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信投屏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7926066发布日期:2019-06-15 00:25阅读:59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信投屏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网络多媒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信投屏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使用的投屏技术大多基于dlna协议,dlna协议将整个应用规定成5个功能组,从下到上依次为网络互联、网络协议、媒体传输、设备发现和管理、媒体格式。采用dlna协议实现投屏非常方便,但其采用的是组播的方式,在一个广播域内群发消息,投屏时全网发送多媒体内容,由于媒体传输在设备发现和管理之前,若没有经过优化整合,在酒店等全网中有多台可支持投屏设备的场景下,很容易产生用户在房间1进行投屏,但投屏内容却在房间2显示的情况。目前市面上的投屏大多技术经过了优化整合,但基本都是应用于独立服务的,如家庭、学校等,缺少针对类似酒店等较开放环境下的一对一可信投屏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信投屏方法及系统,对dlna协议的应用进行优化,尤其对网络层面的筛选条件进行优化设置,实现一对一可信投屏。

具体发明内容为:

一种可信投屏方法,包括:

投屏设备接收用户终端发送的投屏请求,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控制url;所述用户终端通过控制url进行与投屏设备的交互操作;所述用户终端包括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可联网,可与其他设备进行数据对接的设备;

所述投屏设备接收所述用户终端发送的媒体文件播放url,调用播放组件,对所述媒体文件进行播放。

进一步地,投屏过程通过dlna协议实现,通过ipv4协议进行网络层面的条件筛选。

进一步地,所述通过ipv4协议进行网络层面的条件筛选,包括:

所述投屏设备接收用户终端发送的投屏请求后,获取所述用户终端在当前网络中的ip地址,判断所述ip地址是否已与所述投屏设备绑定,若是,则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控制url;

否则所述投屏设备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绑定ip地址的提示信息,并显示供所述用户终端扫描的二维码;所述二维码包含能够与所述投屏设备建立绑定关系的ip地址绑定请求数据;

即所述投屏设备只允许已绑定ip地址的用户终端进行投屏,这样可避免接收错误或冗余信号,避免误投屏。

进一步地,所述投屏设备显示供所述用户终端扫描的二维码后,还包括:

所述投屏设备接收所述用户终端通过扫描所述二维码后发送的ip地址绑定请求;

所述投屏设备获取所述用户终端在当前网络中的ip地址,对所述ip地址进行绑定。

进一步地,所述投屏设备接收所述用户终端通过扫描所述二维码后发送的ip地址绑定请求之前,还包括:

当前网络获取所述ip地址绑定请求,判断待处理ip地址绑定请求的投屏设备是否在当前物理子网中,若是,则将所述投屏设备的mac地址写入以太网帧,并将所述ip地址绑定请求发送至所述投屏设备进行处理;

否则通过网络协议查找当前物理子网的网关mac地址,将所述网关mac地址写入以太网帧中,并以当前物理子网的网关为端口,通过网络协议在当前网络中查找待处理ip地址绑定请求的投屏设备,若查找到,则将所述ip地址绑定请求发送至所述投屏设备进行处理;否则向用户终端反馈请求超时;

根据场景环境,当前网络中包含多个物理子网,例如酒店环境下,整个酒店中有整体的网络环境,按照楼层或者房间区域进行物理子网的部署和划分;

该过程通过ipv4协议对dlna协议应用在网络层条件筛选进行优化,投屏请求针对性更强,避免了全网发送请求造成的网络环境中数据的冗余和误判。

一种可信投屏系统,包括:

用户终端,用于向投屏设备发送投屏请求,获取投屏设备发送的控制url,通过所述控制url向投屏设备发送媒体文件播放url;所述用户终端通过控制url进行与投屏设备的交互操作;所述用户终端包括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可联网,可与其他设备进行数据对接的设备;

投屏设备,用于接收所述用户终端发送的投屏请求,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控制url;接收所述用户终端发送的媒体文件播放url,调用播放组件,对所述媒体文件进行播放。

进一步地,所述投屏过程通过dlna协议实现,通过ipv4协议进行网络层面的条件筛选。

进一步地,所述通过ipv4协议进行网络层面的条件筛选,包括:

所述投屏设备接收用户终端发送的投屏请求后,获取所述用户终端在当前网络中的ip地址,判断所述ip地址是否已与所述投屏设备绑定,若是,则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控制url;

否则所述投屏设备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绑定ip地址的提示信息,并显示供所述用户终端扫描的二维码;所述二维码包含能够与所述投屏设备建立绑定关系的ip地址绑定请求数据;

即所述投屏设备只允许已绑定ip地址的用户终端进行投屏,这样可避免接收错误或冗余信号,避免误投屏,实现一对一可信投屏。

进一步地,所述投屏设备显示供所述用户终端扫描的二维码后,所述投屏设备还用于:

接收所述用户终端通过扫描所述二维码后发送的ip地址绑定请求;

获取所述用户终端在当前网络中的ip地址,对所述ip地址进行绑定。

进一步地,所述投屏设备接收所述用户终端通过扫描所述二维码后发送的ip地址绑定请求之前,当前网络获取所述ip地址绑定请求,判断待处理ip地址绑定请求的投屏设备是否在当前物理子网中,若是,则将所述投屏设备的mac地址写入以太网帧,并将所述ip地址绑定请求发送至所述投屏设备进行处理;

否则通过网络协议查找当前物理子网的网关mac地址,将所述网关mac地址写入以太网帧中,并以当前物理子网的网关为端口,通过网络协议在当前网络中查找待处理ip地址绑定请求的投屏设备,若查找到,则将所述ip地址绑定请求发送至所述投屏设备进行处理;否则向用户终端反馈请求超时;

根据场景环境,当前网络中包含多个物理子网,例如酒店环境下,整个酒店中有整体的网络环境,按照楼层或者房间区域进行物理子网的部署和划分;

该过程通过ipv4协议对dlna协议应用在网络层条件筛选进行优化,投屏请求针对性更强,避免了全网发送请求造成的网络环境中数据的冗余和误判。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本发明针对投屏技术,对广播域重组提出了更稳定的解决方案,尤其应用于酒店场景下,提出了一对一可信投屏方法,避免了酒店房间之间误投屏的情况发生,同时保护了用户的个人隐私安全。本发明通过扫描二维码进行设备绑定,界面友好,提升用户使用体验;绑定后直接向投屏设备发送媒体文件播放url,简化了投屏步骤,使投屏更加方便快捷。本发明有效优化了酒店网络环境中投屏请求服务,通过ipv4协议对dlna协议应用在网络层条件筛选进行优化,投屏请求针对性更强,避免了全网发送请求造成的网络环境中数据的冗余和误判。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可信投屏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酒店网络环境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网络拓扑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ipv4网络协议下数据帧和ip包的地址流转过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ipv4网络协议下网络数据转发过程的数据通信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另一种实施例的可信投屏方法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投屏设备显示二维码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可信投屏系统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一种可信投屏方法实施例,包括:

s11:投屏设备接收用户终端发送的投屏请求,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控制url;所述用户终端通过控制url进行与投屏设备的交互操作,例如向投屏设备发送媒体文件播放url、通过远程界面完成投屏设备描述的获取、控制投屏设备、订阅收取投屏设备事件等;所述用户终端包括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可联网,可与其他设备进行数据对接的设备;

s12:所述投屏设备接收所述用户终端发送的媒体文件播放url,调用播放组件,对所述媒体文件进行播放;所述投屏设备包括电视机、投影仪等支持与其他设备进行投屏数据对接的设备。

酒店网络环境示意图如图2所示,在酒店网络环境中,电视机等投屏设备的网络与用户手机等用户终端设备的网络是相互隔离的,不能互相访问,因此用户在使用投屏设备前,需先将用户终端与投屏设备连入同一网络;例如:用户终端启动网络连接程序,在酒店内网使用255.255.255.255地址进行广播,局域网内dhcp服务器接收所述广播,并向所述用户终端返回当前网络下的ip地址,所述用户终端即可使用所述ip地址连入当前网络,并与当前网络下的投屏设备建立数据连接关系。

优选地,投屏过程通过dlna协议实现,通过ipv4协议进行网络层面的条件筛选。

优选地,所述通过ipv4协议进行网络层面的条件筛选,包括:

所述投屏设备接收用户终端发送的投屏请求后,获取所述用户终端在当前网络中的ip地址,判断所述ip地址是否已与所述投屏设备绑定,若是,则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控制url;

否则所述投屏设备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绑定ip地址的提示信息,并显示供所述用户终端扫描的二维码;所述二维码包含能够与所述投屏设备建立绑定关系的ip地址绑定请求数据;

即所述投屏设备只允许已绑定ip地址的用户终端进行投屏,这样可避免接收错误或冗余信号,避免误投屏,实现一对一可信投屏,同时也保护了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

用终端可通过投屏设备的控制url获取投屏设备表达的html,所述用户终端将所述html纳入本地浏览器中,便可与所述投屏设备进行交互,此时所述用户终端可以理解为所述投屏设备的遥控器。

优选地,所述投屏设备显示供所述用户终端扫描的二维码后,还包括:

所述投屏设备接收所述用户终端通过扫描所述二维码后发送的ip地址绑定请求;

所述投屏设备获取所述用户终端在当前网络中的ip地址,对所述ip地址进行绑定。

优选地,所述投屏设备接收所述用户终端通过扫描所述二维码后发送的ip地址绑定请求之前,还包括:

当前网络获取所述ip地址绑定请求,判断待处理ip地址绑定请求的投屏设备是否在当前物理子网中,若是,则将所述投屏设备的mac地址写入以太网帧,并将所述ip地址绑定请求发送至所述投屏设备进行处理;

否则通过网络协议查找当前物理子网的网关mac地址,将所述网关mac地址写入以太网帧中,并以当前物理子网的网关为端口,通过网络协议在当前网络中查找待处理ip地址绑定请求的投屏设备,若查找到,则将所述ip地址绑定请求发送至所述投屏设备进行处理;否则向用户终端反馈请求超时;

根据场景环境,当前网络中包含多个物理子网,例如酒店环境下,整个酒店中有整体的网络环境,按照楼层或者房间区域进行物理子网的部署和划分;

该过程通过ipv4协议对dlna协议应用在网络层条件筛选进行优化,投屏请求针对性更强,避免了全网发送请求造成的网络环境中数据的冗余和误判。

上述实施例所述投屏设备接收所述用户终端通过扫描所述二维码后发送的ip地址绑定请求之前的方法过程,包含用户终端ip地址绑定,及用户终端与投屏设备进行互联时,ipv4网络协议下网络数据转发的数据流转过程,具体包括:

在数据链路层,以帧(frame)为单位组织物理信号,每一帧都需要一个原地址和目的地址,才能完成网络数据的流转和传输,多数情况下,使用的是mac地址;交换机具有mac地址学习功能,能够向各个端口准确投放数据帧,有效提高数据传输效率;一般情况下,用户终端与投屏设备连入同一网络后,若用户终端与投屏设备在同一物理子网下,例如均在房间1或在同一楼层,则用户终端发出ip地址绑定请求后,在同一物理子网下便可找到目标投屏设备,并在当前物理子网下,将绑定请求直接交由投屏设备处理即可,此时网络协议中只需一次数据转发;若用户终端与投屏设备不在同一物理子网下,例如用户终端在房间1,目标投屏设备在房间2,则用户终端发出ip地址绑定请求后,根据择优搜索原则,会首先在用户终端所在的物理子网中搜索投屏设备,若没有找到,则通过物理子网网关,向路由器发出搜索请求,此时需借助网络层,在全网中进行搜索,然后再将绑定请求交由目标投屏设备进行处理,此时网络协议中需经过多次数据转发;若在此过程中用户终端或投屏设备与网络断开连接,或出现其他无法进行正常数据通信的故障,则向用户终端反馈请求超时;

例如,有abcd四台设备属于10.0.0.0物理子网,网关指向路由器的10.0.0.1端口;有efgh四台设备属于10.0.1.0物理子网,网关指向路由器的10.0.1.1端口;物理子网通过ip地址划分;网络拓扑如图3所示;

假设设备a为用户终端,设备c、设备e为投屏设备,若设备a向设备c发送ip地址绑定请求,或请求与设备c连接,则在l2数据链路层,通过交换机1转发一次10.0.0.0物理子网内的数据帧即可;若设备a向设备e发送ip地址绑定请求,或请求与设备e连接,则需l3网络层的路径规划功能,进行多次数据转发,即设备a将待发送给设备e的数据包发送给10.0.0.0物理子网网关,通过网关将所述数据包发送给路由器1,路由器1收到数据包后,在本地找不到设备e的ip地址,则路由器1在当前网络(酒店全网)中发送查找设备e的广播,路由器2收到广播后,在本地找到设备e,并向路由器1反馈,即经过“设备a—网关路由器—路由器间选路—找到设备e所在子网”的过程,设备a才能与设备e进行通信,由于设备a和设备e之间经历了多个物理子网,因此需要多次的l2层转发才能实现数据包的到达,该过程中l3层ip包外包帧的mac地址会不断变换;

假设设备a使用的是88端口,设备b使用的是99端口,则上述过程中数据帧和ip包的地址经历过程如图4所示;

任何一台路由器都无法窥探整个网络,因此每台路由器都只是通过选路算法找到下一跳的最优路径,这些最优路径连接起来便形成了一条完整的路径;即路由器的转发路径不是由一个路由器选择出来的,而是全网下多个路由器共同选择出来的下一跳地址序列;

若在此过程中设备a或设备c、设备e与网络断开连接,或出现其他无法进行正常数据通信的故障,则向设备a反馈请求超时。

所述ipv4网络协议下网络数据转发的数据流转过程中,数据通信流程如图5所示,包括:

s51:当前网络获取用户终端的请求数据包;

s52:通过用户终端ip、目标投屏设备ip,判断目标投屏设备是否在当前物理子网中;若是,则进入s53,否则进入s54;

s53:通过apr协议请求目标投屏设备mac地址;

将所述mac地址填入以太网帧;

完成l2数据链路层通信;

s54:通过apr协议查找当前物理子网网关mac地址;

将所述网关mac地址填入以太网帧;

完成l3网络层通信。

为了进一步对本发明所述方法及用户使用过程进行说明,给出另一种可信投屏方法实施例,如图6所示,包括:

用户通过终端设备扫描投屏设备显示的二维码,与投屏设备进行绑定;绑定成功后,生成确认绑定信息;所述绑定为用户的终端设备在当前网络下的ip地址与所述投屏设备进行绑定,作为投屏身份验证的依据;若用户使用的终端设备已经与所述投屏设备在相同网络环境中进行过绑定,则可跳过该步骤;

用户通过终端设备发送投屏请求;

投屏设备处理所述投屏请求前,先判断是否已与所述终端设备进行了绑定,若是,则处理所述投屏请求,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媒体文件播放url,并调用播放组件进行播放;否则向用户返回设备绑定提示信息,并显示用于绑定操作的二维码;

所述投屏设备为电视机、投影仪等支持与其他设备进行投屏数据对接的设备,所述扫描二维码的过程支持浏览器扫码、微信扫码等方式;所述投屏设备显示二维码,如图7所示。

如图8所示,为本发明一种可信投屏系统实施例,包括:

用户终端81,用于向投屏设备82发送投屏请求,获取投屏设备82发送的控制url,通过所述控制url向投屏设备82发送媒体文件播放url;所述用户终端使用udp发送ssdp请求,用于搜索投屏设备,并向投屏设备发送投屏请求;所述用户终端81通过控制url进行与投屏设备82的交互操作;所述用户终端81包括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可联网,可与其他设备进行数据对接的设备;

投屏设备82,用于接收所述用户终端81发送的投屏请求,向所述用户终端81发送控制url;接收所述用户终端81发送的媒体文件播放url,调用播放组件,对所述媒体文件进行播放。

优选地,所述投屏过程通过dlna协议实现,通过ipv4协议进行网络层面的条件筛选。

优选地,所述通过ipv4协议进行网络层面的条件筛选,包括:

所述投屏设备82接收用户终端81发送的投屏请求后,获取所述用户终端81在当前网络中的ip地址,判断所述ip地址是否已与所述投屏设备82绑定,若是,则向所述用户终端81发送控制url;

否则所述投屏设备82向所述用户终端81发送绑定ip地址的提示信息,并显示供所述用户终端81扫描的二维码;所述二维码包含能够与所述投屏设备82建立绑定关系的ip地址绑定请求数据;

即所述投屏设备82只允许已绑定ip地址的用户终端81进行投屏,这样可避免接收错误或冗余信号,避免误投屏,实现一对一可信投屏。

优选地,所述投屏设备82显示供所述用户终端81扫描的二维码后,所述投屏设备82还用于:

接收所述用户终端81通过扫描所述二维码后发送的ip地址绑定请求;

获取所述用户终端81在当前网络中的ip地址,对所述ip地址进行绑定。

优选地,所述投屏设备82接收所述用户终端81通过扫描所述二维码后发送的ip地址绑定请求之前,当前网络获取所述ip地址绑定请求,判断待处理ip地址绑定请求的投屏设备82是否在当前物理子网中,若是,则将所述投屏设备82的mac地址写入以太网帧,并将所述ip地址绑定请求发送至所述投屏设备82进行处理;

否则通过网络协议查找当前物理子网的网关mac地址,将所述网关mac地址写入以太网帧中,并以当前物理子网的网关为端口,通过网络协议在当前网络中查找待处理ip地址绑定请求的投屏设备82,若查找到,则将所述ip地址绑定请求发送至所述投屏设备82进行处理;否则向用户终端81反馈请求超时;

根据场景环境,当前网络中包含多个物理子网,例如酒店环境下,整个酒店中有整体的网络环境,按照楼层或者房间区域进行物理子网的部署和划分;

该过程通过ipv4协议对dlna协议应用在网络层条件筛选进行优化,投屏请求针对性更强,避免了全网发送请求造成的网络环境中数据的冗余和误判。

本发明系统实施例部分过程与方法实施例相近,所以对于系统实施例的描述较为简单,相应部分请参照方法实施例。

本发明针对投屏技术,对广播域重组提出了更稳定的解决方案,尤其应用于酒店场景下,提出了一对一可信投屏方法,避免了酒店房间之间误投屏的情况发生,同时保护了用户的个人隐私安全。本发明通过扫描二维码进行设备绑定,界面友好,提升用户使用体验;绑定后直接向投屏设备发送媒体文件播放url,简化了投屏步骤,使投屏更加方便快捷。本发明有效优化了酒店网络环境中投屏请求服务,通过ipv4协议对dlna协议应用在网络层条件筛选进行优化,投屏请求针对性更强,避免了全网发送请求造成的网络环境中数据的冗余和误判。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