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网络交换器插头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33709发布日期:2020-05-12 19:31阅读:338来源:国知局
一种网络交换器插头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网络交换器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网络交换器插头支架。



背景技术:

网络交换器是一种网络数据转发设备,能够对数据包进行高速地“交换”。网上交换器包括保护壳体以及内置于该保护壳体内的多个网络交换器插头支架。一般来说,在实际装配过程,需要预先在网络交换器插头支架的底壁以及侧壁上涂覆黏结剂,以通过黏结的方式实现网络交换器插头支架与保护壳体的固定。已知,网络交换器在长期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量,从而导致其内腔温度的升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粘接剂的黏合稳定性,进而使得网络交换器插头支架脱落的现象时有发生。另外,黏结完毕后,还需要额外投入人力对外溢的粘接剂进行清理,从而降低了网络交换器装配效率,因而,亟待技术人员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设计简单,装配效率高,且固定可靠性好的网络交换器插头支架。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涉及了一种网络交换器插头支架,其内置、固定于网络交换器的保护壳体内,包括基板、连接板以及插头固定柱。插头固定柱垂直地固定于基板的上表面。连接板亦垂直地固定于基板的上表面,且布置于插头固定柱的正后方。另外,网络交换器插头支架还包括橡胶防松条和至少两个插接柱。插接柱均布于连接板的后侧壁上,以实现与保护壳体的插接固定。橡胶防松条固定于基板的底壁上,且外凸量不小于2mm。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上述网络交换器插头支架还包括第一加强筋板,且垂直地固定于基板的上表面,且始终顶靠于插头固定柱的侧壁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上述网络交换器插头支架还包括第二加强筋,其连接于基板和连接板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上述第二加强筋的数量设置为2个,分别对称地布置于基板的左、右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网络交换器插头支架为一体注塑件。连接板由基板的后边缘向上延伸而成。插接柱由所述连接板的后侧壁向后延伸而成。上述插头固定柱、第一加强筋以及第二加强筋均由基板的上表面向上延伸而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连接板上开设有减重孔。插接柱围绕着减重孔进行布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基板的底壁上开设有镶嵌通槽,用来置放、固定橡胶防松条。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插接柱的自由端设置有导入斜势。

相较于传统设计结构的网络交换器插头支架,在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技术方案中,其采用插接柱插接的方式实现与保护壳体的固定,从而简化了网络交换器插头支架的装配工序,且杜绝了装配后保护壳体内温度变化对连接强度的影响。另外,橡胶防松条的存在还使得插接柱始终受到径向顶靠力的作用,防止其在后续运行过程中由于外力触碰而导致与保护壳体相脱离现象的发生,确保固定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网络交换器插头支架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网络交换器插头支架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网络交换器插头支架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网络交换器插头支架的左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网络交换器插头支架的后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网络交换器插头支架的仰视图。

1-基板;11-镶嵌通槽;2-连接板;21-减重孔;3-插头固定柱;4-插接柱;41-导入斜势;5-第一加强筋板;6-第二加强筋;7-橡胶缓冲条。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已知,网络交换器插头支架内置、固定于网络交换器的保护壳体内。图1-图6分别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中网络交换器插头支架的立体示意图及其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后视图、仰视图,可知,其主要由基板1、连接板2、插头固定柱3、插接柱4以及橡胶防松条7等几部分构成。其中,插头固定柱3垂直地固定于基板1的上表面。连接板2亦垂直地固定于基板1的上表面,且布置于插头固定柱3的正后方。另外,插接柱4的数量设置为2个,斜对角地布置于连接板2的后侧壁上,以便于实现与保护壳体的插接固定。橡胶防松条7固定于基板1的底壁上。这样一来,从而有效地简化了网络交换器插头支架的装配工序,且杜绝了装配后保护壳体内温度变化对连接强度的影响。另外,在网络交换器插头支架装配完成后,其上的橡胶防松条7受压始终具有一定的弹性变形量,从而使得插接柱4始终受到径向顶靠力的作用,防止其在后续运行过程中由于外力触碰而导致与保护壳体相脱离现象的发生,确保固定的稳定性。

出于降低插入困难度方面考虑,还可以在插接柱4的自由端设置有导入斜势41(即倒角或倒圆处理),以便于其顺利插入到相应开设于保护壳体上的安装孔内(如图3中所示)。

通常来说,为了确保橡胶防松条7具有足够的弹性变形量,其相对于基板1底壁的外凸量一般不宜小于2mm。

已知,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插头固定柱3必不可能地会受到侧向力的作用,为了确保其连接状态的可靠性,防止发生断裂倾倒现象,为此,作为上述网络交换器插头支架的进一步优化,还可以额外设置有第一加强筋板5,且垂直地固定于基板1的上表面,且始终顶靠于插头固定柱3的侧壁上(如图1中所示)。

当然,出于增加连接板2与基板1的连接强度方面考虑,亦可以在两者之间增设有第二加强筋6。且作为更进一步的优化,第二加强筋6的数量宜设置为2个,且分别对称地布置于基板1的左、右侧(如图1中所示)。

需要着重说明说明的是,基板1、连接板2、插头固定柱3、插接柱4、第一加强筋5以及第二加强筋6通过采用注塑的方式进行一体成型,从而有效地降低了网络交换器插头支架的制造成本。更为具体的为:连接板2由基板1的后边缘向上延伸而成。插接柱4由连接板2的后侧壁向后延伸而成。上述插头固定柱3、第一加强筋5以及第二加强筋6均由基板1的上表面向上延伸而成(如图1、3中所示)。

再者,出于降低网络交换器插头支架的自重方面考虑,还可以在连接板2上开设有减重孔21。且插接柱4围绕着减重孔21进行布置(如图1、5中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推荐采用如下方案进行操作:即在基板1的底壁上开设有镶嵌通槽11,用来置放、固定上述橡胶防松条7(如图6中所示),这样一来,当橡胶防松条7经过一段时间使用后发生弹性失效或受损情况时,便于方便、快捷对其进行更换。当然,最后,橡胶防松条7亦可以采用螺钉联接、铆接或粘结等方式实现与基板1底壁的固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定。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