车上,并且前一次的位置关系判断结果是人员位于车上,则判断所述人员的状态变化由上车转为下车在如上所述的判断人员与车辆位置关系的方法中,所述人员信号可以是标识卡信号。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判断人员与车辆位置关系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映射单元,用于从远端控制器映射与蓝牙基站编号相对应的第一指示区域和第二指示区域的信息;

接收单元,每间隔时间t1接收一次人员信号;

计算单元,如果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到人员信号,则递增第一指示区域的值v1并重置第二指示区域的值v2,如果所述蓝牙基站未接收到人员信号,则递增第二指示区域的值v2并重置第一指示区域的值v1;

比较单元,将第一指示区域的值v1与第二指示区域的值v2分别与预设阈值th比较;

判断单元,根据所述比较结果,判断所述人员与车辆的位置关系。

在如上所述的判断人员与车辆位置关系的装置中,所述判断单元进一步包括位置关系判断单元和状态变化判断单元,其中,

位置关系判断单元,用于根据当前的比较结果,判断人员与车辆的位置关系;

状态变化判断单元,用于根据当前的比较结果,并结合前一次判断结果,确定人员与车辆位置的状态变化。

在如上所述的判断人员与车辆位置关系的装置中,其中,人员信号可以是蓝牙终端标识卡信号。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判断人员与车辆位置关系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蓝牙基站,蓝牙终端和远端控制器,其中,

所述远端控制器上设置有与蓝牙基站编号对应的指示区域,并被划分为第一指示区域和第二指示区域;

所述蓝牙基站安装于车辆上,并被配置为执行以下步骤:

映射步骤,蓝牙基站从远端控制器映射与蓝牙基站编号相对应的第一指示区域和第二指示区域的信息;

接收步骤,蓝牙基站每间隔时间t1接收一次人员信号;

计算步骤,如果接收到所述人员信号,则递增第一指示区域的值v1并重置第二指示区域的值v2,如果未接收到所述人员信号,则递增第二指示区域的值v2并重置第一指示区域的值v2;

比较步骤,将第一指示区域的值v1与第二指示区域的值v2分别与预设阈值th比较;

判断步骤,根据所述比较结果,判断所述人员与车辆的位置关系;

其中,所述人员信号为蓝牙终端的标识卡信号。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执行以下方法步骤:

映射步骤,用于从远端控制器映射与蓝牙基站编号相对应的第一指示区域和第二指示区域的信息;

接收步骤,每间隔时间t1接收一次人员信号;

计算步骤,如果接收到所述人员信号,则递增第一指示区域的值v1并重置第二指示区域的值v2,如果未接收到所述人员信号,则递增第二指示区域的值v2并重置第一指示区域的值v2;

比较步骤,将第一指示区域的值v1与第二指示区域的值v2分别与预设阈值th比较;

判断步骤,根据所述比较步骤的结果,判断所述人员与车辆的位置关系。

在如上所述的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可读介质中,所述判断步骤包括位置关系判断步骤和状态变化判断步骤,其中,

位置关系判断步骤,用于根据当前的比较结果,判断人员与车辆的位置关系;

状态变化判断步骤,用于根据当前的比较结果,并结合前一次的判断结果,判断人员与车辆位置的状态变化。

通过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可以获得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车载的蓝牙基站,因此,在封闭的环境下,或其他基站信号不稳定的情况下,依然可以通过蓝牙基站接收到人员信号,从而能够在恶劣环境下对乘车人员进行更精确的定位。

2.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采用的流程算法,极大地精简了设备的数量和计算的复杂度,从而能够快速地判断出人员和车辆的位置关系,并且能进一步判断人员位置状态的变化。

3.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采用蓝牙基站与蓝牙终端的配对,并结合具体算法克服了现有定位技术中的诸多缺陷,极大优化了车载定位技术。当然,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并不局限于此,其蕴含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并藉由本发明各个实施例的实施而得到进一步彰显。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或背景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或背景技术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进行说明。本发明的附图仅用于示出本发明的部分优选实施例,而不应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发明的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在整个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识相同的部件或流程步骤。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确定人员与车辆位置关系的方法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确定人员与车辆位置关系的方法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确定人员与车辆位置关系的定位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确定人员与车辆位置关系的系统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的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以下所描述的只是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发明,而不应被在此阐述的具体实施例所限制。在此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加透彻地理解本发明,并且能够将本发明的范围完整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需要说明的是,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当中使用了某些名称来指称特定组件。应当理解,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能会用不同名称来指称同一个组件。本申请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并不以名称的差异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实质性差异作为区分组件的准则。如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包含”或“包括”为一开放式用语,其应解释为“包含但不限定于”或“包括但不限定于”。具体实施方式部分所描述的实施例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蓝牙技术是一种支持设备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一般而言,蓝牙收发器的有效通信距离围是10米。基于蓝牙技术可以简化移动通信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的上述特点,本发明中,蓝牙基站被安装在可行驶中的交通车辆上,例如汽车、火车、地铁等车辆或者其他工程、运输等特殊作业环境中的交通运输车辆。当车辆行驶到了无法接收到固定基站信号或固定基站信号接收质量不佳的位置,由于车辆上安装有蓝牙基站,仍会由蓝牙基站发射信号,相应地,车辆上的乘客或驾驶员则可以通过接收蓝牙基站发射的信号,而顺利进行定位。

乘客或驾驶员随身携带蓝牙终端,本发明的蓝牙终端可以采用具有蓝牙功能的移动终端,所述的移动终端包括但不限于平板电脑、移动电话、pda、笔记本电脑、智能手表或其他可穿戴设备等。在下述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中,每一个蓝牙终端具有单独的标识卡,其用于唯一标识该蓝牙终端的身份信息,以区别于其他的蓝牙终端。

当开启蓝牙终端的蓝牙功能后,一旦携带蓝牙终端的乘客或驾驶员与安装有蓝牙基站的车辆之间的距离处于有效通信距离范围内,所述蓝牙终端与蓝牙基站便会配对连接成功,此时,远端控制器(例如上位机)会记录下本次的连接成功。连接成功的记录每增加一次,则说明乘客或驾驶员位于车上的概率越高。故此,可以根据车辆行驶的环境或蓝牙基站、蓝牙终端的性能版本号等客观条件或中控的需求,预先设置一个连接成功次数的阈值,当远端控制器接收到蓝牙终端的标识卡信号发送的连接成功的次数大于等于该阈值时,则可以判断乘客或驾驶员在所述车辆上,反之,如果连接成功的次数小于该阈值,则判断乘客或驾驶员不在所述车辆上。所需求的判断精度越高,则可设置越高的阈值。

实施例一

接下来参考图1。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确定人员与车辆位置关系的方法。

步骤s101为映射步骤,蓝牙基站从远端控制器映射与该蓝牙基站编号相对应的第一指示区域和第二指示区域的信息。

每一个蓝牙基站具有唯一的身份编号,针对该唯一的身份编号,在远端控制器的存储区域上设置有对应的指示区域,并将指示区域的信息映射到蓝牙基站。进一步地,该指示区域分为两个子区域,分别为第一指示区域和第二指示区域。第一指示区域用来记录并指示蓝牙终端与蓝牙基站连接成功的次数,第二指示区域用来记录并指示蓝牙终端与蓝牙基站连接失败的次数。第一指示区域和第二指示区域的初始值均置为0。

步骤s102为接收步骤,每间隔时间t1接收一次人员信号。

在步骤s102中,蓝牙基站被配置为每间隔固定的时间t1接收一次人员信号,例如,每隔18~22ms。优选地,间隔时间t1=20ms。本发明实施例中,人员信号为携带的蓝牙终端的标识卡信号。

步骤s103为计算步骤,如果所述蓝牙基站接收到人员信号,则递增第一指示区域的值v1并重置第二指示区域的值v2,如果所述蓝牙基站未接收到人员信号,则递增第二指示区域的值v2并重置第一指示区域的值v1。

具体地,如果蓝牙基站接收到人员携带的蓝牙终端标识卡信号,则所述蓝牙基站身份编号对应的第一指示区域内,所述蓝牙终端标识卡的值v1相应增1,如果持续接收到所述蓝牙终端标识卡信号,则第一指示区域内所述蓝牙终端标识卡的值v1持续递增1,第一指示区域的值v1每次递增的同时,重置第二指示区域的值v2。

同样,在步骤s103,如果所述蓝牙基站没能成功接收到所述蓝牙终端的标识卡信号,则所述蓝牙基站身份编号对应的第二指示区域内,所述蓝牙终端标识卡的值v2相应增1,如果所述蓝牙基站对所述蓝牙终端标识卡信号持续接收失败,则第二指示区域内所述蓝牙终端标识卡的值v2持续递增,第二指示区域的值v2每次递增的同时,重置第一指示区域的值v1。

步骤s104为比较步骤,根据步骤s103的计算结果,将第一指示区域的值v1与第二指示区域的值v2分别与预设阈值th比较。

具体地,在步骤s104中,对步骤s103中采集到的第一指示区域的值和第二指示区域的值分别与预设阈值th比较。具体的比较方法为:蓝牙基站每接收一次蓝牙终端标识卡的信号,则将第一指示区域的值v1与第二指示区域的值v2分别与预设阈值th比较。将第一指示区域的值v1与预设阈值th比较是为了获知蓝牙基站连续接收蓝牙终端标识卡信号成功的次数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将第二指示区域的值v2与预设阈值th比较是为了获知蓝牙基站连续接收蓝牙终端标识卡信号失败的次数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如前所述,预设阈值可以根据车辆行驶的环境或蓝牙基站、蓝牙终端的性能版本号等客观条件或中控的需求程度而预先设置。所需的判断精度越高,则可设置越高的阈值。第一指示区域的预设阈值与第二指示区域的预设阈值可以设为相同,也可以设为不同,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设置为5~8次,如果需要更高的判断精度,可以设置为10。

步骤s105是判断步骤,用于根据步骤s104的比较结果,判断所述人员与车辆的位置关系。在步骤s105,根据步骤s104的比较结果,即,第一指示区域的值v1与预设阈值th的大小关系,以及第二指示区域的值v2与预设阈值th的大小关系来确定所述人员是否位于所述车辆上。

实施例二

接下来参考图2。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确定人员与车辆位置关系的方法。

步骤s201为映射步骤,蓝牙基站从远端控制器映射与该蓝牙基站编号相对应的第一指示区域和第二指示区域的信息。

每一个蓝牙基站具有唯一的身份编号,针对该唯一的身份编号,在远端控制器的存储区域上设置有对应的指示区域,也就是说,该编号对应的指示区域与编号对应的蓝牙基站一一映射。进一步地,该指示区域分为两个子区域,分别为第一指示区域和第二指示区域。第一指示区域用来记录并指示蓝牙终端与蓝牙基站连接成功的次数,第二指示区域用来记录并指示蓝牙终端与蓝牙基站连接失败的次数。第一指示区域和第二指示区域的初始值均置为0。

步骤s202为接收步骤,每间隔时间t1接收一次人员信号。在步骤s202中,蓝牙基站被配置为每间隔固定的时间t1接收一次人员信号,例如,每隔18~22ms。优选地,间隔时间t1=20ms。本发明实施例中,人员信号为携带的蓝牙终端的标识卡信号。

步骤s203为计算步骤,如果所述蓝牙基站接收到人员信号,则递增第一指示区域的值v1并重置第二指示区域的值v2,如果所述蓝牙基站未接收到人员信号,则递增第二指示区域的值v2并重置第一指示区域的值v1。

具体地,如果蓝牙基站接收到人员携带的蓝牙终端标识卡信号,则所述蓝牙基站身份编号对应的第一指示区域内,所述蓝牙终端标识卡的值v1相应增1,如果持续接收到所述蓝牙终端标识卡信号,则第一指示区域内所述蓝牙终端标识卡的值v1持续递增1,第一指示区域的值v1每次递增的同时,重置第二指示区域的值v2。

同样,在步骤s203,如果所述蓝牙基站没能成功接收到所述蓝牙终端的标识卡信号,则所述蓝牙基站身份编号对应的第二指示区域内,所述蓝牙终端标识卡的值v2相应增1,如果所述蓝牙基站对所述蓝牙终端标识卡信号持续接收失败,则第二指示区域内所述蓝牙终端标识卡的值v2持续递增,第二指示区域的值v2每次递增的同时,重置第一指示区域的值v1。

步骤s204为比较步骤,根据步骤s103的计算结果,将第一指示区域的值v1与第二指示区域的值v2分别与预设阈值th比较。

具体地,在步骤s204中,对步骤s203中采集到的第一指示区域的值v1和第二指示区域的值v2分别与预设阈值th比较。具体的比较方法为:蓝牙基站每接收一次蓝牙终端标识卡的信号,则将第一指示区域的值v1与第二指示区域的值v2分别与预设阈值th比较。将第一指示区域的值v1与预设阈值th比较是为了获知蓝牙基站连续接收蓝牙终端标识卡信号成功的次数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将第二指示区域的值v2与预设阈值th比较是为了获知蓝牙基站连续接收蓝牙终端标识卡信号失败的次数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如前所述,预设阈值可以根据车辆行驶的环境或蓝牙基站、蓝牙终端的性能版本号等客观条件或中控的需求程度而预先设置。所需的判断精度越高,则可设置越高的阈值。第一指示区域的预设阈值与第二指示区域的预设阈值可以设为相同,也可以设为不同,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设置为5~8次,如果需要更高的判断精度,可以设置为10。

步骤s205为判断步骤,根据步骤s204的比较结果,判断所述人员与车辆的位置关系。

进一步,在步骤s205包括位置关系判断步骤s206,根据当前的比较结果,判断人员与车辆的位置关系。

具体地,如果第一指示区域的值v1大于等于预设阈值th,则说明蓝牙基站连续多次接收蓝牙终端标识卡信号成功,因此,可以判断携带所述蓝牙终端的人员位于所述蓝牙基站所安装的车辆上;同理,如果第二指示区域的值v2大于等于预设阈值th,则说明蓝牙基站连续多次接收蓝牙终端标识卡信号失败,因此,可以判断携带所述蓝牙终端的人员不在所述蓝牙基站所安装的车辆上。

以及,步骤s205还包括状态变化判断步骤s207,根据当前的位置关系判断结果,并结合前一次的位置关系判断结果,确定人员与车辆位置的状态变化。

具体地,如果当前的位置关系判断结果为人员位于车上,并且前一次的位置关系判断结果是人员未在车上,则判断所述人员的状态变化由下车转为上车;如果当前的位置关系判断结果为人员未在车上,并且前一次的位置关系判断结果是人员位于车上,则判断所述人员的状态变化由上车转为下车。

实施例三

本发明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硬件完成,故而如图3所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判断人员与车辆位置关系的装置。所述装置300包括映射单元301,接收单元302,计算单元303,比较单元304和判断单元305,其中,

映射单元301,用于从远端控制器映射与蓝牙基站编号相对应的第一指示区域和第二指示区域的信息;

接收单元302,每间隔时间t1接收一次人员信号;

计算单元303,如果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到人员信号,则递增第一指示区域的值v1并重置第二指示区域的值v2,如果所述蓝牙基站未接收到人员信号,则递增第二指示区域的值v2并重置第一指示区域的值v1;

比较单元304,将第一指示区域的值v1与第二指示区域的值v2分别与预设阈值th比较;

判断单元305,根据所述比较结果,判断所述人员与车辆的位置关系。

进一步,判断单元305包括位置关系判断单元306和状态变化判断单元307,其中,

位置关系判断单元306,用于根据当前的比较结果,判断人员与车辆的位置关系;

状态变化判断单元307,用于根据当前的比较结果,并结合前一次判断结果,确定人员与车辆位置的状态变化。

参考本发明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详细描述,本实施例在未示明的具体细节上与上述实施例采用相同或相似的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四

如图4所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确定人员与车辆位置关系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蓝牙基站401、蓝牙终端402和远端控制器403。

蓝牙基站401被安装在可行驶中的车辆上,例如汽车、火车、地铁等车辆或者其他工程、运输等特殊作业环境中的交通运输车辆。每一个蓝牙基站具有唯一的身份编号,针对该唯一的身份编号,在远端控制器的存储区域上设置有对应的指示区域,并将指示区域的信息映射到蓝牙基站。并且进一步将该指示区域划分为两个子区域,即,第一指示区域和第二指示区域。第一指示区域用来记录并指示蓝牙终端与蓝牙基站连接成功的次数,也可称其为上车区域;第二指示区域用来记录并指示蓝牙终端与蓝牙基站连接失败的次数,也可称其为下车区域。

蓝牙基站401由车辆供电,优选地,蓝牙基站401采用蓝牙4.0版本,其通常处于休眠,需要使用时唤醒,以节省更多的电力。

蓝牙终端402有乘客或驾驶员等需要被定位的乘车人员随身携带,可以采用具有蓝牙功能的移动终端,包括但不限于平板电脑、移动电话、pda、无线耳机、笔记本电脑、智能手表或其他可穿戴设备等。每一个蓝牙终端402具有自己的标识卡,其用于唯一标识该蓝牙终端102的身份信息,以区别于其他的蓝牙终端。

当开启蓝牙终端402的蓝牙功能后,一旦携带蓝牙终端402的人员与安装有蓝牙基站401的车辆之间的距离处于蓝牙有效通信距离范围内,二者便会配对连接成功。

蓝牙基站401被配置为每间隔固定的时间t1接收一次蓝牙终端402的标识卡信号,例如,每隔18~22ms。优选地,间隔时间t1=20ms。

如果蓝牙基站401接收到人员携带的蓝牙终端402的标识卡信号,则所述蓝牙基站身份编号对应的远端控制器403的第一指示区域内,所述蓝牙终端402标识卡的值v1增1,同时重置第二指示区域的值v2。

如果蓝牙基站401没有接收到人员携带的蓝牙终端402的标识卡信号,则所述蓝牙基站身份编号对应的远端控制器403的第二指示区域内,所述蓝牙终端402标识卡的值v2增1,同时重置第一指示区域的值v1。

将第一指示区域的值v1与第二指示区域的值v2分别与预设阈值th比较,如果v1≥th,则判断携带所述蓝牙终端402的人员位于车上;如果v2≥th,则判断携带所述蓝牙终端的人员未在车上。其中,第一指示区域的预设阈值与第二指示区域的预设阈值可以设为相同,也可以设为不同,在本实施例中,设为相同,优选地设置为5~8次,如果需要更高的判断精度,可以设置为10。

实施例五

本发明上述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硬件完成,所述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故而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执行以下方法步骤:

映射步骤,用于从远端控制器映射与蓝牙基站编号相对应的第一指示区域和第二指示区域的信息;

接收步骤,每间隔时间t1接收一次人员信号;

计算步骤,如果接收到所述人员信号,则递增第一指示区域的值v1并重置第二指示区域的值v2,如果未接收到所述人员信号,则递增第二指示区域的值v2并重置第一指示区域的值v2;

比较步骤,将第一指示区域的值v1与第二指示区域的值v2分别与预设阈值th比较;

判断步骤,根据所述比较步骤的结果,判断所述人员与车辆的位置关系。

进一步,判断步骤包括位置关系判断步骤和状态变化判断步骤,其中,

位置关系判断步骤,用于根据当前的比较结果,判断人员与车辆的位置关系;

状态变化判断步骤,用于根据当前的比较结果,并结合前一次的判断结果,判断人员与车辆位置的状态变化。

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存储器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volatilememory),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memory,ram);存储器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memory),例如,快闪存储器(flashmemory),硬盘(harddiskdrive,hdd),或固态硬盘(solid-statedrive,ssd);存储器还以包括上述种类存储器的任意组合。

可以理解,本发明上述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硬件完成,所述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随机存储器(ram)、内存、只读存储器(rom)、电可编程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光盘、cd-rom,或本领域所公知的任意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

可选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也可以使用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来实现。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各模块/单元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形式的硬件和软件的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型。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实质之内,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实施例所作的各种等效的修改、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