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请求信息逐层重构的域间路径分析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203434发布日期:2020-03-27 20:52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请求信息逐层重构的域间路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下列步骤:

步骤一,从请求消息中获取域间路径标识序列,构建待分析-域间路径标识序列集合sanalysis,执行步骤二;

一个请求消息get对应一个域间路径标识序列mpid;所述mpid中包含有从观察节点a到任意一个边缘节点sd所经过中间节点集mas={as1,as2,as3,…,asb,…,asb}中的任意中间节点后的所有域间路径标识pid;

步骤101,获取第一组域间路径标识序列

观察节点a依据接收到的请求消息得到观察节点a到第一个边缘节点s1的域间路径标识序列,记为第一组域间路径标识序列所述中包含有观察节点a到第一个边缘节点s1所经过中间节点集mas={as1,as2,as3,…,asb,…,asb}中的中间节点后的所有域间路径标识,采用集合形式表示为

是指基于的从观察节点a到中间节点集mas={as1,as2,as3,…,asb,…,asb}中的任意一个中间节点asb的域间路径标识;所述的域间路径标识前缀,记为

是指基于的从中间节点集mas={as1,as2,as3,…,asb,…,asb}中的另一个任意中间节点asb到第一个边缘节点s1的域间路径标识;所述的域间路径标识前缀,记为

基于的域间路径标识-前缀序列记为

步骤102,获取第二组域间路径标识序列

观察节点a依据接收到的请求消息得到观察节点a到第二个边缘节点s2的域间路径标识序列,记为第二组域间路径标识序列所述中包含有观察节点a到第二个边缘节点s2所经过中间节点集mas={as1,as2,as3,…,asb,…,asb}中的中间节点后的所有域间路径标识,采用集合形式表示为

是指基于的从观察节点a到中间节点集mas={as1,as2,as3,…,asb,…,asb}中的任意一个中间节点asb的域间路径标识;所述的域间路径标识前缀,记为

是指基于的从中间节点集mas={as1,as2,as3,…,asb,…,asb}中的另一个任意中间节点asb到第二个边缘节点s2的域间路径标识;所述的域间路径标识前缀,记为

基于的域间路径标识-前缀序列记为

步骤103,获取第三组域间路径标识序列

观察节点a依据接收到的请求消息得到观察节点a到第三个边缘节点s3的域间路径标识序列,记为第三组域间路径标识序列所述中包含有观察节点a到第三个边缘节点s3所经过中间节点集mas={as1,as2,as3,…,asb,…,asb}中的中间节点后的所有域间路径标识,采用集合形式表示为

是指基于的从观察节点a到中间节点集mas={as1,as2,as3,…,asb,…,asb}中的任意一个中间节点asb的域间路径标识;所述的域间路径标识前缀,记为

是指基于的从中间节点集mas={as1,as2,as3,…,asb,…,asb}中的另一个任意中间节点asb到第三个边缘节点s3的域间路径标识;所述的域间路径标识前缀,记为

基于的域间路径标识-前缀序列记为

步骤104,获取第d组域间路径标识序列

观察节点a依据接收到的请求消息得到观察节点a到任意一边缘节点sd的域间路径标识序列,记为第d组域间路径标识序列所述中包含有观察节点a到任意一边缘节点sd所经过中间节点集mas={as1,as2,as3,…,asb,…,asb}中的中间节点后的所有域间路径标识,采用集合形式表示为

是指基于的从观察节点a到中间节点集mas={as1,as2,as3,…,asb,…,asb}中的任意一个中间节点asb的域间路径标识;所述的域间路径标识前缀,记为

是指基于的从中间节点集mas={as1,as2,as3,…,asb,…,asb}中的另一个任意中间节点asb到第d个边缘节点sd的域间路径标识;所述的域间路径标识前缀,记为

基于的域间路径标识-前缀序列记为

步骤105,获取第d组域间路径标识序列

观察节点a依据接收到的请求消息得到观察节点a到最后一个边缘节点sd的域间路径标识序列,记为第d组域间路径标识序列所述中包含有观察节点a到最后一个边缘节点sd所经过中间节点集mas={as1,as2,as3,…,asb,…,asb}中的中间节点后的所有域间路径标识,采用集合形式表示为

是指基于的从观察节点a到中间节点集mas={as1,as2,as3,…,asb,…,asb}中的任意一个中间节点asb的域间路径标识;所述的域间路径标识前缀,记为

是指基于的从中间节点集mas={as1,as2,as3,…,asb,…,asb}中的另一个任意中间节点asb到最后一个边缘节点sd的域间路径标识;所述的域间路径标识前缀,记为

基于的域间路径标识-前缀序列记为

步骤106,构建待分析-域间路径标识序列集合sanalysis,执行步骤二;

统计步骤101-步骤105得到的从观察节点a接收到的所有请求消息中提取出的域间路径标识序列,即得到待分析-域间路径标识序列集合,记为sanalysis,且

中获取到的域间路径标识-前缀序列集合,记为ss,且

步骤二,获取域间路径标识序列的跳数l,并归类相同跳数的域间路径标识序列,得到等长-待分析-域间路径标识序列集合;执行步骤三;

步骤201,遍历从观察节点a到所有边缘节点的跳数,执行步骤202;

基于域间路径标识序列的从观察节点a到第一个边缘节点s1的跳数,记为

基于域间路径标识序列的从观察节点a到第二个边缘节点s2的跳数,记为

基于域间路径标识序列的从观察节点a到第三个边缘节点s3的跳数,记为

基于域间路径标识序列的从观察节点a到任意一边缘节点sd的跳数,记为

基于域间路径标识序列的从观察节点a到最后一个边缘节点sd的跳数,记为

步骤202,按照从大到小跳数排序域间路径标识序列,执行步骤203;

统计待分析-域间路径标识序列集合中观察节点a到所有边缘节点的跳数,记为跳数集合所述跳数集合中的元素按照从大至小跳数进行排序,得到排序后跳数集合

步骤203,归类相同跳数的域间路径标识序列,得到等长-待分析-域间路径标识序列集合;执行步骤三;

把相同跳数值的域间路径标识序列mpid归类在一起,称为等长-待分析-域间路径标识序列集合qs;

步骤三,依据请求消息逐层进行域间路径标识分析,重构得到观察点到边缘节点的重构-路径;

步骤3a,构建一个空的元组分析队列q;执行步骤3b;

步骤3b,设置域间路径标识序列的分析终止条件;执行步骤3c;

分析终止条件就是设置终止跳数为0,即终止跳数记为p,且p=0;

步骤3c,将ey作为空的q的首个元组进行重构-路径处理,执行步骤四;

步骤3c-1,初始时,中的赋值为φ,赋值为则形式上表达为或者

包含的是二进制的域间路径标识均转换成点分十进制表示,且域间路径标识前缀的长度均为16位;其内容有:

第1跳pid为1.1.1.1/18.2.1.2/26.8.6.7/1.1.1.25/1.1.1.125/26.8.4.3/18.2.1.15/18.0.7.5/……/;

第2跳pid为192.168.1.1/172.8.9.6/202.102.1.5/192.168.10.5/192.168.8.7/202.102.10.24/172.8.9.18/22.4.6.15/……/;

第3跳pid为8.18.0.8/224.5.5.6/16.9.8.15/8.18.124.42/8.18.110.6/16.9.10.32/224.5.5.126/8.232.1.9/……/;

第4跳pid为10.5.3.8/10.8.4.2/10.6.10.5/10.5.9.18/10.5.28.6/10.6.20.1/10.8.42.5/10.5.1.1/……/;

第5跳pid为15.0.10.1/15.0.0.10/15.0.1.2/15.0.2.18/15.0.0.34/15.0.8.26/15.0.37.8/15.0.12.16/……/;

步骤3c-2,从中取出第5跳的pid所对应的域间路径标识前缀,记为而所述对应的路段记为记入q中;

代入q中为所述q中队首的分析元组ey中跳数为5,则当前跳数的域间路径标识集合,记为lqs5,即从所述lqs5中能够得到当前域间路径标识集合的域间路径标识前缀,记为记入q中,则更新q的数据信息表示为:

步骤3c-3,取出中的队首元组中取出第4跳的pid形成当前跳数的域间路径标识集合,记为lqs4,即从所述lqs4中能够得到当前域间路径标识集合的域间路径标识前缀,并将相同所述域间路径标识前缀归入一组,分别得到属于第4跳的pid所对应的第一组域间路径标识前缀,记为而所述对应的路段记为

得到属于第4跳的pid所对应的第二组域间路径标识前缀,记为而所述对应的路段记为

得到属于第4跳的pid所对应的第三组域间路径标识前缀,记为而所述对应的路段记为

步骤3c-4,网络拓扑重构中路段分支分析;将步骤3c-2中的路段与路段连接,则有属于中第5跳至第4跳的路径

将步骤3c-2中的路段与路段连接,则有属于中第5跳至第4跳的路径

将步骤3c-2中的路段与路段连接,则有属于中第5跳至第4跳的路径

步骤3c-5,将记入q中,则更新q的数据信息表示为:依据所述的分支为第一组等长-待分析-域间路径标识序列集,记为

记入q中,则更新q的数据信息表示为:依据所述的分支为第二组等长-待分析-域间路径标识序列集,记为

记入q中,则更新q的数据信息表示为:依据所述的分支为第三组等长-待分析-域间路径标识序列集,记为

步骤3c-6,取出中的队首元组中取出第3跳的pid形成当前跳数的域间路径标识集合,记为lqs3,即从所述lqs3中能够得到当前域间路径标识集合的域间路径标识前缀,并将相同所述域间路径标识前缀归入一组,分别得到属于第3跳的pid所对应的第一组域间路径标识前缀,记为而所述对应的路段记为

得到属于第3跳的pid所对应的第二组域间路径标识前缀,记为而所述对应的路段记为

步骤3c-7,网络拓扑重构中路段分支分析;将路段连接,则有属于中第5跳至第3跳的路径

将路段连接,则有属于中第5跳至第3跳的路径

步骤3c-8,将记入q中,则更新q的数据信息表示为:依据所述的分支为第四组等长-待分析-域间路径标识序列集,记为

记入q中,则更新q的数据信息表示为:依据所述的分支为第五组等长-待分析-域间路径标识序列集,记为

取出中的队首元组从第3跳的域间路径标识集合为{16.9.8.15,16.9.10.32},所述{16.9.8.15,16.9.10.32}对应的域间路径标识前缀集,记为而所述对应的路段记为将路段连接,则有属于中第5跳至第3跳的路径记入q中,则更新q的数据信息表示为:

取出中的队首元组获取第3跳的域间路径标识集合为{224.5.5.6,224.5.5.126},所述{224.5.5.6,224.5.5.126}对应的域间路径标识前缀集,记为而所述对应的路段记为将路段连接,则有属于中第5跳至第3跳的路径记入q中,则更新q的数据信息表示为:

步骤3c-9,取出中的队首元组中取出第2跳的pid形成当前跳数的域间路径标识集合,记为lqs2,即从所述lqs2中能够得到当前域间路径标识集合的域间路径标识前缀,记为而所述对应的路段记为

步骤3c-10,将路段连接,则有属于中第5跳至第2跳的路径记入q中,则更新q的数据信息表示为:

步骤3c-11,取出中的队首元组<{<8.232.0.0,10.5.0.0,15.0.0.0>},(18.0.7.522.5.6.158.232.1.910.5.1.115.0.12.16),2>;获取第2跳的域间路径标识集合为{22.5.6.15},所述{22.5.6.15}对应的域间路径标识前缀集,记为而所述对应的路段记为将路段连接,则有属于中第5跳至第2跳的路径记入q中,则更新q的数据信息表示为:

步骤3c-12,取出中的队首元组获取第2跳的域间路径标识集合为{202.102.1.5,202.102.10.24},所述{202.102.1.5,202.102.10.24}对应的域间路径标识前缀集,记为而所述对应的路段记为将路段连接,则有属于中第5跳至第2跳的路径记入q中,则更新q的数据信息表示为:

步骤3c-13,取出中的队首元组获取第2跳的域间路径标识集合为{172.8.9.6,172.8.9.18},所述{172.8.9.6,172.8.9.18}对应的域间路径标识前缀集,记为而所述对应的路段记为将路段连接,则有属于中第5跳至第2跳的路径记入q中,则更新q的数据信息表示为:

步骤3c-14,取出中的队首元组获取第1跳的域间路径标识集合为{1.1.1.1,1.1.1.25,1.1.1.125},所述{1.1.1.1,1.1.1.25,1.1.1.125}对应的域间路径标识前缀集,记为而所述对应的路段记为将路段连接,则有属于中第5跳至第1跳的路径记入q中,则更新q的数据信息表示为:

步骤3c-15,取出中的队首元组<{<22.5.0.0,8.232.0.0,10.5.0.0,15.0.0.0>},(18.0.7.522.5.6.158.232.1.910.5.1.115.0.12.16),1>;获取第1跳的域间路径标识集合为{18.0.7.5},所述{18.0.7.5}对应的域间路径标识前缀集,记为而所述对应的路段记为将路段连接,则有属于中第5跳至第1跳的路径记入q中,则更新q的数据信息表示为:

步骤3c-16,取出中的队首元组获取第1跳的域间路径标识集合为{26.8.6.7,26.8.4.3},所述{26.8.6.7,26.8.4.3}对应的域间路径标识前缀集,记为而所述对应的路段记为将路段连接,则有属于中第5跳至第1跳的路径记入q中,则更新q的数据信息表示为:

步骤3c-17,取出中的队首元组获取第1跳的域间路径标识集合为{18.2.1.2,18.2.1.15},所述{18.2.1.2,18.2.1.15}对应的域间路径标识前缀集,记为而所述对应的路段记为将路段连接,则有属于中第5跳至第1跳的路径记入q中,则更新q的数据信息表示为:

步骤3c-18,判断中跳数l等于步骤3b的终止跳数p,则输出所述的就是分析所得的重构-路径;

步骤四,对q中位于ey之后的分析元组采用步骤3c-1至步骤3c-18的重构-路径处理;得到继ey之后的分析元组的重构-路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请求信息逐层重构的域间路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是基于color架构中的请求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请求信息逐层重构的域间路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是未知网络拓扑结构中的请求信息。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