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音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87994发布日期:2020-07-31 22:04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一种音响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交互语音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智能语音的音响。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水平和人们消费体验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智能语音交互音响应用到家庭。现有的智能语音交互音响仅具备点播音乐、播放音乐等单一功能。无法直接与各类承载物如:餐桌、茶几、书桌、吧台、柜子、墙体等结合以应用到餐厅、食堂、办公室、家庭等场合。并且与承载物结合过程中,存在某些问题,如出音受到阻隔,影响出音效果,造成用户听觉体验差。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音响,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与承载物结合过程的出音受阻挡,导致出音效果差,用户听觉体验欠佳的问题。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音响,包括音响本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音响本体配套的嵌装壳,所述嵌装壳用于将所述音响本体定位于承载物上,所述音响本体的至少部分收容于该嵌装壳内,所述音响本体具有出音部,所述出音部从所述嵌装壳暴露出。

上述方案的音响可以单独作为产品使用,或者集成到如:餐桌、茶几、书桌、吧台、柜子、墙体等承载物,应用到例如餐厅、食堂等特定场所中,实现与用户良好的语音交互。具体而言,集成时,由于从所述嵌装壳暴露出,如此一来,音响工作时喇叭的出音可透过出音部直接传达至用户(或用户的语音指令可直接通过出音部传达到音响内部),而不会受到承载物的阻挡,如此可以更好的保证出音效果,利于用户接收到更清晰的声音,提升用户听觉体验。

下面对本申请的保护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音响本体包括喇叭和外壳,所述喇叭设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外壳的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嵌装壳内,所述喇叭的喇叭口朝上,所述出音部靠近所述喇叭的喇叭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音响本体的至少部分可拆卸的卡装于所述嵌装壳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音部为形成于所述外壳上的多个出音孔,多个所述出音孔沿所述外壳的周向间隔分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嵌装壳形成有壳腔及与所述壳腔连通的进出口,所述进出口的边沿设有背离所述壳腔方向延伸的翻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嵌装壳的外壁设有紧固结构,所述紧固结构用于与所述承载物上预设的安装孔紧固配合;所述紧固结构包括形成于所述嵌装壳的外壁上的弹性凸肋,所述弹性凸肋沿所述壳腔的深度方向延伸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凸肋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并沿所述嵌装壳的外壁间隔环绕布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凸肋远离所述嵌装壳的外壁形成为斜面,所述斜面朝靠近所述壳腔的方向逼近并向下倾斜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腔的底壁凸设有凸筋,所述音响本体的底壁凹设有与所述凸筋相对的装配孔,所述凸筋卡装于所述装配孔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嵌装壳还设有防干涉孔组,所述音响本体包括功能组件,所述功能组件与所述防干涉孔组避让配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承载物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承载物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a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嵌装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音响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b-b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嵌装壳;11、翻边;20、承载物;21、安装孔;30、音响本体;31、喇叭;32、出音部;33、装配孔;34、上盖;35、出音腔;36、喇叭腔;37、螺柱;38、螺栓;40、弹性凸肋;50、凸筋;60、第一槽孔;70、第二槽孔;80、第三槽孔;90、电源插口;100、复位键;110、电源键;120、防水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设置于”或“安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固定连接的具体方式可以通过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优选采用螺纹连接的固定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如图1至图3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音响安装于承载物20上的结构简图,承载物20可以是餐桌、茶几、书桌、吧台、柜子、墙体等具有承载功能的物体。其中,音响包括:包括:音响本体30及与音响本体30配套的嵌装壳10两部分。音响本体30的至少部分收容于嵌装壳10内。音响本体30通过嵌装壳10定位于承载物20上。音响本体30具有出音部32,出音部32从嵌装壳10暴露出。可选地,嵌装壳10定位于承载物20的定位方式包括嵌装壳10安装在承载物20的表面或者承载物20表面凸起的安装座上,也可以是局部嵌装在承载物20预设的安装孔等等。另外根据实际需要,嵌装壳10可以是与音响本体30一体式结构,或者采用可拆卸的装配式结构,可根据本领域技术人员的需求进行设计。本方案着重以可拆卸的装配式结构进行说明。

另外,在本优选实施例中,音响本体30包括喇叭31和外壳,喇叭31设置于外壳内,外壳的至少部分收容于嵌装壳10内。喇叭31的喇叭口朝上,而出音部32靠近喇叭31的喇叭口。

综上,实施本申请技术方案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上述方案的音响可以单独作为产品使用,也能够快速的集成到承载物20如餐桌、茶几、书桌、吧台、柜子、墙体等,进而应用到例如餐厅、食堂、办公等特定场所中,实现与用户良好的语音交互。集成过程中,由于音响本体30的喇叭31为背向于承载物20而朝向上方设置,且出音部32同时位于嵌装壳10的上方暴露出,如此一来,音响工作时喇叭31的出音可透过出音部32直接传达至用户,而不会受到承载物20的阻挡,如此可以更好的保证出音效果,利于用户接收到更清晰的声音,提升用户听觉体验。

请继续参阅图8,在本方案中,除了喇叭31之外,音响本体30还包括外壳、操作界面和控制芯片等构件构成。外壳由上盖34、出音腔35和喇叭腔36组装构成。具体地,上盖34的内壁向下凸设有螺柱37,出音腔35夹设于上盖34与喇叭腔36之间,且出音腔35设有过孔,喇叭腔36设有装配孔33,螺栓38穿过装配孔33以及过孔之后后与螺柱37螺接锁紧,从而将上盖34、出音腔35和喇叭腔36组装为一体而形成结构稳固的外壳组件。

此外,喇叭31安装于喇叭腔36内并朝上设置,发出的声音先传递到出音腔35,而后从出音腔35通过出音部32往外部四周扩散,出音路径短,可降低传播耗损,保证更好的出音效果。而为了提升音响本体30的防水能力,同时提高美观度,出音腔35的外部可以通过胶水粘贴有防水布120。

一实施例中,出音部32为形成于外壳上的多个出音孔,多个出音孔沿外壳的周向间隔分布。如此,声音能够以环向扩散出,可传达到处于音响不同方位的不同用户处,利于保证出音效果和能力。

需要说明的是,出音孔的数量、出音孔的形状以及出音孔的尺寸可根据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实际需要进行设定,以保证产品美观和出音效果为准,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本方案中,为方便与音响本体30组装,嵌装壳10为一端开口且内部中空的半封闭圆柱筒体,即嵌装壳10形成有壳腔及与壳腔连通的进出口,嵌装壳10与承载物20嵌装后,进出口位于承载物20的上方,因而当音响本体30插装到嵌装壳10内后,出音部32能够位于嵌装壳10的上方暴露出而不会被承载物20阻挡。

请继续参阅图3和图4,此外,如上方案所述,嵌装壳10是通过与安装孔21嵌合卡装后而能够集成到承载物20上的,考虑到承载物20一般采用木质材料制成,制成安装孔21后容易出现孔边毛刺或者成孔不圆的缺陷,所述进出口的边沿设有背离所述壳腔方向延伸的翻边11。因而嵌装壳10嵌装到安装孔21后,翻边11能够遮住安装孔21,避免毛刺等暴露于用户面前,同时避免扎伤用户,起到安全和美化外观作用。

在本方案中,为了保证嵌装壳10安装牢固稳定,所述嵌装壳10的外壁设有紧固结构,所述紧固结构用于与所述承载物20上预设的安装孔21紧固配合。如此嵌装壳10安装强度高,进而可保证音响本体30安装稳固,确保产品使用可靠性。

一实施例中,所述紧固结构包括形成于所述嵌装壳10的外壁上的弹性凸肋40,所述弹性凸肋40沿所述壳腔的深度方向延伸设置。具体地,弹性凸肋40为采用塑胶材料制成的细条型凸体,随着嵌装壳10的卡入,弹性凸肋40与安装孔21的孔壁抵紧并被逐渐挤压形变,弹性凸肋40就能够与孔壁抵紧而实现嵌装壳10固定。可以理解的,而当需要拆卸嵌装壳10时,仅需少用力向外抽拔嵌装壳10,嵌装壳10即可从安装可内脱出,拆卸方式简单、便捷且省力。

较佳地,所述弹性凸肋40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并沿所述嵌装壳10的外壁间隔环绕布置。较佳地,弹性凸肋40为多个,并均匀间隔布置,多个弹性凸肋40能够同时与安装孔21的孔壁形变抵紧,进一步保证嵌装壳10安装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凸肋40远离所述嵌装壳10的外壁形成为斜面,所述斜面朝靠近所述壳腔的方向逼近并向下倾斜设置。将弹性凸肋40的外壁设计为斜面,作用之一在于能够对嵌装壳10的安装起到导向滑入作用,另一作用在于斜面能够与安装孔21的孔壁形成一定的楔紧作用,进而能够与弹性凸肋40的形变卡紧发挥协同作用,而保证嵌装壳10更为可靠的安装固定。

当然,需要说明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紧固结构还可以是现有技术中其它能够对嵌装壳10起到安装固定作用的结构,例如阵列设置的凸包;安装孔21的孔壁与嵌装壳10的外壁均设有能够磁吸连接的磁铁;嵌装壳10和/或安装孔21的孔壁设有粘贴层,通过粘接力保证安装牢固等,也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请继续参阅图5至图7,本方案中,所述壳腔的底壁凸设有凸筋50,所述音响本体30的底壁凹设有与所述凸筋50相对的装配孔33,所述凸筋50卡装于所述装配孔33内。因而通过凸筋50与装配孔33卡装,能够使嵌装壳10与音响本体30组装牢固,对影响本体起到侧向限位和放松脱作用。较佳地,凸筋50和装配孔33的数量均为四个并一一对应卡装。当然了,其它实施例中,凸筋50和装配孔33的数量也可以是其它数量,在此不进行赘述。

此外,所述嵌装壳10还设有防干涉孔组,所述音响本体30包括功能组件,所述功能组件与所述防干涉孔组避让配合。如此音响本体30即便与嵌装壳10组装后也不会影响音响本体30正常使用,基本操作功能不受影响。具体而言,防干涉孔组至少包括第一槽孔60、第二槽孔70、第三槽孔80,音响本体30上设置有电源插口90、复位键100、电源键110,音响本体30与嵌装壳10组装固定后,电源插口90与第一槽孔60对齐而不受到阻挡干涉,复位键100与第二槽孔70对齐而不受到阻挡干涉,电源键110与第三槽孔80对齐而不会受到阻挡干涉。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