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端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17798发布日期:2019-09-06 22:12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终端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通讯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越来越多的用户较为青睐大屏幕终端设备,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多的终端设备的屏幕占比越来越大。考虑到终端设备的便携性,如何在终端设备整机尺寸确定的前提下进一步增大终端设备的屏幕占比,是生产厂商研发的主要方向。

为了增大终端设备的屏幕占比,较多的终端设备将功能器件设计成能够升降的结构或者将终端设备调整为滑盖式终端设备以将功能器件布设在滑盖上。这些结构的终端设备均通过改变功能器件的位置来避免对显示屏所在板面的占用,进而变相来增加显示屏的面积。

同样为了增大屏幕占比,请参考图1和图2,相关技术中涉及的终端设备将功能器件101设计成翻转式结构,在工作的过程中,相应的驱动机构能够驱动功能器件101从终端设备的背侧翻转至朝向终端设备的前侧的位置,从而能够朝向终端设备的前侧进行工作,功能器件的翻转过程如图3-图7所示。由于终端设备的显示屏设置在前侧的板面上,因此此种结构同样能够避免功能器件对显示屏所在的板面空间的占用,能够增大终端设备的屏幕占比。当然,功能器件101还能复位到壳体102的凹陷中。

为了实现功能器件101能够从终端设备的背侧翻转至终端设备的前侧,壳体102的中框1021需要开设豁口1022,豁口1022的存在能够避让功能器件101的翻转运动。但是豁口1022会破坏中框1021的整体性,会导致中框1021的强度减弱,同时还会影响终端设备的外观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公开一种终端设备,以解决目前的终端设备为了实现功能器件的翻转需要在中框上开设豁口,而导致中框强度较弱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终端设备,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开设有容纳槽;

显示屏,所述显示屏位于所述壳体的第一表面,所述容纳槽的槽口所在的表面背离所述第一表面;

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壳体;

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转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架;

被驱动器件,所述被驱动器件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架,所述容纳槽用于容纳所述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所述被驱动器件;

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一支架相连,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支架转动,以带动所述第二支架和被驱动器件进出所述容纳槽;

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二支架相连,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可驱动所述第二支架带动所述被驱动器件转动,以改变所述被驱动器件的朝向;

第三驱动机构,所述第三驱动机构与所述被驱动器件相连,所述第三驱动机构驱动所述被驱动器件相对于所述第二支架转动。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公开的终端设备中,由于第二支架能够带动被驱动器件相对于第一支架发生转动,进而能够使得被驱动器件的朝向发生改变,此种情况下,第一支架无需转动过大的角度,第一支架带动将第二支架和被驱动器件从容纳槽中转出即可,接着可以由第二支架带动被驱动器件转动,进而能够使得被驱动器件朝向显示屏所在的一侧,由于第一支架无需转向朝向显示屏所在的一侧,也就无需在壳体上开设豁口来避让与壳体相连的第一支架的运动,也就不会存在壳体由于开设豁口导致的强度较弱以及终端设备的外观性能较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图2分别为相关技术公开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图7分别为图1所示的终端设备的功能器件的翻转过程示意图;

图8和图9分别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终端设备中,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被驱动器件位于容纳槽中时在不同视角下的示意图;

图10和图11分别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终端设备中,第一支架带动第二支架和被驱动器件转出容纳槽时在不同视角下的示意图;

图12和图13分别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终端设备中,第二支架带动被驱动器件转动到朝向显示屏所在的一侧时在不同视角下的示意图;

图14-图19分别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终端设备中,被驱动器件相对于第二支架转动到不同角度的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终端设备的部分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终端设备的部分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22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终端设备的部分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1-功能器件、102-壳体、1021-中框、1022-豁口、

100-壳体、110-中框、111-容纳槽、120-电池盖、121-避让豁口、130-围板、

200-显示屏、

300-第一支架、310-第一连接轴、320-第一固定架、330-第一顶盖、340-第一底盖、

400-第二支架、410-第二连接轴、420-第二固定架、430-第二顶盖,440-第二底盖、

500-被驱动器件、

600-第一驱动机构、610-第一驱动电机、620-第一减速器、

700-第二驱动机构、710-第二驱动电机、720-第二减速器、

800-第三驱动机构、810-第三驱动电机、820-丝杠机构、821-丝杆、822-螺纹套、823-齿条、830-齿轮、840-转轴、850-第三减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各个实施例公开的技术方案。

请参考图8-图22,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一种终端设备,所公开的终端设备包括壳体100、显示屏200、第一支架300、第二支架400、被驱动器件500、第一驱动机构600、第二驱动机构700和第三驱动机构800。

壳体100为终端设备的外围基础构件,壳体100为终端设备的其它组成部分提供安装基础。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壳体100开设有容纳槽111。

显示屏200位于壳体100的第一表面,容纳槽111的槽口所在的表面位于第二表面,第二表面与第一表面相背离,也就是说,容纳槽111的槽口朝向与显示屏200的朝向相反。容纳槽111用于容纳第一支架300、第二支架400和被驱动器件500,当被驱动器件500完成工作后,可以在第一支架300和第二支架400的带动下被收容在容纳槽111中。

第一支架300转动地安装于壳体100,进而能够相对于壳体100转动。在第一支架300通过转动能够实现在容纳槽111中的收容;当然,第一支架300也通过转动实现其至少部分结构从容纳槽111的槽口移出。

第二支架400转动地安装于第一支架300,第二支架400能相对于第一支架300发生转动,从而能够调节第二支架400与第一支架300之间的角度,进而能带动被驱动器件500继续转动。

被驱动器件500转动地连接于第二支架400,被驱动器件500能够相对于第二支架400发生转动。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被驱动器件500可以包括摄像头、闪光灯、受话器和指纹识别模组中的至少一者,当然,本发明实施例不限制被驱动器件500的具体种类。

第一驱动机构600与第一支架300相连,第一驱动机构600驱动第一支架300转动,第一驱动机构600驱动第一支架300转动,以带动第二支架400和被驱动器件500进出容纳槽111。

第二驱动机构700与第二支架400相连,第二驱动机构700可驱动第二支架400带动被驱动器件500转动,以改变被驱动器件500的朝向,从而能够实现被驱动器件500能朝向显示屏200所在的一侧工作。

第三驱动机构800与被驱动器件500相连,第三驱动机构800驱动被驱动器件500相对于第二支架400转动,从而能够使得被驱动器件500能够更加灵活地进行角度调节,从而实现被驱动器件500能够在更多的角度范围内进行工作。

请参考图8-图13,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终端设备的工作过程如下:

当需要被驱动器件500工作时,第一驱动机构600驱动第一支架300转动,第一支架300会带动第二支架400和被驱动器件500从容纳槽111中转出,如图10和图11所示,然后第一驱动机构600停止工作,接着第二驱动机构700可以带动第二支架400继续转动,第二支架400会带动被驱动器件500继续转动,进而能够改变被驱动器件500的朝向,最终使其朝向终端设备的显示屏200所在的一侧,如图12和图13所示。由于被驱动器件500与第二支架400转动连接,因此被驱动器件500也在第三驱动机构800的驱动下相对于第二支架400继续转动,从而更灵活地调整自己的工作朝向,如图14-图19所示。

当被驱动器件500完成工作时,第三驱动机构800驱动被驱动器件500复位,接着第二驱动机构700带动第二支架400和被驱动器件500一起复位,最终在第一驱动机构600的驱动下,第一支架300、第二支架400和被驱动器件500均收拢在容纳槽111中,如图8和图9所示。

通过上述工作过程可知,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终端设备中,由于第二支架400能够带动被驱动器件500相对于第一支架300发生转动,进而能够使得被驱动器件500的朝向发生改变,进而能够使得被驱动器件500朝向显示屏200所在的一侧,此种情况下,第一支架300无需转动过大的角度,第一支架300带动将第二支架400和被驱动器件500从容纳槽111中转出即可,接着可以由第二支架400带动被驱动器件500转动,进而能够使得被驱动器件500朝向显示屏200所在的一侧,由于第一支架300无需转向朝向显示屏200所在的一侧,也就无需在壳体100上开设豁口来避让与壳体100相连的第一支架300的运动,也就不会存在壳体由于开设豁口导致的强度较弱以及终端设备的外观性能较差的问题。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壳体100的结构可以有多种,壳体100可以包括中框110、电池盖120和围板130,电池盖120与显示屏200相背设置。围板130设置在中框110内,围板130与中框110围成容纳槽111的侧壁,电池盖120安装于中框110的背离显示屏200的一侧,进而对中框110的内部结构进行封盖。具体的,中框110的内部还可以设置有底板,底板可以封堵在围板130与中框110围成的空间的一端,从而形成容纳槽111的底壁,当然,也可以是,壳体100还可以包括主板上盖,主板上盖封堵在围板130与中框110围成的空间的一端,从而形成容纳槽111的底壁,本发明实施例不限制容纳槽111的具体形成方式。所述的底壁,指的是容纳槽111内朝向容纳槽111的槽口的内壁。

电池盖120开设有避让豁口121,避让豁口121与容纳槽111的槽口相对设置,进而能够避免对容纳槽111的遮挡。中框110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且是壳体100的主要支撑支架,而容纳槽111具有一定的深度,因此在中框110内形成容纳槽111,具有容易成型的优点。

如上文所述,第一支架300的转动,能够将第二支架400和被驱动器件500带出容纳槽111,然后再通过第二支架400的转动和被驱动器件500的转动,实现被驱动器件500工作角度的调节。基于此,在更为优选的方案中,在第一支架300从容纳槽111转出的方向上,中框110的内壁可以与第一支架300配合以限位,从而避免第一支架300过度转动。

在优选的方案中,在第一支架300与中框110的内壁处于限位接触的状态下,第一支架300可以与显示屏200相垂直,如图11和图12所示,第一驱动机构600驱动第一支架300转动到与显示屏200相垂直的位置,方便后续第二支架400和被驱动器件500在后续的转动过程中位置的调整。此过程中,第一支架300转过的角度通常为90°。

在第二支架400朝向显示屏200所在的一侧的状态下,第二支架400也可以与第一支架300相垂直。此驱动过程中,第二驱动机构700只需要驱动第二支架400相对于第一支架300再转动90°,即可带动被驱动器件500朝向显示屏200所在的一侧。

通常情况下,第一支架300相对于壳体100转动的轴线为第一轴线,第二支架400相对于第一支架300转动的轴线为第二轴线,第一轴线可以与第二轴线相平行,此种情况更有利于使得第二支架400与第一支架300实现更规整的运动。

在具体的运动过程中,被驱动器件500自身的转动为了更灵活地实现工作角度的调节,优选的方案中,被驱动器件500相对于第二支架400转动的轴线可以为第三轴线。第三轴线与第二轴线可以相垂直。此种情况下,被驱动器件500在第三驱动机构800的驱动下实现更多维的角度调整。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终端设备中,第一驱动机构600用于驱动第一支架300转动,而第一支架300转动的安装在壳体100上。第一驱动机构600可以安装在壳体100上,也可以安装在第一支架300上。

在优选的方案中,第一支架300可以通过第一连接轴310与壳体100转动配合,第一连接轴310可以与壳体100固定相连,第一支架300与第一连接轴310转动连接,第一驱动机构600可以包括第一驱动电机610,第一驱动电机610可以安装在第一支架300上,第一驱动电机610的动力输出轴可以与第一连接轴310固定相连,此种情况下,由于第一驱动电机610的动力输出轴与固定在壳体100的第一连接轴310固定相连,因此第一驱动电机610在工作的过程中,第一驱动电机610的电机主体会与第一支架300一起绕第一驱动电机610的动力输出轴转动,进而达到第一支架300相对于壳体100转动的目的。

通常情况下,第一驱动机构600还可以包括第一减速器620,第一驱动电机610与第一减速器620传动相连,第一减速器620的动力输出轴与第一连接轴310固定相连,第一减速器620能够调节转速,此种情况下,第一驱动电机610和第一减速器620的减速器主体会一起带着第一支架300,相对于第一减速器620的动力输出轴和第一连接轴310进行转动,进而实现相对于第一支架300的转动。

请参考图20和图21,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连接轴310可以通过第一固定架320固定在壳体100上。具体的,第一固定架320通过螺钉固定在中框110上,电池盖120安装在中框110上,能够实现对第一固定架320的遮挡,避免第一固定架320以及螺钉的外露而影响终端设备的外观。

在优选的方案中,第一支架300可以包括第一支架壳,具体的,第一支架壳可以包括第一顶盖330和第一底盖340,第一顶盖330和第一底盖340对接形成第一支架壳的内腔,第一驱动机构600可以设置在第一支架壳内,此种装配方式无疑能够使得装配结构更加紧凑,同时还能提升终端设备的外观性能。

请再次参考图20-图22,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终端设备中,第二驱动机构700用于驱动第二支架400转动,而第二支架400与第一支架300转动相连。第二驱动机构700可以安装在第一支架300上,也可以安装在第二支架400上。

在优选的方案中,第二支架400可以通过第二连接轴410与第一支架300转动配合,具体的,第二连接轴410可以与第一支架300固定相连,第二支架400与第二连接轴410转动连接。第二驱动机构700可以包括第二驱动电机710,第二驱动电机710安装在第二支架400上,第二驱动电机710的动力输出轴可以与第二连接轴410固定相连,此种情况下,由于第二驱动电机710的动力输出轴与固定在第一支架300上的第二连接轴410固定相连,因此在第二驱动电机710转动的过程中,第二驱动电机710的电机主体会与第二支架400一起绕第二驱动电机710的动力输出轴转动,进而达到相对于第一支架300转动的目的。此种情况下,第二驱动电机710与第二支架400集成在一起,有利于提高结构的紧凑性。

通常情况下,第二驱动机构700还可以包括第二减速器720,第二驱动电机710与第二减速器720传动相连,第二减速器720的动力输出轴与第二连接轴410固定相连,第二减速器720能够调节转速,此种情况下,第二驱动电机710和第二减速器720的减速器主体会一起带着第二支架400,相对于第二减速器720的动力输出轴和第二连接轴410进行转动,最终实现相对于第二支架400的转动。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第一支架300具有内腔的前提下,第二连接轴410可以通过第二固定架420固定在第一支架300内。具体的,第二固定架420可以通过螺钉固定在第一支架300内。

在优选的方案中,第二支架400可以包括第二支架壳,具体的,第二支架壳可以包括第二顶盖430和第二底盖440,第二顶盖430和第二底盖440对接形成第二支架壳的内腔,第二驱动机构700可以设置在第二支架壳内,此种装配方式无疑能够使得装配结构更加紧凑,同时还能提升终端设备的外挂性能。

由于被驱动器件500在第三驱动机构800的驱动下能够相对于第二支架400发生相对转动,第三驱动机构800也可以采用类似于第二驱动机构700的连接结构方式进行布设,第三驱动机构800也可以设置在被驱动器件500内。当然还可以为其它的驱动结构,例如,第三驱动机构800包括第三驱动电机810,第三驱动电机810的动力输出轴直接与被驱动器件500相连,进而能够驱动被驱动器件500转动。

请再次参考图20-图22,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三驱动机构800可以包括第三驱动电机810、丝杠机构820、齿轮830和转轴840。第三驱动电机810可以安装在第二支架400上。

丝杠机构820包括丝杆821、螺纹套822和齿条823,螺纹套822套设在丝杆821上且与丝杆821螺纹配合,在第三驱动电机810工作的过程中能够驱动丝杆821转动,与此同时,螺纹套822则能够沿着丝杆821的延伸方向移动。齿条823与螺纹套822固定相连,齿条823能够随螺纹套822沿丝杆821的延伸方向移动,转轴840转动地连接于第二支架400,齿轮830固定在转轴840上,齿轮830与齿条823啮合且随齿条823的移动进行转动,转轴840与被驱动器件500相连,在齿轮830转动的过程中转轴840会转动,进而会带动被驱动器件500相对于第二支架400进行转动。具体的,第三驱动电机810可以通过第三减速器850实现与丝杆821的传动连接,进而达到调节丝杆821转速的目的。

为了方便组装,优选的方案中,齿条823与螺纹套822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件。

如上文所述,第二支架400可以包括第二支架壳,第二支架壳包括的第二顶盖430和第二底盖440可以对接形成第二支架壳的内腔,第三驱动机构800可以设置在第二支架400的内腔中,第二支架400上可以开设有通孔,转轴840的一端可以穿过通孔后与被驱动器件500相连。此种方式,无疑能够使得装配结构更加紧凑,同时能够避免第三驱动机构800的外露,达到提升终端设备的外观性能的目的。

在更为优选的方案中,转轴840可以为空心轴,为被驱动器件500供电的线缆可以穿过转轴840伸入到被驱动器件500内,进而实现供电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阅读器、游戏机、可穿戴设备(例如智能手表)等终端设备,本发明实施例不限制终端设备的具体种类。

本发明上文实施例中重点描述的是各个实施例之间的不同,各个实施例之间不同的优化特征只要不矛盾,均可以组合形成更优的实施例,考虑到行文简洁,在此则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