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折叠柔性屏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08051发布日期:2020-01-15 01:13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折叠柔性屏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电子产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折叠柔性屏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用户对于电子产品的使用要求越来越高,导致电子产品的功能越来越多样化,并且也有许多新形态的电子产品应运而生,例如具有柔性屏幕的手机平板电脑等。

柔性屏幕指的是一种能够实现弯曲的显示屏幕,其能够使电子产品的性能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同时柔性屏幕还具有不可张拉的特性,即柔性屏幕无法承受压缩力或拉伸力,否则会造成柔性屏幕的损坏,因此就需要保证电子产品上与柔性屏幕连接的转轴机构等部件在工作时,不会对柔性屏幕施加压缩力和拉伸力。

因此,如何使转轴机构能够与柔性屏幕配合使用,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折叠柔性屏移动终端,其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可折叠柔性屏移动终端,包括第一终端主体、第二终端主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终端主体与所述第二终端主体上的柔性屏,所述第一终端主体与所述第二终端主体相间隔设置,两者之间通过翻转连接件可相对翻转连接;所述第一终端主体及所述第二终端主体上相对的一侧分别设置有主体连接槽,翻转过程中所述翻转连接件的两端可选择性于所述第一终端主体和所述第二终端主体上的主体连接槽中滑动。

作为所述的可折叠柔性屏移动终端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主体连接槽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终端主体上的第一主体连接槽以及位于所述第二终端主体上的第二主体连接槽,所述翻转连接件包括相对铰接的第一连杆组件以及第二连杆组件,所述第一连杆组件远离所述第二连杆组件的端部可滑动的设置于所述第一主体连接槽中,所述第二连杆组件的端部可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二主体连接槽中。

作为所述的可折叠柔性屏移动终端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连杆组件包括第一固定杆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杆端部的第一弹性支撑件,所述第一弹性支撑件设置在所述第一主体连接槽中,所述第一终端主体与所述第二终端主体相对翻转时,所述第一固定杆选择性压缩所述第一弹性支撑件;

所述第二连杆组件包括第二固定杆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杆端部的第二弹性支撑件,所述第二弹性支撑件设置在所述第二主体连接槽中,所述第二终端主体与所述第一终端主体相对翻转时,所述第二固定杆选择性压缩所述第二弹性支撑件。

作为所述的可折叠柔性屏移动终端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连杆组件呈弧形结构,具有第一凸面和第一凹面,所述第一凸面朝向所述第一终端主体设置有所述柔性屏的一侧设置;所述第二连杆组件呈弧形结构,具有第二凹面和第二凸面,所述第二凸面朝向所述第二终端主体设置有所述柔性屏的一侧设置。

作为所述的可折叠柔性屏移动终端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连杆组件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主体连接槽中与所述第一滑槽对应的设置有第一导向轴,所述第一连杆组件可沿所述第一导向轴滑动到所述第一主体连接槽中;所述第二连杆组件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主体连接槽中与所述第二滑槽对应的设置有第二导向轴,所述第二连杆组件可沿所述第二导向轴滑动到所述第二主体连接槽中。

作为所述的可折叠柔性屏移动终端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主体连接槽中设置有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导向轴为设置在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驱动轴输出端的第一齿轮轴,所述第一滑槽中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齿轮轴相配合的第一齿条;所述第二主体连接槽中设置有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二导向轴为设置在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驱动轴输出端的第二齿轮轴,所述第二滑槽中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齿轮轴相配合的第二齿条。

作为所述的可折叠柔性屏移动终端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主体连接槽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终端主体上的第一主体连接槽以及额日语所述第二终端主体上的第二主体连接槽;所述翻转连接件为由若干连杆依次铰接形成的链式连接组件,所述链式连接组件的两端分别为第一齿轮转轴以及第二齿轮转轴,所述第一齿轮转轴设置在所述第一主体连接槽中,可相对于位于所述第一主体连接槽中的第一齿条移动设置,所述第二齿轮转轴设置在所述第二主体连接槽中,可相对于位于所述第二主体连接槽中的第二齿条移动设置。

作为所述的可折叠柔性屏移动终端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主体连接槽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终端主体上的第一主体连接槽以及位于所述第二终端主体上的第二主体连接槽,所述翻转连接件为链条,所述链条分别连接位于所述第一主体连接槽中的第一滑轮以及位于所述第二主体连接槽中的第二滑轮,所述第一滑轮于所述第一主体连接槽中可移动设置,所述第二滑轮于所述第二主体连接槽中可移动设置。

作为所述的可折叠柔性屏移动终端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链条包括第一链条和第二链条,所述第一链条分别连接第一转轴位以及于所述第一滑轮,所述第二链分别连接第二转轴以及所述第二滑轮,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二转轴同心设置。

作为所述的可折叠柔性屏移动终端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主体连接槽上设置有第一腰型导向槽,所述第一滑轮位于所述第一腰型导向槽中可选择性沿所述第一腰型导向槽滑动,所述第二主体连接槽上设置有第二腰型导向槽,所述第二滑轮位于所述第二腰型导向槽中可选择性沿所述第二腰型导向槽滑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方案中通过在第一终端主体以及第二终端主体在展开状态下相对的一侧设置设置主体连接槽,使得在翻转过程中用于连接第一终端主体和第二终端主体的翻转连接件可改变进入主体连接槽中的长度,从而使移动终端展开的状态下翻转连接件能够有足够的长度使第一终端主体与第二终端主体保持相对较远的距离,而在移动终端折叠的状态下,翻转连接件位于第一终端主体与第二终端主体之间的部分缩短,进而使得第一终端主体与第二终端主体之间的距离缩短,避免柔性屏被拉伸造成损坏。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可折叠柔性屏移动终端展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可折叠柔性屏移动终端展开状态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可折叠柔性屏移动终端折叠状态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可折叠柔性屏移动终端展开状态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述可折叠柔性屏移动终端展开状态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述可折叠柔性屏移动终端折叠中间状态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述可折叠柔性屏移动终端折叠完成状态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述可折叠柔性屏移动终端展开状态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述可折叠柔性屏移动终端折叠中间状态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述可折叠柔性屏移动终端折叠完成状态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述可折叠柔性屏移动终端分解状态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所述可折叠柔性屏移动终端展开状态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所述可折叠柔性屏移动终端折叠至中间状态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所述可折叠柔性屏移动终端折叠完成状态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所述可折叠柔性屏移动终端展开状态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所述可折叠柔性屏移动终端折叠状态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所述可折叠柔性屏移动终端展开状态内部结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所述可折叠柔性屏移动终端折叠状态内部结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4中:

101、第一终端主体;102、第二终端主体;103、柔性屏;104、第一主体连接槽;105、第二主体连接槽;106、第一固定杆;107、第一弹性支撑件;108、第二固定杆;109、第二弹性支撑件;110、柔性软胶套;

图5-11中:

201、第一终端主体;202、第二终端主体;203、柔性屏;204、第一主体连接槽;205、第二主体连接槽;206、第一连杆组件;207、第一滑槽;208、第一导向轴;209、第二连杆组件;210、第二导向轴;211、第二滑槽;

图12-14中:

301、第一终端主体;302、第二终端主体;303、柔性屏;304、第一主体连接槽;305、第二主体连接槽;306、链式连接组件;307、第一齿轮转轴;308、第二齿轮转轴;

图15-18中:

401、第一终端主体;402、第二终端主体;403、柔性屏;404、第一主体连接槽;405、第二主体连接槽;406、第一链条;407、第一转轴;408、第一滑轮;409、第一腰型导向槽;410、第二链条;411、第二转轴;412、第二滑轮;413、第二腰型导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应作广义”、“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一:

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可折叠柔性屏移动终端,包括第一终端主体101、第二终端主体102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终端主体101与所述第二终端主体102上的柔性屏103,所述第一终端主体101与所述第二终端主体102相间隔设置,两者之间通过翻转连接件可相对翻转连接;所述第一终端主体101及所述第二终端主体102上相对的一侧分别设置有主体连接槽,翻转过程中所述翻转连接件的两端可选择性于所述第一终端主体101和所述第二终端主体102上的主体连接槽中滑动。

所述主体连接槽的深度方向沿所述第一终端主体101以及第二终端主体102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翻转连接件在所述主体连接槽中滑动可以为沿所述主体连接槽的深度方向滑动,或,为同时沿所述主体连接槽的深度方向以及所述第一终端主体101以及所述第二终端主体102的厚度方向滑动。

本方案中通过在第一终端主体101以及第二终端主体102在展开状态下相对的一侧设置主体连接槽,使得在翻转过程中用于连接第一终端主体101和第二终端主体102的翻转连接件可改变进入主体连接槽中的长度,从而使移动终端展开的状态下翻转连接件能够有足够的长度使第一终端主体101与第二终端主体102保持相对较远的距离,而在移动终端折叠的状态下,翻转连接件位于第一终端主体101与第二终端主体102之间的部分缩短,进而使得第一终端主体101与第二终端主体102之间的距离缩短,避免柔性屏103被拉伸造成损坏。

具体的,本实施例所述的可折叠柔性屏移动终端的主体连接槽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终端主体101上的第一主体连接槽104以及位于所述第二终端主体102上的第二主体连接槽105,所述翻转连接件包括相对铰接的第一连杆组件以及第二连杆组件,所述第一连杆组件远离所述第二连杆组件的端部可滑动的设置于所述第一主体连接槽104中,所述第二连杆组件的端部可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二主体连接槽105中。

所述第一连杆组件包括第一固定杆106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杆106端部的第一弹性支撑件107,所述第一弹性支撑件107设置在所述第一主体连接槽104中,所述第一终端主体101与所述第二终端主体102相对翻转时,所述第一固定杆106选择性压缩所述第一弹性支撑件107;

所述第二连杆组件包括第二固定杆108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杆108端部的第二弹性支撑件109,所述第二弹性支撑件109设置在所述第二主体连接槽105中,所述第二终端主体102与所述第一终端主体101相对翻转时,所述第二固定杆108选择性压缩所述第二弹性支撑件109。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终端主体101与第二终端主体102相连接的位置设置有柔性软胶套110。

本实施例所述的可折叠柔性屏移动终端的翻折过程如下:

可折叠柔性屏移动终端展开状态下,位于第一终端主体101与第二终端主体102之间的翻转连接件需要的长度最大,此时第一弹性支撑件107与第二弹性支撑件109均处于伸展状态,第一固定杆106和第二固定杆108均只有端部分别位于对应的第一主体连接槽104和第二主体连接槽105中。

当需要对所述第一终端主体101与第二终端主体102进行翻折使可折叠柔性屏移动终端处于折叠状态的时候,第一固定杆106与第二固定杆108绕两者之间的铰接轴转动,此时第一固定杆106向第一主体连接槽104内部移动,对第一弹性支撑件107进行挤压,第二固定杆108向第二主体连接槽105内部移动,对第二弹性支撑件109进行挤压,此过程中第一终端主体101与第二终端主体102相互靠近,翻转连接件位于第一终端主体101与第二终端主体102之间的部分变短,从而使得柔性屏103在翻转过程中不会被拉伸。

在需要将可折叠柔性屏移动终端恢复至展开状态时,第一固定杆106与第二固定杆108做与展开时相反方向的转动,此时第一固定杆106向第一主体连接槽104的外部方向移动,解除对第一弹性支撑件107的挤压;第二固定杆108向第二主体连接槽105的外部移动,解除对第二弹性支撑件109的挤压,此过程中第一终端主体101与第二终端主体102相互远离,翻转连接件位于第一终端主体101与第二终端主体102之间的部分变长,从而使柔性屏103能够展开至最伸展的状态。

实施例二:

如图5-图1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可折叠柔性屏移动终端,包括第一终端主体201、第二终端主体202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终端主体201与所述第二终端主体202上的柔性屏203,所述第一终端主体201与所述第二终端主体202相间隔设置,两者之间通过翻转连接件可相对翻转连接;所述第一终端主体201及所述第二终端主体202上相对的一侧分别设置有主体连接槽,翻转过程中所述翻转连接件的两端可选择性于所述第一终端主体201和所述第二终端主体202上的主体连接槽中滑动。

所述主体连接槽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终端主体201上的第一主体连接槽204以及位于所述第二终端主体202上的第二主体连接槽205,所述翻转连接件包括相对铰接的第一连杆组件206以及第二连杆组件209,所述第一连杆组件206远离所述第二连杆组件209的端部可滑动的设置于所述第一主体连接槽204中,所述第二连杆组件209的端部可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二主体连接槽205中。

本实施例中所述翻转连接件的结构与实施例一种翻转连接件的结构不同,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杆组件206呈弧形结构,具有第一凸面和第一凹面,所述第一凸面朝向所述第一终端主体201设置有所述柔性屏203的一侧设置;所述第二连杆组件209呈弧形结构,具有第二凹面和第二凸面,所述第二凸面朝向所述第二终端主体202设置有所述柔性屏203的一侧设置。

所述第一连杆组件206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一滑槽207,所述第一主体连接槽204中与所述第一滑槽207对应的设置有第一导向轴208,所述第一连杆组件206可沿所述第一导向轴208滑动到所述第一主体连接槽204中;所述第二连杆组件209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二滑槽211,所述第二主体连接槽205中与所述第二滑槽211对应的设置有第二导向轴210,所述第二连杆组件209可沿所述第二导向轴210滑动到所述第二主体连接槽205中。

本实施例中所述主体连接槽的深度方向沿所述第一终端主体201以及第二终端主体202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翻转连接件同时沿所述主体连接槽的深度方向以及所述第一终端主体201以及所述第二终端主体202的厚度方向滑动。

具体的,本实施例所述的可折叠柔性屏移动终端的翻折过程如下:

可折叠柔性屏移动终端展开状态下,位于第一终端主体201与第二终端主体202之间的翻转连接件需要的长度最大,此时第一滑槽207远离第二连杆组件209的端部与第一导向轴208接触,第二滑槽211远离第一连杆组件206的端部与第二导向轴210接触。

当需要对所述第一终端主体201与第二终端主体202进行翻折使可折叠柔性屏移动终端处于折叠状态的时候,第一连杆组件206沿第一滑槽207的中心线方向相对于第一导向轴208滑动,由于第一滑槽207与第一连杆组件206同样呈弧形,所述第一连杆组件206的端部向第一主体连接槽204的底部移动的同时也发生向第一主体连接槽204远离所述柔性屏203的一侧的侧壁方向的移动,同样的,所述第二连杆组件209的端部向第二主体连接槽205的底部移动的同时也发生向第二主体连接槽205远离所述柔性屏203的一侧的侧壁方向的移动,使得在可折叠柔性屏移动终端在折叠的过程中第一连杆组件206与第二连杆组件209能够更快速的向远离柔性屏203的方向移动,从而为柔性屏203的翻折提供空间,避免柔性屏203在翻折的过程中被拉伸。

在需要将可折叠柔性屏移动终端恢复至展开状态时,第一连杆组件206与第二连杆组件209各自做与折叠过程中相反的运动,第一连杆组件206沿第一滑槽207的中心线向远离第一主体连接槽204的底部的方向移动的同时也发生向第一主体连接槽204靠近所述柔性屏203的一侧的侧壁方向的移动,同样的,所述第二连杆组件209的端部向远离第二主体连接槽205的底部的方向移动的同时也发生向第二主体连接槽205靠近所述柔性屏203的一侧的侧壁方向移动。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主体连接槽204中设置有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导向轴208为设置在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驱动轴输出端的第一齿轮轴,所述第一滑槽207中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齿轮轴相配合的第一齿条;所述第二主体连接槽205中设置有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二导向轴210为设置在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驱动轴输出端的第二齿轮轴,所述第二滑槽211中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齿轮轴相配合的第二齿条。

通过所述第一齿轮轴与所述第一齿条相配合,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可驱动所述第一连杆组件206滑动,通过所述第二齿轮轴与所述第二齿条相配合,所述第二驱动电机可驱动所述第二连杆组件209滑动。

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电机固定在第一主体连接槽204中,第二驱动电机固定在第二主体连接槽205中,第一齿轮轴与第二齿轮轴相转动过程不相对于第一主体连接槽204以及第二主体连接槽205发生水平移动,仅自身进行转动,并带动设置与其配合的第一连杆组件206或第二连杆组件209相对于第一主体连接槽204或第二主体连接槽205进行移动。

实施例三:

如图12-图1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可折叠柔性屏移动终端,包括第一终端主体301、第二终端主体302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终端主体301与所述第二终端主体302上的柔性屏303,所述第一终端主体301与所述第二终端主体302相间隔设置,两者之间通过翻转连接件可相对翻转连接;所述第一终端主体301及所述第二终端主体302上相对的一侧分别设置有主体连接槽,翻转过程中所述翻转连接件的两端可选择性于所述第一终端主体301和所述第二终端主体302上的主体连接槽中滑动。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主体连接槽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终端主体301上的第一主体连接槽304以及位于所述第二终端主体302上的第二主体连接槽305;所述翻转连接件为由若干连杆依次铰接形成的链式连接组件306,所述链式连接组件306的两端分别为第一齿轮转轴307以及第二齿轮转轴308,所述第一齿轮转轴307设置在所述第一主体连接槽304中,可相对于位于所述第一主体连接槽304中的第一齿条移动设置,所述第二齿轮转轴308设置在所述第二主体连接槽305中,可相对于位于所述第二主体连接槽305中的第二齿条移动设置。

本方案能够使得所述链式连接组件306位于所述第一终端主体301以及第二终端主体302外部的部分缩短,给柔性屏303的变形留出一定的空间,使得柔性屏303弯曲的时候不用被拉伸。

优选的,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齿轮转轴307的第一齿轮驱动电机以及用于驱动所述第二齿轮转轴308的第二齿轮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齿轮转轴307与所述第二齿轮分别在所述第一齿轮驱动电机和所述第二齿轮驱动电机的驱动下相对于第一齿条以及第二齿条转动,使得第一齿轮转轴307伸入到所述第一主体连接槽304中,所述第二齿轮转轴308伸入到第二主体连接槽305中。

通过设置第一齿轮驱动电机以及第二齿轮驱动电机分别驱动所述第一齿轮转轴307以及所述第二齿轮转轴308,使得本方案所述的可折叠柔性屏移动终端的折叠与展开能够通过自动化控制。

本实施例所述的可折叠柔性屏移动终端的翻折过程如下:

可折叠柔性屏移动终端展开状态下,位于第一终端主体301与第二终端主体302的之间的翻转连接件需要的长度最大,此时链式连接组件306位于所述第一终端主体301与第二终端主体302之间的部分最长,即,第一齿轮转轴307进入到第一主体连接槽304中的距离最浅,第二齿轮转轴308进入第二主体连接槽305中的距离最浅,此时链式连接组件306的长度被拉伸到最大,由此限制了第一终端主体301与第二终端主体302之间的最大距离,从而避免了柔性屏303被过度拉扯导致损坏。

当需要对第一终端主体301与第二终端主体302进行翻折使可折叠柔性屏移动终端处于折叠状态的时候,第一齿轮转轴307向第一主体连接槽304的内部移动,第二齿轮转轴308向第二主体连接槽305的内部移动,同时链式连接组件306上的各个铰接轴位置发生转动,实现第一终端主体301与第二终端主体302之间的相对转动。

在由折叠状态向展开状态变形的过程中,上述部件进行相反方向的运动。

实施例四:

如图15-图1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可折叠柔性屏移动终端,包括第一终端主体401、第二终端主体402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终端主体401与所述第二终端主体402上的柔性屏403,所述第一终端主体401与所述第二终端主体402相间隔设置,两者之间通过翻转连接件可相对翻转连接;所述第一终端主体401及所述第二终端主体402上相对的一侧分别设置有主体连接槽,翻转过程中所述翻转连接件的两端可选择性于所述第一终端主体401和所述第二终端主体402上的主体连接槽中滑动。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主体连接槽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终端主体401上的第一主体连接槽404以及位于所述第二终端主体402上的第二主体连接槽405,所述翻转连接件为链条,所述链条分别连接位于所述第一主体连接槽404中的第一滑轮408以及位于所述第二主体连接槽405中的第二滑轮412,所述第一滑轮408于所述第一主体连接槽404中可移动设置,所述第二滑轮412于所述第二主体连接槽405中可移动设置。

滑轮在转动的过程中可将各自对应的链条进行拉伸或推动,从而实现将第一终端主体401与第二终端主体402之间的相对位置的变化控制。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链条包括第一链条406和第二链条410,所述第一链条406分别连接第一转轴407位以及于所述第一滑轮408,所述第二链条410分别连接第二转轴411以及所述第二滑轮412,所述第一转轴407与所述第二转轴411同心设置。所述第一主体连接槽404上设置有第一腰型导向槽409,所述第一滑轮408位于所述第一腰型导向槽409中可选择性沿所述第一腰型导向槽409滑动,所述第二主体连接槽405上设置有第二腰型导向槽413,所述第二滑轮412位于所述第二腰型导向槽413中可选择性沿所述第二腰型导向槽413滑动。

本实施例所述的可折叠柔性屏移动终端的翻折过程如下:

可折叠柔性屏移动终端展开状态下,位于第一终端主体401与第二终端主体402之间的翻转连接件需要的长度最大,此时链条位于第一终端主体401与第二终端主体402之间的部分最长,即,第一滑轮408位于第一腰型导向槽409靠近第一转轴407的端部,第二滑轮412位于第二腰型导向槽413靠近第二转轴411的端部。

当需要对第一终端主体401与第二终端主体402进行翻折使可折叠柔性屏移动终端处于折叠状态的时候,第一滑轮408带动第一链条406向第一主体连接槽404的内部移动,第二滑动带动第二链条410向第二主体连接槽405的内部移动。

当需要对展开状态下的可折叠柔性屏移动终端进行翻折时,第一滑轮408带动第一链条406向第一主体连接槽404的外部移动,第二滑轮412带动第二链条410向第二主体连接槽405的外部移动。

于本文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