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耳机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96698发布日期:2020-07-14 17:26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一种耳机盒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耳机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耳机盒。



背景技术:

由于智能手机等智能终端的普及,耳机也成为了智能终端的必不可少的伴侣,而且随着蓝牙等无线技术的发展,耳机也迈入了无线化的新台阶。

对于无线耳机,例如tws耳机而言,需要使用耳机盒对齐进行存放或者充电等诸多操作。但目前的无线耳机的耳机盒均是使用转轴翻盖方式进行开盖,而且需要两个手同时操作才能打开盖子,即一个手拿着充电盒,一个手翻开盖子,此种开盖结构复杂而且结构不稳定而容易失效,极大地限制了耳机盒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耳机盒,能够提高结构稳定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耳机盒。

耳机盒包括盒体、盖体和滑动件。盒体的一侧形成有容纳腔,用于容纳耳机。盖体用于盖设于盒体的一侧,盖体朝向盒体的一侧呈弧面形设置,盖体朝向盒体的一侧形成有沿滑动方向延伸且相应呈弧形设置的滑槽。滑动件设置于盒体的一侧,用于与滑槽进行滑动配合,以使得盖体能够沿滑动方向相对于盒体移动进而盖合或者暴露容纳腔。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通过设置盖体朝向盒体的一侧呈弧面状,滑槽相应地呈弧形状,能够增大盒体和盖体盖合后形成的空间体积,而且相对于翻盖式设计而言,利用滑动件与盖体上的滑槽进行弧形状的滑动配合,使用者可以较为容易通过推动盖体,使之沿滑动方向相对于盒体进行移动,可以降低开盖难度,能够更快捷地取放耳机,而且由于弧线形的滑动轨迹使得滑槽和滑动件之间配合力度呈现为非线性,能够提高盒体和盖体的滑动手感,提升使用者进行开盒或者闭盒的操作体验,而且滑动式设计能够提升结构稳定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耳机盒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耳机盒实施例的一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耳机盒实施例的滑动件和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的沿a-a剖切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的m局部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耳机盒实施例的另一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耳机盒实施例的盖体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耳机盒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10、盒体;100、容纳腔;11、电池;12、电路板;13、充电触点;14、电气接口;10a、中壳;10b、外壳;15、led灯组;20、盖体;21、面盖;22、内盖;200、滑槽;221、第一滑轨槽;211、第二滑轨槽;30、滑动件;301、第一滑条;302、第二滑条;40、连接组件;41、销钉;42、卡簧;411、钉头;412、钉柱;410、卡槽;50、第一磁性件;60、第二磁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参阅图1和图2,本申请耳机盒实施例可以包括:盒体10、盖体20、滑动件30和连接组件40。

盒体10用于收纳耳机(图未示)。盖体20可以盖合于盒体10上,可以对耳机进行保护。盖体20和滑动件30可以通过连接组件40与盒体10连接。滑动件30可以设置于盒体10上,以使得盖体20能够相对于盒体10滑动。

如图2所示,盒体10可以是耳机盒的部分壳体,盒体10的一侧可以形成有容纳腔100。容纳腔100可以用于容纳耳机。容纳腔100可以具有一个或者多个子腔(未标注),例如具有两个间隔或者连通的子腔。耳机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每个子腔可以用于放置一个耳机。耳机可以为无线耳机,例如tws耳机(真无线耳机)或者蓝牙耳机等,当然耳机还可以为有线耳机。

如图2所示,盒体10内可以设置有电池11和电路板12。电池11可以耦接电路板12。电路板12可以耦接有充电触点13。充电触点13可以裸露于容纳腔100内。在耳机容纳在容纳腔100内时,耳机上的充电触点(图未示)和容纳腔100内的充电触点13可以相互接触,进而使得电池11给耳机进行供电。盒体10还可以设置有电气接口14,用于与外界设备连接,电气接口14可以为usb接口,例如为micro-usb接口或者type-c接口。电气接口14可以耦接电路板12和外部电源,进而使得外部电源可以通过电气接口14为电池11充电。当然,电气接口14还具有数据传输功能,能够使得外部设备通过电气接口14连接耳机盒时可以获取耳机盒和/或耳机的相关数据。

具体地,盒体10可以包括相互连接的中壳10a和外壳10b。中壳10a的一侧具有上述容纳腔100,外壳10b可以包覆于中壳10a的另一侧。具体地,外壳10b可以包覆至中壳10a形成容纳腔100的边缘。中壳10a和外壳10b之间可以用于容纳上述电池11和电路板12等部件。电气接口14可以设置于外壳10b。外壳10b或者中壳10a上还可以设置有耦接电路板12的led灯组15,用于指示耳机盒的状态,例如充电状态、满电状态或者电量不足等,当然还可以数据传输的状态等其他状态。led灯组15可以包括三个间隔设置led等。每个led灯可以变换显示红绿蓝等颜色,通过不同颜色的组合指示耳机盒不同的状态。

如图2所示,盖体20可以作为耳机盒的又一部分壳体,用于盖设于盒体10的一侧。盖体20和盒体10的配合能够盖合或者打开容纳腔100,以便于取放耳机。盖体20和盒体10的盖合时的耳机盒呈现的形状不作限制,例如是方柱状、圆柱状、球体状或者椭圆体状等。盖体20朝向盒体10的一侧可以呈弧面状设置。盖体20朝向盒体10的一侧可以形成有沿滑动方向延伸设置的滑槽200,滑槽200也可以对应呈弧形设置。在本实施例中,盖体20和盒体10盖合时的耳机盒可以大致呈椭圆体状,盖体20整体可以大致呈弧面设置,其朝向盒体10的一侧在远离盒体10的方向上凹陷进而呈弧面状。为了实现盖体20和盒体10可滑动连接,呈弧形设置的滑槽200能够与滑动件30进行滑动配合,进而使得盖体20能够相对于盒体10沿滑动方向进行滑动。

如图2所示,盖体20可以包括相互连接的面盖21和内盖22。面盖21和内盖22之间可以固定连接,例如粘接、螺丝连接或者铆接等。面盖21和内盖22层叠设置。具体地,面盖21和内盖22在之间可以具有空间。例如面盖21的弧度可以大于内盖22,以使得面盖21和内盖22在组合时,两者之间可以形成有空间或者间隙。滑槽200可以沿滑动方向开设于内盖22。滑槽200可以贯穿内盖22的两侧。例如内盖22的一侧朝向盒体10,内盖22的另一侧朝向面盖21,滑槽200贯穿内盖22的一侧和另一侧。通过设置面盖21和内盖22的双层结构,能够在保证重量较轻的基础上提高盖体20的结构强度,而且层叠式的结构便于安装滑动件30等滑动结构。

参阅图3和图4,滑动件30可以呈柱体或者块状设置,例如可以是长方体或者圆柱体。滑动件30可拆卸地设置于盒体10的一侧。例如,滑动件30设置于盒体10的一侧且与容纳腔100间隔设置。具体地,盒体10的一侧的部分区域形成为容纳腔100,盒体10的一侧的未形成容纳腔100的区域可以凸出设置滑动件30。盖体20和盒体10组装后,滑动件30可以嵌入到滑槽200内与滑槽200进行滑动配合。如图4所示,滑动件30可以经滑槽200嵌入到面盖21和内盖22之间的空间,并沿滑槽200进行滑动。盖体20在受到推力的作用下,由于滑槽200的导向作用,使得滑动件30和滑槽200可以在滑动方向上相对滑动,进而使得盖体20能够沿滑动方向相对于盒体10移动,以盖合或者暴露容纳腔100。滑动件30的材料可以包括聚甲醛,能够起到自润滑作用,且可以提高滑动件30的耐磨性能。

具体地,滑动件30和呈弧形设置的滑槽200的滑动轨迹相应地呈弧线型,例如滑动件30从滑槽200的一端往滑槽200的底部相对滑动,然后滑动件30从滑槽200的底部往滑槽200的另一端滑动,也即滑动件30在配合滑槽200过程中存在相对抬升和下降的过程,也就是说滑动件30与滑槽200配合轨迹是非线性变化的,推动滑动件30相对于滑槽200滑动的力度是非线性变化的。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盖体20朝向盒体10的一侧呈弧面状,滑槽200相应地呈弧形状,能够增大盒体10和盖体10盖合后形成的空间体积,而且相对于翻盖式设计而言,本实施例利用滑动件30与盖体20上的滑槽200进行弧形状的滑动配合,使用者可以较为容易通过推动盖体20,使之沿滑动方向相对于盒体10进行移动,可以降低开盖难度,能够更快捷地取放耳机,而且由于弧线形的滑动轨迹使得滑槽200和滑动件30之间作用力的配合关系呈现为非线性,能够提高盒体10和盖体20的滑动手感,提升使用者进行开盒或者闭盒的操作体验,而且滑动式设计能够提升结构稳定性和可靠性。

可选地,滑动件30可拆卸地设置于盒体10的一侧,能够便于对滑动件30进行拆装,有利于耳机盒的维修和维护。

如图3所示,为了便于滑动件30相对于盒体10的可拆卸设置,本实施例的滑动件30可以通过连接组件40连接盒体10和盖体20。滑动件30通过连接组件40可拆卸地固定于盒体10的一侧。当然盖体20通过连接组件40也可以可拆卸地连接滑动件30。

如图3所示,连接组件40可以包括销钉41和卡簧42。销钉41可以包括相互连接的钉头411和钉柱412。钉头411可以连接钉柱412的一端。钉柱412远离钉头411的一端开设有卡槽410。卡簧42例如呈弧形。卡簧42可拆卸地卡接于卡槽410内。参阅图4,钉头411设置于盒体10内以被盒体10限位。例如盒体10开设有钉孔(未标注),钉头411的半径可以大于钉孔,销钉41在盒体10内经过该钉孔穿出盒体10外,钉头411位于盒体10内被钉孔进行限位。钉柱412远离钉头411的一端可以通过钉孔穿出盒体10的一侧。

参阅图4和图5,滑动件30套设于钉柱412上且位于卡簧42和钉头411之间。具体地,滑动件30可以具有安装孔(未标注),且可以通过该安装孔套设于钉柱412上。钉柱412远离钉头411的一端还可以穿设于滑槽200。参阅图5和图6,滑动件30可滑动地设置于面盖21和内盖22之间,进而使得滑动件30和内盖22均位于卡簧42和钉头411之间。其中滑动件30的宽度大于滑槽200的宽度,如此能够使得滑动件30能够被限位于面盖21和内盖22之间,进而可以在面盖21和内盖22之间沿滑槽200移动,不会从滑槽200中脱出。

本实施例通过利用销钉41和卡簧42的卡接结构,能够实现滑动件30可拆卸地固定于盒体10,而且该种卡接结构组装方便快捷,可以提高滑动件30的拆装效率,此外销钉41和卡簧42的卡接结构稳固和可靠,进而能够提高整个耳机盒的结构可靠性,也能够提高盖体20和盒体10之间滑动结构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通过销钉41穿入滑槽200,而且滑动件30的宽度大于滑槽200的宽度,使得滑动件30可以牢靠地限位内盖22和面盖21之间,难以从滑槽200中脱落,如此可以通过销钉41和卡簧42的卡接结构有效地实现盖体20和滑动件30的可拆卸连接,进而实现盖体20相对于盒体10的可拆卸连接,便于整个耳机盒结构的拆装,便于后期维护。

为了提高盖体20相对于盒体10滑动的稳定性,也即滑动件30在内盖22和面盖21之间滑动的稳定性,可以设置如下结构:

如图5和图6所示,内盖22朝向面盖21的一侧形成有沿滑动方向延伸的第一滑轨槽221。可选地,第一滑轨槽221的数量可以为两条,分别位于滑槽200的两侧。第一滑轨槽221的延伸方向和滑槽200的延伸方向一致,两者的长度也可以一致或者大体一致。第一滑条301的数量例如为两条,两条第一滑条301间隔设置且分别与两条第一滑轨槽221相对应。第一滑条301可以嵌设于第一滑轨槽221内并能够沿第一滑轨槽221滑动。当然,第一滑条301的数量可以为两条,两条第一滑条301间隔设置且分别与两条第一滑轨槽221相对应。

盖体20相对于盒体10进行滑动时,滑动件30的第一滑条301在内盖22的第一滑轨槽221内滑动,进而滑动件30被限制在滑动方向上滑动,避免滑动件30脱离滑动方向,使得滑动过程更稳定。

参阅图5和图7,面盖21朝向内盖22的一侧也可以形成有沿滑动方向延伸的第二滑轨槽211。滑动件30朝向面盖21的一侧可以对应凸出设置有第二滑条302。第二滑条302可以嵌设于第二滑轨槽211内并能够沿第二滑轨槽211滑动。

如图7所示,第二滑轨槽211的数量可以为两条,开设于面盖21朝向内盖22的一侧且分别位于滑槽200的两侧,也即两条第二滑轨槽211在内盖22上的投影分别位于滑槽200的两侧。第二滑轨槽211的延伸方向和滑槽200的延伸方向一致,两者的长度也可以一致或者大体一致。第二滑条302的数量例如为两条,两条第二滑条302间隔设置且分别与两条第二滑轨槽211相对应。

通过面盖21上设置的第二滑轨槽211与滑动件30的第二滑条302配合,内盖22上的第一滑轨槽221与滑动件30的第一滑条301配合,滑动件30相背的两侧面能够同时被第一滑轨槽221和第二滑轨槽211进行限制,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进而使得第一滑条301和第二滑条302分别稳定地滑动在第一滑轨槽221和第二滑轨槽211,不容易发生脱轨或者偏离滑动方向的现象,使得盖体20相对于盒体10的滑动更稳定,耳机盒的整体结构更可靠。

在盖体20相对于盒体10移动的过程中,盖体20和盒体10之间可能会产生摩擦,或者在使用时容易刮花盒体10。参阅图8,为了减少对盒体10的摩擦和刮伤,盒体10朝向盖体20的一侧可以设置有保护膜16。例如盒体10位于容纳腔100的外周部分均可以设置有该保护膜16,如此可以将盖体20和盒体10间隔开,进而减少盖体20和盒体10之间的摩擦,也可以减少使用中对盒体10的刮伤。保护膜16可以为防刮花膜,具体可以为塑料膜或者玻璃膜等。

若盖体20呈弧面设置,滑槽200可以相应地呈弧形设置,第一滑轨槽221和第二滑轨槽211也可以相应地呈弧形设置,第一滑条301和第二滑条302也可以相应地呈弧形设置。

如图2和图4所示,为了提高盖体20相对于盒体10盖合或者打开等状态结构稳定性,耳机盒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磁性件50和至少一个第二磁性件60。至少一个第一磁性件50设置于盒体10的一侧。至少一个第二磁性件60设置于盖体20。第一磁性件50和第二磁性件60能够相互吸附,以在盖体20相对于盒体10移动时提供阻尼。

第一磁性件50和第二磁性件60可以是永磁体或者电磁件。第一磁性件50和第二磁性件60相互吸附,可以在盖体20相对于盒体10移动以准备盖合容纳腔100时提供阻尼,也可以在盖体20相对于盒体10移动以暴露容纳腔100时提供阻尼,继而使得打开过程或者盖合过程更加稳定,减少因为推力过大等原因造成耳机盒损坏。

具体地,至少一个第一磁性件50的数量可以为两个,分别位于滑动件30的两侧。第一磁性件50可以裸露于盒体10的一侧,也可以隐藏设置于盒体10一侧的表面下。如图2所示,至少一个第二磁性件60数量可以为四个。四个第二磁性件60可以两两成组,设置于内盖22。第二磁性件60也可以设置于面盖21和内盖22之间。每组的两个第二磁性件60分别位于滑槽200的两侧。其中一组的两个第二磁性件60邻近滑槽200的一端设置。另外一组的两个第二磁性件60邻近滑槽200的另一端设置。

在盖体20盖合盒体10的盖合状态下,其中一组第二磁性件60和两个第一磁性件50相对设置,且相互吸附,如此可以使得盖合状态稳定,且能够保持该盖合状态。在盖体20被推动往滑动方向滑动时,需要克服其中一组第二磁性件60和第一磁性件50之间的吸引力,第一磁性件50和第二磁性件60进而可以提供阻尼,使得盖体20慢慢移动打开盒体10。盖体20如果继续被推动,其中一组第二磁性件60和第一磁性件50之间的吸引力逐渐变弱,而另一组第二磁性件60和第一磁性件50之间的吸引力逐渐变强,直至盖体20移动至最终位置。在该最终位置,另一组第二磁性件60和两个第一磁性件50相对设置且能够相互吸附,使得盒体10和盖体20之间保持打开状态。

通过设置在盒体10上设置第一磁性件50和在盖体20上设置第二磁性件60,利用第一磁性件50和第二磁性件60之间的相互吸附作用,提高盖体20相对于盒体10打开或者盖合过程的稳定性,也可以有效保持打开状态或者盖合状态,进而便于取放耳机。

综上所述,通过设置滑动件30与盒体10的可拆卸连接配合滑动件30和盖体20的滑槽200的相对滑动式的开盖结构,能够提高开盖的便利性和结构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