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869189发布日期:2021-07-13 16:30阅读:54来源:国知局
摄像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摄像组件。



背景技术:

由于笔记本电脑具有与一般桌面计算机相同的功能,再加上体积及重量均设计减少以让使用者方便携带,这使得笔记本电脑已经成为某些使用者所不可或缺的随身工具。随着笔记本电脑的价格的不断下降,某些使用者甚至以笔记本电脑直接取代桌面计算机。同时,笔记本电脑的显示器可配置有影音捕获设备。例如是网络摄影机(webcam)及麦克风(microphone),以分别通过网络摄影机及麦克风进行图像及声音的获取。

再者,随着对于信息安全的要求日增,现有外露式的网络摄影机存在相当风险,因而产生了能随需求而能收纳隐藏及展开外露的网络摄影机,但相关移动机构因外型或尺寸要求,尚无法满足防尘及防水的需求,例如是ip53规范。

据此,如何以简单结构且兼具上述防尘与防水规范的前提下提供能满足使用需求的摄像组件,实为相关技术人员所需思考并解决的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针对一种摄像组件,其垫圈能在摄像模块移动而开启或关闭时维持迫紧状态,以提供防尘防水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摄像组件适用于可携式电子装置。摄像组件包括壳体、承载件、摄像模块以及垫圈。壳体具有轨道与第一开口。承载件可移动地配置于轨道。承载件具有推钮与至少一弹臂,推钮经由第一开口而暴露于壳体,弹臂可变形且可移动地抵接于轨道。摄像模块设置于承载件。垫圈设置于承载件且被抵压于壳体与承载件之间。推钮适于受外力而使承载件在壳体内移动,以在开启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切换。在开启位置或在关闭位置时,垫圈皆环绕在第一开口的周缘且维持迫紧状态。

基于上述,摄像组件通过将摄像模块设置于能在壳体内移动的承载件中,并通过承载件所具有弹臂抵接于壳体的轨道,而让承载件的推钮经由第一开口暴露出壳体,且垫圈设置于承载件并对应第一开口。如此一来,当外力施加于推钮后便能对承载件进行推移,以让承载件在开启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切换,以开启或关闭摄像模块。同时,在所述开启位置或关闭位置时,垫圈仍维持其被抵压在承载件与壳体之间的迫紧状态并环绕第一开口。

据此,垫圈不因承载件的移动而改变其迫紧状态之下,便能维持其防水、防尘的效果,而让异物或水不会经由第一开口流入壳体之内。

附图说明

包含附图以便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且附图并入本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摄像组件的爆炸图;

图3a至图3d示出摄像组件于不同状态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可携式电子装置;

100:摄像组件;

110:壳体;

111、113:定位凹陷;

112:前框;

112a:第二开口;

114:后盖;

115:限位凸部;

116:第一开口;

118:轨道;

118a、118b:抵接面;

120:承载件;

121:第二容置槽;

122:推钮;

123:第一容置槽;

124:弹臂;

125:止挡凸部;

130:摄像模块;

132:摄像孔;

140:垫圈;

150:保护件;

f1、f2:外力;

s1:顶面;

s2:内顶面;

x-y-z:直角坐标。

具体实施方式

现将详细地参考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示范性实施例的实例说明于附图中。只要有可能,相同元件符号在附图和描述中用来表示相同或相似部分。

图1是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图1的摄像组件的爆炸图。请同时参考图1与图2,在本实施例中,摄像组件100适用于可携式电子装置10,在此,可携式电子装置10是以笔记本电脑为例,但不因此设限。摄像组件100配置在可携式电子装置10的屏幕边框,而与屏幕的显示面实质上位于同一平面。

在此同时提供直角坐标x-y-z以利于构件描述。摄像组件100包括壳体110、承载件120、摄像模块130以及垫圈140。壳体110是由上述屏幕的前框112与后盖114沿x轴相互组装所构成,且壳体110具有轨道118与第一开口116,其中第一开口116朝向正z轴方向。承载件120可移动地配置于轨道118。承载件120具有推钮122与至少一弹臂,在此以两个弹臂124为例,推钮122经由第一开口116而暴露于壳体110,弹臂124可变形且可移动地抵接于轨道118。摄像模块130设置于承载件120。垫圈140设置于承载件120的第一容置槽123且被抵压于壳体110与承载件120之间。推钮122适于受外力而使承载件120在壳体110内移动,以在开启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切换,且当承载件120行至开启位置或关闭位置时,垫圈140皆环绕在第一开口116的周缘且维持迫紧状态。

进一步地说,如图2所示,承载件120还具有第二容置槽121,摄像模块130设置于第二容置槽121内,推钮122与弹臂124位于第二容置槽121的相对两侧。在本实施例中,轨道118是由壳体110内的凸肋结构所形成且具有至少一抵接面,该弹臂124接触于抵接面118a、118b。在此以两个抵接面118a、118b为例,以利于对应两个弹臂124。也就是说,承载件120实质上是通过弹臂124而浮动地支撑于抵接面118a、118b之上。再者,沿z轴方向上,抵接面118a、118b与第一开口116位于承载件120的相对两侧。壳体110还具有至少一限位凸部(在此以两个限位凸部115为例),相对于抵接面118b,而承载件120的顶面s1抵接限位凸部115,其中顶面s1可视为承载件120的外顶面,以与后盖114的内顶面s2相对。换句话说,对于承载件120而言,其以顶面s1分别与两个限位凸部115形成点接触,以及以两个弹臂124分别与抵接面118a、118b形成点接触,因而得以维持让其能顺利且稳定地沿y轴来回移动的行程。

此外,承载件120还具有位于顶面s1的止挡凸部125,而壳体110还具有一对定位凹陷111、113,其与前述限位凸部115同位于后盖114的内顶面s2,止挡凸部125随承载件120移动而移入所述一对定位凹陷111、113的其中之一,以使承载件120行至前述的开启位置或关闭位置。进一步地说,推钮122、第一容置槽123与止挡凸部125同位于顶面s1,以面对壳体110的内顶面s2及其上的限位凸部115、第一开口116与定位凹陷111、113。

详细来说,请再参考图2,可携式电子装置10具有位于前框112上的第二开口112a与可透光的保护件150,其中在开启位置时,摄像模块130的摄像孔132会正对于第二开口112a,此时保护件150即对摄像孔132提供保护效果,而在关闭位置时,摄像模块130的摄像孔132则会移离第二开口112a而隐藏于壳体110之内。后续会有进一步描述。

图3a至图3d示出摄像组件于不同状态的示意图,在此省略前述的前框112而有利于识别壳体110内的相关构件,且同时将图2所示的第二开口112a以虚线示出于图3a至图3d以作为对照参考。请先参考图3a,其所示出的承载件120即是位于前述的关闭位置,此时摄像孔132移离第二开口112a而隐藏在壳体110之内,并据以关闭摄像模块130的功能。也就是说,使用者在不欲使用摄像组件100时,即能驱使承载件120移至图3a的关闭位置。在此状态下,止挡凸部125位于定位凹陷113而使承载件120沿y轴与壳体110存在干涉,进而阻挡承载件120沿y轴的移动能力。

接着,请同时参考图3b至图3d,当用户欲使用摄像组件100时,便提供外力f1于按钮122上,在此,外力f1即是沿z轴的纵向施力,以将承载件120下压并因此变形弹臂124,且更重要的是,此时还能让止挡凸部125移离定位凹陷113。据此,承载件120即能解除与壳体110沿y轴的干涉。

接着,如图3c所示,在维持提供外力f1的状态下,使用者进一步地提供外力f2于按钮122,在此,外力f2即是沿y轴的横向施力,以让承载件120能沿y轴移动,直至使摄像孔132正对于第二开口112a,也就是让按钮122从第一开口116的左侧移至右侧,即前述的开启位置。最后,如图3d所示,使用者解除前述外力f1、f2而释放承载件120,此时弹臂124即能通过其弹性恢复力以朝正z轴方向移动而上升,并因此让止挡凸部125移入定位凹陷111,而使承载件120与壳体110再次恢复沿y轴相互干涉的状态。据此,通过施加外力f1、f2与否,能对承载件120造成沿z轴的移动与言y轴的移动,同时也代表着弹臂124的变形轴向(z轴)实质上正交于承载件120的移动轴向(y轴)。

据此,从上述图3a至图3d的过程即是用户将摄像组件100从关闭切换至开启的过程,一旦使用者不再使用摄像组件100而欲将其关闭时,通过反向操作上述过程即能使承载件120复位至图3a所示的关闭位置。在此便不再赘述其复位过程。需提及的是,如图3a与图3d所示,当承载件120位于关闭位置或开启位置时,垫圈140皆会环绕在第一开口116的周缘,且被抵压在承载件120与壳体110的内顶面s2之间,而得以维持其迫紧状态,此举代表着承载件120与其内的摄像模块130能因此在第一开口116处隔绝于外部环境,也相当于能有效地防止异物或水从外部环境经由第一开口116进入壳体110。

综上所述,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摄像组件通过将摄像模块设置于能在壳体内移动的承载件中,并通过承载件所具有弹臂抵接于壳体的轨道,而让承载件的推钮经由第一开口暴露出壳体,且垫圈设置于承载件并对应第一开口。如此一来,当外力施加于推钮后便能对承载件进行推移,以让承载件在开启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切换,以开启或关闭摄像模块。同时,在所述开启位置或关闭位置时,垫圈仍维持其被抵压在承载件与壳体之间的迫紧状态并环绕第一开口,据以在第一开口处能维持摄像组件防水、防尘之效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