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手机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97480发布日期:2020-05-26 18:32阅读:449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水手机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机壳,具体涉及一种防水手机壳。



背景技术:

随着手机功能愈加丰富,手机已然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目前,一小部分高端手机具备了一定程度的防水功能,而大部分中低端手机尚不具备,因此,手机的防水性能的缺失或不足,在一定场景下(如戏水、野外活动等)对手机的使用造成了诸多不便。

因此,防水手机壳随之产生,目前的防水手机壳通常包括硬质前壳、硬质后壳,硬质前壳与硬质后壳之间仅仅通过密封圈密封,其缺点在于:密封效果有限,同时,容易因为密封圈的老化或移位影响密封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水手机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水手机壳,包括硬质后壳、软质中壳及硬质前壳;所述硬质后壳具有第一容置腔,以容置所述软质中壳;所述软质中壳具有第二容置腔,以容置手机,所述软质中壳的边缘具有外延边以形成第一密封部,所述软质中壳的边缘具有上延边以形成第二密封部;所述硬质前壳具有一透明操作窗,所述硬质前壳与所述硬质后壳扣接时,所述第一密封部密封所述硬质后壳与所述硬质前壳的接合处,所述第二密封部抵接于所述硬质前壳的内腔。

优选地,所述硬质前壳在其与所述第一密封部的接触区域设有压纹槽。

优选地,所述第二容置腔的腔底具有若干个一体成型的非实心凸起;其中h1>h2,h1为所述非实心凸起的凸起高度与待容置手机的厚度之和,h2为所述硬质后壳与所述硬质前壳扣接时所述第二容置腔的腔底至所述透明操作窗的内平面的高度。

优选地,所述非实心凸起的数量为四个,两两分布于所述软质中壳的两中心线上,呈菱形分布。

优选地,所述硬质后壳的一侧设有铰接部,另一侧设有扣合部;所述硬质前壳的一侧铰接于所述铰接部上,所述硬质前壳的另一侧铰接有卡扣,所述卡扣扣接于所述扣合部上。

优选地,所述扣合部为两个;沿边缘处,所述硬质后壳具有由一扣合部的朝外端延至另一扣合部的朝外端的第一定位槽,所述两扣合部的间隔区设有第二定位槽,所述两扣合部的里侧均设有第三定位凸起;所述软质中壳的外延边底部设有分别对应于所述第一定位槽与第二定位槽的第一定位凸起及第二定位凸起,所述软质中壳的壳底具有对应于所述第三定位凸起的第三定位槽。

优选地,所述软质中壳与所述硬质前壳在对应于手机充电口的位置对拼形成一充电接口,所述充电接口沿其腔壁上形成一密封槽,所述硬质后壳上设有对应于所述充电接口的让位口;所述软质中壳还包括一堵头,所述堵头的外轮廓与所述充电接口的腔壁相适应,所述堵头沿其外轮廓设有对应于所述密封槽的第三密封部。

优选地,所述堵头通过一柔性带与所述软质中壳相连,所述堵头、柔性带及所述软质中壳一体成型。

优选地,所述软质中壳在所述充电接口的一侧内嵌有第一硬质块,所述堵头的朝外侧内嵌有第二硬质块,一柔性带连接所述第一硬质块及所述第二硬质块。

优选地,所述硬质后壳的壳体中心区域具有一凹陷部,所述凹陷部中设有若干个凸钮以连接一挂板,所述挂板上设有若干个一致朝向的挂接槽,各挂接槽呈上小下大状,其小端的内壁上设有扣槽。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背景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采用软质中壳替代传统的密封圈,对手机起到了更好的包覆性,同时,在软质中壳上集成了第一密封部与第二密封部,起到了双重密封的作用,提高了密封的可靠性。

2、本实用新型在第二容置腔的腔底设置了若干个非实心凸起,可以将手机顶起,使其抵接在透明操作窗上,一方面起到了防松功能,使得密封更可靠,另一方面,其可以在隔着透明操作窗的情况下,保持手机屏幕操作的灵敏度,避免因透明操作窗与手机屏幕间存在间隙,导致操作不灵敏的现象发生。

3、本实用新型的硬质前壳及硬质后壳采用一端铰接,一端扣合的方式连接,更便于手机的放入与取出,同时,针对该结构优化了硬质后壳与软质中壳的接合结构,防止软质中壳发生形变与移位,进一步确保密封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硬质前壳与硬质后壳的铰接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软质中壳与硬质后壳的配合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硬质后壳与挂板的连接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硬质后壳1、第一容置腔11、铰接部12、扣合部13、第一定位槽14、间隔区15、第二定位槽16、第三定位凸起17、让位口18、凹陷部19;

软质中壳2、第二容置腔21、第一密封部22、第二密封部23、非实心凸起24、第一定位凸起25、第二定位凸起26、第三定位槽27、堵头28、第三密封部281、柔性带29;

硬质前壳3、透明操作窗31、压纹槽32;

卡扣4;

挂板5、挂接槽51、扣槽52;

充电接口6、密封槽6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均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本实用新型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1

请参考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水手机壳,包括硬质后壳1、软质中壳2、硬质前壳3、卡扣4及挂板5。

请参考图2所示,硬质后壳1具有第一容置腔11以容置软质中壳2。软质中壳2具有第二容置腔21,以容置手机。软质中壳2的边缘具有外延边以形成第一密封部22,软质中壳2的边缘具有上延边以形成第二密封部23。硬质前壳具有一透明操作窗31,用于操作手机屏幕。

当硬质前壳3与硬质后壳1扣接时,第一密封部22密封硬质前壳3与硬质后壳3的接合处,起到第一重密封;第二密封部23抵接于硬质前壳3的内腔,起到第二重密封。

请参考图3所示,硬质前壳3在其与第一密封部22的接触区域设有压纹槽32,用于容纳被压迫的第一密封部产生的形变量,保证密封效果。

请参考图3及图4所示,第二容置腔21的腔底具有若干个一体成型的非实心凸起24,本实施例中非实心凸起24由软质中壳2的底部内凹形成。其中需保证h1>h2,h1为非实心凸起24的凸起高度与待容置手机的厚度之和,h2为硬质后壳1与硬质前壳3扣接时第二容置腔21的腔底至透明操作窗31的内平面的高度,如此,当手机装入时,其屏幕可以在非实心凸起24的作用下与透明操作窗31贴合。

本实施中,非实心凸起24的数量为四个(若过少则不足以支撑,若过多可能导致硬质前壳3与硬质后壳扣接时阻力过大),两两分布于软质中壳2的两中心线上,呈菱形分布,以保证对手机的均匀支撑。

请参考图2及图3所示,硬质后壳1的一侧设有铰接部12,另一侧设有扣合部13。硬质前壳3的一侧铰接于铰接部12上,硬质前壳3的另一侧铰接卡扣4,卡扣4扣接于扣合部13上。

本实施例中,扣合部13为两个。沿硬质后壳1的边缘处,硬质后壳1具有由一扣合部13的朝外端(本实施例将沿长度背离壳体中心的方向定义为朝外端)延至另一扣合部13的朝外端的第一定位槽14。两扣合部13的间隔区15设有第二定位槽16。为了减少手机壳的宽度尺寸,本实施例中,两扣合部13为内凹设计,因此该部分对应的第一密封部21较窄,为避免发生移位等,需要对该区域进行特别的设计。

请参考图2和图4所示,两扣合部13的里侧均设有第三定位凸起17。软质中壳2的外延边底部设有分别对应于第一定位槽14与第二定位槽16的第一定位凸起25及第二定位凸起26,软质中壳2的壳底具有对应于第三定位凸起17的第三定位槽27。

软质中壳2与硬质前壳3在对应于手机充电口的位置对拼形成一充电接口6,充电接口6沿其腔壁上形成一密封槽61,硬质后壳1上设有对应于充电接口61的让位口18。堵头28的外轮廓与充电接口6的腔壁相适应,堵头28沿其外轮廓设有对应于密封槽61的第三密封部281。

堵头28通过一柔性带29与软质中壳2相连。堵头28、柔性带29及软质中壳2可以一体成型,但其弊端在于,长期拉拔堵头28时,柔性带29容易在其与堵头28的连接处或其与软质中壳2的连接处发生断裂。因此,还可以在软质中壳2中通过二次注塑内嵌第一硬质块(金属块或硬质塑料),在堵头28的朝外侧内嵌有第二硬质块,然后通过柔性带(如钢丝绳或毛绳)连接第一硬质块及第二硬质块。

请参考图5所示,硬质后壳1的壳体中心区域具有一凹陷部19,凹陷部19中设有若干个凸钮以连接挂板5,挂板5上设有若干个一致朝向的挂接槽51,各挂接槽51呈上小下大状,其小端的内壁上设有扣槽52,如此,当目标悬挂处设有对应于挂接槽51小端的挂接件时,其即可从挂接槽51的大端进入,然后将手机竖直向下按压,即可将其与挂接槽51扣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