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声器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96818发布日期:2020-07-14 17:26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发声器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声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声器件。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智能移动设备的数量不断上升。而在众多移动设备之中,手机无疑是最常见、最便携的移动终端设备。目前,手机的功能极其多样,其中之一便是高品质的音乐功能,因此,用于播放声音的发声器件被大量应用到现在的智能移动设备之中。

相关技术的发声器件包括盆架、分别支撑固定于所述盆架的振动系统和驱动所述振动系统振动的磁路系统,所述磁路系统包括固定于所述盆架的磁碗和收容于所述磁碗的磁钢。

然而,相关技术的发声器件中,泄露孔开设于磁碗的相邻的两个侧壁之间的圆角处,从而使得泄露孔的尺寸较小,而且磁路结构的bl较小,难以获得大泄露、高q值的发声器件,直接影响了发声器件的声学性能。

因此,实有必须提供一种新的发声器件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且声学性能好的发声器件。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声器件,其包括盆架、固定于所述盆架的振动系统以及驱动所述振动系统振动发声的磁路系统;所述振动系统包括固定于所述盆架的振膜和驱动所述振膜振动的音圈;所述音圈为矩形结构,所述音圈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段、相对设置的第二段以及连接相邻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的角部;所述磁路系统包括固定于所述盆架的磁碗、收容于所述磁碗内的磁钢,其特征在于,所述磁碗包括:固定所述磁钢的主体部、自所述主体部向远离所述磁钢的方向延伸的延伸部、由所述延伸部的远离所述磁钢的周缘向靠近所述振膜方向弯折延伸形成的外翻边、由所述主体部的周缘向靠近所述振膜方向弯折延伸形成的内翻边以及贯穿所述延伸部设置的泄露孔;

所述外翻边包括第一外翻边和第二外翻边,所述第一外翻边与所述第一段正对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外翻边与所述第二段正对间隔设置;

所述内翻边包括第一内翻边和第二内翻边,所述第一内翻边与所述第一段正对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内翻边与所述第二段正对间隔设置;

所述泄露孔包括第一泄露孔和第二泄露孔,所述第一泄露孔设于所述第一外翻边与所述第一内翻边之间,所述第二泄露孔设于所述第二外翻边与所述第二内翻边之间。

优选的,所述第一外翻边与所述第一内翻边正对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外翻边与所述第二内翻边正对间隔设置。

优选的,所述音圈插设于所述内翻边与所述磁钢之间。

优选的,所述磁碗还包括由所述主体部靠近所述振膜的一侧向远离所述振膜方向凹陷的让位槽,所述让位槽位于所述内翻边所述磁钢之间。

优选的,所述振动系统还包括固定于所述音圈远离所述振膜一侧的辅助振膜,所述辅助振膜设有开口,所述内翻边通过所述开口向所述振膜延伸。

优选的,所述辅助振膜包括固定于所述盆架的第一固定部、固定于所述音圈的第二固定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第二固定部的连接部,所述开口贯通所述连接部设置。

优选的,所述辅助振膜包括两个,分别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段背离所述磁钢的一侧,所述第二固定部固定于所述第一段背离所述振膜的一侧。

优选的,所述振动系统还包括固定于所述辅助振膜远离所述振膜一侧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部的第一固定臂、固定于所述第二固定部的第二固定臂、连接所述第一固定臂和所述第二固定臂的两条弹性臂;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第一固定臂夹设于所述第一外翻边与所述盆架之间,所述第一内翻边设置于两条所述弹性臂之间并通过所述开口向所述振膜延伸。

优选的,所述磁路系统还包括叠设于所述磁钢的极芯以及嵌设于所述盆架的呈环状的上夹板。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发声器件中,所述磁碗包括贯穿所述延伸部设置的泄露孔,泄露孔分别设置在外翻边与内翻边之间,将发声器件内部与外界连通,实现了发声器件内部与外界的声压平衡,使所述发声器件的声学性能更优。另一方面,通过内翻边代替现有磁路结构中的边磁钢,改善了磁路系统的性能,保证了发声器件有足够大的bl,降低了制造成本。外翻边的设置隔绝保护了发声器件的内部结构,进一步提升了发声器件的可靠性,从而改善了所述发声器件的声学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发声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发声器件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发声器件的部分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4为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发声器件的磁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同时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声器件10,其包括盆架1、振动系统2以及磁路系统3。所述振动系统2和所述磁路系统3分别支撑于所述盆架1,且所述磁路系统3驱动所述振动系统2振动发声。

所述振动系统2包括固定于所述盆架1的振膜21和驱动所述振膜21振动的音圈22。

所述音圈22为矩形结构,所述音圈2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段221、相对设置的第二段222以及连接相邻所述第一段221和所述第二段222的角部223。

所述磁路系统3包括固定于所述盆架1的磁碗31、收容于所述磁碗31内的磁钢32。

具体的,所述磁碗31包括:用于固定所述磁钢32的主体部311、自所述主体部311向远离所述磁钢32方向延伸的延伸部312、由所述延伸部312远离所述磁钢32的周缘向靠近所述振膜21方向弯折延伸形成的外翻边313、由所述主体部311的周缘向靠近所述振膜方向弯折延伸形成的内翻边314以及贯穿所述延伸部312设置的泄露孔315。

进一步的,所述外翻边313包括第一外翻边3131和第二外翻边3132,所述第一外翻边3131和所述第一段221正对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外翻边3132和所述第二段222正对间隔设置;所述内翻边314包括第一内翻边3141和第二内翻边3142,所述第一内翻边3141和所述第一段221正对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内翻边3142和所述第二段222正对间隔设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外翻边3131和所述第一内翻边3141正对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外翻边3132和所述第二内翻边3142正对间隔设置。

更进一步的,所述泄露孔315包括第一泄露孔3151和第二泄露孔3152,所述第一泄露孔3151设于所述第一外翻边3131和所述第一内翻边3141之间,所述第二泄露孔3152设于所述第二外翻边3132和所述第二内翻边3142之间。

上述结构中,因所述磁碗31包括贯通所述延伸部312设置的泄露孔315,所述泄露孔315分别设置在所述外翻边313与所述内翻边314之间,将发声器件内部与外界连通,实现了发声器件内部与外界的声压平衡,使所述发声器件10的低频声学性能更优。另一方面,通过所述内翻边314代替现有磁路结构中的边磁钢,改善了磁路系统3的性能,保证了发声器件10有足够大的bl,降低了制造成本。所述外翻边313的设置隔绝保护了发声器件10的内部结构,进一步提升了发声器件10的可靠性,从而改善了所述发声器件10的声学性能。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磁碗31还包括由所述主体部311靠近所述振膜21的一侧向远离所述振膜21方向凹陷的让位槽316,所述让位槽316位于所述内翻边314和所述磁钢32之间,所述音圈22插设于所述内翻边314和所述磁钢32之间,从而保证了所述音圈22有足够大的振动空间,提高了振幅,使所述发声器件10的声学效果更好。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磁路系统3还包括叠设于所述磁钢32的极芯33以及嵌设于所述盆架1的呈环状的上夹板34。

所述振动系统2还包括固定于所述音圈22远离所述振膜21一侧的辅助振膜23。

具体的,所述辅助振膜23包括固定于所述盆架1的第一固定部231、固定于所述音圈22的第二固定部232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固定部231与所述第二固定部232的连接部233,所述辅助振膜23设有开口234,所述开口234贯通所述连接部233设置,且所述内翻边314通过所述开口234向所述振膜21延伸。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辅助振膜23包括两个,分别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段221背离所述磁钢32的一侧,所述第二固定部232固定于所述第一段221背离所述振膜21的一侧,该结构用于平衡所述振动系统2的摇摆,提高所述发声器件10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振动系统2还包括固定于所述辅助振膜23远离所述振膜21一侧的弹性件24,所述弹性件24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部231的第一固定臂241、固定于所述第二固定部232的第二固定臂242、连接所述第一固定臂241和所述第二固定臂242的两条弹性臂243。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固定部231与所述第一固定臂241夹设于所述第一外翻边3131与所述盆架1之间,所述第一内翻边3141设置于两条所述弹性臂243之间并通过所述开口234向所述振膜21延伸。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发声器件中,所述磁碗包括贯通所述延伸部设置的泄露孔,泄露孔分别设置在外翻边与内翻边之间,将发声器件内部与外界连通,实现了发声器件内部与外界的声压平衡,使所述发声器件的声学性能更优。另一方面,通过内翻边代替现有磁路结构中的边磁钢,改善了磁路系统的性能,保证了发声器件有足够大的bl,降低了制造成本。外翻边的设置隔绝保护了发声器件的内部结构,进一步提升了发声器件的可靠性,从而改善了所述发声器件的声学性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