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Fi网络连接方法及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21084707发布日期:2020-06-12 16:49阅读:550来源:国知局
WiFi网络连接方法及设备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线(wirelessfidelity,wifi)网络连接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iot)是一种支持“人与物”以及“物与物”之间信息交互的网络。所述“物”可以被称为iot设备,iot设备是支持无线网络连接的设备。

iot设备首次接入无线网络的实施过程可以被称为iot配网,目前,现有的主流iot配网方法均包括第三方设备向iot设备转发wifi配置信息的实施过程。其中,第三方设备转发wifi配置信息的操作,存在wifi配置信息被泄露的风险,导致安全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wifi网络连接方法及设备,能够解决现有iot配网方法安全性差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wifi网络连接方法,应用于第一设备,所述第一设备与无线接入点ap设备存在无线wifi连接关系,所述方法包括:所述第一设备获取第二设备的标识信息,所述标识信息用于标识所述第二设备,以至少在所述ap设备覆盖范围内将所述第二设备区别于其他设备,所述第二设备是未与所述ap设备建立wifi网络连接的设备;所述第一设备通过所述wifi连接向所述ap设备发送控制指令,所述控制指令包含所述标识信息,所述控制指令用于触发所述ap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建立wifi连接。

第一设备可以是任意支持无线网络连接的设备。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可以被称为接入设备或者代理设备。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可以通过nfc的方式,获取第二设备的标识信息。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可以通过扫描标识信息二维码的方式,获取第二设备的标识信息。该标识信息至少在ap设备的信号覆盖范围内,能够将第二设备与其他设备进行区别。之后,第一设备将标识信息发送到ap设备,以使ap设备可以根据标识信息准确的与第二设备进行wifi连接信息的收发,进而,与第二设备建立wifi连接。这样能够规避第一设备转发wifi连接信息产生的风险,从而提高网络的安全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设备获取第二设备的标识信息,包括:所述第一设备通过无线通信的方式从所述第二设备获取所述标识信息。采用本实现方式,用户只要启动第一设备通和第二设备的无线通信功能,即可触发第一设备获取第二设备的标识信息。这样能够提高用户的操作便利性,从而提高用户的操作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设备通过无线通信的方式从所述第二设备获取所述标识信息,包括:所述第一设备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nfc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获取请求;所述第一设备从所述第二设备接收nfc响应报文,所述nfc响应报文包含所述标识信息。采用本实现方式,用户仅需要开启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的nfc,进而,将第一设备贴近第二设备,即可达到第二设备与ap设备建立wifi连接的目的,从而能够提高用户的操作便利性,提高用户的操作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设备获取第二设备的标识信息,包括:所述第一设备识别包含所述标识信息的二维码,得到所述标识信息。采用本实现方式,无需第二设备具备摄像头等硬件设施,不仅适用性广,而且操作便利性较强。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wifi网络连接方法,应用于无线接入点ap设备,所述ap设备与第一设备存在wifi连接关系,所述方法包括:所述ap设备通过所述wifi连接从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控制指令,所述控制指令包含标识信息,所述标识信息用于标识第二设备,以至少在所述ap设备覆盖范围内将所述第二设备区别于其他设备,所述第二设备是未与所述ap设备建立wifi网络连接的设备;所述ap设备响应所述控制指令与所述第二设备建立wifi连接。

ap设备可以被用作无线网络中的“无线访问节点”,以将无线客户端(例如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接入无线网络。本申请实施例中,ap设备可以根据标识信息,至少在该ap设备覆盖范围内识别出第二设备。基于此,ap设备可以精确的向第二设备发送wifi配置信息,并且,即使接收到来自于多个设备的连接信息,也能够根据标识信息识别出来自于第二设备的连接信息,进而,定向的与第二设备建立wifi网络连接。可见,采用本实现方式,能够规避由第一设备转发wifi配置信息产生的风险,提高wifi配置信息的安全性。另外,即使多个设备接收到wifi配置信息,ap设备也可以凭标识信息不响应除第二设备之外的其他设备的连接请求,从而能够避免第二设备之外的设备接入网络,进而,能够提高网络的安全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ap设备响应所述控制指令与所述第二设备建立wifi连接,包括:所述ap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一wifi连接指令,所述第一wifi连接指令中包含wifi配置信息;所述ap设备从所述第二设备接收与所述wifi配置信息对应的连接信息;所述ap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建立wifi连接。本申请涉及的ap设备具备主动发起wifi连接的功能,和触发其他设备发起wifi连接的功能中的至少一个。基于此,采用本实现方式,ap设备接收到标识信息之后,可以主动向第二设备发送wifi配置信息,以向第二设备发起wifi连接邀请。这样能够避免由第一设备转发wifi配置信息,提高wifi配置信息和网络的完全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ap设备响应所述控制指令与所述第二设备建立wifi连接,包括:所述ap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二wifi连接指令;所述ap设备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响应所述第二wifi连接指令的获取wifi配置信息的请求;所述ap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wifi配置信息;所述ap设备响应所述第二设备的连接信息,与所述第二设备建立wifi连接。本申请涉及的ap设备具备主动发起wifi连接的功能,和触发其他设备发起wifi连接的功能中的至少一个。基于此,采用本实现方式,ap设备接收到标识信息之后,可以触发第二设备发起wifi连接请求,并最终与第二设备建立wifi网络连接。这样能够避免由第一设备转发wifi连接信息,提高网络的完全性。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具有实现上述方法中电子设备行为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上述电子设备的结构中包括处理器和收发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处理该电子设备执行上述方法中相应的功能。所述收发器用于实现上述电子设备与第二设备和无线接入点(accesspoint,ap)设备之间的通信。所述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与处理器耦合,其保存该电子设备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ap设备,该ap设备具有实现上述方法中ap设备行为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上述ap设备的结构中包括处理器和收发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处理该ap设备执行上述方法中相应的功能。所述收发器用于实现上述ap设备与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的通信。所述ap设备还可以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与处理器耦合,其保存该ap设备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

第五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设置于第三方面中的电子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接口。所述接口与所述处理器耦合,用于接收代码指令,并将代码指令传输到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运行所述代码指令,并实现第一方面及第一方面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wifi网络连接方法部分或全部步骤。

第六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设置于第四方面中的ap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接口。所述接口与所述处理器耦合,用于接收代码指令,并将代码指令传输到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运行所述代码指令,并实现第二方面及第二方面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wifi网络连接方法部分或全部步骤。

第七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所述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第二方面、第一方面的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及第二方面的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wifi网络连接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第八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第二方面、第一方面的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及第二方面的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wifi网络连接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wifi接入系统10的示例性结构示意图;

图2a为本申请提供的第一设备100的示例性结构示意图;

图2b为本申请提供的第二设备200的示例性结构示意图;

图2c为本申请提供的ap设备300的示例性结构示意图;

图3a为本申请提供的人机交互实施例场景的示例性场景示意图;

图3b-1为本申请提供的开启nfc功能的第一种示例性用户操作界面示意图;

图3b-2为本申请提供的开启nfc功能的第二种示例性用户操作界面示意图;

图3b-3为本申请提供的开启nfc功能的第三种示例性用户操作界面示意图;

图3c为本申请提供的通知实施场景的第一种示例性用户界面示意图;

图3d为本申请提供的通知实施场景的第二种示例性用户界面示意图;

图4a为本申请提供的二维码显示场景的示例性用户界面示意图;

图4b-1为本申请提供的扫描二维码的实施场景的第一种示例性用户操作界面示意图;

图4b-2为本申请提供的扫描二维码的实施场景的第二种示例性用户操作界面示意图;

图4b-3为本申请提供的扫描二维码的实施场景的第三种示例性用户操作界面示意图;

图4b-4为本申请提供的扫描二维码的实施场景的第四种示例性用户操作界面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wifi网络连接方法10的示例性信令交互图;

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wifi网络连接方法20的示例性信令交互图;

图7a为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70的示例性组成示意图;

图7b为本申请提供的芯片系统71的示例性结构示意图;

图8a为本申请提供的ap设备80的示例性组成示意图;

图8b为本申请提供的芯片系统81的示例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申请中的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

本申请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非旨在作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如在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单数表达形式“一个”、“一种”、“所述”、“上述”、“该”和“这一”旨在也包括复数表达形式,除非其上下文中明确地有相反指示。还应当理解,尽管在以下实施例中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某一类对象,但所述对象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该类对象的具体对象进行区分。例如,以下实施例中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电子设备,但本申请涉及的电子设备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不同的电子设备进行区分。

以下对本申请的实施场景进行示例性描述。

图1示意了一种wifi接入系统10,wifi接入系统10包括第一设备11、第二设备12和无线接入点(accesspoint,ap)设备13。其中,第一设备11与ap设备13无线连接。第二设备12是需要通过ap设备13接入无线网络的设备。

其中,本申请涉及的第一设备11和第二设备12均可以是任意支持无线网络连接的设备,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家居设备、工业控制设备、车辆设备等等。智能家居设备例如可以是智能电视、智能监控、智能空调、智能冰箱等。工业控制设备例如可以是供应链监控设备、货品管理设备等。车辆设备例如可以是车载设备、自动导航设备、智能停车设备等。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设备11例如是包含用户界面(userinterface,ui)的电子设备,例如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电子设备(如智能手表)、行车记录仪等。电子设备的ui例如可以是触敏表面或触控面板等。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设备11可以被称为接入设备(accessequipment)或者代理设备(agentequipment),在此不作限定。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设备11可以通过ui接收用户输入的设置信息,该设置信息用于触发第一设备11与第二设备12和ap设备13进行信息交互,以完成第二设备12接入无线网络的操作。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设备12例如是不包含用户界面ui的电子设备,例如,智能家居设备、工业控制设备、车辆设备等。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设备12可以被称为待配网iot设备或者被代理设备。

本申请涉及的“ui”,是应用程序或操作系统与用户之间进行交互和信息交换的介质接口,它实现信息的内部形式与用户可以接受形式之间的转换。应用程序的用户界面是通过java、可扩展标记语言(extensiblemarkuplanguage,xml)等特定计算机语言编写的源代码,界面源代码在终端设备上经过解析,渲染,最终呈现为用户可以识别的内容,比如图片、文字、按钮等控件。控件(control)也称为部件(widget),是用户界面的基本元素,典型的控件有工具栏(toolbar)、菜单栏(menubar)、文本框(textbox)、按钮(button)、滚动条(scrollbar)、图片和文本。界面中的控件的属性和内容是通过标签或者节点来定义的,比如xml通过<textview>、<imgview>、<videoview>等节点来规定界面所包含的控件。一个节点对应界面中一个控件或属性,节点经过解析和渲染之后呈现为用户可视的内容。

用户界面常用的表现形式是图形用户界面(graphicuserinterface,gui),是指采用图形方式显示的与操作相关的用户界面。它可以是在电子设备的显示屏中显示的一个图标、窗口、控件等界面元素,其中控件可以包括图标、按钮、菜单、选项卡、文本框、对话框、状态栏、导航栏、widget等可视的界面元素。

本申请涉及的ap设备13可以被用作无线网络中的“无线访问节点”。一方面,ap设备13用于将无线客户端(例如第一设备11和第二设备12)接入无线网络,另一方面,ap设备13还用于传输信号覆盖范围内的设备的通信信息。ap设备13可以包括路由器、交换机、无线网卡、调制解调器等。

现有配网方法普遍的实施过程均包括,第一设备11获取ap设备13的wifi配置信息,然后,将wifi配置信息发送到第二设备12。可见,wifi配置信息需要经由第三方设备(即本申请所述的第一设备11)转发,导致wifi配置信息存在泄漏风险,安全性差。此外,第一设备11通常通过广播的方式发送wifi配置信息。这样不仅第二设备12能够根据wifi配置信息接入网络,位于ap设备13覆盖范围内的其他设备也可以根据wifi配置信息接入网络,从而导致网络内设备的信息存在泄漏风险,使得网络的安全性较差。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wifi网络连接方法及设备,其中,第一设备获取第二设备的设备标识,然后,将第二设备的设备标识发送到ap设备。进而,ap设备根据设备标识直接与第二设备建立wifi连接。这样无需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转发wifi配置信息,从而能够规避其他设备获取到wifi配置信息并接入网络情况,进而,能够提高安全性。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适用于面向未来的其他通信技术。本申请描述的系统架构、设备以及业务场景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系统架构的演变和新业务场景的出现,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以下介绍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设备。

图2a示出了第一设备100的结构示意图。第一设备100可以包括处理器110,存储器120,无线通信模块130,天线140,显示屏150,传感器模块160,电源管理模块170以及电池180等。其中,无线通信模块130可以包括wifi模块130a,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nearfieldcommunication,nfc)模块130b等。传感器模块160可以包括压力传感器160a,触摸传感器160b等。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示意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第一设备100的具体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设备100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图示的部件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例如,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设备100可以包括摄像头。

处理器1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例如:处理器110可以包括应用处理器,调制解调处理器,图形处理器(graphicsprocessingunit,gpu),图像信号处理器(imagesignalprocessor,isp),控制器,存储器,视频编解码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signalprocessor,dsp),基带处理器,和/或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networkprocessingunit,npu)等。其中,不同的处理单元可以是独立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中。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设备100也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10。

其中,控制器可以是第一设备100的神经中枢和指挥中心。控制器可以根据指令操作码和时序信号,产生操作控制信号,完成调用功能模块以及传输通信信息等的控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接口。接口可以包括集成电路(inter-integratedcircuit,i2c)接口,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universalasynchronousreceiver/transmitter,uart)接口,移动产业处理器接口(mobileindustryprocessorinterface,mipi),通用输入输出(general-purposeinput/output,gpio)接口等。

i2c接口是一种双向同步串行总线,包括一根串行数据线(serialdataline,sda)和一根串行时钟线(derailclockline,scl)。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可以包含多组i2c总线。处理器110可以通过不同的i2c总线接口分别耦合触摸传感器160b等。例如:处理器110可以通过i2c接口耦合触摸传感器160b,使处理器110与触摸传感器160b通过i2c总线接口通信,实现第一设备100的触摸功能。

uart接口是一种通用串行数据总线,用于异步通信。该总线可以为双向通信总线。它将要传输的数据在串行通信与并行通信之间转换。在一些实施例中,uart接口通常被用于连接处理器110与无线通信模块130。例如:处理器110通过uart接口与无线通信模块130中的nfc模块通信,实现nfc功能。

mipi接口可以被用于连接处理器110与显示屏150等外围器件。mipi接口包括显示屏串行接口(displayserialinterface,dsi)等。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和显示屏150通过dsi接口通信,实现第一设备100的显示功能。

gpio接口可以通过软件配置。gpio接口可以被配置为控制信号,也可被配置为数据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gpio接口可以用于连接处理器110与显示屏150,无线通信模块130,传感器模块160等。gpio接口还可以被配置为i2c接口,uart接口,mipi接口等。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示意的各模块间的接口连接关系,只是示意性说明,并不构成对第一设备100的结构限定。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设备100也可以采用上述实施例中不同的接口连接方式,或多种接口连接方式的组合。

存储器120可以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该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包括指令。处理器110可以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120的上述指令,从而使得第一设备100执行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提供的wifi网络连接方法,以及信息处理等。存储器120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第一设备100待发送的信息(比如第二设备的标识信息等)。此外,存储器120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通用闪存存储器(universalflashstorage,ufs)等。

第一设备100的无线通信功能可以通过无线通信模块130,天线140,调制解调处理器以及基带处理器等实现。

无线通信模块130可以是集成至少一个通信处理模块的一个或多个器件。无线通信模块130经由天线接收电磁波,将电磁波信号调频以及滤波处理,将处理后的信号发送到处理器110。无线通信模块130还可以从处理器110接收待发送的信号,对其进行调频,放大,经天线转为电磁波辐射出去。一些实施例中,无线通信模块130还可以包括用于提供蓝牙(bluetooth,bt),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navigationsatellitesystem,gnss),调频(frequencymodulation,fm),红外技术(infrared,ir),光纤等通信的功能模块。

在一些实施例中,无线通信模块130提供的解决方案可使得第一设备100获取第二设备200的标识信息,然后,向ap设备发送该标识信息,以使第二设备200与ap设备建立wifi连接。

wifi模块130a是内置ieee802.11b.g.n协议栈以及(transmissioncontrolprotocol,tcp)和网际协议(internetprotocol,ip)协议栈的嵌入式模块。wifi模块130a提供第一设备100接入无线网络的功能。一些实施例中,wifi模块130a还提供第一设备100向ap设备300发送标识信息的功能。

nfc模块130b用于提供第一设备100与其他设置有nfc模块的设备进行非接触式数据交换功能。nfc模块130b例如可以基于射频识别、红外等技术,与其他nfc模块进行数据交互。nfc模块130b与其他nfc模块之间的通信距离例如可以支持0~20cm。一些实施例中,nfc模块130b用于提供第一设备100从第二设备200接收第二设备200标识信息的功能。

天线140用于发射和接收电磁波信号。第一设备100中的每个天线可用于覆盖单个或多个通信频带。不同的天线还可以复用,以提高天线的利用率。例如:可以将天线1复用为无线局域网(wirelesslocalareanetwork,wlan)的分集天线。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天线可以和调谐开关结合使用。

调制解调处理器可以包括调制器和解调器。其中,调制器用于将待发送的低频基带信号调制成中高频信号。解调器用于将接收的电磁波信号解调为低频基带信号。随后解调器将解调得到的低频基带信号传送至基带处理器处理。低频基带信号经基带处理器处理后,被传递给应用处理器。在一些实施例中,调制解调处理器可以是独立的器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调制解调处理器可以独立于处理器110。

第一设备100通过显示屏150,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可以实现与用户的信息交互。显示屏150用于显示控件,信息、图像等。显示屏150包括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屏(liquidcrystaldisplay,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或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active-matrix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的,amoled),柔性发光二极管(flexlight-emittingdiode,fled),miniled,microled,micro-oled,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dotlightemittingdiodes,qled)等。

电源管理模块170用于连接电池180与处理器110。电源管理模块170接收电池180的输入,为处理器110,存储器120,无线通信模块130和显示屏150等供电。电源管理模块170还可以用于监测电池容量,电池循环次数,电池健康状态(漏电,阻抗)等参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电源管理模块170也可以设置于处理器110中。

压力传感器160a用于感受压力信号,可以将压力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压力传感器160a可以设置于显示屏150。压力传感器160a的种类很多,如电阻式压力传感器,电感式压力传感器,电容式压力传感器等。电容式压力传感器可以是包括至少两个具有导电材料的平行板。当有力作用于压力传感器160a,电极之间的电容改变。第一设备100根据电容的变化确定压力的强度。当有触摸操作作用于显示屏150,第一设备100根据压力传感器160a检测所述触摸操作强度。第一设备100也可以根据压力传感器160a的检测信号计算触摸的位置。

触摸传感器160b,也可称触控面板或触敏表面。触摸传感器160b可以设置于显示屏150,由触摸传感器160b与显示屏150组成触摸屏,也称“触控屏”。触摸传感器160b用于检测作用于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触摸传感器可以将检测到的触摸操作传递给应用处理器,以确定触摸事件类型。可以通过显示屏150提供与触摸操作相关的视觉输出。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触摸传感器160b也可以设置于第一设备100的表面,与显示屏150所处的位置不同。一些实施例中,触摸传感器160b提供第一设备100接收用户输入的触发信息的功能。

示例性的,若第一设备100包括摄像头,第一设备100可以通过摄像头捕获静态图像,例如,二维码。静态图像通过摄像头生成光学图像投射到感光元件。感光元件可以是电荷耦合器件(chargecoupleddevice,ccd)或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metal-oxide-semiconductor,cmos)光电晶体管。感光元件把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之后将电信号传递给isp转换成数字图像信号。isp将数字图像信号输出到dsp加工处理。dsp将数字图像信号转换成二维码所包含的信息,例如,第二设备200的标识信息。

其中,二维码(2-dimensionalbarcode),也称为二维条码,是用某种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二维方向上(平面)分布的黑白相间的图形,用于存储字符、数字和图片等信息。示例性的,二维码是若干几何图形的组合,其中每个图形表示一个使用二进制表示的字符或者数据。基于此,第一设备100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识别二维码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所记载的二进制数据,进而,分析所得到的二进制数获取到其中所包含的信息。

图2a示例性所示的第一设备100可以通过显示屏150和传感器模块160与用户进行信息交互。第一设备100可以通过wifi模块130a与ap设备300进行信息交互,还可以通过nfc模块130b与第二设备200进行信息交互,等等。

图2b示出了第二设备200的结构示意图。第二设备200可以包括处理器210,存储器220,无线通信模块230,天线240,电源管理模块250以及电池260等。其中,无线通信模块230可以包括wifi模块230a,nfc模块230b等。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示意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第二设备200的具体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设备200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图示的部件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

本实施例中,处理器210所包含的硬件和软件以及各硬件和软件的功能,与处理器110类似。电源管理模块250在本实施例中的功能,与电源管理模块170在第一设备100中的功能相似。电池260在本实施例中的功能,与电池180在第一设备100中的功能相似。此处不再详述。

存储器220可以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该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包括指令。处理器210可以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220的上述指令,从而使得第二设备200执行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提供的wifi网络连接方法等。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220还可以存储包含第二设备200标识信息的二维码。

wifi模块230a用于提供第二设备200与ap设备300建立无线网络连接的功能。

nfc模块230b用于提供第二设备200与其他设置有nfc模块的设备进行非接触式数据交换功能。例如,nfc模块230b提供第二设备200向第一设备100发送第二设备200标识信息的功能。

图2b示例性所示的第二设备200可以通过wifi模块230a与ap设备300建立无线网络连接,还可以通过nfc模块230b与第一设备300进行信息交互,等等。

图2c示出了ap设备300的结构示意图。ap设备300可以包括处理器310,存储器320,射频模块330,天线340以及基带模块350等。其中,处理器310,存储器320,射频模块330,天线340和基带模块350,通过总线相互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示意的结构并不构成对ap设备300的具体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ap设备300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图示的部件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

处理器310可以根据指令操作码和时序信号等,产生操作控制信号,完成调用其他功能模块以及传输通信信息等的控制。处理器310可以通过总线与存储器320、射频模块330和基带模块350通信,从基带模块350接收通信信号,以及调用存储器320中的计算机程序,向射频模块330和基带模块350发送操作控制信号。例如,处理器310通过总线与射频模块330通信,实现开通射频模块330收发第二设备标识信息的功能。处理器310还可以读取存储器320中存储的标识信息,之后根据标识信息生成wifi网络控制指令。

存储器320可以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该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包括指令。处理器310可以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320的上述指令,使得ap设备300执行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提供的wifi网络连接方法,以及标识信息识别、信息接收权限的开通等。存储器320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等。存储数据区例如可存储从第一设备100接收的第二设备的标识信息等。存储器320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等。

ap设备300可以通过射频模块330和天线340实现无线通信功能。

天线340包括天线阵列,可以用于接收电磁波信号,之后,将所接收的电磁波信号传输到射频模块330,实现对通信信息(例如从第一设备100接收的标识信息)的接收功能。天线340还用于将射频模块330发送的信号转换为电磁波信号,之后,发射电磁波信号,实现对通信信息(例如向第二设备200发送的wifi网络连接指令)的发射功能。天线阵列中的每个天线可用于覆盖单个或多个通信频带。不同的天线还可以复用,以提高天线的利用率。

射频模块330可以用于将天线340接收的电磁波信号解调为低频基带信号,之后,将解调得到的低频基带信号传送至基带模块350。射频模块330还可以用于从基带模块350接收待发送的信号,然后,将待发送的信号调频、放大,之后,将调频放大后的信号发送到天线340。

基带模块350用于将待发送的低频基带信号调制成中高频信号,之后,将中高频信号发送到射频模块330。基带模块350还用于接收射频模块330的低频基带信号,之后,将低频基带信号传递给处理器310。

图2c示例性所示的ap设备300可以通过射频模块330和天线340与第一设备100和第二设备200传输通信信息,还可以通过处理器310生成wifi网络连接指令,等等。

以下从人机交互的角度对本申请的实施过程进行示例性介绍。

其中,本申请所述的wifi网络连接方法可以包括至少一种实施例,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设备100例如可以通过nfc获取第二设备200的标识信息(下文将该实施例对应的实现方式称为“方式一”),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设备100例如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的方式获取第二设备200的标识信息(下文将该实施例对应的实现方式称为“方式二”)。具体实现方式详见下文描述,此处不再详述。基于此,对应不同的实施例,用户与各设备之间的交互过程也不同,设备所呈现的效果也不同。以下结合实例对不同实施例对应的人机交互过程进行介绍。

示例性的,如图3a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设备100例如具体实现为智能手机31,第二设备200例如具体实现为智能洗衣机32,ap设备300例如具体实现为路由器33。其中,智能手机31和智能洗衣机32中均设置有nfc模块和wifi模块。智能手机31还包括的显示屏和摄像头,智能手机31的显示屏可以实现为图2a中示意的显示屏150,智能手机31的摄像头可以实现为图2a中示意的摄像头。路由器33具备主动发起wifi连接的功能,和触发智能洗衣机32发起wifi连接的功能中的至少一个。智能手机31例如已经使用自身的wifi模块与路由器33建立wifi连接,智能洗衣机32未与路由器33建立wifi连接。

在执行下述操作之前,用户可以在智能手机31上安装路由器管理app。

进一步的,结合图3a,当本申请采用方式一实现wifi网络连接时,实施过程如下:

开启智能手机31和智能洗衣机32的nfc功能

其中,用户在使用智能洗衣机32之前,可以先将智能洗衣机32的电源插头连接电源,从而触发智能洗衣机32中nfc模块开启,以及触发智能洗衣机32中wifi模块开启。

示例性的,智能手机31中nfc模块的初始状态例如是关闭状态。进而,用户可以手动开启智能手机31中nfc模块。

一些实施例中,在智能手机31呈现图3b-1所示的主界面之后,用户从“导航栏”所在的一端向“菜单栏”的一端滑动,以调出的“手机状态栏”。其中,“导航栏”是指主界面中包含运营商标识、信号质量标识、电量标识等的图标栏。“菜单栏”是指主界面中设置电话、短信、微信等应用程序(application,app)的图标栏。

需要指出的是,在实际操作时,用户调用“手机状态栏”的操作不受触发位置的限制。例如,用户在图3b-1示意的界面偏左的位置执行滑动操作,能够调出“手机状态栏”。同样的,用户在图3b-1示意的界面偏右的位置执行滑动操作,也能够调出“手机状态栏”。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用户滑动调出的“手机状态栏”之后,智能手机31例如呈现图3b-2示意的界面。用户在“手机状态栏”中可以看到“wlan”、“蓝牙”、“手电筒”、“飞行模式”、“自动旋转”、“nfc”等的功能性图标,并且,用户可以根据图标呈现的颜色或者亮度,确定相应功能的状态。其中,图标呈现为灰色或者暗色可以指示该图标对应的功能处于关闭状态,图标呈现亮色可以指示该图标对应的功能处于开启状态。例如,图3b-2中示意的“wlan”的图标呈现亮色,说明智能手机31的无线网络连接功能处于开启状态。再如,图3b-2中示意的“nfc”呈现为灰色或者暗色,说明智能手机31的nfc通信功能处于关闭状态。

进一步的,用户可以通过点击“手机状态栏”中图标的方式,切换图标对应的功能的状态。如图3b-3所示,用户可以点击“手机状态栏”中的“nfc”图标,以开启智能手机31的nfc通信功能。相应的,在用户点击“nfc”图标之后,“nfc”图标呈现为亮色(图中未示出),智能手机31的nfc通信功能被开启。同理,当用户想要关闭一些功能时,也可以通过点击相应图标的方式触发。例如,“蓝牙”图标例如呈现为亮色,说明智能手机31的蓝牙功能处于开启状态。用户点击“蓝牙”图标之后,触发蓝牙功能关闭。相应的,“蓝牙”图标呈现灰色或者暗色。

图3b-1至图3b-3示意的实施例仅仅是用户的一种示意性操作。在实际使用中,用户还可以通过其他操作方式开启智能手机31的nfc功能。此处不再详述。

使用智能手机31转发智能洗衣机32的标识信息

如图3c所示,在开启智能手机31的nfc功能和智能洗衣机32的nfc功能之后,用户可以手持智能手机31靠近智能洗衣机32。进而,用户例如可以在智能手机31的界面上看到“获取信息‘w0330’,5秒后自动关闭”的对话框。该对话框包含“关闭”按钮,且该对话框中的秒数从5开始每一秒减1。用户可以在该对话框自动关闭之前,触发“关闭”按钮关闭该对话框。本实施例中,“w0330”例如是智能洗衣机32的标识信息。

进一步的,如图3d所示,用户手持智能手机31靠近智能洗衣机32一段时间之后,用户可以在智能手机31的界面上看到“设备w0330接入wifi网络”的通知信息。

其中,图3c示意的实施例至图3d示意的实施例之间,智能洗衣机32、智能洗衣机32和路由器33进行信息交互,以执行本申请的wifi网络连接方法。智能洗衣机32、智能洗衣机32和路由器33的实施过程,详见下文实施例的描述,此处不再详述。

可以理解的是,图3b-1至图3d仅仅是示意性描述,对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不构成限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智能手机31的操作系统的不同,智能手机31接收到用户的触发之后,呈现的界面也可以是其他,通知类对话框中的信息内容也可以是其他。相应的,用户开启nfc功能,以及用户开通路由器33权限的操作步骤也可以不同于图3b-1至图3b-3的记载。等等。此处不再详述。

可见,采用本实现方式,用户仅需要开启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的nfc,进而,将第一设备贴近第二设备,即可达到第二设备与ap设备建立wifi连接的目的,从而能够提高用户的操作便利性,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结合图3a,当本申请采用方式二实现wifi网络连接时,实施过程如下:

生成二维码

如图4a所示,智能洗衣机32例如包括“设备信息”按钮和显示屏。用户可以按“设备信息”按钮,之后,用户可以在显示屏上看到二维码。该二维码包含智能洗衣机32的标识信息。

此外,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设备200例如是不包含显示屏的设备,例如智能音箱,那么,包含标识信息的二维码可以在出厂时预先生成,并标记在第二设备200的外壳上。

使用智能手机31转发智能洗衣机32的标识信息

本实施例中,用户可以操控智能手机31扫描智能洗衣机32的二维码,以使智能手机31获取智能洗衣机32的标识信息,进而,触发智能手机31将智能洗衣机32的标识信息发送到路由器33,以实现智能洗衣机32与路由器33建立wifi连接。示例性的,用户可以使用路由器管理app扫描智能洗衣机32的二维码。

示例性的,如图4b-1所示,用户点击路由器管理app进入路由器管理主界面。

如图4b-2所示,用户可以在路由器管理主界面右上角看到图标“…”。之后,用户点击图标“…”可以调出功能菜单。

如图4b-3所示,功能菜单包括“断开连接”、“重启路由器”、“扫一扫”等功能项目,用户可以触发“扫一扫”功能,进入扫描二维码的界面。

进一步的,如图4b-4所示,智能手机31的界面中央包括正方形的扫描框,电子束周期性的从扫描框的一个边框移动到该边框的对端边框,以实现对扫描框中图像的扫描。用户可以将智能手机31的摄像头对准智能洗衣机32的二维码,使智能洗衣机32的二维码全部位于扫描框中,直到智能手机31发出完成扫描的提示音。

之后,用户例如可以在智能手机31的界面上看到图3c示意的获取到标识信息的通知界面。进而,在一段时间之后,用户可以在智能手机31的界面上看到图3d示意的连接成功的通知界面。此处不再详述。

可以理解的是,图3a至图4b-4仅是示意性描述,对本申请的wifi网络连接方法不构成限制。在本申请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智能手机31响应用户的操作可以呈现其他显示效果,相应的,用户的设置等过程也可以不同于上述实施例的描述。此外,智能手机31与路由器33进行信息交互过程中,以及路由器33与智能洗衣机32进行信息交互过程中,智能手机31也可以呈现其他显示效果,或者,不呈现任何显示效果,等。此处不限制。

需要指出的是,一些现有的实施方法中,为了使用第一设备将wifi配置信息转发到第二设备,用户需要首先操作第一设备断开与ap设备的wifi连接,然后,操作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建立wifi连接。可见,现有操作方法的操作便利性较差。基于此,采用本申请实施例的实现方式,用户只需要控制第一设备靠近第二设备,或者,使用第一设备扫描第二设备的二维码,即可实现第二设备与ap设备建立wifi连接的功能。可见,本申请实施例的操作方式,操作便利性较强,能够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以下从设备角度对本申请的wifi网络连接方法进行示例性描述。

图5示意了一种wifi网络连接方法10的信令交互图。wifi网络连接方法10(以下简称方法10)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第一设备获取第二设备的标识信息。

其中,标识信息用于标识第二设备,以使第二设备至少能够区别于ap设备覆盖范围内的其他设备。一些实施例中,标识信息例如是第二设备的媒体访问控制(mediaaccesscontrol,mac)地址或者序列号(serialnumber,sn)。另一些实施例中,标识信息例如是第二设备mac地址的部分信息,例如,第二设备mac地址的最后四位。或者,标识信息例如是第二设备sn的部分信息,例如,第二设备sn的最后五位。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标识信息例如是将第二设备的mac地址或者sn按照预设算法转换后的信息,预设算法例如可以是哈希算法。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均设置有nfc模块。基于此,在用户启动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的nfc功能之后,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可以进行nfc通信,获取第二设备的标识信息。示例性的,第一设备可以通过第一设备的nfc模块向第二设备发送获取标识信息的请求。之后,第二设备可以响应该获取请求将第二设备的设备标识编码成nfc报文,之后,将nfc报文通过第二设备的nfc模块发送到第一设备。相应的,第一设备接收到nfc报文之后,对nfc报文解码得到标识信息。本实施例中,用户开通nfc功能等人机交互过程,以及其他用户操作的过程,详见图3b-1至3c示意的实施例所述,此处不再赘述。

其中,为了使第一设备能够使用nfc功能获取标识信息,在步骤s11之前,第一设备中可以预置第一操作指令,该第一操作指令用于触发第一设备在进入第二设备的nfc模块的射频场之后,触发第一设备的nfc模块发送获取标识信息的请求。相应的,第二设备中可以预置第二操作指令,该第二操作指令用于触发第二设备在接收到获取标识信息的请求之后,将第二设备的设备标识编码成nfc报文,然后,调用第二设备的nfc模块将nfc报文发送到第一设备。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操作指令可以预置在图2a示意的存储器120中。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操作指令可以预置在图2a示意的nfc模块130b中。同理,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操作指令可以预置在图2b示意的存储器220中。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操作指令可以预置在图2b示意的nfc模块230b中。

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设备的标识信息可以以二维码的形式呈现,进而,第一设备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的方式,获取及识别第二设备的标识信息。其中,二维码可以由第二设备响应用户输入的指令生成及显示,也可以是第二设备出厂时生成。其中,本实施例中涉及的用户与设备的交互过程,详见图4a至图4b-4示意的实施例所述,此处不再赘述。

可见,采用本实现方式,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无需进行复杂通信,也无需依赖于复杂通信协议,第一设备即可获取到第二设备的标识信息,从而能够提高用户的操作便利性。

步骤s12,第一设备向ap设备发送控制指令。

其中,控制指令包括标识信息。控制指令用于触发ap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wifi连接指令。wifi连接指令包括第一wifi连接指令和第二wifi连接指令。第一wifi连接指令用于向第二设备发起wifi连接,第二wifi连接指令用于触发第二设备发起wifi连接。

步骤s13,响应于控制指令,ap设备与第二设备建立wifi连接。

可见,采用本实现方式,ap设备可以根据标识信息与第二设备直接建立wifi连接,无需第一设备转发建立wifi连接的相关信令,从而不仅能够提高用户的操作便利性,而且,能够提高网络的安全性。

示例性的,一些实施例中,ap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wifi连接指令,第一wifi连接指令中包含wifi配置信息。第一wifi连接指令用于触发第二设备接入wifi配置信息对应的wifi网络。之后,第二设备可以根据wifi配置信息向ap设备发送连接信息。进一步的,ap设备与第二设备执行wifi连接的信令交互,完成与第二设备的wifi连接。另一些实施例中,ap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二wifi连接指令。第二wifi连接指令中不包含wifi配置信息。第二wifi连接指令用于触发第二设备向ap设备发起wifi连接请求。之后,第二设备响应第二wifi连接指令向ap设备发送获取wifi配置信息的请求。进而,ap设备将wifi配置信息发送到第二设备。进一步的,ap设备与第二设备执行wifi连接的信令交互,完成与第二设备的wifi连接。ap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建立wifi连接的后续通信过程,以及所涉及的其他通信信息,此处不再详述。

其中,一些实施例中,ap设备可以通过单播或者wifi保护设置(wifiprotectedsetup,wps)的方式向第二设备发送wifi连接指令。另一些实施例中,ap设备可以通过广播或者组播的方式向第二设备发送wifi连接指令。本实施例中,ap设备可以将wifi配置信息发送到多台设备,相应的,ap设备可以接收到多台设备发送的响应信息。为了精确的将第二设备接入无线网络,ap设备接收到多个响应信息之后,可以检测每个响应信息对应的标识信息是否是第二设备的标识信息。若响应信息对应的标识信息是第二设备的标识信息,ap设备对应该响应信息执行后续连接操作,与第二设备建立wifi连接。若响应信息对应的标识信息不是第二设备的标识信息,ap设备不做任何处理。

进一步的,ap设备与第二设备建立wifi连接之后,还可以向第一设备发送通知信息,以通知用户第二设备已经成功接入无线网络。通知信息的呈现效果如上述3f所示,此处不再赘述。

综上,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wifi网络连接方法,第一设备将第二设备的标识信息转发到ap设备。之后,ap设备根据标识信息向第二设备发送wifi配置信息,实现将第二设备接入wifi网络。其中,第一设备例如通过nfc等的方式与第二设备通信,获取第二设备的设备标识,从而能够提高用户的操作便利性。此外,本申请实施例中,wifi配置信息由ap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从而能够提高wifi配置信息即网络的安全性。

以下结合实例对本申请的wifi网络连接方法进行描述。

示例性的,如图6所示,第一设备例如是智能手机61,第二设备例如是智能音箱62,ap设备300例如是路由器63。其中,智能手机61和智能音箱62均设置有nfc模块和wifi模块。智能手机61端安装有路由器管理app,该路由器管理app用于管理路由器63。智能手机61已经与路由器63建立连接,智能音箱62未与路由器63建立连接。

进一步的,wifi网络连接方法20(以下简称方法20)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1,用户开启智能手机61的nfc模块、路由器管理app和智能音箱62的nfc模块。

其中,用户与智能手机61的交互过程,以及用户与智能音箱62的交互过程,与图3b-1至图3b-3示意的实施例相似,此处不再详述。

步骤s22,智能手机61通过nfc向智能音箱62发送获取请求。

其中,获取请求指示获取智能音箱62的设备标识。获取请求可以以nfc报文的形式呈现。

步骤s23,智能音箱62通过nfc向智能手机61发送标识信息。

本实施例中,标识信息例如是智能音箱62的mac地址。智能音箱62的mac地址例如是“m001”。标识信息例如可以是mac地址“m001”编码形成的nfc报文。

示例性的,智能手机61从智能音箱62接收到nfc报文之后,可以对nfc报文解码得到mac地址“m001”。

步骤s24,智能手机61向路由器63发送控制指令。

其中,控制指令包括mac地址“m001”。

示例性的,智能手机61解码得到智能音箱62的mac地址“m001”之后,可以调用路由器管理app生成管理路由器63的指令。之后,智能手机61将mac地址“m001”携带在管理路由器63的指令中,得到控制指令。

步骤s25,响应于控制指令,路由器63通过单播的方式向智能音箱62发送连接请求。

其中,连接请求中包含wifi配置信息。连接请求用户触发智能音箱62根据wifi配置信息接入wifi。

需要指出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路由器63可以通过广播、组播或者wps的方式向智能音箱62发送wifi配置信息。

步骤s26,智能音箱62响应wifi配置信息向路由器63发送连接信息。

步骤s27,路由器63与智能音箱62建立wifi连接。

示例性的,路由器63接收到连接信息之后,可以检测连接信息对应的标识信息是否是mac地址“m001”,若连接信息对应的标识信息是“m001”,则说明发送该连接信息的设备是智能音箱62,与发送该连接信息的设备建立wifi连接。相应的,若连接信息对应的标识信息不是“m001”,则说明发送该连接信息的设备不是智能音箱62,路由器63可以不做任何处理。

步骤s28,路由器63向智能手机61发送连接成功的通知。

可以理解的是,方法200示意的实施例只是示意性描述,并不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wifi网络连接方法的操作步骤可以不限于此。例如,mac地址“m001”可以转换为二维码,智能手机61可以通过扫描相应二维码获取mac地址“m001”。此处不再详述。

可以理解的是,图6只是示意性描述,并不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适用于其他类似的实施场景,例如,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设备是行车记录仪,第二设备是车载空气净化器,ap设备是无线网卡。此处不再详述。

综上,采用本申请的实现方式,第一设备例如通过nfc等的方式与第二设备通信,获取第二设备的设备标识,能够提高用户的操作便利性,从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此外,wifi配置信息由ap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能够提高wifi配置信息即网络的安全性。

上述实施例分别从第一设备、第二设备和ap设备的硬件结构,软件架构,以及各软、硬件所执行的动作的角度对本申请提供的wifi网络连接方法的各方案进行了介绍。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处理步骤,本申请不仅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实施例的范围。

例如,上述第一设备100可以通过功能模块的形式来实现上述相应的功能。如图7a所示,电子设备70可以包括处理模块701和收发模块702。收发模块702例如包括wifi模块,wifi模块用于建立电子设备70与ap设备的wifi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电子设备70可用于执行上述图5示意的任意实施例中第一设备执行的wifi网络连接方法,以及图6示意的任意实施例中智能手机执行的wifi网络连接方法。例如:处理模块701可以用于获取第二设备的标识信息,所述标识信息用于标识所述第二设备,以至少在所述ap设备覆盖范围内将所述第二设备区别于其他设备,所述第二设备是未与所述ap设备建立wifi网络连接的设备。收发模块702可以用于通过所述wifi连接向所述ap设备发送控制指令,所述控制指令包含所述标识信息,所述控制指令用于触发所述ap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建立wifi连接。

由此可见,本申请中,第一设备将第二设备的标识信息转发到ap设备。进而,ap设备可以根据标识信息准确的与第二设备进行wifi连接信息的收发,进而,与第二设备建立wifi连接。这样能够规避第一设备转发wifi连接信息产生的风险,从而提高网络的安全性。

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70还可以包括nfc模块。处理模块701可以调用nfc模块向第二设备发送获取请求,还可以调用nfc模块接收来自于第二设备的nfc响应报文,所述nfc响应报文包含所述标识信息。

具体内容可以参考图5示意的实施例中第一设备相关的描述,以及图6示意的实施例中智能手机相关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各个模块的划分仅仅是一种逻辑功能的划分,实际实现时,所述处理模块的功能可以集成到处理器实现,所述收发模块的功能可以集成到收发器实现。示例性的,所述处理器例如可以实现为图2a中示意的处理器110,所述收发器例如可以实现为图2a中示意的无线通信模块130等。此处不再详述。

以上实施例从独立功能实体的角度对本申请的电子设备进行的描述。在另一种实施场景中,各独立运行的功能实体可以集成在一个硬件实体中,例如芯片系统。如图7b所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71,芯片系统71例如设置于电子设备70中。芯片系统71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711和接口712,接口712与处理器711耦合。其中,接口712用于接收代码指令,并将代码指令传输到处理器711。处理器711可以运行所述代码指令,以实现电子设备70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功能。

芯片系统71可以包括一个芯片,也可以包括多个芯片组成的芯片模组。例如,芯片系统71包括nfc芯片与其他芯片组成的芯片模组,其他芯片例如是设置电子设备70处理器的芯片。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上述ap设备300可以通过功能模块的形式来实现上述相应的功能。如图8a所示,ap设备80可以包括处理模块801和收发模块802。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ap设备80可用于执行上述图5示意的任意实施例中ap设备执行的wifi网络连接方法,以及图6示意的任意实施例中路由器执行的wifi网络连接方法。例如:收发模块802可以用于通过所述wifi连接从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控制指令,所述控制指令包含标识信息,所述标识信息用于标识第二设备,以至少在所述ap设备覆盖范围内将所述第二设备区别于其他设备,所述第二设备是未与所述ap设备建立wifi网络连接的设备。处理模块801可以用于响应所述控制指令与所述第二设备建立wifi连接。

具体内容可以参考图5示意的实施例中ap设备相关的描述,以及图6示意的实施例中路由器相关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由此可见,本申请中,ap设备可以根据标识信息与第二设备直接建立wifi连接,无需第一设备转发建立wifi连接的相关信令,从而不仅能够提高用户的操作便利性,而且,能够提高网络的安全性。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各个模块的划分仅仅是一种逻辑功能的划分,实际实现时,所述处理模块的功能可以集成到处理器实现,所述收发模块的功能可以集成到收发器实现。示例性的,所述处理器例如可以实现为图2c中示意的处理器310,所述收发器例如可以实现为图2c中示意的射频模块330等。此处不再详述。

以上实施例从独立功能实体的角度对本申请的电子设备进行的描述。在另一种实施场景中,各独立运行的功能实体可以集成在一个硬件实体中,例如芯片系统。如图8b所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81,芯片系统81例如设置在ap设备80中。芯片系统81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811和接口812,接口812与处理器811耦合。其中,接口812用于接收代码指令,并将代码指令传输到处理器811。处理器811可以运行所述代码指令,以实现ap设备80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功能。

芯片系统81可以包括一个芯片,也可以包括多个芯片组成的芯片模组。

具体实现中,对应电子设备和ap设备,本申请还分别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中,设置在任意设备中的计算机存储介质可存储有程序,该程序执行时,可实施包括图5和图6提供的wifi网络连接方法的各实施例中的部分或全部步骤。任意设备中的存储介质均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memory,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accessmemory,ram)等。

以上模块或单元的一个或多个可以软件、硬件或二者结合来实现。当以上任一模块或单元以软件实现的时候,所述软件以计算机程序指令的方式存在,并被存储在存储器中,处理器可以用于执行所述程序指令并实现以上方法流程。所述处理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一种: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processingunit,cpu)、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微控制器(microcontrollerunit,mcu)、或人工智能处理器等各类运行软件的计算设备,每种计算设备可包括一个或多个用于执行软件指令以进行运算或处理的核。该处理器可以内置于soc(片上系统)或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circuit,asic),也可是一个独立的半导体芯片。该处理器内处理用于执行软件指令以进行运算或处理的核外,还可进一步包括必要的硬件加速器,如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gatearray,fpga)、pld(可编程逻辑器件)、或者实现专用逻辑运算的逻辑电路。

当以上模块或单元以硬件实现的时候,该硬件可以是cpu、微处理器、dsp、mcu、人工智能处理器、asic、soc、fpga、pld、专用数字电路、硬件加速器或非集成的分立器件中的任一个或任一组合,其可以运行必要的软件或不依赖于软件以执行以上方法流程。

当以上模块或单元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statedisk(ssd))等。

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本说明书的各个部分均采用递进的方式进行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介绍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不同之处。尤其,对于装置和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部分的说明即可。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