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手机的电池装卸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52433发布日期:2019-09-24 21:20阅读:30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手机的电池装卸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机制作技术领域,尤其指一种用于手机的电池装卸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一种申请号为cn201210067560.x名称为《移动终端》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机体,所述机体包括后壳体,所述后壳体包括前部和后部;电池,所述电池容纳在所述机体中;电池盖,所述电池盖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前部和所述后部之间以保护电池免受外部环境影响;引导构件,所述引导构件固定到所述电池盖的一个端部的内表面;运动构件,所述运动构件被容纳在所述引导构件中以由所述引导构件引导为沿前方向和后方向运动;以及钩接构件,所述钩接构件设置在所述机体内,所述钩接构件包括钩接表面,所述钩接表面与所述运动构件啮合以将所述电池盖固定到所述机体。然而,该移动终端需要通过抽拉装卸电池,导致在壳体上有大范围的分割线条,外形不美观,也容易漏水、进入灰尘,因此该移动终端的结构还需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壳体上无大范围分割线条,外形完整,电池装卸方便的用于手机的电池装卸结构。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用于手机的电池装卸结构,包括手机的壳体和能固定手机屏幕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支架的一端与壳体转动相连接,转动后的支架能遮盖壳体凹腔的开口,在所述的壳体上设置有能将支架锁定在开口上的锁定机构和能解锁锁定机构使支架的另一端与壳体相分离的解锁机构,在支架底面上设置有能装卸电池的中空的插接部,在插接部前端设置有插拔电池的插接口,当支架盖置在开口上时,所述插接部位于壳体凹腔中,在插接部两侧分别设置有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与壳体相连接,所述定位机构在支架前端与壳体相分离时定位支架而使插接部前端伸出壳体凹腔。

作为改进,在所述壳体凹腔的底面上可优选设置有限位凸部,所述限位凸部的后侧壁能与安装在插接部中的电池前端面相顶触,所述限位凸部的顶面后端是能将电池推入插接部内腔的斜面。

进一步改进,在插接部的后端可优选设置有接电缺口,在所述的接电缺口上设置有电池连接器,所述电池连接器的前端设置有能与电池相接通的导电片,所述电池连接器的后端能通过线路与壳体凹腔中的手机控制模块相连接。

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电片可优选为弹性导电片,所述弹性导电片穿过接电缺口伸入插接部内腔中,当斜面将电池推入插接部内腔时,所述弹性导电片受压变形,当支架前端与壳体相分离时,所述弹性导电片弹性复位而将电池前部顶出插接口。

作为改进,所述定位机构可优选是能伸缩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前端能转动地连接在插接部的对应侧壁上,所述支撑杆的后端能转动地连接在壳体凹腔的对应内壁上,支撑杆内的弹性结构使支撑杆的两端始终受到相互分离的弹力,当支架盖置在开口上时,支撑杆的前端低于支撑杆的后端,当支架前端与壳体相分离时,支撑杆的前端高于支撑杆的后端。

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杆包括推杆和中空的推杆筒体,所述推杆的一端与插接部的对应侧壁转动相连接,所述推杆的另一端能伸缩地插置于推杆筒体一端的连接开口中,推杆筒体的另一端与壳体凹腔的对应侧壁转动相连接,在推杆筒体的筒体内腔中设置有处于压缩状态的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顶触在推杆的端部,所述弹簧的另一端顶触在筒体内腔的底面上,在连接开口上还设置环形凸部,所述环形凸部位于推杆外壁的环形限位槽中。

作为改进,支架底面的后部可优选左右对称设置有转动凸耳,在壳体凹腔的后端设置有连接凸部,在连接凸部的顶面上设置有能容纳转动凸耳的顶面凹部,在顶面凹部的内壁上与转动凸耳对应位置处分别设置有转轴,所述转动凸耳能转动地连接在对应的转轴上,当支架相对壳体转动时,所述支架的后部不与连接凸部的顶面相顶触。

进一步改进,在壳体凹腔的内壁上可优选设置有环形的台阶凸部,当支架锁定在开口上时,台阶凸部的顶面能与支架的底面相贴合,所述台阶凸部的顶面为泡棉或橡胶制成的密封环。

作为改进,所述锁定机构可优选是位于壳体前端顶部的壳体缺口,在支架的前端设置有能与壳体缺口相卡扣固定的卡扣凸部。

作为改进,所述解锁机构的具体结构可优选为,在壳体底面上设置有底面通孔,在壳体凹腔的底面上设置有能封闭底面通孔的弹性片,所述弹性片的边沿固定在底面通孔周围的壳体底面上,在底面通孔中穿置有能相对壳体上下移动的按钮,所述按钮的顶端固定在弹性片的底面中部,当按压按钮顶起弹性片时,所述弹性片能顶触在插接部上将插接部与支架向上顶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利用插接部来装卸电池,实现了手机电池的便捷更换,解决了现有智能手机电池难以拆卸、更换不方便的问题,有效提升了手机的续航时间,而且插接部连接在支架上,能相对壳体转动,占用空间小,不会增加手机的厚度,对手机中其他零部件布局安装影响也很小,支架遮盖在壳体凹腔开口上时,插接部隐藏在壳体凹腔中,从手机外表面看不出插接电池的开口,手机外观上无大范围的分割线条,外形完整美观,也更能防止灰尘进入,防水效果也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图1中支架前端与壳体相分离时的立体图;

图3是图2处于另一个角度的立体图;

图4是图1的俯视图;

图5是图4中沿a-a线的剖面图;

图6是图5中按钮顶触在插接部上使电池脱离限位凸部的剖面图;

图7是图6中支架前端与壳体相分离后的剖面图;

图8是图3的结构分解图;

图9是图8处于另一个角度的结构分解图;

图10是图9的进一步结构分解图;

图11是图10中未分解部分的结构分解图;

图12是图11处于另一个角度的结构分解图;

图13是图3中支撑杆的俯视图;

图14是图13中沿b-b线的剖面图;

图15是图13的结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15所示,本实施例的用于手机的电池装卸结构,包括手机的壳体1和能固定手机屏幕21的支架2,支架2的一端与壳体1转动相连接,转动后的支架2能遮盖壳体凹腔11的开口111,在所述的壳体1上设置有能将支架2锁定在开口111上的锁定机构和能解锁锁定机构使支架2的另一端与壳体1相分离的解锁机构,在支架底面上设置有能装卸电池3的中空的插接部22,在插接部前端设置有插拔电池3的插接口221,当支架2盖置在开口111上时,插接部22位于壳体凹腔11中,手机屏幕21的顶面与壳体1的顶面相平齐,支架2或者手机屏幕21的前边沿、左边沿以及右边沿都能贴合在对应的壳体凹腔11的内壁上,支架2或手机屏幕21的后边沿与对应的壳体凹腔11的内壁之间留有供支架2转动的缝隙。

电池3可以通过与插接部内腔内壁的摩擦在插入插接口221后定位在插接部22中,也可以在插接部22的内壁中增加卡扣结构将卡入插接部22的电池3固定,本实施例是通过在壳体凹腔11的底面上设置限位凸部12,所述限位凸部12的后侧壁能与安装在插接部22中的电池前端面相顶触,所述限位凸部12的顶面后端是能将电池3推入插接部内腔的斜面121,来实现插入的电池3的固定。当支架盖置在开口111上时,限位凸部12的后侧壁与电池前端面顶触在一起,电池后端面顶触在插接部后端的内壁上,从而将电池3卡在插接部内腔中。可以在电池前端面的底部设置倒角,倒角能减少电池3滑入和脱出插接部内腔时的磨损,也能避免电池3滑入脱出插接部内腔时被限位凸部12卡住,使电池3能顺利地滑入脱出插接部22。电池3的导电片可以设置在插接部的后端,导电片通过线路与手机控制模块5相连接而向手机控制模块5供电。在插接部两侧分别设置有定位机构,定位机构与壳体1相连接,定位机构在支架前端与壳体1相分离时定位支架2而使插接部前端伸出壳体凹腔11。手机屏幕21可以通过胶水直接粘接在支架顶面上,也可以通过卡扣结构能脱卸地连接在支架顶面上,具体连接方法均属于公知技术,故不再详细描述。在支架2上设置支架通孔,手机屏幕21的连接线穿过支架通孔与手机控制模块5相连接,手机控制模块5的结构以及具体电路结构属于公知技术,故不再详细描述。手机屏幕21的后端面是当支架前端与壳体1相分离时能顶触在壳体凹腔11的内壁上的倾斜面211,这样能减少手机屏幕21侧壁与壳体内腔11内壁的相互干涉,保证手机屏幕21稳定打开。本实施例在插接部22的后端设置有接电缺口222,在所述的接电缺口222上设置有电池连接器4,所述电池连接器4的前端设置有能与电池3相接通的导电片,所述电池连接器4的后端能通过线路与壳体凹腔11中的手机控制模块5相连接。导电片为弹性导电片,所述弹性导电片41穿过接电缺口222伸入插接部内腔中,当斜面121将电池3推入插接部内腔时,所述弹性导电片41受压变形,当支架前端与壳体1相分离时,所述弹性导电片41弹性复位而将电池前部顶出插接口221。插接部22的底面上设置有方便电池插拔的底面缺口223。电池连接器4的具体结构属于公知技术,故不再详细描述。这种结构能使支架前端与壳体1相分离时,电池3自动弹出,方便电池3的拆卸。电池连接器4通过fpc与手机控制模块5相连接,fpc是柔性电路板也属于公知技术,故不再详细描述。

定位机构是能伸缩的支撑杆7,所述支撑杆7的前端能转动地连接在插接部22的对应侧壁上,所述支撑杆7的后端能转动地连接在壳体凹腔11的对应内壁上,支撑杆7内的弹性结构使支撑杆7的两端始终受到相互分离的弹力,当支架2盖置在开口111上时,支撑杆7的前端低于支撑杆7的后端,当支架前端与壳体1相分离时,支撑杆7的前端高于支撑杆7的后端。支撑杆7包括推杆71和中空的推杆筒体72,所述推杆71的一端与插接部22的对应侧壁转动相连接,所述推杆71的另一端能伸缩地插置于推杆筒体72一端的连接开口中,推杆筒体72的另一端与壳体凹腔11的对应侧壁转动相连接,在推杆筒体72的筒体内腔721中设置有处于压缩状态的弹簧73,所述弹簧73的一端顶触在推杆71的端部,所述弹簧73的另一端顶触在筒体内腔721的底面上,在连接开口上还设置环形凸部722,所述环形凸部722位于推杆外壁的环形限位槽711中。

支架底面的后部左右对称设置有转动凸耳23,在壳体凹腔11的后端设置有连接凸部13,在连接凸部13的顶面上设置有能容纳转动凸耳23的顶面凹部131,在顶面凹部131的内壁上与转动凸耳23对应位置处分别设置有转轴132,所述转动凸耳23能转动地连接在对应的转轴132上,转轴132的顶部高出连接凸部13的顶面,当支架2相对壳体1转动时,所述支架2的后部不与连接凸部13的顶面相顶触。在壳体凹腔11的内壁上设置有环形的台阶凸部14,当支架2锁定在开口111上时,台阶凸部14的顶面能与支架2的底面相贴合,所述台阶凸部14的顶面为泡棉或橡胶制成的密封环141。

锁定机构是位于壳体前端顶部的壳体缺口15,在支架2的前端设置有能与壳体缺口15相卡扣固定的卡扣凸部25。可以在壳体缺口15的缺口底面和卡扣凸部25的凸部底面上分别设置磁性贴或磁铁块实现两者的卡扣连接,或者卡扣凸部25采用带有一定弹性的弯钩,而在壳体缺口15处设置有能卡扣入弯钩端部的缺口槽来实现两者的卡扣连接。当然也可以选择其他公知技术如搭扣,齿绒扣,按钮扣来实现壳体与支架的锁定。

解锁机构的具体结构为,在壳体底面上设置有底面通孔16,在壳体凹腔11的底面上设置有能封闭底面通孔16的弹性片6,所述弹性片6的边沿固定在底面通孔16周围的壳体底面上,在底面通孔16中穿置有能相对壳体1上下移动的按钮61,所述按钮61的顶端固定在弹性片6的底面中部,当按压按钮61顶起弹性片6时,所述弹性片6能顶触在插接部22上将插接部22与支架2向上顶起。弹性片6可以是橡胶片,按钮61与底面通孔16大小相同,当按钮61不受外力时,弹性片6因自身弹性贴合在壳体凹腔11的底面上,使按钮61恰好填补底面通孔16。

工作原理:动作一,支架2能相对壳体1转动,当支架2遮盖开口111时,连接在支架2顶面上的手机屏幕21盖置在壳体1的开口111上,卡扣凸部25连接在壳体缺口15上从而锁定支架2与壳体1,此时形成一个外观与普通智能手机无异的手机。

动作二,按压壳体底面上的按钮61,按钮61带动弹性片6上升从而顶起插接部22的底面进而带动支架2相对壳体1转动,此时支架2向上的推力使卡扣凸部25从壳体缺口15中解锁,同时电池3的前端面从限位凸部12脱离,电池连接器4的弹性导电片41将电池3向前弹出,电池随插接部22转动上升,电池的前部伸出壳体凹腔11,使用人能捏握电池3的前端将电池取出,并放入新的电池完成电池的更换。

动作三,更换电池3后,将支架2向下按压,此时电池前端的底部顶触在限位凸部12的斜面121上并沿斜面121滑动,从而斜面121将电池3推向插接部内腔,电池3的后端与弹性导电片41连接在一起向手机控制模块5供电,支架转动至水平位置时,支架2的底面顶触在密封环141上使壳体凹腔11处于密封状态,有效保护电池3、手机控制模块5等手机元器件,卡扣凸部35再次卡扣在壳体缺口15上锁定手机。

在动作一和动作三中,支撑杆7由于内部弹簧的作用,支撑杆7两端始终受到相互分离的弹力,并且支撑杆7的前端低于支撑杆7的后端,因此弹力有一个竖直向下的分力将支架2压紧在壳体1上;在动作二中,支撑杆7随支架2一同转动,最终支撑杆7的前端高于支撑杆7的后端,此时弹力转化为有一个竖直向上的分力保持支架2处于“支架前端张开”的状态,实现支架2的定位。在动作二中,由于使用人不再按压按钮61,按钮61受到弹性片6弹力复位。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