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声接收器的线圈轴、声接收器电机以及声接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89270发布日期:2020-07-31 22:05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用于声接收器的线圈轴、声接收器电机以及声接收器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总体上涉及声接收器电机,并且更具体地,涉及用于声接收器的线圈轴和声接收器电机以及声接收器。



背景技术:

诸如助听器、耳机、个人音频头戴式耳机的很多听力设备包括一个或更多个声接收器。这样的声接收器总体上包括壳体或外壳,所述外壳包含振膜,该振膜将所述外壳的内部划分成前腔容积和后腔容积。位于后腔容积中的电机包括线圈,所述线圈具有用于设置电枢(簧片)的通路。所述电枢具有固定于轭铁的静止端和可移动地设置在由轭铁支承的磁体之间的另一端。驱动杆或连杆(link)将电枢联接至振膜。在工作中,施加于线圈的电信号使电枢在磁体之间振动。振动的电枢使得振膜移动,导致从外壳的前腔容积中的孔发出声音。在一些声接收器中,线圈包括围绕线轴缠绕的绝缘线,所述线轴具有供电枢延伸的通路。但是,线圈轴会增加线圈的空间需求并且增加声接收器的整体尺寸。

制造声接收器的所有这些限制严重影响了这个领域的发展,因此必须克服这些限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被设计为克服或至少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这些技术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声接收器的线圈轴,该线圈轴包括线圈支承部件,该线圈支承部件被配置成支承线圈并且具有第一支承部分和与该第一支承部分分隔开的第二支承部分,所述第一支承部分和所述第二支承部分沿它们的长度方向平行地延伸;第一凸缘,该第一凸缘在所述线圈支承部件的一端延伸;第二凸缘,该第二凸缘在所述线圈支承部件的另一端延伸,使得所述第一支承部分和所述第二支承部分沿它们的长度方向将所述第一凸缘和所述第二凸缘相互连接;肩部,该肩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凸缘的一侧,使得所述第一凸缘位于所述肩部与所述线圈支承部件之间,其中,所述第一凸缘和所述第二凸缘形成延伸穿过所述线圈轴的电枢通路的一部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所述电枢通路具有第一维度和第二维度,所述第一支承部分和所述第二支承部分沿所述电枢通路的所述第一维度将所述第一凸缘和所述第二凸缘相互连接起来,并且所述线圈支承部件沿所述电枢通路的所述第二维度不具有支承部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所述线圈支承部件、所述第一凸缘、所述第二凸缘和所述肩部形成单个部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四方面,所述线圈轴还包括:位于所述电枢通路的一侧的第一电端子,该第一电端子的一部分嵌入所述肩部,并且所述第一电端子的另一部分从所述肩部延伸;以及位于所述电枢通路的另一侧的第二电端子,该第二电端子的一部分嵌入所述肩部,并且所述第二电端子的另一部分从所述肩部延伸,所述第二电端子与所述第一电端子电隔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五方面,所述第一凸缘和所述第二凸缘的部分相对于所述肩部突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六方面,所述第一电端子和所述第二电端子的嵌入所述肩部的部分具有锚定构造。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七方面,所述线圈轴还包括凹部,该凹部形成在所述第一凸缘的介于所述第一电端子与所述第二电端子之间的位置处,使得所述线圈的线能够从所述肩部到达所述线圈支承部件。

本实用新型的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声接收器电机,该声接收器电机包括:如上所述的多个方面的线圈轴;线圈,所述线圈在所述第一凸缘和所述第二凸缘之间缠绕在所述线圈的线圈支承部件上,其中,所述线圈的一端电连接到所述第一电端子,并且所述线圈的另一端电连接到所述第二电端子;电枢,所述电枢的一部分延伸穿过所述电枢通路;轭铁,所述轭铁保持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所述第一磁体与所述第二磁体之间分隔开间隙,其中,所述电枢的不可移动部分被固定至所述轭铁,并且所述电枢的可移动部分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所述第一磁体与所述第二磁体之间的间隙中。

本实用新型的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声接收器,该生接收器包括:如上所述的声接收器电机;外壳;设置在所述外壳内并且将所述外壳分隔成后腔容积和包括音孔的前腔容积的振膜,其中,所述声接收器电机被设置在所述后腔容积中;以及将所述振膜与所述电枢的所述可移动部分相互连接起来的连杆。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以下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各个方面的以下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有点将变得明显:

图1例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线圈轴的立体图。

图2例示了图1的线圈轴的另一立体图。

图3是示出了图1的线圈轴的侧视图。

图4例示了所述线圈轴的电端子的构造的立体图和所述电端子的放大图。

图5例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线圈轴的立体图。

图6例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线圈轴的立体图。

图7例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具有包括线圈轴的声接收器电机的声接收器的横截面图。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出于简单和清楚的目的而示出图中的要素。将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表达具有与在他们相对应的探究学习方面相一致的普通含义,除非在本文中阐述了特定含义。

具体实施方式

尽管本实用新型可以具体实现为很多不同的形式,在附图中示出并在本文中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要理解,本公开应被视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示例,并且并不旨在将本实用新型的宽泛方面限制为所例示的实施方式。

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阐述了多个特定细节以便于提供本实用新型的更加全面的理解。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明显的是,可以在不受限于这些特定细节的情况下实现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以框图形式而不是详细地示出了公知结构和装置,以便于避免使本实用新型模糊。

图1例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线圈轴的立体图。

本实施方式的线圈轴100包括线圈支承部件101(在稍后的图2-图4中也示为101)、第一凸缘102、第二凸缘103、肩部104以及两个电端子105a和105b。在之后的阶段中,该线圈轴100将与电枢(此处未示出)组装以形成声接收器电机。

如图1所示,线圈支承部件101限定了这样的尺寸,即,该尺寸能够支承要围绕线圈支承部件缠绕的线圈106。此外,线圈支承部件101还限定了内部空间,该内部空间沿着线圈轴的长度方向在所述线圈支承部件101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延伸。该内部空间在其第一端和第二端处分别具有孔,使得该内部空间与外部连通。

线圈支承部件101被设置在线圈轴100的第一凸缘102与第二凸缘103之间。线圈轴100的第一凸缘102在线圈支承部件101的第一端处从线圈支承部件横向延伸,并且该线圈轴的第二凸缘103在线圈支承部件101的第二端处从线圈支承部件横向延伸。第一凸缘102与第二凸缘103中的每一方都具有与线圈支承部件101的孔基本对准的孔,并且第一和第二凸缘与线圈支承部件一起形成电枢通路107的一部分。

在组装工序中,线圈轴100与电枢按照使得电枢通路107允许电枢通过的方式组装在一起。

肩部104经由第一凸缘102附接至线圈支承部件101。如图所示,肩部104包括沿着线圈轴100的长度方向从肩部104的主体平行地向外延伸的两个臂部。这两个臂部隔着电枢通路107彼此相对。也就是说,第一电端子105a位于电枢通路107的一侧,而第二电端子105b位于电枢通路107的另一侧。

第一电端子105a的一部分被嵌入肩部中,并且更具体地,嵌入肩部的相应一个臂部中,并且从该嵌入部分向外延伸。类似地,第二电端子105b的一部分被嵌入肩部中,更具体地,嵌入肩部的相应的另一个臂部中,并且从该嵌入部分向外延伸。第一电端子和第二电端子彼此电隔离。

线圈轴100还包括凹部108,凹部108允许所述线圈106的线从肩部104到达线圈支承部件101。更具体地,如图所示,该凹部108形成在第一凸缘102的位于第一电端子105a与第二电端子105b之间的下边缘中。

图2例示了图1的线圈轴的另一侧的立体图。

如图2所示,线圈轴100还可以包括第一凸缘102上的切除部109,该切除部靠近第二电端子105b的嵌入部分。更具体地,该切除部109形成在第一凸缘102的下边缘的靠近第二电端子105b的角部处。

在本公开的方面中,线圈轴100还可以包括壁部110,壁部110形成在线圈轴上靠近第二电端子105b的位置处。更具体地,如图2所示,该壁部110可以形成在肩部104的下表面上。该壁部相对于第一凸缘102成角度地取向,使得成角度的壁部110和凹部108形成了肩部104与线圈支承部件101之间供线圈106的线通过的通路。

根据以上参照图1和图2描述的实施方式,线圈106在第一凸缘102与第二凸缘103之间围绕线圈支承部件101设置。与第一凸缘102和第二凸缘103的最外侧边缘相比,所缠绕的线圈是凹入的。此外,线圈106的一端穿过凹部108和肩部104并且电连接至第一电端子105a,并且线圈106的另一端电连接至第二电端子105b。在设置切除部109的情况下,线圈的另一端穿过切除部109并电连接至第二电端子105b。

在此实施方式中,参照图1和图2,肩部104、第一凸缘102和第二凸缘103被制造为分离的部件,这些部件将在随后的组装工序中通过任何已知的组装技术组装在一起。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另选地,肩部104、第一凸缘102和第二凸缘103这三个部件可以形成为单个部件。例如,所述单个部件可以是通过塑料或其他不导电材料的注模成型工艺形成的。

图3是示出了图1的线圈轴100的侧视图。从该视图可以看到,第一凸缘102和第二凸缘103的下边缘相对于肩部104和线圈支承部件101二者的下表面向下方突出。通过这个构造,在线圈的线与线圈轴的底表面之间形成了空间(由箭头指示),使得可以防止所述线接触声接收器的底板,所述接触在使用中可能造成短路问题。

凹部108、切除部109和壁部110的设置可以使得围绕线圈轴缠绕线圈和将线圈的线连接至电端子变得容易,并且可以相应地降低成本。

图4例示了所述线圈轴的电端子的构造的立体图和所述电端子的放大图。如图4所示,第一电端子和第二电端子的嵌入肩部中的部分具有锚定构造(anchorconfiguration)。更具体地,以第一电端子为例,该端子的嵌入部分的端部被弯折,使得该部分能够锚定在肩部中。端子与形成肩部的塑料之间的结合由于图中放大的电端子的弯折的端部而得到改进。

图5例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线圈轴的立体图。

本实施方式的线圈轴200包括线圈支承部件201、第一凸缘202、第二凸缘203、肩部204以及两个电端子205a和205b。该线圈轴200将在稍后的阶段与电枢(此处未示出)组装以形成声接收器电机。

如图5所示,线圈支承部件201限定了能够支承线圈206的维度,线圈206将缠绕在线圈支承部件201上。线圈支承部件201包括第一支承部分201a和第二支承部分201b。第一支承部分201a和第二支承部分201b被形成为分离的部件并且被平行地堆叠设置,并且第一支承部分201a与第二支承部分201b之间具有间隙。如图5所示,这样的间隙限定了这样的空间,即,该空间沿线圈轴的长度方向在线圈支承部件201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延伸并且与外部连通。

线圈支承部件201设置在线圈轴200的第一凸缘202和第二凸缘203之间。线圈轴的第一凸缘202在线圈支承部件201的第一端横向延伸,并且第二凸缘203在线圈支承部件201的另一端横向延伸,使得第一支承部分201a和第二支承部分201b将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相互连接起来。第一凸缘202和第二凸缘203中的每一方都具有孔,所述孔与由线圈支承部件201的第一支承部分和第二支承部分所形成的空间基本对准,使得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与线圈支承部件在组装状态下一起形成电枢通路207的一部分。

本实施方式的其它部分与第一实施方式完全相同,因此在此省略了相应的详细描述。

如图5所示,线圈支承部件包括沿电枢通路207的第一维度延伸的第一支承部分201a和第二支承部分201b(即,跨第一凸缘202和第二凸缘203的宽度方向)。但是,线圈支承部件沿电枢通路207的第二维度没有支承部分(即,沿第一凸缘202和第二凸缘203的高度方向)。在电枢的宽度和高度方向上取消线圈支承部件的支承部分允许减小线圈组件的整体尺寸。这样,与图1和图2中示出的线圈轴100相比,线圈轴200的线圈支承部件201的第一支承部分201a与第二支承部分201b之间的空间显著减小。因此,通过这样的设计实现了有利的技术效果:1)能够围绕线圈支承部件201缠绕更多匝的线圈;2)能够防止线圈的线接触到声接收器的底板,所述接触在使用中可能造成短路问题。

此外,如图所示,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被设计成使得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二者的上沿的一部分相对于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的上沿的其余部分凹入。设置这样的凹入是为了在电枢与线圈轴之间提供空间,该空间使得能够在最糟糕的情况下也避免电枢接触到线圈的线。

图6例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线圈轴的立体图。

如图所示,除了线圈支承部件的第一支承部分和第二支承部分的配置不同以外,该第三实施方式的线圈轴300与第二实施方式的线圈轴200完全相同。

如图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线圈轴300包括线圈支承部件301、第一凸缘302、第二凸缘303、肩部304以及两个电端子305a和305b。该线圈轴300将在稍后的阶段与电枢(此处未示出)组装以形成声接收器电机。

如图6所示,线圈支承部件301限定了能够支承线圈的维度,线圈将缠绕在线圈支承部件301上。线圈支承部件301包括第一支承部分301a和第二支承部分301b。第一支承部分301a和第二支承部分301b被形成为分离的部件并且被平行地并排设置,并且第一支承部分301a与第二支承部分301b之间具有间隙。如图6所示,第一支承部分301a和第二支承部分301b的高度比第一凸缘302和第二凸缘303的高度小得多。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围绕线圈支承部件301缠绕更多匝的线圈,并且可以实现更好的技术效果。

图7例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具有包括线圈轴的声接收器电机的声接收器的横截面图。

如图所示,声接收器700包括外壳701。所述外壳限定了声接收器700的内部容积和外部容积。所述外壳701的内部容积包含声接收器电机并且还包括一些附加的组件,所述组件包括振膜和连杆。如参照图1至图6描述的,声接收器电机包括如以上参照图1至图6描述的线圈轴100或线圈轴200和/或线圈轴300、围绕线圈轴的线圈支承部件缠绕在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之间的线圈、电枢以及轭铁。

线圈在线圈轴的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之间被设置在线圈支承部件上,同时相对于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的最外侧边缘凹入。此外,线圈的一端穿过凹部和肩部并且电连接至第一电端子,并且线圈的另一端电连接至第二电端。

电枢的一部分延伸穿过由线圈轴100提供的电枢通路,使得电枢可以在该电枢通路内移动。

轭铁保持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所述第一磁体与所述第二磁体之间分隔开特定间隙,电枢的不可移动部分被固定至所述轭铁,并且电枢的可移动部分至少部分地设置在第一磁体与第二磁体之间的间隙中。

此外,振膜和连杆同样设置在外壳701中。振膜将外壳701的内部容积分隔成后腔容积和包括音孔的前腔容积,声接收器电机设置在后腔容积中。连杆将振膜与电枢的可移动部分相互连接起来。

在实质上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情况下可以对实施方式做出很多变型和修改。所有这些变型和修改旨在被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因此,以上公开的主题被视为例示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并且所附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所有这些修改、增强以及其他实施方式,他们全部落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