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产品支撑架及手机保护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61425发布日期:2020-04-03 15:32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电子产品支撑架及手机保护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支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子产品支撑架及手机保护套。



背景技术:

科技的迅速发展,带动通讯设备的飞速发展,现有使用的手机更新换代速度快,功能越来越多,从原先的只能打电话发简讯,到至今的可以上网看电影,视频语音聊天等。通常人们都通过直接握持手机来观看电影或视频聊天。长时间握持手机的手会产生疲劳,进而导致手酸痛等现象的发生。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现有技术中,在手机的背面设置一个手机支撑架将手机支撑于桌面上,以避免长时间手动握持手机。现有技术中的手机支撑架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和手机分离的,将手机放置于该支撑架上就可以实现手机的固定放置,由于该种手机支撑架和手机是分离的,不能随手机一起移动,不便于日常生活中的携带;另一种是安装于手机背面的,该种支撑架可随手机一起移动,方便携带。

现有技术中,安装于手机背面的手机支撑架比较常见的一种结构为指环扣,指环扣设有圆柱形转轴机构和转动连接于转轴机构上的指环。将指环转过一定角度则可以将手机以横屏的方式倾斜地支撑在桌面上。为了便于指环的转动,转轴机构的背离手机的一端均超出指环设置,手机背面向下放置于桌面上时,转轴机构的端部与桌面接触,手机无法平稳的放置,容易发生晃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产品支撑架,以便对手机立起时进行支撑以及手机平放时的平稳放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产品支撑架,包括垫板、活动板以及折叠件;垫板固定在电子产品的背面;活动板与所述垫板平行相对,所述活动板可相对所述垫板移动,而与所述垫板相贴合或具有间隔;折叠件连接在所述活动板和所述垫板之间,并绕所述活动板的周侧设置为多个;每个所述折叠件包括可相对折叠地、且相连接的第一折板和第二折板;第一折板的另一端与所述垫板转动相接,第二折板的另一端与所述活动板转动相接;在所述活动板贴合于所述垫板上时,所述第一折板和所述第二折板相折叠而贴合,各折叠件位于所述活动板的外周,各折叠件相平齐;在所述活动板和所述垫板之间具有间隔时,所述第一折板和所述第二折板相对张开具有夹角。

可选地,所述活动板和所述垫板对称设置,且均为多边形结构,所述活动板和所述垫板的每个侧边对位连接一所述折叠件。

可选地,所述活动板和所述垫板均为正多边结构,所述折叠件在所述活动板的周侧均匀分布。

可选地,所述活动板和所述垫板均为正六边形结构。

可选地,所述第一折板和所述第二折板对称设置,且均为等腰梯形结构,所述第一折板和所述第二折板的梯形长边相连。

可选地,所述第一折板和所述第二折板内均具有磁性件,而能够磁性吸合。

可选地,所述活动板包括活动板主体、以及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活动板主体上的拉片;所述活动板主体上开设有通孔,所述拉片可容置于所述通孔内;所述活动板主体与所述折叠件相连接。

可选地,所述活动板、所述第一折板和所述第二折板均由硬质材料制成;所述活动板、所述第一折板和所述第二折板间隔地设置,并通过柔性材料包络为一个整体,以实现所述活动板、所述第一折板和所述第二折板之间的转动连接。

可选地,所述垫板由硬质材料制成,所述第二折板下端的柔性材料超出所述第二折板设置,且超出部分夹持于所述垫板内,以实现所述第二折板和所述垫板之间的转动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手机保护套,包括用于容置手机的手机套主体以及电子产品支撑架,所述手机套主体的正面开设有用于容纳手机的容置腔,所述电子产品支撑架的所述垫板固定于所述手机套主体的背面。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通过移动活动板,使活动板和垫板之间具有间隔,第一折板和第二折板相对张开,而使得活动板和垫板之间在手机的背面具有一定的长度,将手机横屏放置,以利用该电子产品支撑架和手机的左右侧边将手机倾斜的支撑于桌面上。

在活动板贴合于垫板上时,第一折板和第二折板相折叠,各折叠件位于活动板的外周,各折叠件相平齐,以便于将电子产品支撑架平放于桌面上,从而能够将手机背面向下平稳的放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手机保护套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电子产品支撑架处于立起状态;

图2是图1中手机保护套的背面结构示意图,其中,电子产品支撑架处于贴合状态;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子产品支撑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电子产品支撑架处于立起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中电子产品支撑架处于贴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电子产品支撑架;11、活动板;111、活动板主体;112、拉片;113、通孔;12、垫板;13、折叠件;131、第一折板;132、第二折板;2、手机套主体;21、容置腔。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实用新型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方式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结构,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参阅图1至图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手机保护套,包括用于容置手机的手机套主体2和电子产品支撑架1,手机套主体2的正面开设有用于容纳手机的容置腔21,该电子产品支撑架1固定于手机套主体2的背面。

本实施例中的电子产品包括手机、平板电脑、掌上阅读器等,下述以手机作为示例进行说明。

该电子产品支撑架1可通过自身形态的变化而处于立起状态或贴合状态。

图1示意了电子产品支撑架1的立起状态,此时,电子产品支撑架1构成突出于手机套主体2的立体结构,从而可和手机的左右侧边配合以将手机倾斜的支撑于桌面上。

图2示意了电子产品支撑架1的贴合状态,此时,电子产品支撑架1构成平板结构,略微超出手机套主体2的背面。当手机平放时,该电子产品支撑架1与桌面接触,各折叠件13位于活动板11的外周,各折叠件13相平齐,折叠件13平稳的放置于桌面上,以将手机平稳的放置于桌面上。在实际使用时,可在手机套主体2的背面开设凹槽,以将该电子产品支撑架1设置于凹槽内,以降低手机保护套的厚度。

在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电子产品支撑架1与手机套主体2结合为一体结构。在图3至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电子产品支撑架1作为独立的构件,可直接固定于手机上。电子产品支撑架1作为手机套的组成部分以及作为独立构件时的主要结构基本相同,以下以图3至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电子产品支撑架1进行具体介绍。

参阅图3至图5,本实施例的电子产品支撑架1包括活动板11、垫板12以及连接于活动板11和垫板12之间的折叠件13。

下述文本中提及的上下方位,以电子产品支撑架1的活动板11的方向为上方,电子产品支撑架1的垫板12的方向为下方。

其中,垫板12用于固定于手机。其中,在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垫板12固定于手机套主体2的背离容置腔21的一侧上,从而将电子产品支撑架1固定于手机套主体2上。具体地,垫板12镶嵌于手机套主体2内。

在图3至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垫板12还可以通过粘贴方式固定于手机上,在垫板12的背离活动板11的一面设置连接层,连接层为固态的胶。

垫板12的形状为正多边。具体地,垫板12的形状为正六边形,垫板12的周侧边连接于折叠件13。

参阅图3至图5,活动板11包括活动板主体111、以及可转动的连接于活动板主体111上的拉片112,活动板主体111上开设有通孔113,拉片112可容置于通孔113内。拉片112容置于通孔113内后,拉片112的上表面的高度和活动板主体111的上表面处于同一平面上,活动板主体111与折叠件13相连接。可以理解的,拉片112还可以位于活动板主体111的下方。通孔113可以用于手指伸入,以便将该电子产品支撑架1固定于手指上。

活动板11和垫板12平行相对设置,活动板11和垫板12上下对称设置,活动板11的形状为正多边形。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活动板主体111为与垫板12的形状相同的正六边形。

进一步地,活动板11和垫板12的每个侧边对位连接于同一折叠件13。具体地,活动板11和垫板12对称设置,活动板11和垫板12的对位设置的侧边连接于同一个折叠件13。

活动板11和垫板12的多边形的设置,便于在活动板11和垫板12的周侧边上安装折叠件13。

活动板11可相对垫板12相对移动,而使得活动板11与垫板12相贴合或具有间隔。具体为,活动板主体111和垫板12相贴合。

再次参阅图3至图5,折叠件13连接在活动板11和垫板12之间,折叠件13绕活动板11的周侧设置为多个,具体地,折叠件13在活动板11的周侧均匀分布。

进一步地,折叠件13包括可相对折叠地,且相连接的第一折板131和第二折板132,第一折板131的另一端与垫板12转动相接,第二折板132的另一端与活动板11转动相接。

第一折板131和第二折板132上下对称设置,且均为等腰梯形结构,第一折板131和第二折板132的梯形长边相连,第一折板131和第二折板132的梯形短边的长度等于活动板11的周侧边的长度。具体为,第一折板131上端与活动板主体111的周侧边的长度相等,第二折板132的下端的长度和垫板12的周侧边的长度相等。

通过第一折板131和第二折板132的对称设置的等腰梯形结构,以及第一折板131和第二折板132的梯形短边的长度等于活动板11的周侧边的长度,当活动板11相对垫板12移动时,第一折板131和第二折板132随之发生转动,当活动板11和垫板12之间的间隔到达预设位置时,多个折叠件13的第一折板131和第二折板132的侧边相抵接,止挡第一折板131和第二折板132的向着电子产品支撑架1内部方向的运动,多个折叠件13之间的相互抵接,该电子产品支撑架1形成上下两端窄中间宽的结构。支撑手机时,折叠件13的外侧抵顶于桌面而受到压力,折叠件13之间的抵接平衡折叠件13受到的压力,从而保持电子产品支撑架1的立起。

可以理解的,电子产品支撑架1形成上下两端窄中间宽的结构,在活动板11和垫板12之间具有间隔时,第一折板131和第二折板132始终处于活动板11和垫板12的外周,向下移动活动板11时,第一折板131和第二折板132随之相对转动,使得第一折板131和第二折板132自动贴合,且处于活动板11的外周。

进一步地,第一折板131和第二折板132内均具有磁性件,而能够磁性吸合。第一折板131和第二折板132内的磁性件的设置,使得第一折板131和第二折板132折叠时,保持第一折板131和第二折板132的折叠状态。具体地,可在第一折板131和第二折板132的其中一个上设置磁铁、另一个设置铁片;或者在第一折板131和第二折板132中均设置磁铁,第一折板131和第二折板132的磁铁的相对面的极性相反。

本实施例中,活动板11、第一折板131和第二折板132均由硬质材料制成,以保持自身的形状。活动板11、第一折板131和第二折板132间隔地设置,并通过柔性材料包络为一个整体,以实现活动板11、第一折板131和第二折板132之间的转动连接。

优选为,活动板11、第一折板131和第二折板132均由亚克力材料制成,活动板11、第一折板131和第二折板132通过布料包络为一个整体,然后在活动板11、第一折板131和第二折板132的外侧边包络皮质材料。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可在皮质材料上印刷不同的图案,以丰富该电子产品支撑架1的样式。

进一步地,垫板12由硬质材料制成,第二折板132下端的柔性材料超出第二折板132设置,且超出部分夹持于垫板12内,以实现第二折板132和垫板12之间的转动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垫板12由两块相同的硬质板组成,垫板12的两块硬质板分别通过布料包络,第二折板132下端的柔性材料的超出部分夹持于垫板12的两个硬质板之间。

可以理解的,活动板11、第一折板131、第二折板132和垫板12也可以通过同一个柔性材料包络为一个整体。

本实施例中,活动板11、第一折板131和第二折板132以及垫板12的厚度相同,以使得活动板11贴合于垫板12上时,第一折板131的上表面平齐。

基于上述结构,参阅图5所示的该电子产品支撑架1贴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在活动板11贴合于垫板12上时,第一折板131和第二折板132相折叠,各折叠件13位于活动板11的外周,各折叠件13相平齐,以便于将电子产品支撑架1平放于桌面上。具体地,所有折叠件13的第一折板131的上表面平齐,以便平放于桌面上,从而使得手机可以背面向下的平稳放置于桌面上。同时,活动板11贴合于垫板12,且第一折板131和第二折板132相折叠,使得该电子产品支撑架1折叠后,厚度变窄,以便放置于口袋或背包等地方,方便携带。

参阅图3所示的电子产品支撑架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在活动板11和垫板12之间具有间隔时,第一折板131和第二折板132相对张开而具有夹角。具体地,通过移动活动板11,使得活动板11和垫板12之间具有间隔,第一折板131和第二折板132相对张开而具有夹角,而使得活动板11和垫板12之间具有一定的长度,以便利用该电子产品支撑架1和手机的边缘将手机倾斜的支撑于桌面上。

本实施例的电子产品支撑架1在使用时,将拉片112从通孔113中向上翻转,拉动拉片112使得活动板11向上移动,第一折板131和第二折板132随之发生转动,第一折板131和第二折板132之间的夹角逐渐变大,第一折板131和第二折板132逐渐张开。当第一折板131和第二折板132张开到预设的角度后,多个折叠件13的第一折板131和第二折板132的侧边相互抵接,从而止挡活动板11朝向远离垫板12方向的移动,保持电子产品支撑架1的立起状态。参阅图3和图4所示的电子产品支撑架1的状态。然后将手机横屏且倾斜的放置,以利用该电子产品支撑架1和手机的左右侧边将手机倾斜的支撑于桌面上。

需要将电子产品支撑架1收起时,将活动板11朝着靠近垫板12方向移动,此时第一折板131和第二折板132发生转动,第一折板131和第二折板132之间的夹角逐渐减小,当活动板11贴合于垫板12上,第一折板131和第二折板132相折叠,利用第一折板131和第二折板132之间的磁力,保持活动板11和垫板12贴合状态。参阅图5所示的电子产品支撑架1的状态。

虽然已参照几个典型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应当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