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机磁吸充电母头置放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69647发布日期:2020-01-21 23:57阅读:746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机磁吸充电母头置放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手机辅助配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手机磁吸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机已经日渐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电子产品,但随着手机体型的日渐增大,以及手机屏幕日渐被作为影视播放的工具,人们对于手机支架的需求也日渐增长。

目前市面上现有的手机支架,其一般仅仅提供一个承载作用,若需要具备充电功能,一般需要用户自行进行接线操作,操作繁琐且耗时耗力。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手机支架磁吸充电母头的置放结构,采用本结构,可令手机支架实现手机承载摆放且同时可以灵便充电的技术效果,方便快捷,结构巧妙。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按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手机磁吸充电母头置放结构,包括支撑板、容置腔体和活动块;

所述支撑板下端设置有固定叉,所述容置腔体的对应位置设置有固定孔,容置腔体还有可容纳活动块的空腔,活动块置于其中,所述活动块上设置有用于与插入手机充电口的磁吸充电公头相互吸引的磁吸充电母头。

进一步的,所述容置腔体上端设置承载手机的承载平台,所述承载平台下方设置容纳活动块并可容之前后左右上下各维度自由活动并预留一定空余位的空腔;

所述活动块两侧设置限位挡板,使之在上述空腔内既可以自由活动,又不至于脱出。

所述活动块上端为磁吸充电母头,底端连接于一柔性导线,导线内线束与所述活动快内的磁吸充电母头之电极分别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容置腔体上的承载平台前端设置有挡条;

支撑板下端的上固定叉和下固定叉,分别插入容置腔体对应的上固定孔和下固定孔并实现紧配合,容置腔体设置的空腔与支撑板下端的挡板围合形成一闭合空腔。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手机磁吸充电母头置放结构,可应用于车载支架或者桌面支架,当用户将手机摆放至容置腔体上端的承载平台时,由于磁力的作用,空腔内自然下垂的活动块内的磁吸充电母头和安置在手机充电口的磁吸公头相互吸引,活动块自动循迹改变位置使得两者吸合实现电连接,实现了手机可支撑摆放且同时无需精确对准就可充电的技术效果,方便快捷,结构巧妙。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手机磁吸充电母头置放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手机磁吸充电母头置放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1公开了一种手机磁吸充电母头置放结构,包括支撑板1、容置腔体2和活动块3;

支撑板1下端设置有上固定叉11和下固定叉12,容置腔体2的对应位置设置有上固定孔21和下固定孔22,容置腔体2上端设置承载手机的承载平台23,所述承载平台23下方设置空腔24,空腔24用于容置活动块3。

具体的,活动块3上端固定有磁吸充电母头31;

活动块3两侧设置限位挡板32;

活动块3底端连接于柔性导线33,导线33内线束与所述活动块3内的磁吸充电母头31之电极分别电连接;

支撑板1下端的上固定叉11和下固定叉12,分别插入容置腔体2对应的上固定孔21和下固定孔22并实现紧配合,容置腔体2设置的空腔24与支撑板1下端的挡板13围合形成一闭合空腔;

活动块3在空腔24内位置宽松,其上下左右前后各个方向均有较大的自由度,便于自由活动以对位手机的磁吸公头;

活动块3两侧设置限位挡板32,使之在上述空腔24内既可以自由活动,又不至于从容置腔体2上下设置的开口25、26处脱出。

容置腔体2上的承载平台23前端设置有挡条27,用以阻止手机滑出。

容置腔体2建议采用非金属材料如塑料、橡胶、硅胶制成。

本结构可应用于常见的车载支架或者桌面支架,支撑板为其末端,其余部分为采用现有技术,此处不再描述。

通过采用上述公开的手机磁吸充电母头置放结构的手机支架,用户将充电口设置有磁吸公头的手机摆放至容置腔体2上端设置的承载平台23上时,平台23通过支撑板1下端设置的上固定叉11可以对手机起到承载作用,同时由于磁力的作用,固定于活动块3的磁吸充电母头31和安置在手机充电口的磁吸公头相互吸引,活动块3即可通过适当改变位置使得两者对准吸合,实现电连接以达到充电目的。下固定叉12起到加强固定及维持结构稳定的作用。本方案实现了手机可承载摆放且同时可以充电的技术效果,方便快捷,结构巧妙。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