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环绕5.1声道回音壁音响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70860发布日期:2020-05-22 22:18阅读:1571来源:国知局
无线环绕5.1声道回音壁音响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影音播放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无线环绕5.1声道回音壁音响系统。
背景技术
:音响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家用电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文化娱乐方面的需求也日益增加。放置家庭影院的大厅大多需要比较大的空间,如果配置一套普通的分体式5.1声道的家庭影院(前置左右2个音箱,中置1个音箱,环绕声左右2个音箱,低音炮1个),会占用比较大的空间,相关技术中,是将前置左右两个音箱和中置音箱集合成一个回音壁音箱,但是目前的回音壁音箱中的左右喇叭和中间喇叭的位置是固定的,无法满足不同空间距离和不同用户的需求。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无线环绕5.1声道回音壁音响系统,旨在解决回音壁音箱中的各个喇叭的位置固定的问题,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无线环绕5.1声道回音壁音响系统,包括回音壁音箱、低音音箱以及两个环绕音箱,所述回音壁音箱、所述低音音箱以及两个所述环绕音箱均无线通信连接;其中所述回音壁音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呈长条形卧式结构;所述箱体包括位于中部的中间壳体和分设在所述中间壳体两侧的左侧壳体以及右侧壳体,所述左侧壳体与所述中间壳体滑动连接,所述右侧壳体与所述中间壳体滑动连接;中置喇叭,所述中置喇叭位于所述中间壳体内;左声道喇叭,所述左声道喇叭位于所述左侧壳体内;以及右声道喇叭,所述右声道喇叭位于所述右侧壳体内;所述左侧壳体朝靠近或远离所述中间壳体的方向滑动,所述右侧壳体朝靠近或远离所述中间壳体的方向滑动,以调节所述左声道喇叭与所述右声道喇叭之间的距离。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左声道喇叭位于所述左侧壳体的正面面板;所述右声道喇叭位于所述右侧壳体的正面面板。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左侧壳体具有远离所述中间壳体的左侧壁,所述右侧壳体具有远离所述中间壳体的右侧壁,所述左侧壁与所述右侧壁呈对称设置,并均与所述箱体的背板呈锐角设置;所述左声道喇叭设于所述左侧壁上,所述右声道喇叭设于所述右侧壁上。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左侧壁与所述箱体的背板之间的夹角范围为30°~60°;所述右侧壁与所述箱体的背板之间的夹角范围为30°~60°。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回音壁音箱具有与所述中间壳体固定连接的滑轨,所述滑轨朝远离所述中间壳体的两侧延伸;所述左侧壳体和所述右侧壳体均可沿所述滑轨运动。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左声道喇叭包括左声道高音喇叭和左声道低音喇叭;所述右声道喇叭包括右声道高音喇叭和右声道低音喇叭;所述左声道低音喇叭和所述右声道低音喇叭位于所述左声道高音喇叭和所述右声道高音喇叭之间。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中间壳体包括上腔室和下腔室,所述回音壁音响系统还包括功放模块,所述功放模块和所述中置喇叭分设于所述上腔室和所述下腔室内;所述功放模块与所述左声道喇叭、所述右声道喇叭以及中置喇叭分别通过音频线连接。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中间壳体的正面设有控制面板,背面设有多个音频通讯接口和电源接口,所述控制面板和所述通讯接口均对应所述功放模块设置。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控制面板包括显示屏和按键。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回音壁音箱、低音音箱以及两个环绕音箱无线通信连接实现5.1声道的环绕效果,在回音壁音箱的箱体内设置中间壳体和分设在中间壳体两侧的左侧壳体和右侧壳体,中间壳体内设有中置喇叭,左侧壳体内设有左声道喇叭,右侧壳体内设有右声道喇叭,左侧壳体与中间壳体滑动连接,右侧壳体与中间壳体滑动连接,使得左声道喇叭和右声道喇叭之间的距离可调,从而实现了达到可根据用户不同的需求或者用户与箱体之间的距离来调节左声道喇叭和右声道喇叭的位置,以达到更好的声音环绕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回音壁音箱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实施例左侧壳体与右侧壳体滑动打开之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回音壁音箱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实施例左侧壳体与右侧壳体滑动打开之后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无线环绕5.1声道回音壁音响系统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回音壁音箱110箱体111中间壳体112左侧壳体113右侧壳体114上腔室115下腔室116滑轨120中置喇叭130左声道喇叭131左声道高音喇叭132左声道低音喇叭140右声道喇叭141右声道高音喇叭142右声道低音喇叭150功放模块160控制面板170通讯接口180电源接口200低音音箱300环绕音箱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无线环绕5.1声道回音壁音响系统。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5所示,该无线环绕5.1声道回音壁音响系统,包括回音壁音箱100、低音音箱200以及两个环绕音箱300,所述回音壁音箱100、所述低音音箱200以及两个所述环绕音箱300均无线通信连接;其中回音壁音箱100包括:箱体110,所述箱体100呈长条形卧式结构;所述箱体110包括位于中部的中间壳体111和分设在所述中间壳体111两侧的左侧壳体112以及右侧壳体113,所述左侧壳体112与所述中间壳体111滑动连接,所述右侧壳体113与所述中间壳体111滑动连接;中置喇叭120,所述中置喇叭120位于所述中间壳体111内;左声道喇叭130,所述左声道喇叭130位于所述左侧壳体112内;以及右声道喇叭140,所述右声道喇叭140位于所述右侧壳体113内;所述左侧壳体112朝靠近或远离所述中间壳体111的方向滑动,所述右侧壳体113朝靠近或远离所述中间壳体111的方向滑动,以调节所述左声道喇叭130与所述右声道喇叭140之间的距离。回音壁音箱100内设有中置喇叭120、左声道喇叭130以及右声道喇叭140,使得该回音壁音箱100与低音音箱200和两个环绕音箱300能够共同组合成一套完整的5.1声道环绕音响系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将回音壁音箱100设置在电视机下面,两个环绕音箱300设置在用户所在位置的背后区域,低音音箱200设置在电视机的侧下方,即可实现在家打开电视机便能够享受到电影院的环绕声效果,且由于是无线通信连接,避免了多连接线的杂乱现象。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低音音箱200、两个所述环绕音箱300以及所述回音壁音箱100通过无线网络通信连接、蓝牙通信连接或者红外通信连接。箱体110分设有左侧壳体112、中间壳体111和右侧壳体113,分别对应设置左声道喇叭130、中置喇叭120以及右声道喇叭140,使得三个空间内的喇叭不会在箱体110内部相互干涉。左侧壳体112与中间壳体111滑动连接,使得左侧壳体112能够朝靠近或者远离中间壳体111的方向滑动,从而能够调节左声道喇叭130与中置喇叭120之间的距离;同理,右侧壳体113与中间壳体111滑动连接,使得右侧壳体112能够朝靠近或者远离中间壳体111的方向滑动,从而能够调节右声道喇叭130与中置喇叭120之间的距离,从而能够实现调节左声道喇叭130和右声道喇叭140之间的距离,进而达到能够根据用户不同的需求或者用户与箱体110之间的距离来调节左声道喇叭130和右声道喇叭140的位置,以达到更好的环绕声效果。可以理解的是,左侧壳体112与中间壳体111的滑动连接方式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如可采用滑轨-滑块组合的方式或者丝杆传动的方式。同理,右侧壳体113与中间壳体111的滑动连接方式也可采用滑轨-滑块组合的方式或者丝杆传动的方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中置喇叭120位于用户的正前方,左声道喇叭130和右声道喇叭140分设于用户前方的左右两侧,考虑到音效的环绕效果,左声道喇叭130与右声道喇叭140优选呈对称设置。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回音壁音箱100、低音音箱200以及两个环绕音箱300无线通信连接实现5.1声道的环绕效果,在回音壁音箱100的箱体110内设置中间壳体111和分设在中间壳体111两侧的左侧壳体112和右侧壳体113,中间壳体111内设有中置喇叭120,左侧壳体112内设有左声道喇叭130,右侧壳体113内设有右声道喇叭140,左侧壳体112与中间壳体111滑动连接,右侧壳体113与中间壳体111滑动连接,使得左声道喇叭130和右声道喇叭140之间的距离可调,从而实现了达到可根据用户不同的需求或者用户与箱体110之间的距离来调节左声道喇叭130和右声道喇叭140的位置,以达到更好的声音环绕效果。进一步地,为了使得音箱的环绕效果更好,左声道喇叭130和右声道喇叭140可设置在箱体110的正面或者侧面,具体位置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参照图3和图4,左声道喇叭130位于左侧壳体112的正面板(图未标)上;右声道喇叭140位于右侧壳体113的正面板上;左声道喇叭130与右声道喇叭140对称设置。此时左声道喇叭130和右声道喇叭140位于箱体110的正面,通过滑动左侧壳体112和右侧壳体113,以调节左声道喇叭130和右声道喇叭140之间的距离,以使得左声道喇叭130和右声道喇叭140的声音能够与中置喇叭120发出的声音形成环绕。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2,左侧壳体112具有远离中间壳体111的左侧壁(图未标),所述右侧壳体113具有远离所述中间壳体111的右侧壁(图未标),左侧壁与右侧壁呈对称设置,并与箱体110的背板呈锐角设置;所述左声道喇叭130位于所述左侧壳体112的左侧壁,所述右声道喇叭140位于所述右侧壳体113的右侧壁。此时左声道喇叭130和右声道喇叭140分设在箱体110的相对两侧壁上,可通过分别滑动左侧壳体112和右侧壳体113,以调节左声道喇叭130和右声道喇叭140的距离,同时,左侧壁与右侧壁呈对称设置,并与箱体110的背板呈锐角设置,使得左声道喇叭130和右声道喇叭140发出来的声音能够朝向两边延伸,发出来的声音更有立体感,进而使得与中置喇叭120发出的声音形成更好的环绕效果。进一步地,该左侧壁与箱体110背板之间的夹角范围为30°~60°;所述右侧壁与所述箱体110的背板之间的夹角范围为30°~60°。具体角度大小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如左侧壁与箱体110背板的角度可为30°、45°或60°等;右侧壁与箱体110背板的角度可为30°、45°或60°等。进一步地,参照图1至图4,所述回音壁音箱100具有与所述中间壳体111固定连接的滑轨116,所述滑轨116朝远离所述中间壳体111的两侧延伸;所述左侧壳体112和所述右侧壳体113均可沿所述滑轨116运动。滑轨116主要起到导向作用,使得左侧壳体112和右侧壳体113在滑动的过程中更加稳定。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4,为了使得回音壁音箱100的音效更好,左声道喇叭130包括左声道高音喇叭131和左声道低音喇叭132,左声道高音喇叭131设于左声道低音喇叭132的斜上方;右声道喇叭140包括右声道高音喇叭141和右声道低音喇叭142,右声道高音喇叭141设于右声道低音喇叭142的斜上方。进一步地,参照图1,中间壳体111包括上腔室114和下腔室115,回音壁音响系统还包括功放模块150,功放模块150和中置喇叭120分设于上腔室114和下腔室115内;功放模块150与左声道喇叭130、右声道喇叭140以及中置喇叭120分别通过音频线连接。由于中置喇叭120只能发出中频的声音,把不是密封的功放机放在一起不会对发出来的中频声音造成影响。功放模块150与左声道喇叭130、右声道喇叭140以及中置喇叭120分别通过音频线连接,使得左声道喇叭130、右声道喇叭140以及中置喇叭120能够顺利向外发出声音。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中间壳体111的正面设有控制面板160,背面设有多个音频通讯接口170和电源接口180,所述控制面板160和所述通讯接口170均对应所述功放模块150设置。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该控制面板160包括显示屏和按键,以能够方便的对回音壁音箱100进行调节。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