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折叠头戴式耳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85303发布日期:2019-08-21 00:07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可折叠头戴式耳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耳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折叠头戴式耳机。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无线通讯技术等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电子产品的需求与日俱增,对电子产品使用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其中头戴式耳机是人们越来越常用的电子产品。

目前的头戴式耳机为保证耳机的声音效果,耳机结构较大,不方便于使用者随身携带。因此,一般会设计可折叠的耳机机构,使得耳机能够折叠并容纳在小空间内。但是目前的可折叠的耳机依然存在折叠的结构较为复杂、转动体验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折叠头戴式耳机,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折叠式耳机结构复杂及转动体验差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折叠头戴式耳机,包括呈“U”字型的头戴支架,分别设于所述头戴支架两端部的两连接支架,以及设于各所述连接支架上的耳罩,各所述连接支架背离所述耳罩的一端设有金属铰链结构,所述头戴支架的端部内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有转动轴,所述金属铰链结构固定于所述转动轴的中部并可绕所述转动轴转动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安装槽远离所述连接支架的一侧设有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与所述转动轴平行设置,所述金属铰链结构可从抵接于所述安装槽的内侧壁向内转动至抵接于所述第一限位板以实现所述连接支架的折叠。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铰链结构包括金属铰链及设于所述金属铰链一端的两间隔设置的连接片,所述连接片向所述转动轴延伸且垂直于所述第一限位板且固定于所述转动轴,所述连接片可绕所述转动轴向内转动至抵接于所述第一限位板以实现所述连接支架的折叠。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铰链结构还包括设于所述金属铰链两侧的两间隔设置的第一限位片,所述第一限位片垂直于所述第一限位板设置,所述第一限位片向所述安装槽的内侧壁延伸并抵接于所述安装槽的内侧壁。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槽上还设有两间隔且相对设置的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二限位板垂直于所述第一限位板且设于所述第一限位板的两端,所述转动轴贯穿所述安装槽且所述转动轴的两端分别固定于两所述第二限位板的外侧,所述转动轴的中部设于所述安装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头戴支架的端部设有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包括第一壳体及固定于所述第一壳体上的第二壳体,所述第一限位板及两所述第二限位板设于所述第一壳体上且向外延伸,所述第一限位板、两所述第二限位板及所述第一壳体的内侧壁围合形成所述安装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壳体上设有两固定座,两所述固定座设于所述安装槽外且固定于两所述第二限位板的外侧,所述固定座设有可供所述转动轴转动的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轴两端设有固定螺母,所述固定螺母与所述固定座之间设有第二限位片,所述第二限位片止挡于所述通孔外侧以防止所述转动轴脱离所述固定座,所述固定螺母与所述转动轴同步转动;

所述连接片及所述固定座之间还设有套筒件,所述套筒件两端分别抵接于所述连接片及所述固定座且止挡于所述通孔内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壳体内侧设有两可分别供两所述固定螺母转动的转动槽,两所述转动轴槽之间还设有“U”字型的滑槽,所述滑槽的开口方向垂直于所述转动轴,所述第一限位板抵接于所述滑槽的底部一端,所述金属铰链一端设于所述安装槽内,另一端可穿过所述滑槽且伸出所述第二壳体且绕所述转动轴转动于所述滑槽。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铰链结构外设有外壳,所述金属铰链结构固定于所述外壳内部,所述外壳一端固定于所述连接支架背离所述耳罩的一端,所述外壳可绕所述转动轴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支架设为圆形架,所述金属铰链结构设于所述连接支架的外侧,所述耳罩向外侧凸设有圆形连接件,所述连接支架可转动地套设于所述圆形连接件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折叠头戴式耳机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头戴支架的端部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内设有第一限位板及转动轴,金属铰链结构固定于转动轴并可绕转动轴转动于安装槽内,当耳机使用时,金属铰链抵接于安装槽的内侧壁,连接支架向内转动时,金属铰链从抵接于安装槽的内侧壁转动至抵接于第一限位板,以实现连接支架的折叠,且实现该头戴式耳机在使用状态下及折叠状态下的限位作用,转动轴转动于安装槽内,转动体验提高,并且结构十分简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头戴式耳机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头戴式耳机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头戴式耳机的第二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0-头戴支架;200-连接支架;300-耳罩;11-安装槽;12-转动轴;13-壳体组件;21-金属铰链结构;31-圆形连接件;111-第一限位板;112-第二限位板;121-固定螺母;122-第二限位片;123-套筒件;131-第一壳体;132-第二壳体;211-金属铰链;212-连接片;213-第一限位片;214-外壳;1311-固定座;1312-通孔;1321-转动槽;1322-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头戴式耳机包括头戴支架100、连接支架200及耳罩300。

具体地,头戴支架100呈“U”字型,两连接支架200分别设于头戴支架100两端部,耳罩300设于各连接支架200上,各连接支架200背离耳罩300的一端设有金属铰链结构21,头戴支架100的端部内设有安装槽11,安装槽11内设有转动轴12,金属铰链结构21固定于转动轴12的中部并可绕转动轴12转动于安装槽11内,安装槽11远离连接支架200的一侧设有第一限位板111,第一限位板111与转动轴12平行设置,金属铰链结构21可从抵接于安装槽11的内侧壁向内转动至抵接于第一限位板111以实现连接支架200的折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在头戴支架100的端部设有安装槽11,安装槽11内设有第一限位板111及转动轴12,金属铰链结构21固定于转动轴12并可绕转动轴12转动于安装槽11内,第一限位板111及安装槽11的内侧壁用于限位作用,具体为,当耳机使用时,金属铰链211抵接于安装槽11的内侧壁,使得耳机佩戴在人体耳朵上时,不会使得连接支架200绕转动轴12向头戴支架100的外侧转动,从而避免耳机的变形;当连接支架200向内转动时至完成连接支架200的折叠,金属铰链211从抵接于安装槽11的内侧壁转动至抵接于第一限位板111,以实现连接支架200的折叠,使得连接支架200的转动折叠带动耳罩300完成折叠后,金属铰链211抵接于第一限位板111,避免连接支架200在非人为的作用下继续向头戴支架100的内侧转动从而导致的耳罩300挤压头戴支架100,从而减小耳机在折叠后损坏的可能。安装槽11及第一限位板111的设置可实现该头戴式耳机在使用状态下及折叠状态下的限位作用,保证金属铰链结构21的转动范围。转动轴12与安装槽11的内侧壁之间还设有避空间隙,转动轴12与金属铰链结构21转动于安装槽11内,转动轴12转动体验提高,并且结构十分简单。

具体地,连接支架200的金属铰链结构21绕转动轴12向头戴支架100的内侧转动,带动连接支架200转动以实现两个耳罩300向“U”字型的两端的内侧折叠。转动轴12转动过程中始终与第一限位板111平行,转动轴12还平行于头戴支架100的端部及连接支架200的端部连接的一侧,便于连接支架200的折叠。本实施例中,转动轴12及金属铰链结构21均为金属材料设置,为了实现耳机的使用轻便,第一限位板111设置为塑料材质板,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选择适宜的轻便且硬度大的材料。

具体地,头戴支架100的端部上可以设置为一个壳体的支架或者两个壳体形成的支架,头戴支架100的端部为一个壳体的支架时,支架的一端设有开孔,安装槽11设于支架的内部,该安装槽11连通开孔,使得连接支架200的金属铰链211通过开孔伸入安装槽11内,并且能够转动于安装槽11内;当头戴支架100的端部为两个壳体的支架时,安装槽11设置在一个壳体的内侧,另一个壳体则设置于该壳体上,两个壳体的一端上设有开孔,金属铰链结构21通过该开孔伸入到安装槽11内转动,以实现连接支架200的折叠。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本实施例中,金属铰链结构21包括金属铰链211及设于金属铰链211一端的两间隔设置的连接片212,连接片212向转动轴12延伸且垂直于第一限位板111且固定于转动轴12,金属铰链211通过连接片212绕转动轴12向内转动以实现转动,当金属铰链211转动完成至连接片212抵接于第一限位板111时,连接支架200完成折叠,第一限位板111的作用控制了连接支架200折叠的角度范围,避免连接支架200在非人为的作用下继续向头戴支架100的内侧转动从而导致的耳罩300挤压头戴支架100,从而减小耳机在折叠后损坏的可能。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本实施例中,金属铰链结构21还包括设于金属铰链211两侧的两间隔设置的第一限位片213,第一限位片213垂直于第一限位板111设置,第一限位片213向安装槽11的内侧壁延伸,当耳机在使用时,第一限位片213抵接于安装槽11的内侧壁,以防止连接支架200绕转动轴12向头戴支架100的外侧转动,从而避免耳机的变形。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本实施例中,安装槽11上还设有两间隔且相对设置的第二限位板112,第二限位板112垂直于第一限位板111且两第二限位板112分别设于第一限位板111的两端,转动轴12贯穿安装槽11且转动轴12的两端分别固定于两第二限位板112的外侧,即转动轴12的两端也固定于第一限位板111的两端外,转动轴12的中部设于安装槽11内金属铰链结构21固定于转动轴12的中部,即金属铰链211转动于安装槽11内。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4,本实施例中,头戴支架100的端部设有壳体组件13,壳体组件13包括两个壳体结构,分别是第一壳体131及固定于第一壳体131上的第二壳体132,安装槽11设于第一壳体131上,第一壳体131的内侧壁为安装槽11的内侧壁,第一限位板111及两第二限位板112设于第一壳体131上且向外延伸,第一限位板111、两第二限位板112及第一壳体131的内侧壁围合形成安装槽11。当耳机在使用时,第一限位片213抵接于安装槽11的内侧壁,也就是抵接于第一壳体131的内侧壁。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31上设有两固定座1311,两固定座1311设于安装槽11外且固定于两第二限位板112的外侧,固定座1311设有可供转动轴12转动的通孔1312,则转动轴12贯穿两个固定座1311的通孔1312并可转动于该通孔1312内。安装槽11设置于两个固定座1311之间,且金属铰链结构21转动于两个固定座1311之间。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本实施例中,转动轴12两端设有固定螺母121,固定螺母121与固定座1311之间设有第二限位片122,第二限位片122与固定螺母121共同止挡于通孔1312外侧以防止转动轴12脱离固定座1311,固定螺母121与转动轴12同步转动;连接片212及固定座1311之间还设有套筒件123,套筒件123两端分别抵接于连接片212及固定座1311,且两套筒件123分别止挡于两通孔1312相对的一侧,即通孔的内侧,使得连接片212固定于转动轴12上且不容易在转动轴12上移动,避免连接支架200容易松动而导致耳机容易晃动的情况,提高使用体验。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4,本实施例中,第二壳体132内侧设有两可分别供两固定螺母121转动的转动槽1321,两转动轴12槽之间还设有“U”字型的滑槽1322,两转动槽1321对称设置于滑槽1322的两侧,第一壳体131及第二壳体132的一端设有连接口,滑槽1322连通连接口,连接口抵接于连接支架200与金属铰链结构21连接的一端,滑槽1322的开口方向垂直于转动轴12并朝向连接支架200于头戴支架100的端部连接的一端,即连接支架200与金属铰链结构21连接的一端。第一限位板111抵接于滑槽1322的底部一端,金属铰链211一端设于安装槽11内,另一端可穿过滑槽1322且伸出第二壳体132且绕转动轴12转动于滑槽1322。金属铰链211还可抵接于滑槽1322的内侧壁,避免连接支架200在非人为的作用下继续向头戴支架100的内侧转动从而导致的耳罩300挤压头戴支架100,从而减小耳机在折叠后损坏的可能。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中,金属铰链结构21外设有外壳214,金属铰链结构21固定于外壳214内部,外壳214一端固定于连接支架200背离耳罩300的一端,外壳214可绕转动轴12转动,该外壳214可作为装饰品。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本实施例中,连接支架200设为圆形架,金属铰链结构21设于连接支架200的外侧,耳罩300向外侧凸设有圆形连接件31,连接支架200可转动地套设于圆形连接件31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