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扬声器及其动子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13948发布日期:2020-04-07 22:10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一种扬声器及其动子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扬声器、传声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扬声器及其动子组件。



背景技术:

常规的扬声器主要通过线圈与磁铁相互作用来带动音膜产生振动,进而产生声音,其主要缺点有以下几点:

1、音膜为塑料薄膜,生产过程中不易操作,易出现音膜破损,从而导致产品不良;

2、耳机需要塞入耳朵才能听到声音,在特定的场合存在安全隐患,如骑行时佩戴入耳式耳机会隔断外界声音,导致无法准确判断路况,从而带来安全隐患;

3、封闭式的适用环境对耳朵的压迫感较大,长时间使用会带来耳朵疲劳,对耳膜有损伤,严重情况下甚至导致耳朵失聪。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需塞入耳朵,只需要贴附在耳朵附近的骨头位置、依靠骨传导实现声音传导的扬声器及其动子组件。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动子组件,包括线圈、支架、簧片与定位块;其中簧片为圆板结构,其圆板板面上设有通孔与通槽,通孔位于簧片的中心处,通槽为曲线槽,通槽有多条且以穿插形式绕通孔周向布置;线圈为环形,支架设置在线圈中心处且与线圈固连成整体,支架上具有用于插装定位簧片的凸台,簧片通过通孔套装在支架的凸台上并与支架连成整体,定位块设置在簧片上方并与穿过簧片通孔的凸台固连成整体。

进一步,簧片的外径大于线圈的外径,安装在支架上的簧片的边缘伸出线圈外。

进一步,支架上的凸台包括定位部与连接部,连接部穿过簧片的通孔,定位部与定位块分设在簧片的两侧并夹紧簧片。

进一步,线圈上连有两根连接线,连接线穿过簧片上的通槽。

进一步,簧片上的通槽有四条。

一种扬声器,包括动子组件与定子组件,动子组件为如上所述的结构;定子组件包括外壳、磁钢与导磁板,磁钢与导磁板均设置在外壳内部,其中磁钢的下表面与外壳相固接,磁钢的上表面与导磁板相固接,外壳端部设有安置簧片的台阶面,动子组件通过簧片悬置在外壳内并位于导磁板的上方。

进一步,还包括设置在动子组件中定位块上端面处的固定片,固定片通过其中心处的通孔与动子组件中的支架上的凸台固连成整体。

进一步,磁钢与外壳间粘接固定。

进一步,导磁板与磁钢间粘接固定。

进一步,动子组件中的簧片与外壳端部的台阶面间焊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动子组件中的簧片为金属材质,不仅易加工,且产品一致性好。通过金属材质的簧片来带动动子组件振动,既可取代常规的塑料音膜,可极大提升产品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该扬声器是通过线圈与定子组件中的永磁体相互作用带动金属簧片产生振动,进而产生声音,由于是将声音转化成不同频率的机械振动,只需要将其贴附在耳朵附近的骨头位置,即可通过人的颅骨、骨迷路、听神经、听觉中枢等来传递声波,从而听见清晰的声音,无需塞入耳朵,不会带来耳朵疲劳,能够杜绝耳朵因长期佩戴封闭式耳机所带来的损伤。

由于未堵塞、封闭耳朵,也不会阻断耳朵接受外界的声音,骑行时,仍能正常识别路上的安全信息,即在接收耳机信息的同时不影响同步接收外界的声音。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实用新型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优选的详细描述,其中:

图1为动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簧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扬声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爆炸图。

附图标记:

动子组件—1、线圈—101、支架—102、簧片—103、定位块—104、通孔—1031、通槽—1032、定位部—1021、连接部—1022;定子组件—2、外壳—201、磁钢—202、导磁板—203、台阶面—2011;固定片—3。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想,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图3,为一种动子组件1,包括线圈101、支架102、簧片103与定位块104;其中簧片103为圆板结构,其圆板板面上设有通孔1031与通槽1032,通孔1031位于簧片103的中心处,通槽1032为曲线槽,通槽1032有多条且以首尾穿插的形式绕通孔1031周向布置;线圈为环形,支架102设置在线圈101中心处且与线圈固连成整体,支架102上具有用于插装定位簧片103的凸台,簧片103通过通孔1031套装在支架102的凸台上并与支架102连成整体,定位块104设置在簧片103上方并与穿过簧片103通孔1031的凸台固连成整体。

具体的,支架102上的凸台包括定位部1021与连接部1022,其中连接部1022为细长的圆轴段,用于安装簧片103、定位块104等零部件,定位部1021为扁平圆台,其外径大于连接部1022的外径,用于隔挡、定位簧片103;连接部1022穿过簧片103的通孔1031,定位部1021与定位块104则分设在簧片103的两侧并夹紧簧片103。簧片103的外径大于线圈101的外径,安装在支架102上的簧片103的边缘伸出线圈101外,这样既可实现簧片103带动整个动子组件振动。装配时,线圈101与支架102间通过胶水粘接固定,簧片103与支架102上的连接部1022通过胶水粘接固定,定位块104与支架102上的连接部1022通过胶水粘接固定。

该动子组件1中,簧片103为金属材质,优选不锈钢材质,可冲压加工,不仅易加工,且产品一致性好。通过金属材质的簧片103来带动动子组件振动,既可取代常规的塑料音膜,可极大提升产品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线圈101上连有两根用于接收电信号的连接线,连接线以穿过簧片103上通槽1032的形式引出。

本实施例中的簧片103上设有四条通槽。四条通槽互不相通,但首尾穿插设置。如第一条通槽与第三条通槽相对设置,以顺时针方向来看,第二条通槽的首段位于第三条通槽尾段的外侧,第二条通槽的尾段位于第一条通槽首段的内侧,同样的,第四条通槽的首段位于第一条通槽尾段的外侧,第四条通槽的尾段位于第三条通槽首段的内侧。几条间断的通槽穿插环绕设置,不仅能增强簧片103的缓冲能力,还能降低簧片在振动时产生的噪音,有利于调节阻尼。

请参阅图4、图5,为一种扬声器,包括动子组件1与定子组件2,动子组件为如上所述的结构;定子组件2包括外壳201、磁钢202与导磁板203,磁钢202与导磁板203均设置在外壳201内部,其中磁钢202的下表面与外壳201相固接,磁钢202的上表面与导磁板203相固接,外壳201端部设有安置簧片103的台阶面2011,动子组件1通过簧片103悬置在外壳201内并位于导磁板203的上方。

具体的,定子组件中的磁钢202通过胶水与外壳201粘接固定,导磁板203通过胶水与磁钢202粘接固定。

该扬声器中,动子组件1装入到定子组件2的外壳201中后,通过簧片103的外缘与外壳端头的台阶面2011相配合,再通过激光焊接使簧片103与外壳201固定成整体,进而实现动子组件1与定子组件2的装配。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设置在动子组件1中定位块104上端面处的固定片3,固定片3通过其中心处的通孔与动子组件1中的支架102上的凸台固连成整体。即固定片3通过其上的通孔与支架上的连接部1022外圆相配合,然后通过胶水固定。固定片可将扬声器与其他零部件连接在一起,实现配合。

该扬声器的工作原理为:

通过给线圈的两根连接线提供信号,该信号是声音或音乐等音频文件(通过解码器)转成的电信号,线圈根据特定的电信号产生不规律的磁场,线圈产生的磁场与定子组件上的永磁体相互作用,从而带动金属簧片产生振动,进而产生声音。由于是将声音转化成不同频率的机械振动,只需要将其贴附在耳朵附近的骨头位置,即可通过人的颅骨、骨迷路、听神经、听觉中枢等来传递声波,从而听见清晰的声音。无需塞入耳朵,不会带来耳朵疲劳,能够杜绝耳朵因长期佩戴封闭式耳机所带来的损伤;同时,由于未堵塞、封闭耳朵,也不会阻断耳朵接受外界的声音,骑行时,仍能正常识别路上的安全信息,即在接收耳机信息的同时不影响同步接收外界的声音。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