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分体的充电舱及耳机套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22060发布日期:2019-12-04 00:39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分体的充电舱及耳机套装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充电设备以及视听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分体的充电舱及耳机套装。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耳机,尤其是无线耳机越来越普及,给人们的生活、工作以及学习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目前常用的耳机可分为连体式和分体式,其中连体式主要以下几种:头戴式、颈挂式、骨传导耳机。然而,连体式耳机都无法将左右两侧的耳机分开使用,且占用空间大,便携性差;同时,一旦连体式耳机的其中一只耳机出现故障后,需要将整只耳机送修,在影响用户使用的同时,也增加了售后成本。

分体式耳机的出现解决了连体式耳机面临的上述困难,分体式耳机的两个耳机之间不再需要导线等实体连接。随着分体式耳机的出现,便携式充电舱成为其标配产品,充电舱的作用主要有两个,一是用来为耳机充电,由于分体式耳机续航方面的天然劣势,用户在使用蓝牙耳机之后,充电舱可以为耳机提供额外的电源补充,从而延长蓝牙耳机的续航时间;另一方面,充电舱还可以方便用户收纳耳机,解决分体式耳机不易携带、容易丢失的问题。目前分体式耳机的充电舱是一体式的,即一个充电舱设置两个耳机充电收纳舱,左右两只耳机分别放置在相应的充电收纳舱内进行充电、收纳。然而,一旦充电舱出现故障,便需要将整个充电舱送修,给用户使用造成不便,同样影响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连体式耳机、分体式耳机的一体式充电舱在使用出现故障时带来的售后成本高、影响用户正常使用的缺陷。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分体的充电舱及其耳机套装。

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可分体的充电舱,包括:第一充电舱和第二充电舱,第一充电舱包括第一外壳、第一耳机舱和第一充电接口,第一充电接口设置于第一外壳上,第一耳机舱设置于第一外壳内;第二充电舱包括第二外壳、第二耳机舱和第二充电接口,第二充电接口设置于第二外壳上;第一充电舱与第二充电舱之间是可拆分的。

进一步的,第一耳机可收容于第一耳机舱和第二耳机舱内;当第一充电舱与第二充电舱之间拆开分体时,第一充电舱、第二充电舱均可单独地对第一耳机进行充电;当第一充电舱与第二充电舱之间合体时,第一充电舱经第一充电接口对第一耳机进行充电,或第二充电舱经第二充电接口对第一耳机进行充电,或第二充电舱经第一充电接口对第一耳机进行充电,或第一充电舱经第二充电接口对第一耳机进行充电。

进一步的,第一耳机可收容于第一耳机舱和第二耳机舱内,第二耳机可收容于第一耳机舱和第二耳机舱内;当第一充电舱与第二充电舱之间拆开分体时,第一充电舱经第一充电接口对第一耳机充电,第二充电舱经第二充电接口对第二耳机进行充电;或者,第一充电舱经第一充电接口对第二耳机充电,第二充电舱经第二充电接口对第一耳机进行充电。

进一步的,当第一充电舱与第二充电舱之间合体时,第一充电舱经第一充电接口对第一耳机进行充电,第二充电舱经第二充电接口对第二耳机进行充电;或者,第一充电舱经第一充电接口对第二耳机进行充电,第二充电舱经第二充电接口对第一耳机进行充电。

进一步的,第一充电舱还包括第一电舱充电口,第二充电舱还包括第二电舱充电口,当第一充电舱与第二充电舱之间拆开分体时,通过第一电舱充电口对第一充电舱进行充电,通过第二电舱充电口对第二充电舱进行充电;当第一充电舱与第二充电舱之间合体时,第一充电舱、第二充电舱均经第一电舱充电口进行充电;或者,第一充电舱、第二充电舱均经第二电舱充电口进行充电;或者,第一充电舱、第二充电舱分别经第一电舱充电口、第二电舱充电口进行充电。

进一步的,第一充电舱和第二充电舱采用滑槽或磁吸的方式进行分体或合体,当第一充电舱与第二充电舱合体时,第一充电舱与第二充电舱之间实现电连接。

进一步的,第一充电舱的第一外壳与第二充电舱的第二外壳上相应地设置有用于实现电连接的导电触点。

进一步的,第一外壳包括第一上盖、第一下盖和第一盖轴,第二外壳包括第二上盖、第二下盖和第二盖轴,第一上盖与第一下盖经第一盖轴开合,第二上盖与第二下盖经第二盖轴开合。

在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耳机,经可分体的充电舱进行充电和收纳。

在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耳机套装,包括可分体的充电舱和经可分体的充电舱进行充电和收纳的耳机。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将耳机充电舱进行分体、合体技术,可保证在充电舱出现故障时,仍然不影响耳机的正常使用。同时,用户还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条件与需求,选择性购买单边耳机或双边耳机,或是先买左边耳机,后再买右边耳机,实现双耳使用的目的。用户在使用双边耳边的过程中,如需把其中一边耳机分享给亲朋好友使用,仅需将充电舱和耳机分开给予即可,从而满足了喜欢分享的用户。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充电舱、第二充电舱的俯视图。

图2是第一充电舱、第二充电舱的正视图。

图3是第一充电舱、第二充电舱的后视图。

图4是第一充电舱与第二充电舱的合体示意图。

图5是第一充电舱、第二充电舱的滑槽合体方式示意图。

图6是第一充电舱、第二充电舱的磁吸合体方式示意图。

图中标记含义:1-第一充电舱,11-第一外壳,12-第一耳机舱,111-第一上盖,112-第一下盖,113-第一连接件,114-第一耳机电量指示装置,115-第一电舱充电口,116-第一电舱电量指示装置,117-滑槽,118-导电触点,119-磁吸点,120-第一闭合结构;2-第二充电舱,21-第二外壳,22-第二耳机舱,211-第二上盖,212-第二下盖,213-第二连接件,214-第二耳机电量指示装置,215-第二电舱充电口,216-第二电舱电量指示装置,217-滑槽,218-导电触点,219-磁吸点,220-第一闭合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说明书附图介绍本发明的多个优选实施例,使其技术内容更加清楚和便于理解。本发明可以经许多不同形式的实施例来得以体现,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文中提到的实施例。

在附图中,结构相同的部件以相同数字标号表示,各处结构或功能相似的组件以相似数字标号表示。附图所示的每一组件的尺寸和厚度是任意示出的,本发明并没有限定每个组件的尺寸和厚度。为了使图示更清晰,附图中有些地方适当夸大了部件的厚度。

图1-3是第一充电舱1、第二充电舱2的示意图,第一充电舱1与第二充电舱2具有大致相同的构造,以第一充电舱1为例,第一充电舱1包括第一外壳11、第一耳机舱12和第一充电接口(图中未示出),第一外壳11包括第一上盖111、第一下盖112和第一连接件113,第一上盖111与第一下盖112经第一连接件113连接从而实现开启或闭合,第一上盖111与第一下盖112可经卡扣的方式实现开启或闭合,例如的,在第一上盖111、第一下盖112上与第一连接件113相对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一闭合结构120,第一闭合结构120用于将第一上盖111与第一下盖112保持闭合状态,第一闭合结构120可以采用任何合适的结构,例如的,第一闭合结构120采用分别设置于第一上盖111、第一下盖112上的相互咬合的卡扣结构。可选的,第一上盖111与第一下盖112也可以经其他方式实现开启或闭合,如磁吸,在第一上盖111与第一下盖112相应的位置设置强力磁吸合点,从而实现开启或闭合。

第一上盖111上还设置有第一耳机电量指示装置114,用于对收纳于第一充电舱1内的耳机电量进行显示,当耳机电量充满时,第一耳机电量指示装置114给出提醒指示。例如的,第一耳机电量指示装置114可以是指示灯,当耳机电量充满时,指示灯全部点亮,当耳机处于未充满状态时,点亮相应个数的指示灯。可选的,第一耳机电量指示装置114也可以是显示屏,以数值或进度条形式显示充电比例和充电状态。显示屏可以采用任何现有技术实现,如液晶显示屏、led显示屏、oled显示屏。可选的,第一耳机电量指示装置114还可以是指示灯与显示屏的组合,再点亮相应个数指示灯的同时也利用显示屏以数值或进度条形式显示充电比例和充电状态。如此设置的好处在于,可以实时知晓耳机的电量状态,便于提示用户使用。

第一外壳11容纳第一耳机舱12和第一充电接口,第一充电接口的形式不限,例如的,可采用磁吸触点的方式。第一耳机舱12用于容纳耳机,当将耳机放置于耳机舱内时,第一充电舱1经第一充电接口对耳机充电。

第一外壳11上还可以设置有第一电舱充电口115,例如的,第一充电舱1经第一电舱充电口115连接外部电源进行充电,第一电舱充电口115通常在第一下盖112上,第一电舱充电口115可以采用任何合适的形式,如type-c接口。可选的,第一外壳11上还设置有第一电舱电量指示装置116,第一电舱电量指示装置116可以是指示灯,当电舱电量充满时,指示灯全部点亮,当耳机处于未充满状态时,点亮相应个数的指示灯。可选的,第一电舱电量指示装置116也可以是显示屏,以数值或进度条形式显示充电比例和充电状态。显示屏可以采用任何现有技术实现,如液晶显示屏、led显示屏、oled显示屏。可选的,第一电舱电量指示装置116还可以是指示灯与显示屏的组合,再点亮相应个数指示灯的同时也利用显示屏以数值或进度条形式显示充电比例和充电状态。如此设置的好处在于,可以实时知晓充电舱的电量,当充电舱电量不足时,便于提示用户对充电舱进行充电。

第一充电舱1与第二充电舱2也可以合体进行使用,如图4所示。例如的,可以经在第一充电舱1、第二充电舱2侧面的相应位置设置滑槽结合结构117、217,如图5所示,如此设置可以使得分体电舱合体时十分稳固。当第一充电舱1与第二充电舱2合体时,第一充电舱1与第二充电舱2之间实现电连接。实现电连接的方式有多种,例如的,在第一充电舱1与第二充电舱2相互贴合的位置上分别设置用于导电的触点118、218。

可选的,也可以经在第一充电舱1、第二充电舱2侧面的相应位置设置强力磁吸合点结构119、219来实现第一充电舱1与第二充电舱2的合体,如图6所示。如此设置可以使得整体结构简单美观。

左右两只耳机(图中未示出)均可经第一充电舱1来进行充电,也可以均经第二充电舱2来进行充电,如此设置的好处在于,当其中一只充电舱发生故障时,两只耳机还可以使用未发生故障的充电舱进行充电,从而保证用户的正常使用,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具体的,当只有第一耳机时,第一耳机可收容于第一耳机舱12和第二耳机舱22内;当第一充电舱1与第二充电舱2之间拆开分体时,第一充电舱1、第二充电舱2均可单独地对第一耳机进行充电。

进一步的,当第一充电舱1与第二充电舱2之间合体时,第一充电舱经第一充电接口13对第一耳机进行充电,或第二充电舱2经第二充电接口(图中未示出)对第一耳机进行充电,或第二充电舱2经第一充电接口12对第一耳机进行充电,或第一充电舱1经第二充电接口22对第一耳机进行充电。

可选的,当同时具有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图中未示出)时,第一耳机可选择第一耳机舱12或第二耳机舱22内来收容,第二耳机也可选择第一耳机舱12或第二耳机舱22收容;当第一充电舱1与第二充电舱2之间拆开分体时,第一充电舱1经第一充电接口12对第一耳机充电,第二充电舱2经第二充电接口对第二耳机进行充电;或者,第一充电舱1经第一充电接口对第二耳机充电,第二充电舱2经第二充电接口对第一耳机进行充电。

进一步的,当第一充电舱1与第二充电舱2之间合体时,第一充电舱1经第一充电接口对第一耳机进行充电,第二充电舱2经第二充电接口对第二耳机进行充电;可选的,也可以是,第一充电舱1经第一充电接口对第二耳机进行充电,第二充电舱2经第二充电接口对第一耳机进行充电。

进一步的,第一充电舱1还包括第一电舱充电口115,第二充电舱2还包括第二电舱充电口215,当第一充电舱1与第二充电舱2之间拆开分体时,通过第一电舱充电口115对第一充电舱1进行充电,通过第二电舱充电口215对第二充电舱2进行充电;当第一充电舱1与第二充电舱2之间合体时,第一充电舱1、第二充电舱2均经第一电舱充电口115进行充电;可选的,也可以是第一充电舱1、第二充电舱2均经第二电舱充电口215进行充电;又可选的,也可以是第一充电舱1、第二充电舱2分别经第一电舱充电口115、第二电舱充电口215进行充电。

通过上述将耳机充电舱进行分体、合体设置,可保证在充电舱出现故障时,仍然不影响耳机的正常使用。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发明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经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