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机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81973发布日期:2020-04-21 18:57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手机壳,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与手机相贴合的第一壳部(1)、与所述第一壳部(1)可转动连接的第二壳部(2),且所述第二壳部(2)的转动位置包括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当所述第二壳部(2)转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壳部(2)与手机的外表面相贴合、以使所述第一壳部(1)和所述第二壳部(2)共同包围手机;当所述第二壳部(2)转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壳部(2)将手机架持在外部平面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部(1)的边缘固定设置有凸片(3),所述第二壳部(2)的边缘设有凹口(4),且所述凸片(3)远离所述第一壳部(1)的边缘与所述凹口(4)之间可转动连接,当所述第二壳部(2)转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凸片(3)与所述凹口(4)相配合;当所述第二壳部(2)转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凸片(3)脱离所述凹口(4)且所述第二壳部(2)支撑在手机的背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部(1)、所述凸片(3)、所述第二壳部(2)的材质均为呈颗粒状的abs材料,且所述凸片(3)远离所述第一壳部(1)的边缘与所述凹口(4)的底部之间设有接缝,且所述接缝处设有连接件(5),所述连接件(5)的材质为呈颗粒状的tpr塑胶原料和/或pvc材料,所述第一壳部(1)、所述凸片(3)、所述第二壳部(2)以及所述连接件(5)均通过高温冲压技术构成所述手机壳、以使所述第二壳部(2)以所述连接件(5)为中心相对所述第一壳部(1)转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片(3)与所述凹口(4)的形状均为呈条状的矩形结构,所述连接件(5)沿直线延伸且延伸方向与所述矩形结构的长度方向相同。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5)的延长线分别与手机的两个相平行的侧边相交,且两个相交点位于不同的两个水平面上。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5)的形状、大小与所述接缝的形状、大小相同。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片(3)与所述第一壳部(1)呈一体结构。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部(1)和所述第二壳部(2)均包括底板(101)以及连接在所述底板(101)的边缘的边沿部(102),所述底板(101)与对应的所述边沿部(102)呈一体结构,且当所述第二壳部(2)转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壳部(1)的底板(101)与所述第二壳部(2)的底板(101)相连接,所述第一壳部(1)的边沿部(102)与所述第二壳部(2)的边沿部(102)相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手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部(2)的所述边沿部(102)上设有用于露出手机扬声口的扬声开口(6)和用于露出手机充电接口的充电开口(7),所述第一壳部(1)的所述边沿部(102)上设有用于露出手机静音按钮的静音开口(8)。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手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部(1)的所述边沿部(102)上设有用于包裹手机开机按钮的开机按钮凸起(10)以及用于包裹手机音量按钮的音量按钮凸起(11)。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手机壳,涉及手机壳技术领域,手机壳包括用于与手机相贴合的第一壳部、与所述第一壳部可转动连接的第二壳部,且所述第二壳部的转动位置包括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当所述第二壳部转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壳部与手机的外表面相贴合、以使所述第一壳部和所述第二壳部共同包围手机;当所述第二壳部转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壳部将手机架持在外部平面上。如此设置,该手机壳既具有手机壳自身保护手机的功能,也不会占用多余空间,靠转动关系即可实现支架的使用和收纳,收纳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郭小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郭小玲
技术研发日:2019.10.24
技术公布日:2020.04.21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