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智能终端设备的摄像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69437发布日期:2020-05-22 22:12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智能终端设备的摄像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摄像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智能终端设备的摄像头。



背景技术:

摄像头是一种视频输入设备,用于实时获取指定方位的图像信息,并进行存储或显示,被广泛运用于视频会议,远程医疗及实时监控等方面。在智能终端的网络化交互设备中,摄像头具有重要的作用,是获取图像信息的最主要途径。

摄像头可分为数字摄像头和模拟摄像头两大类。数字摄像头可以将视频采集设备产生的模拟视频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进而将其储存在计算机里。模拟摄像头捕捉到的视频信号必须经过特定的视频捕捉卡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模式,并加以压缩后才可以转换到计算机上运用。数字摄像头可以直接实现影像捕捉功能。

近年来,随着图像采集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摄像头的拍摄效果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摄像头的机械驱动技术层面,仍存在改善空间,尤其对于发挥监控作用的摄像头,如何实现其拍摄方向的全覆盖、同时保证其承载结构充分稳定,成为了有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针对现有技术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用于智能终端设备的摄像头,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常规摄像头的方向调整结构不够合理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如何以相对简单的构造实现摄像头拍摄方向的全覆盖。

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智能终端设备的摄像头,包括底座,轴承,第一转轴,底盘,圆台,下凸环,支撑片,通孔,第二转轴,摄像头本体,其中,在底座的上端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轴承,在轴承上连接有第一转轴,圆台的底面为底盘,所述底盘与第一转轴固定连接,在圆台的外周下端具有下凸环,所述下凸环从侧方遮挡轴承及第一转轴;在圆台的顶面两端固定连接有支撑片,在支撑片上开设有通孔,在所述通孔上设置有第二转轴,摄像头本体的侧端与第二转轴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片包括环形架,弧形部,平直部,其中,通孔位于环形架的中部,弧形部位于环形架的上端,弧形部的底面为平直部;平直部与圆台的顶面相贴合。

作为优选,还包括管体,所述管体固定连接在环形架的内侧下端;支撑片与圆台之间的固定连接,是通过以下结构实现的:螺栓贯穿管体后与圆台的顶面丝接固定,所述螺栓的螺帽顶压在管体的上端面处。

作为优选,还包括肋板,所述肋板固定连接在支撑片的外部,肋板的侧端与支撑片相贴合,肋板的底端与圆台的顶面相贴合。

作为优选,还包括桥接片,所述桥接片的两端分别与圆台上的两个支撑片固定连接。

在以上技术方案中,底座用于支撑装置的整体;轴承用于承载第一转轴;第一转轴用于带动底盘转动,由于底盘为圆台的底面,因此基于第一转轴的转动作用可带动圆台转动;圆台用于承载支撑片及支撑片上的第二转轴、摄像头本体等模块,通过圆台自身的转动,可对摄像头本体的朝向实现第一个自由度的调节;在圆台外缘下端所设置的下凸环,用于从侧方对第一转轴及轴承起到遮挡、保护作用,避免其外露;支撑片及其上的通孔用于承载第二转轴;第二转轴用于承载摄像头本体,基于第二转轴的转动,可对摄像头本体的朝向实现第二个自由度的调节,通过上述两自由度的调节,可实现摄像头本体拍摄方向的全覆盖;摄像头本体为常规的成品摄像头,可整体采购。

在优选技术方案中,进一步优化了支撑片的结构:其中,环形架为支撑片的主体结构,弧形部用于避免其上端出现棱角,平直部用于同圆台上端面相贴合;还可在环形架内侧下端增设管体,以便于通过螺栓将支撑片与圆台固定。在另外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可进一步增设肋板,以保持支撑片在圆台上端的稳定;还可在两侧支撑片之间增设桥接片,使两侧支撑片形成一体式结构,从而使支撑片更加稳固。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智能终端设备的摄像头。该技术方案在不改变摄像头既有构造的前提下,为其设计了双自由度的角度调节机构。具体来看,本实用新型利用圆台承载支撑片,在支撑片上设置水平的第二转轴,摄像头搭载于该转轴上,可实现一个自由度的调节作用;在此基础上,利用底盘上竖直的第一转轴承载圆台,从而可对摄像头实现另一自由度的调节作用;两自由度相互叠加,可使摄像头的拍摄方向实现全覆盖。在此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在圆台下端外缘设置了下凸环,可从侧端对转轴及轴承起到遮挡、保护作用。本实用新型以相对简洁的构造实现了摄像头角度的自由调节,同时具有结构稳固、易于组装等技术优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的立体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支撑片的立体结构图;

图中:

1、底座2、轴承3、第一转轴4、底盘

5、圆台6、下凸环7、支撑片8、通孔

9、第二转轴10、摄像头本体11、环形架12、弧形部

13、平直部14、管体15、肋板16、桥接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为了避免过多不必要的细节,在以下实施例中对属于公知的结构或功能将不进行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近似性语言可用于定量表述,表明在不改变基本功能的情况下可允许数量有一定的变动。除有定义外,以下实施例中所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普遍理解的相同含义。

实施例1

一种用于智能终端设备的摄像头,如图1~3所示,包括底座1,轴承2,第一转轴3,底盘4,圆台5,下凸环6,支撑片7,通孔8,第二转轴9,摄像头本体10,其中,在底座1的上端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轴承2,在轴承2上连接有第一转轴3,圆台5的底面为底盘4,所述底盘4与第一转轴3固定连接,在圆台5的外周下端具有下凸环6,所述下凸环6从侧方遮挡轴承2及第一转轴3;在圆台5的顶面两端固定连接有支撑片7,在支撑片7上开设有通孔8,在所述通孔8上设置有第二转轴9,摄像头本体10的侧端与第二转轴9固定连接。

该装置的结构特点如下:底座1用于支撑装置的整体;轴承2用于承载第一转轴3;第一转轴3用于带动底盘4转动,由于底盘4为圆台5的底面,因此基于第一转轴3的转动作用可带动圆台5转动;圆台用于承载支撑片7及支撑片7上的第二转轴9、摄像头本体10等模块,通过圆台5自身的转动,可对摄像头本体10的朝向实现第一个自由度的调节;在圆台5外缘下端所设置的下凸环6,用于从侧方对第一转轴3及轴承2起到遮挡、保护作用,避免其外露;支撑片7及其上的通孔8用于承载第二转轴9;第二转轴9用于承载摄像头本体10,基于第二转轴9的转动,可对摄像头本体10的朝向实现第二个自由度的调节,通过上述两自由度的调节,可实现摄像头本体10拍摄方向的全覆盖;摄像头本体10为常规的成品摄像头,可整体采购。

实施例2

一种用于智能终端设备的摄像头,如图1~3所示,包括底座1,轴承2,第一转轴3,底盘4,圆台5,下凸环6,支撑片7,通孔8,第二转轴9,摄像头本体10,其中,在底座1的上端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轴承2,在轴承2上连接有第一转轴3,圆台5的底面为底盘4,所述底盘4与第一转轴3固定连接,在圆台5的外周下端具有下凸环6,所述下凸环6从侧方遮挡轴承2及第一转轴3;在圆台5的顶面两端固定连接有支撑片7,在支撑片7上开设有通孔8,在所述通孔8上设置有第二转轴9,摄像头本体10的侧端与第二转轴9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支撑片7包括环形架11,弧形部12,平直部13,其中,通孔8位于环形架11的中部,弧形部12位于环形架11的上端,弧形部12的底面为平直部13;平直部13与圆台5的顶面相贴合。

还包括管体14,所述管体14固定连接在环形架11的内侧下端;支撑片7与圆台5之间的固定连接,是通过以下结构实现的:螺栓贯穿管体14后与圆台5的顶面丝接固定,所述螺栓的螺帽顶压在管体14的上端面处。

还包括肋板15,所述肋板15固定连接在支撑片7的外部,肋板15的侧端与支撑片7相贴合,肋板15的底端与圆台5的顶面相贴合。

还包括桥接片16,所述桥接片16的两端分别与圆台5上的两个支撑片7固定连接。

在以上技术方案中,进一步优化了支撑片7的结构:其中,环形架11为支撑片7的主体结构,弧形部12用于避免其上端出现棱角,平直部13用于同圆台5上端面相贴合;还在环形架11内侧下端增设管体14,以便于通过螺栓将支撑片7与圆台5固定。同时,进一步增设了肋板15,以保持支撑片7在圆台5上端的稳定;还在两侧支撑片7之间增设桥接片16,使两侧支撑片7形成一体式结构,从而使支撑片7更加稳固。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申请范围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