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智能监控耳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00011发布日期:2019-10-18 21:48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智能监控耳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功能智能监控耳机,属于耳机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耳机是人们日常生活常用到的一种电子产品,传统的耳机只有音频收听作用,功能单一,不能满足人们日常化的多样生活需求。同时戴着耳机收听音乐也成为人们生活中常见的行为,但也有一定的危险,例如戴着耳机行走在马路上,听不见周围的环境声音,可能会发生危险,听音乐时睡着,忘记关闭耳机设备,对耳膜产生危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功能智能监控耳机,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多功能智能监控耳机,包括开口的弹性环形头箍,环形头箍开口处两端设有两个贴合在用户耳朵上缘的卡槽,外部设置有充电插口、声音采集模块、弹性粘接片和脑电波传感器,内部设置有控制模块、放大器、锂电池组、骨传导模块、功率放大器、蓝牙模块和数字信号处理器,充电插口电连接到锂电池组,声音采集模块通过数字信号处理器电连接到控制模块,脑电波传感器通过放大器电连接到控制模块,控制模块通过功率放大器电连接到蓝牙模块和骨传导模块。

优选的,上述脑电波传感器采用thinkgeartgam的芯片。

优选的,上述蓝牙模块采用型号blk-md-spp系列芯片。

优选的,上述功率放大器采用avago的功率放大器芯片。

优选的,上述骨传导模块采用scbc公司的型号是bc02的芯片。

优选的,上述控制器模块采用型号ti2000的mcu单片机。

优选的,上述数字信号处理器采用c667xdsp数字信号处理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够对环境危险声音进行采集比对自动停止耳机以及对睡眠时脑电波的变化逐渐停止耳机,能够及时规避危险和起到保护耳膜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控制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介绍。

实施例1:如图1-图3所示,一种多功能智能监控耳机,包括开口的弹性环形头箍1,环形头箍两端内侧设置有插入耳朵内的耳麦头,环形头箍1开口处两端设有两个贴合在用户耳朵上缘的卡槽2,外部设置有充电插口3、声音采集模块4、弹性粘接片5和脑电波传感器6,弹性粘接片5和脑电波传感器6朝向头皮一侧布置,内部设置有控制模块7、放大器8、锂电池组9、骨传导模块10、功率放大器11、蓝牙模块12和数字信号处理器13,充电插口3电连接到锂电池组9,声音采集模块4通过数字信号处理器13电连接到控制模块7,脑电波传感器6通过放大器8电连接到控制模块7,控制模块7通过功率放大器11电连接到蓝牙模块12和骨传导模块10,蓝牙模块连接到手机终端。

优选的,上述脑电波传感器6采用thinkgeartgam的芯片。

优选的,上述蓝牙模块12采用型号blk-md-spp系列芯片。

优选的,上述功率放大器11采用avago的功率放大器芯片。

优选的,上述骨传导模块采用scbc公司的型号是bc02的芯片。

优选的,上述控制器模块采用型号ti2000的mcu单片机。

优选的,上述数字信号处理器13采用c667xdsp数字信号处理器。

声音识别监控方法:耳机使用时,对被监控环境进行周期性的获取被监控环境的音频信息;将获取的音频信息与预先设置的声音特征样本信息进行持续分析比对;当被监控环境的音频信息中出现与预先设置的声音特征样本信息一致时发送触发信号,耳机发出警告并自动关闭。

睡眠自动关闭方法:工作时,手机app通过模块蓝牙连接,开启睡眠模式后,耳机会根据脑电波的不同逐步减小声音直至自动关机;通过前额的脑电波传感器可以检测到睡眠状态,通过放大器进行信息处理进而调节音量,利用耳机和颚骨的贴合进行骨传导传播声音。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智能监控耳机,包括开口的弹性环形头箍,环形头箍开口处两端设有两个贴合在用户耳朵上缘的卡槽,外部设置有充电插口、声音采集模块、弹性粘接片和脑电波传感器,内部设置有控制模块、放大器、锂电池组、骨传导模块、功率放大器、蓝牙模块和数字信号处理器,充电插口电连接到锂电池组,声音采集模块通过数字信号处理器电连接到控制模块,脑电波传感器通过放大器电连接到控制模块,控制模块通过功率放大器电连接到蓝牙模块和骨传导模块。本发明能够对环境危险声音进行采集比对自动停止耳机以及对睡眠时脑电波的变化逐渐停止耳机,能够及时规避危险和起到保护耳膜的作用。

技术研发人员:雷隆毓;罗雪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贵州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9.08.13
技术公布日:2019.10.1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