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定场景下环境数据的存储方法、验真方法和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18179950发布日期:2019-07-17 05:08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特定场景下环境数据的存储方法、验真方法和设备与流程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涉及计算机领域,尤其涉及特定场景下环境数据的存储方法、验真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在执法记录仪等对安全性、可信度要求高的设备或场景中,需要保证设备或场景对应的环境符合预期。以执法记录仪拍摄视频为例,需要保证设备在取证(即拍摄)过程中是安全的,以及保证视频、图片的内容不是在伪造的场景(例如,搭建了类似的房间)中进行拍摄的。

目前的执法记录仪大部分只是有拍摄和摘要生成功能。每次拍摄完毕后,手工将视频文件从文件中拷出,计算视频的摘要值,后续通过打印、部门盖章流程进行可信度证明。这个流程无法保证拷出的流程没有被人为作假、无法识别搭建伪造场景的问题。

因此,希望能有改进的方案,能够保证场景的可信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描述了一种特定场景下环境数据的存储方法、验真方法和设备,能够保证场景的可信度。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特定场景下环境数据的存储方法,方法包括:

当采集设备处于特定场景时,通过所述采集设备中至少一种预设类型的传感器采集环境数据;

所述采集设备通过第一载体存储所述环境数据;

所述采集设备至少根据所述环境数据计算摘要值;

所述采集设备将所述摘要值上传到第二载体,所述第二载体属于可信网络,以使所述可信网络将所述摘要值存储在分布式账本中。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特定场景为视频采集场景;

所述当采集设备处于特定场景时,通过所述采集设备中至少一种预设类型的传感器采集环境数据,包括:

所述采集设备通过摄像头拍摄视频并存储所述视频;以及

在拍摄所述视频的同时,通过所述采集设备中至少一种预设类型的传感器采集环境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环境数据,包括如下至少一种传感数据:

光强、温度、湿度、无线保证(wirelessfidelity,wifi)信号强度、基站信息、加速度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采集设备至少根据所述环境数据计算摘要值,包括:

所述采集设备根据所述视频和所述环境数据计算摘要值。

进一步地,所述采集设备至少根据所述环境数据计算摘要值,包括:

当拍摄所述视频的时间达到预先设定的时间阈值时,所述采集设备至少根据已采集的所述环境数据计算摘要值。

进一步地,所述采集设备将所述摘要值上传到第二载体,包括:

当所述采集设备确定网络信号强度小于预先设定的强度阈值时,将所述摘要值存储到安全元件(secureelement,se)中;

当所述采集设备确定网络信号强度变为大于或等于所述预先设定的强度阈值时,所述采集设备从所述se中获取所述摘要值,将所述摘要值上传到第二载体。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se通过物理不可克隆功能(physicalunclonablefunction,puf)对所述摘要值进行加密和解密处理。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特定场景包括如下至少一种:

视频采集场景、音频采集场景、图像采集场景、具有预设环境需求的场景。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特定场景下环境数据的验真方法,方法包括:

验真设备通过第一载体获取特定场景对应的环境数据;

所述验真设备通过第二载体获取所述环境数据对应的摘要值,所述第二载体属于可信网络,所述摘要值存储在分布式账本中;

所述验真设备至少根据所述环境数据计算摘要值,比对计算得到的摘要值和获取的摘要值是否相同;

当比对结果为计算得到的摘要值和获取的摘要值相同时,确定所述环境数据为真。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特定场景为视频采集场景;

所述验真设备通过第一载体获取特定场景对应的环境数据,包括:

所述验真设备获取视频采集场景采集的视频以及通过第一载体获取所述视频对应的环境数据;

所述验真设备根据所述视频和所述环境数据计算摘要值,比对计算得到的摘要值和获取的摘要值是否相同;

当比对结果为计算得到的摘要值和获取的摘要值相同时,确定所述视频和所述环境数据为真。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确定所述环境数据为真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环境数据包含的至少一项传感数据的记录值与所述特定场景对应的至少一项传感数据的预期值进行比对;

当比对结果满足预设条件时,确定所述环境数据对应的环境符合所述特定环境。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传感数据包括如下至少一种:

光强、温度、湿度、wifi信号强度、基站信息、加速度信息。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采集设备,设备包括:

采集单元,用于当所述采集设备处于特定场景时,通过所述采集设备中至少一种预设类型的传感器采集环境数据;

存储单元,用于通过第一载体存储所述采集单元采集的环境数据;

计算单元,用于至少根据所述采集单元采集的环境数据计算摘要值;

上传单元,用于将所述计算单元得到的摘要值上传到第二载体,所述第二载体属于可信网络,以使所述可信网络将所述摘要值存储在分布式账本中。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验真设备,设备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通过第一载体获取特定场景对应的环境数据;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通过第二载体获取所述环境数据对应的摘要值,所述第二载体属于可信网络,所述摘要值存储在分布式账本中;

比对单元,用于至少根据所述第一获取单元获取的环境数据计算摘要值,比对计算得到的摘要值和所述第二获取单元获取的摘要值是否相同;

确定单元,用于当所述比对单元的比对结果为计算得到的摘要值和所述第二获取单元获取的摘要值相同时,确定所述第一获取单元获取的环境数据为真。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中执行时,令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方法。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可执行代码,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可执行代码时,实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方法。

通过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和设备,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特定场景下环境数据的存储方法,首先当采集设备处于特定场景时,通过所述采集设备中至少一种预设类型的传感器采集环境数据,并通过第一载体存储所述环境数据;接着所述采集设备至少根据所述环境数据计算摘要值;然后所述采集设备将所述摘要值上传到第二载体,所述第二载体属于可信网络,以使所述可信网络将所述摘要值存储在分布式账本中。本说明书实施例中,通过采集并存储环境数据,便于后续通过分析环境数据来判断是否与特定场景相符;并且,将环境数据的摘要值存储在分布式账本中,使得摘要值无法被篡改,便于后续通过摘要值来验证环境数据是否被篡改,这种存储方式能够保证场景的可信度。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特定场景下环境数据的验真方法,首先验真设备通过第一载体获取特定场景对应的环境数据;所述验真设备通过第二载体获取所述环境数据对应的摘要值,所述第二载体属于可信网络,所述摘要值存储在分布式账本中;接着所述验真设备至少根据所述环境数据计算摘要值,比对计算得到的摘要值和获取的摘要值是否相同;最后当比对结果为计算得到的摘要值和获取的摘要值相同时,确定所述环境数据为真。本说明书实施例中,通过摘要值来验证环境数据是否被篡改,能够保证场景的可信度。进一步地,后续通过分析环境数据可以判断是否与特定场景相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说明书披露的一个实施例的实施场景示意图;

图2示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特定场景下环境数据的存储方法流程图;

图3示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特定场景下环境数据的验真方法流程图;

图4示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采集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图5示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验真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说明书提供的方案进行描述。

图1为本说明书披露的一个实施例的实施场景示意图。该实施场景涉及特定场景下环境数据的存储及验真。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特定场景可以为与地理位置和/或时间相关联的场景,例如,视频采集场景、音频采集场景、图像采集场景等,在特定的地理位置和/或时间下,常常具有相对应的温度、湿度等环境数据;或者,特定场景还可以为具有预设环境需求的场景,上述环境需求可以体现为对温度和/或湿度等的特定需求,例如,冷藏品运输场景。本说明书实施例中,通过采集环境数据(即传感数据),并将环境数据的摘要值存储到分布式账本中,从而保证环境数据的可信,后续通过对环境数据进行离线的数据分析得到是否为特定场景的结论。其中,分布式账本:是一种在网络成员之间共享、复制和同步的数据库。分布式账本记录网络参与者之间的交易,比如资产或数据的交换。

可以理解的是,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多种特定场景中,为描述方便,下面仅以视频采集场景为例进行说明。

参照图1,整个系统由三部分构成:采集设备11、分布式账本12、验真设备13。其中,采集设备11(例如执法记录仪)包含了视频录制器和传感器,采集设备11中的软件通过调用传感器,获得实时的传感数据;执法记录仪:执法记录仪又称警用执法记录仪或现场执法记录仪,集数码摄像、数码照相、对讲送话器功能于一身,能够对执法过程中进行动态、静态的现场情况数字化记录,便于公安干警在各种环境中执法使用。分布式账本12存储环境文件、视频文件的摘要值,以供验真设备13进行检测;验真设备13则是通过分析视频文件、环境文件,来判断视频文件和环境文件是否伪造。环境文件:这里指的是设备上的所有传感器收集到的传感数据,会汇总记录到一个文件中,描述了当时设备的周边环境信息。

一次场景验真的流程是:

使用者使用采集设备11开始记录(开始拍摄视频),同时采集设备11上的传感器开始采集周围的环境数据(比如光强、温湿度、周边wifi信号强度、基站等信息),以及采集设备11的一些传感信息(加速度等信息);

采集设备11拍摄结束后,采集设备11设备端计算视频和传感数据的摘要值,并将摘要值上传到区块链中的分布式账本12进行存储;

当视频信息需要被验证其可用性时(非实时,可能是在拍摄后的任意时间验证),验真设备13会先从采集设备11中提取视频文件、环境文件;

验真设备13首先去区块链查找视频文件、环境文件的摘要值和服务端(即采集设备11)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说明文件已经被篡改,文件已经没有可信度;如果一致,开始分析环境文件的内容和特定环境(例如,真实的环境或预期的环境)是否一致;

最终验真设备13生成验真报告。

本说明书实施例中验真设备13进行验真的大致方法可以包括:读取环境文件包括的每类传感数据是否和当前的场景符合,比如温度、湿度符合当地当天的情况,海拔信息也符合要求,周边的wifi指纹也符合预期。其中,wifi指纹:是指把现实空间中的位置和该位置扫描到的wifi信息(以及每个wifi的信号强度信息)联系起来的一种描述,其原理类似三角定位。

另外,还可以通过视频和设备的加速度计的一致性进行验证,也就是分析视频中移动的时间点,和加速度计在当时的子时间段内的累计移动是否符合。比如:如果视频没有移动,但是加速度计计算得到设备移动了1米,说明视频文件有造假的风险。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实施例中,涉及场景验真,对于场景的类型不做具体限定,该场景可以但不限于视频采集场景,因此视频文件不是必要的。以冷藏品运输过程的保质为例,即使没有视频文件做验证,也可以通过部署在设备中的传感器收集到的温度的时间序列,判断设备是否一直在安全环境中。

图2示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特定场景下环境数据的存储方法流程图,该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是图1所示的采集设备11。如图2所示,该实施例中特定场景下环境数据的存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21,当采集设备处于特定场景时,通过所述采集设备中至少一种预设类型的传感器采集环境数据;步骤22,所述采集设备通过第一载体存储所述环境数据;步骤23,所述采集设备至少根据所述环境数据计算摘要值;步骤24,所述采集设备将所述摘要值上传到第二载体,所述第二载体属于可信网络,以使所述可信网络将所述摘要值存储在分布式账本中。下面描述以上各个步骤的具体执行方式。

首先在步骤21,当采集设备处于特定场景时,通过所述采集设备中至少一种预设类型的传感器采集环境数据。其中,所述特定场景可以但不限于为如下任意一种:视频采集场景、音频采集场景、图像采集场景、具有预设环境需求的场景。所述环境数据,可以但不限于包括如下至少一种传感数据:光强、温度、湿度、wifi信号强度、基站信息、加速度信息。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特定场景为视频采集场景;所述采集设备通过摄像头拍摄视频并存储所述视频;以及在拍摄所述视频的同时,通过所述采集设备中至少一种预设类型的传感器采集环境数据。

接着在步骤22,所述采集设备通过第一载体存储所述环境数据。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载体可以为采集设备内部的存储器,或者移动硬盘等传统存储方式的载体,这种存储方式无法保证存储内容不被篡改,不具有可信度。

其中,视频和环境数据可以存储在同一载体上,也可以存储在不同的载体上。

然后在步骤23,所述采集设备至少根据所述环境数据计算摘要值。其中,计算摘要值可以但不限于采用哈希算法。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特定场景为视频采集场景;在前述步骤22,所述采集设备通过摄像头拍摄视频并存储所述视频;以及在拍摄所述视频的同时,通过所述采集设备中至少一种预设类型的传感器采集环境数据。在步骤23,所述采集设备可以根据所述视频和所述环境数据分别计算相应的摘要值,也就是说,视频对应一个摘要值,环境数据对应另一个摘要值;或者,所述采集设备可以根据所述视频和所述环境数据共同计算一个摘要值,也就是说,视频和环境数据对应一个摘要值。

为了应对长时间录制的情况,可以预先设定时间阈值。当拍摄所述视频的时间达到预先设定的时间阈值时,所述采集设备至少根据已采集的所述环境数据计算摘要值。该实施方式,当需要长时间录制时,上传区块链平台的摘要值分阶段计算(每个子片计算一次,而不是等到录制完毕后计算一次),这样可以提高最后结束时的运行延迟,也防止录制结束时网络不好导致所有的传感数据没有及时上链。

最后在步骤24,所述采集设备将所述摘要值上传到第二载体,所述第二载体属于可信网络,以使所述可信网络将所述摘要值存储在分布式账本中。可以理解的是,当摘要值具体为分阶段计算的摘要值时,每计算完一个摘要值可以立刻将该摘要值上传到第二载体。

在一个示例中,当所述采集设备确定网络信号强度小于预先设定的强度阈值时,将所述摘要值存储到安全元件se中;当所述采集设备确定网络信号强度变为大于或等于所述预先设定的强度阈值时,所述采集设备从所述se中获取所述摘要值,将所述摘要值上传到第二载体。在该实施方式中,当网络不好时,可以等到下次开机时再进行上传,但是此时上传的时间和传感数据的日志时间有偏差,这个也会在验真环节考虑要延迟上报的风险。所有本地的关键信息都需要实时上链。在离线环境,有可能程序被杀死后文件被替换,解决方案有2种:拍摄结束后,先把计算好的摘要存储到本地的se中,之后通过读取se的摘要值上传,而不是每次开机重新读取视频文件和/或环境文件,每次计算摘要值后上传;或者是通过其他硬件方案防止磁盘被其他应用修改。

se:通常以芯片形式提供。为防止外部恶意解析攻击,保护数据安全,在芯片中具有加密/解密逻辑电路。

其中,所述se可以通过物理不可克隆功能puf对所述摘要值进行加密和解密处理。

puf:是一种“数字指纹”,用作半导体设备(如微处理器)的唯一身份。

通过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首先当采集设备处于特定场景时,通过所述采集设备中至少一种预设类型的传感器采集环境数据,并通过第一载体存储所述环境数据;接着所述采集设备至少根据所述环境数据计算摘要值;然后所述采集设备将所述摘要值上传到第二载体,所述第二载体属于可信网络,以使所述可信网络将所述摘要值存储在分布式账本中。本说明书实施例中,通过采集并存储环境数据,便于后续通过分析环境数据来判断是否与特定场景相符;并且,将环境数据的摘要值存储在分布式账本中,使得摘要值无法被篡改,便于后续通过摘要值来验证环境数据是否被篡改,这种存储方式能够保证场景的可信度。

图3示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特定场景下环境数据的验真方法流程图,该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是图1所示的验真设备13。如图3所示,该实施例中特定场景下环境数据的验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31,验真设备通过第一载体获取特定场景对应的环境数据;步骤32,所述验真设备通过第二载体获取所述环境数据对应的摘要值,所述第二载体属于可信网络,所述摘要值存储在分布式账本中;步骤33,所述验真设备至少根据所述环境数据计算摘要值,比对计算得到的摘要值和获取的摘要值是否相同;步骤34,当比对结果为计算得到的摘要值和获取的摘要值相同时,确定所述环境数据为真。下面描述以上各个步骤的具体执行方式。

首先在步骤31,验真设备通过第一载体获取特定场景对应的环境数据。可以理解的是,环境数据的具体存储形式可以为环境文件,具体可以通过文件名来获取到相应的环境文件。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特定场景为视频采集场景;所述验真设备获取视频采集场景采集的视频以及通过第一载体获取所述视频对应的环境数据。接着在步骤32,所述验真设备通过第二载体获取所述环境数据对应的摘要值,所述第二载体属于可信网络,所述摘要值存储在分布式账本中。可以理解的是,该摘要值为可信的,未被篡改的。

然后在步骤33,所述验真设备至少根据所述环境数据计算摘要值,比对计算得到的摘要值和获取的摘要值是否相同。可以理解的是,该步骤用于验证环境数据与存储的摘要值是否相符。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特定场景为视频采集场景;在步骤31,所述验真设备获取视频采集场景采集的视频以及通过第一载体获取所述视频对应的环境数据。在步骤33,所述验真设备根据所述视频和所述环境数据计算摘要值,比对计算得到的摘要值和获取的摘要值是否相同;当比对结果为计算得到的摘要值和获取的摘要值相同时,确定所述视频和所述环境数据为真。

最后在步骤34,当比对结果为计算得到的摘要值和获取的摘要值相同时,确定所述环境数据为真。也就是说,确定所述环境数据未被篡改。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确定所述环境数据为真之后,对所述环境数据包含的至少一项传感数据的记录值与所述特定场景对应的至少一项传感数据的预期值进行比对;当比对结果满足预设条件时,确定所述环境数据对应的环境符合所述特定环境。

其中,所述传感数据包括如下至少一种:光强、温度、湿度、wifi信号强度、基站信息、加速度信息。

可以理解的是,具体包括哪些传感数据与特定场景相关,在此不做赘述。

通过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首先验真设备通过第一载体获取特定场景对应的环境数据;所述验真设备通过第二载体获取所述环境数据对应的摘要值,所述第二载体属于可信网络,所述摘要值存储在分布式账本中;接着所述验真设备至少根据所述环境数据计算摘要值,比对计算得到的摘要值和获取的摘要值是否相同;最后当比对结果为计算得到的摘要值和获取的摘要值相同时,确定所述环境数据为真。本说明书实施例中,通过摘要值来验证环境数据是否被篡改,能够保证场景的可信度。进一步地,后续通过分析环境数据可以判断是否与特定场景相符。

根据另一方面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采集设备。图4示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采集设备的示意性框图。如图4所示,该设备400包括:

采集单元41,用于当所述采集设备处于特定场景时,通过所述采集设备中至少一种预设类型的传感器采集环境数据;

存储单元42,用于通过第一载体存储所述采集单元41采集的环境数据;

计算单元43,用于至少根据所述采集单元41采集的环境数据计算摘要值;

上传单元44,用于将所述计算单元43得到的摘要值上传到第二载体,所述第二载体属于可信网络,以使所述可信网络将所述摘要值存储在分布式账本中。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特定场景为视频采集场景;

所述设备还包括:

拍摄单元,用于通过摄像头拍摄视频;

所述存储单元42,还用于在所述拍摄单元通过摄像头拍摄视频时,存储所述视频;

所述采集单元41,具体用于在所述拍摄单元拍摄所述视频的同时,通过所述采集设备中至少一种预设类型的传感器采集环境数据。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采集单元41采集的环境数据,包括如下至少一种传感数据:

光强、温度、湿度、wifi信号强度、基站信息、加速度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计算单元43,具体用于根据所述拍摄单元拍摄的视频和所述采集单元41采集的环境数据计算摘要值。

进一步地,所述计算单元43,具体用于当所述拍摄单元拍摄所述视频的时间达到预先设定的时间阈值时,至少根据所述采集单元41已采集的所述环境数据计算摘要值。

进一步地,所述上传单元44,具体用于:

当确定网络信号强度小于预先设定的强度阈值时,将所述摘要值存储到安全元件se中;

当确定网络信号强度变为大于或等于所述预先设定的强度阈值时,所述采集设备从所述se中获取所述摘要值,将所述摘要值上传到第二载体。

进一步地,所述设备还包括:

加密解密单元,用于使所述se通过物理不可克隆功能puf对所述摘要值进行加密和解密处理。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特定场景包括如下至少一种:

视频采集场景、音频采集场景、图像采集场景、具有预设环境需求的场景。

通过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设备,首先由采集单元41当采集设备处于特定场景时,通过所述采集设备中至少一种预设类型的传感器采集环境数据,并由存储单元42通过第一载体存储所述环境数据;接着由计算单元43至少根据所述环境数据计算摘要值;然后由上传单元44将所述摘要值上传到第二载体,所述第二载体属于可信网络,以使所述可信网络将所述摘要值存储在分布式账本中。本说明书实施例中,通过采集并存储环境数据,便于后续通过分析环境数据来判断是否与特定场景相符;并且,将环境数据的摘要值存储在分布式账本中,使得摘要值无法被篡改,便于后续通过摘要值来验证环境数据是否被篡改,这种存储方式能够保证场景的可信度。

根据另一方面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验真设备。图5示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验真设备的示意性框图。如图5所示,该设备500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51,用于通过第一载体获取特定场景对应的环境数据;

第二获取单元52,用于通过第二载体获取所述环境数据对应的摘要值,所述第二载体属于可信网络,所述摘要值存储在分布式账本中;

比对单元53,用于至少根据所述第一获取单元51获取的环境数据计算摘要值,比对计算得到的摘要值和所述第二获取单元52获取的摘要值是否相同;

确定单元54,用于当所述比对单元53的比对结果为计算得到的摘要值和所述第二获取单元52获取的摘要值相同时,确定所述第一获取单元51获取的环境数据为真。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特定场景为视频采集场景;

所述第一获取单元51,具体用于获取视频采集场景采集的视频以及通过第一载体获取所述视频对应的环境数据;

所述比对单元53,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获取单元51获取的所述视频和所述环境数据计算摘要值,比对计算得到的摘要值和所述第二获取单元52获取的摘要值是否相同;

所述确定单元54,具体用于当所述比对单元53的比对结果为计算得到的摘要值和所述第二获取单元52获取的摘要值相同时,确定所述第一获取单元51获取的所述视频和所述环境数据为真。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比对单元53,还用于在所述确定单元54确定所述环境数据为真之后,对所述环境数据包含的至少一项传感数据的记录值与所述特定场景对应的至少一项传感数据的预期值进行比对;

所述确定单元54,还用于当所述比对单元53的比对结果满足预设条件时,确定所述环境数据对应的环境符合所述特定环境。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传感数据包括如下至少一种:

光强、温度、湿度、wifi信号强度、基站信息、加速度信息。

通过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设备,首先由第一获取单元51通过第一载体获取特定场景对应的环境数据;由第二获取单元52通过第二载体获取所述环境数据对应的摘要值,所述第二载体属于可信网络,所述摘要值存储在分布式账本中;接着由比对单元53至少根据所述环境数据计算摘要值,比对计算得到的摘要值和获取的摘要值是否相同;最后由确定单元54当比对结果为计算得到的摘要值和获取的摘要值相同时,确定所述环境数据为真。本说明书实施例中,通过摘要值来验证环境数据是否被篡改,能够保证场景的可信度。进一步地,后续通过分析环境数据可以判断是否与特定场景相符。

根据另一方面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中执行时,令计算机执行结合图2或图3所描述的方法。

根据再一方面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可执行代码,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可执行代码时,实现结合图2或图3所描述的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可以意识到,在上述一个或多个示例中,本发明所描述的功能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将这些功能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或者作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进行传输。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