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数据信息中心网络架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329000发布日期:2019-08-03 11:48阅读:547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数据信息中心网络架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信息化建设领域,具体地来讲为一种大数据信息中心网络架构方法。



背景技术:

网络发展至今,流量的清晰走向越来越重要,将不同流量分离成为一个主流做法,分离后的流量互不干扰,走向清晰,可以根据不同的流量类型部署不同的控制策略,并根据流量的不同特点分配相应的网络资源。网络层架构作为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架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基础设施架构中各功能模块数据传输与交互的重要纽带。

现有的网络层架构中,网络资源规划不合理,网络资源利用率低,网络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大数据信息中心网络架构方法,保证数据中心网络稳定有效能够解决突发的存储流量对业务流量的影响。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大数据信息中心网络架构方法,该方法包括:

建立物理隔离的业务网、存储网和带外管理网;建立多网卡服务器用于业务网与所述存储网的通信;通过带外管理对业务网和存储网进行统一运维和管理;其中,所述业务网划分为包括传统数据中心内网和传统数据中心外网的传统网络业务网以及云平台网络,传统数据中心内网用于对接内部数据,传统数据中心外网对接运营商,云平台网络根据将来业务服务对象对接数据通信骨干网或运营商网络。

进一步地,所述传统网络业务网包括根据安全等级划分的第一业务系统区和第二业务系统区,运维管理类工具和系统部署的运维管理区和用户区,所述第一业务系统区、第二业务系统区,运维管理区和用户区均通过安全设备通过汇聚交换机接入一核心网络区,通过所述核心网络区与运营商或数据通信网的通信。

进一步地,所述核心网络区采用多层核心交换机,核心交换机与运营商或数据通信网接口互联,汇聚交换机根据业务划分vlan,不同的业务使用不同的vlan,所有业务系统区的网关vlan全部部署在汇聚交换机上。

进一步地,所述存储网包括第一业务系统区、第二业务系统区以及运维管理区对应的接入交换机进行存储,通过带外管理网进行统一管理,接入交换机接入后分别通过汇聚交换机汇聚后分别存储到第一业务系统存储区、第二业务系统存储区以及运维管理存储区。

进一步地,所述存储网的接入交换机按照业务类型划分不同的vlan,业务网和存储网之间的互访通过核心、汇聚跨vlan实现。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通过业务网、存储网、带外管理网建设,实现三网分离,保障业务安全稳定运行;本发明能够实现网络弹性化需求,以满足it基础资源灵活、快速部署需求;提高网络资源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大数据信息中心网络架构方法建立的网络构架图;

图2为本发明建立的传统网络业务网构架图;

图3为本发明建立的存储网构建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参见图1所示,一种大数据信息中心网络架构方法,该方法包括:

建立物理隔离的业务网、存储网和带外管理网;建立多网卡服务器用于业务网与所述存储网的通信;通过带外管理对业务网和存储网进行统一运维和管理;其中,所述业务网划分为包括传统数据中心内网和传统数据中心外网的传统网络业务网以及云平台网络,传统数据中心内网用于对接内部数据,传统数据中心外网对接运营商,云平台网络根据将来业务服务对象对接数据通信骨干网或运营商网络。

传统数据中心内网和外网采用标准的核心、汇聚、接入三层组网。

参见图2所示,传统网络业务网使用设备和链路虚拟化的三层架构组网,所述传统网络业务网包括根据安全等级划分的第一业务系统区和第二业务系统区,运维管理类工具和系统部署的运维管理区和用户区,所述第一业务系统区、第二业务系统区,运维管理区和用户区均通过安全设备通过汇聚交换机接入一核心网络区,通过所述核心网络区与运营商或数据通信网的通信。

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按照安全等级从低到高分为一、二、三等级,所述第一业务系统区作为普通业务区:作为安全等级低的一、二等级信息系统接入区,所述第二业务系统区为三级业务区作为安全等级高的信息系统接入区,运维管理区:运维管理类工具和系统部署区域。用户区作为使用人员的接入区。

核心网络区采用多层核心交换机,核心交换机与运营商或数据通信网接口互联,汇聚交换机根据业务划分vlan,不同的业务使用不同的vlan,所有业务系统区的网关vlan全部部署在汇聚交换机上。三个业务区域上联至网络核心区,实现业务系统区有限制的互访。同时,核心网络区接入数据通信网,实现数据中心对外的访问。

第一业务系统区、第二业务系统区和运维管理区的汇聚设备建议采用多层交换机,具备多引擎、多电源,且具备高端口密度、高性能的交换能力,支持多种类型的网络接口,具有第三层和第四层的交换和控制功能,两台汇聚设备采用设备虚拟化方式双机部署。两台汇聚交换机与核心交换机间呈“口”字型连接,与业务区的各接入交换机设备之间使用链路虚拟化连接。接入交换机同样使用设备虚拟化方式双机部署,使服务器可以跨设备双上联至接入交换机,并具备多引擎、多电源,消除单点隐患。汇聚交换机与各业务区接入交换机建议采用双万兆跨设备链路虚拟化互联。汇聚交换机与核心交换机的带宽建议为万兆。汇聚交换机根据业务划分vlan,不同的业务使用不同的vlan,所有业务系统区的网关vlan全部部署在汇聚交换机上。汇聚交换机与接入交换机通过trunk二层互联,并透传相关vlan,同时禁止vlan1。

云平台网络主要包括网络基础架构层、sdn控制层和运维管理层三个层面,为云化业务按需提供基础网络设施资源管理与编排,提供高i/0的弹性的网络资源,实现网络资源一键部署、弹性伸缩和监控调度,实现软硬件网络资源的融合管理与控制,支撑网络业务快速部署和高效运行服务。云平台网络的核心是网络控制器。网络控制器来实现底层网络资源的虚拟化和抽象化,为上层的分布式云操作系统sg-cos提供云化网络资源。

参见图3所示,存储网包括第一业务系统区、第二业务系统区以及运维管理区对应的接入交换机进行存储,通过带外管理网进行统一管理,接入交换机接入后分别通过汇聚交换机汇聚后分别存储到第一业务系统存储区(普通业务存储区)、第二业务系统存储区(三级业务存储区)以及运维管理存储区。存储网络为核心、汇聚、接入三层结构。核心、汇聚层采用设备虚拟化保证可靠性,接入设备为二层设备,采用vlan方式对服务器与存储之间的流量及运维管理流量进行隔离。考虑到存储流量后期的增长,存储网络全网为万兆互联。存储网的接入交换机按照业务类型划分不同的vlan,业务网和存储网之间的互访通过核心、汇聚跨vlan实现。

所述带外管理网的架构设计上采用核心-汇聚-接入的三层架构,带外管理网在网络机房设置双核心汇聚设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