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配线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70050发布日期:2020-05-22 22:15阅读:565来源:国知局
智能配线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配线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配线架。



背景技术: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英语:5thgenerationmobilenetworks或5thgenerationwirelesssystems、5th-generation,简称5g)是最新一代蜂窝移动通信技术,是4g(lte-a、wimax)、3g(umts、lte)和2g(gsm)系统后的延伸,5g的性能目标是高数据速率、减少延迟、节省能源、降低成本、提高系统容量和大规模设备连接,大规模设备连接对光纤配线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需要用到智能配线架,智能配线架是网络应用的物理平台,作为承载网络应用、信息技术领域的基础设施,在建筑物的智能化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经检索,申请号为201811458812.5的专利文件公开了光纤智能配线架,包括底板、竖直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空心的圆柱架、间隔套设在所述圆柱架上的接线环以及设置在所述接线环外围的用于盘绕光纤的盘纤架,所述接线环的环壁上贯穿设置有光纤法兰头,所述光纤法兰头的内端与所述圆柱架的内部连通,所述接线环内设置有用于监测光纤实时状态的监测组件,所述接线环的外壁上设置有告警灯。该专利简单紧凑,节约空间,间隔设置的接线环以及设置在接线环外围的盘纤架不仅能够容纳更多的光纤,同时光纤能够整齐的盘绕在盘纤架上,防止误触在运光路对业务造成不良影响;而且能够更好实时监测光路通道运行状态。

但是上述的光纤智能配线架为一体式结构,接线环的数量固定,不便于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增加或减少接线环的数量,因此我们提出了智能配线架,用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光纤智能配线架为一体式结构,接线环的数量固定,不便于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增加或减少接线环的数量的缺点,而提出的智能配线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智能配线架,包括多个接线环,多个接线环的环壁上均贯穿设置有多个光纤法兰头,所述接线环的外壁上设置有告警灯,接线环的下方设有底板,多个接线环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连接板,多个连接板的底部均开设有两个固定槽,多个接线环和底板的顶部均固定安装有两个l形固定块,l形固定块与对应的固定槽相卡装,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通孔,通孔与对应的两个固定槽相连通,通孔的顶部内壁上开设有柱形槽,柱形槽内转动安装有蜗杆,所述蜗杆的底部延伸至通孔内并固定安装有限制板,限制板与对应的两个l形固定块相配合。

优选的,所述柱形槽的内壁开设有环形槽,蜗杆的外侧固定套设有环形块,环形块与环形槽的侧壁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连接板的一侧开设有转动孔,转动孔与柱形槽相连通,转动孔内转动安装有转动杆,转动杆的外侧固定套设有位于柱形槽内的蜗轮,蜗杆与蜗轮相啮合。

优选的,所述转动杆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转动块,转动块的一侧与连接板的外侧相接触。

优选的,所述转动块上开设有滑孔,滑孔内滑动安装有卡块,连接板的一侧开设有卡槽,卡块与卡槽相卡装。

优选的,所述滑孔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矩形槽,矩形槽内滑动安装有矩形块,矩形块的顶部与卡块的底部相焊接,矩形块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弹簧的一端,弹簧的另一端与矩形槽的一侧内壁相焊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使用时,将连接板底部的两个固定槽与两个l形固定块卡接,通过限制板对两个l形固定块进行限制,使两个l形固定块不会脱离两个固定槽;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卡块卡装到卡槽内,使转动块无法继续转动,从而使限制板的位置稳固,完成对接线环的安装;

3、本实用新型采用模块化组装,能够根据实际需要组装接线环的数量,满足使用需求,组装快速,节约时间,不需要借助任何工具即可完成,操作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智能配线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智能配线架的连接板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智能配线架的a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智能配线架的b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智能配线架的l形固定块与限制板连接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智能配线架的l形固定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接线环、2告警灯、3光纤法兰头、4底板、5连接板、6l形固定块、7固定槽、8通孔、9柱形槽、10蜗杆、11限制板、12蜗轮、13转动孔、14转动杆、15转动块、16卡块、17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6,智能配线架,包括多个接线环1,多个接线环1的环壁上均贯穿设置有多个光纤法兰头3,接线环1的外壁上设置有告警灯2,接线环1内设置有用于监测光纤实时状态的监测组件,监测组件包括led激光接收管、光电接收管、转换器、放大器、微控制器等,将接收到的光信号转换为电流信号,然后进入电阻网络进行电流电压转换,并且进行电压放大,经过模数转换和数据处理后根据预先设置的阈值监测光路通道中的运行状态,若超过阈值告警灯2显示为红灯,处于正常收发光范围则告警灯2显示为绿灯,能够更好实时监测光路通道运行状态,此为现有技术,在申请号为201811458812.5的专利文件中已经详细公开,接线环1的下方设有底板4,多个接线环1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连接板5,多个连接板5的底部均开设有两个固定槽7,多个接线环1和底板4的顶部均固定安装有两个l形固定块6,l形固定块6与对应的固定槽7相卡装,连接板5上开设有通孔8,通孔8与对应的两个固定槽7相连通,通孔8的顶部内壁上开设有柱形槽9,柱形槽9内转动安装有蜗杆10,蜗杆10的底部延伸至通孔8内并固定安装有限制板11,限制板11与对应的两个l形固定块6相配合,将连接板5底部的两个固定槽7与两个l形固定块6卡接,通过限制板11对两个l形固定块6进行限制,使两个l形固定块6不会脱离两个固定槽7,通过将卡块16卡装到卡槽17内,使转动块15无法继续转动,从而限制板11的位置稳固,完成对接线环1的安装,本实用新型采用模块化组装,能够根据实际需要组装接线环1的数量,满足使用需求,组装快速,节约时间,不需要借助任何工具即可完成,操作简单。

本实施例中,柱形槽9的内壁开设有环形槽,蜗杆10的外侧固定套设有环形块,环形块与环形槽的侧壁滑动连接,可以使蜗杆10稳定的转动;连接板5的一侧开设有转动孔13,转动孔13与柱形槽9相连通,转动孔13内转动安装有转动杆14,转动杆14的外侧固定套设有位于柱形槽9内的蜗轮12,蜗杆10与蜗轮12相啮合,通过转动杆14可以带动蜗轮12转动,蜗轮12转动使蜗杆10转动;转动杆14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转动块15,转动块15的一侧与连接板5的外侧相接触,通过转动块15可以带动转动杆14转动;转动块15上开设有滑孔,滑孔内滑动安装有卡块16,连接板5的一侧开设有卡槽17,卡块16与卡槽17相卡装,可以使转动块15无法再进行转动;滑孔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矩形槽,矩形槽内滑动安装有矩形块,矩形块的顶部与卡块16的底部相焊接,矩形块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弹簧的一端,弹簧的另一端与矩形槽的一侧内壁相焊接,当卡块16与卡槽17对准时,通过弹簧的作用可以使卡块16卡装到卡槽17内。

本实施例中,使用时,将连接板5底部的两个固定槽7与两个l形固定块6卡接,然后旋转转动块15,转动块15带动转动杆14转动,转动杆14带动蜗轮12转动,蜗轮12的转动使与其啮合的蜗杆10转动,通过蜗杆10的转动带动限制板11转动,限制板11的两侧转进两个固定槽7内对两个l形固定块6进行限制,使两个l形固定块6不会脱离两个固定槽7,通过转动块15的转动带动卡块16在连接板5的一侧圆周运动,当卡块16与卡槽17对准时,弹簧解除收缩状态,从而使矩形块带动卡块16向左移动,使卡块16卡装到卡槽17内,此时转动块15无法继续转动,从而使限制板11的位置稳固,完成一个接线环1的安装,采用上述步骤可继续增加接线环1的安装数量,以此满足实际的使用需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