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缆MIMO支路覆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74687发布日期:2019-08-07 02:00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漏缆MIMO支路覆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漏缆MIMO支路覆盖系统包括信号源、第一主路漏缆、第二主路漏缆、第一路径选通组件、第二路径选通组件、第一分路器、第二分路器、支路分路组件、支路覆盖单元,所述第一路径选通组件的第一端用于接收所述信号源输出的信号,所述第一路径选通组件的第二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一分路器,若干所述第一分路器级联在一起将信号分配给若干所述第一主路漏缆,所述第二路径选通组件的第一端用于接收所述信号源输出的信号,所述第二路径选通组件的第二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二分路器,若干所述第二分路器级联在一起将信号分配给若干所述第二主路漏缆,所述第一主路漏缆与所述第二主路漏缆之间通过所述支路分路组件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连接,所述支路分路组件的第三端口和第四端口电连接于所述支路覆盖单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缆MIMO支路覆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路器、所述第二分路器为功分器或者耦合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漏缆MIMO支路覆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路器、所述第二分路器包括合路端口和分路端口,所述第一分路器的合路端口电连接于所述第一路径选通组件,所述第一分路器的分路端口电连接于所述第一主路漏缆,所述第二分路器的合路端口电连接于所述第二路径选通组件,所述第二分路器的分路端口电连接于所述第二主路漏缆。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缆MIMO支路覆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路分路组件为以下的任意一种:两个分路端背靠背连接的功分器组件、两个分路端背靠背且中间用漏缆连接的功分器组件、两个分路端背靠背连接的耦合器组件、两个分路端背靠背且中间用漏缆连接的耦合器组件、两个分路端背靠背连接的功分器和耦合器组件、两个分路端背靠背且中间用漏缆连接的功分器和耦合器组件、双向耦合器、双向功分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缆MIMO支路覆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路分路组件包括分路端口和合路端口,所述第一端口为合路端口且电连接于所述第一主路漏缆,所述第二端口为合路端口且电连接于所述第二主路漏缆,所述第三端口为分路端口且电连接于所述支路覆盖单元的一端口,所述第四端口为分路端口且电连接于所述支路覆盖单元的另一端口。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缆MIMO支路覆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路覆盖单元为以下的任意一种:末端接MIMO天线的两根同极化漏缆,末端接负载的两根同极化漏缆,末端分别接两个单极化天线的两根同极化漏缆,末端用跳线电连接在一起的两根同极化漏缆,末端接MIMO天线的两根不同极化漏缆,末端接负载的两根不同极化漏缆,末端分别接两个单极化天线的两根不同极化漏缆,末端用跳线电连接在一起的两根不同极化漏缆、MIMO天线、两个单极化天线、一根漏缆。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漏缆MIMO支路覆盖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支路覆盖单元包括由两根不同极化的漏缆时,两根不同极化漏缆的间距为0~50m;当所述支路覆盖单元包括两根同极化的漏缆时,两根同极化漏缆的间距为5mm~50m。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缆MIMO支路覆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路漏缆、所述第二主路漏缆为漏泄同轴电缆或者漏泄波导。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缆MIMO支路覆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路径选通组件、所述第二路径选通组件为以下的任意一种:环形器与负载的组件、环形器与天线的组件、隔离器、集成环形器功能的合路器与负载的组件、集成环形器功能的合路器与天线的组件、集成隔离器功能的合路器、环形器与合路器及负载的组件、环形器与合路器及天线的组件、隔离器与合路器的组件;所述负载为阻抗匹配元件,用于消耗所述第一主路漏缆、所述第二主路漏缆上未漏泄完的能量或者反射能量。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