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通信方法和无线通信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21541648发布日期:2020-07-17 17:44阅读:339来源:国知局
无线通信方法和无线通信设备与流程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1310222585.7、申请日为2013年6月6日、名称为“无线通信方法和无线通信设备”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公开一般地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允许触发异频测量的无线通信方法和无线通信设备。



背景技术:

最早在3gpprel-10中提出了异构网络的概念,其很快成为业界关注的热点。异构网络下的移动性增强是该领域中的工作项目之一,旨在为用户提供无缝且稳定的覆盖的同时,提高网络的容量。

异构网络下的移动性增强讨论了诸多问题,其中,用于小小区发现的异频测量是3gpp讨论的热点之一。异构网络下包含了大量的小小区,例如微基站、微微基站、家庭基站、射频拉远单元等,它们主要分布在家庭、办公室、购物中心等地。通过将用户切换到小小区,既减轻了宏基站的负担,也提升了网络的容量。

然而,异构网络概念的引入也带来了很多问题。例如,目前的邻小区发现机制是为了保证移动终端(ue)的移动性,而没有考虑到异构网络下新的部署环境。又例如,小小区发现策略往往需要使用测量间隙以进行异频测量。对于移动终端来说,频繁的配置测量间隙,不仅耗电,而且极大地占用可用资源。

在3gpptr36.839中,异频测量有以下几种常见的类型:

a)宽松的测量配置(relaxedmeasurementconfiguration)

根据小小区的类型(作为热点或提供覆盖)以及移动终端的速度,提高测量周期来减少不必要的测量,不允许高速移动终端接入热点内的小小区。该方案减少了移动终端侧的功耗以及对服务小区用户平面的干扰,但是该方案精度较差并且存在发现时延。

b)基于接近的小小区指示(proximitybasedsmallcellindication)

异频测量可以基于接近指示(proximityindication)而触发,这些方案可以被归为基于宏基站的、基于小小区的、或基于移动终端的。基于宏基站的方案和基于小小区的方案在用户平面上没有做任何改动,但是如何提高精度是最大的问题。另外,基于小小区的方案需要修改x2接口。然而,基于移动终端的方案更加精确,可行性更高,但是会给移动终端侧增加复杂度。



技术实现要素:

考虑到上面描述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和无线通信设备,其根据下行和/或上行服务频段的测量结果来进行更高频段的异频测量触发的确定。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允许触发异频测量的无线通信方法,用于包含具有不同发射功率等级的第一基站与第二基站的异构网络中,该方法包括:接收作为第一测量值的终端的接收信号的测量值,或者接收作为第二测量值的第二基站从所述终端接收的信号的测量值;确定与所述终端的位置相关联的、对应于所述第一/第二测量值的质量信息的统计值的第一/第二测量参考值;将所述第一/第二测量值与所述第一/第二测量参考值进行比较;以及根据所述第一/第二测量值从所述第一/第二测量参考值的偏移与预定偏移量的关系,触发所述终端的异频测量。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无线通信设备,用于包含具有不同发射功率等级的第一基站与第二基站的异构网络中,所述无线通信设备包括:接收单元,用于接收作为第一测量值的终端的接收信号的测量值,或者接收作为第二测量值的第二基站从所述终端接收的信号的测量值;确定单元,用于确定与所述终端的位置相关联的、对应于所述第一/第二测量值的质量信息的统计值,作为第一/第二测量参考值;比较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第二测量值与所述第一/第二测量参考值进行比较;以及触发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第二测量值从所述第一/第二测量参考值的偏移与预定偏移量的关系,触发所述终端的异频测量。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无线通信设备,包括:测量单元,用于获取从非服务终端接收到的信号的测量值;以及反馈单元,用于向非服务终端的服务基站提供测量值以及与测量值关联的信息。

通过实施根据本公开的无线通信方法和无线通信设备,可以在不设置异频测量周期的情况下,以条件触发的方式开始异频测量,节省了移动终端用于异频测量的功率损耗,并且保证了服务的异频分流得以及时实施。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包括机器可读的程序代码,当在信息处理设备或无线通信设备上执行所述程序代码时,所述程序代码使得所述信息处理设备或无线通信设备执行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方法。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再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程序产品。所述程序产品包括机器可执行的指令,当在信息处理设备或无线通信设备上执行所述指令时,所述指令使得所述信息处理设备或无线通信设备执行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方法。

附图说明

参照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说明,会更加容易地理解本发明的以上和其它目的、特点和优点。在附图中,相同的或对应的技术特征或部件将采用相同或对应的附图标记来表示。在附图中不必依照比例绘制出单元的尺寸和相对位置。

图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异构网络应用场景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利用移动终端的接收信号测量值来确定异频测量触发时机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例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获取确定第一测量参考值所需的质量信息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4是例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确定开始第一测量参考值的确定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5是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利用从移动终端接收的信号的测量值来确定异频测量触发时机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5a是示出小小区基站从移动终端接收的信号测量值的示意图。

图6是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图5所示方法的具体示例的时序图。

图7是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图5所示方法的其它示例的时序图。

图8是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图5所示方法的其它示例的时序图。

图9是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设备的功能结构框图。

图10是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设备的功能结构框图。

图11是示出可用于作为实施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应当注意,为了清楚的目的,附图和说明书中省略了与本发明无关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部件和处理的表示和描述。

首先,参考图1,描述根据本公开的无线通信方法和设备在异构网络中的应用场景。图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异构网络应用场景的示意图。

在图1中,bs是宏基站,在下文中也称作第一基站,其服务载波是cc1。lpn1、lpn2、lpn3是该异构网络中的与宏基站具有不同功率等级的低功率节点,诸如是远程无线电头、小小区基站等,在下文中也称作第二基站并且在无需区分时统称为lpn。除cc1以外,lpn还可以使用高频载波cc2进行数据传输。ue1、ue2、ue3是使用该网络的移动终端,在下文中无需区分时统称为ue。如图1中所示,带箭头的实线表示成分载波1(cc1)的数据传输;带箭头的虚线表示成分载波2(cc2)的数据传输。这里,为了方便起见,只示出了成分载波1和2。在实际应用中,宏基站bs和低功率节点均可能使用多个不同频段的服务载波,它们的服务载波可以在同一个频点,也可以在不同的频点。

图1中示意性示出本发明的低功率节点lpn的三种工作场景:一、例如低功率节点lpn1,其在成分载波cc1和cc2均发送下行信号并接收上行信号;二、例如低功率节点lpn2,其在成分载波cc2发送下行信号并接收上行信号,在成分载波cc1上只进行上行信号接收;以及三、例如低功率节点lpn3,其在成分载波cc2发送下行信号并接收上行信号,而不在cc1上工作。

根据本公开的无线通信方法可以根据不同工作场景,至少以三种方式来实施:1.根据下行cc1频段的测量结果来进行cc2异频测量触发的确定;2.根据上行cc1频段的测量结果来进行cc2异频测量触发的确定;或者3.既根据下行cc1频段的测量结果,又根据上行cc1频段的测量结果来进行cc2异频测量触发的确定。下面分别进行详细描述。

依据cc1下行测量结果的确定

首先,对根据下行cc1频段的测量结果来进行cc2异频测量触发的确定进行描述。图2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利用移动终端的接收信号测量值来确定异频测量触发时机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流程的流程图。

如图2所示,在步骤s201中,接收终端ue的接收信号的测量值。具体的,接收终端ue的关于宏基站服务载波上的下行信号的接收信号的测量值。为方便起见,下文中称为第一测量值。该第一测量值可以是本领域已知的移动终端的接收信号的质量信息中的至少之一。例如,移动终端的接收信号的测量值至少可以包括下列之一: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参考信号强度指示(rssi)、信道质量/信道状态指示(cqi/csi)、基于信道质量/信道状态指示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以及基于信道质量/信道状态指示的参考信号接收质量。

在步骤s202中,确定与终端的位置相关联的、对应于第一测量值的质量信息的统计值,比如统计平均值等。为方便起见,下文中将该统计值或统计平均值称为第一测量参考值。下面,将结合图3和图4示例性描述确定第一测量参考值的方式之一。

考虑到期望第一测量参考值是在同构网络下,即不存在低功率节点(小小区基站)lpn1在宏基站bs的服务载波cc1上的下行传输(信号干扰或增强)的情况下,移动终端ue在特定位置接收到的cc1上的传输信号的质量的统计值的平均,可以在小小区基站lpn1没有在cc1上进行下行传输的情况下,例如在lpn1关闭的情况下(也相当于在上文中提到的lpn3的情况下,除非必要下文中不再具体区分)或者在小小区基站lpn1只在终端ue的服务频段cc1上进行上行接收而不进行下行发送的情况下(也相当于在上文中提到的lpn2的情况下,除非必要下文中不再具体区分),获取确定第一测量参考值所需的、与终端的位置相关联的、对应于第一测量值的质量信息(下行信号质量的采样值,或称为信号质量的统计值)。例如,当第一测量值是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时,确定第一测量参考值所需的质量信息是:小小区基站lpn1在cc1上的下行传输关闭时,终端在特定位置处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采样值(或称为统计值)。

在实际应用中,当网络负载较轻的情况下,网络会关闭低功率节点lpn1在cc1的传输以达到节能的目的。此时,用户的数据传输需求可以通过宏基站更多地分配cc1的资源获得满足。这时候,可以针对特定位置的移动终端获取信号质量的统计值。图3是例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获取确定第一测量参考值所需的质量信息的流程的流程图。在低功率节点lpn1关闭期间(lpn3)或其在cc1上的下行传输关闭期间(lpn2),进行图3所示的处理。

在步骤s301中,获取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可以用已知的各种方式来获取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例如,通过全球定位系统(gps)来定位移动终端的位置。或者,例如,根据该移动终端上行数据的到达角和时间提前量来确定移动终端的大致位置。

在步骤s302中,基于移动终端ue的位置信息确定移动终端ue是否位于小小区基站lpn1的cc1下行传输正常工作时的覆盖/干扰半径附近(例如50米)。可以通过预存或预估获得该覆盖/干扰半径。如果移动终端ue不在该覆盖/干扰半径附近(步骤s302中为“否”),则处理返回到步骤s301,再次获取移动终端ue的位置信息。如果移动终端ue(这里是ue1)在该覆盖/干扰半径附近(步骤s302中为“是”),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303。

在步骤s303中,将移动终端ue的基本位置信息和该位置的与第一测量值相关的信号质量统计值相关联,并存储该关联信息。从而,完成对用于获取第一测量参考值的信号质量统计值的获取。

对于lpn2和lpn3的场景,移动终端ue在接收宏基站的下行信号时不会受到lpn的干扰,因此可以将移动终端ue在位于距离lpn很近的位置(例如lpn覆盖边缘)处所获取并存储的信号质量统计值作为第一测量参考值。而对于lpn1的场景,由于受到小小区基站lpn1在cc1上的下行传输对宏基站bs在cc1上的下行传输的干扰,则需要根据通过图3所示的流程预先获取的信号质量统计值来得到第一测量参考值。

下面,将结合图4描述如何利用预先获取的信号质量统计值来得到第一测量参考值。在期望利用小小区基站lpn1在cc1上的下行传输对宏基站bs在cc1上的下行传输的干扰来确定是否触发cc2异频测量的情况下,可以响应于特定条件启动第一测量参考值的确定。例如,可以响应于移动终端ue接近lpn1的小小区启动第一测量参考值的确定。

图4是例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响应于移动终端ue位置接近小小区,确定第一测量参考值的流程的流程图。

具体地,在步骤s401中,获取移动终端ue的位置信息。可以用已知的各种方式来获取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例如,通过gps来定位移动终端ue的位置。或者,例如,根据移动终端ue上行数据的到达角和时间提前量来确定移动终端ue的大致位置。

在步骤s402中,根据移动终端ue的位置信息确定该移动终端ue是否接近能够支持服务频段cc1的下行传输和其它频段cc2的传输的小小区基站lpn1。此处,小小区基站lpn1的位置信息是预先已知的。在移动终端ue不接近小小区基站lpn1的情况下(步骤s402中为“否”),处理返回到步骤s401,再次获取移动终端ue的位置信息,以重复进行处理。在移动终端ue(这里是ue1)接近小小区基站lpn1的情况下(步骤s402中为“是”),处理进行到步骤s403。

在步骤s403中,根据移动终端ue的当前位置确定第一测量参考值。例如,结合图3所示的示例,在预先存储了移动终端ue的位置与在cc1上接收信息的质量统计值的关联信息的情况下,可以读取对应于ue当前位置的质量统计值作为第一测量参考值。当然,也可以对所有质量统计值求取平均值作为第一测量参考值。或者,可以直接读取预先计算得到的所有质量统计值的平均值作为第一测量参考值。

返回图2,在步骤s203中,将所获取的第一测量值与第一测量参考值进行比较,以确定第一测量值与第一测量参考值之间的偏移量。在步骤s204中,根据第一测量值与第一测量参考值之间的偏移量和预定偏移量的关系,确定是否触发终端的异频测量。

对于lpn2和lpn3的场景,移动终端ue在接收宏基站的下行信号时,即使不受lpn的干扰,移动终端ue接收到的下行信号强度也会随其位置不同而发生变化。此时,可以将第一测量值与移动终端ue在位于距离lpn很近的位置(例如lpn覆盖边缘)处所获取并预先存储的信号质量统计值即第一测量参考值进行比较。当实际的第一测量值与第一测量参考值的偏移不大时,认为终端非常靠近该lpn,可以触发异频测量。也就是说,在第一测量值高于或者低于第一测量参考值预定偏移量以内时,触发终端的异频测量。

对于lpn1的场景,在小小区基站lpn1与宏基站bs在同一频段上发送下行信号的情况下,位于lpn1附近的移动终端ue的接收信号将受到影响。例如,在lpn1的小小区和bs的宏小区在相同频段cc1上发射的下行信号序列的小区标识符相同时,移动终端ue1的接收信号将增强;而在lpn1的小小区和bs的宏小区在相同频段cc1上发射的下行信号序列的小区标识符不同时,移动终端ue的接收信号将减弱。基于这一现象,可以通过将位于特定位置的移动终端ue的接收信号与不存在来自宏基站bs之外的频段cc1的下行信号时该位置的移动终端ue的接收信号统计值进行比较,来确定移动终端ue附近是否存在使用频段cc1进行下行传输的小小区基站lpn1,进而确定是否触发移动终端ue的异频测量。

在一个示例中,例如,当小小区和宏小区在频段cc1上发射的下行信号序列的小区标识符相同时,在第一测量值高于第一测量参考值预定偏移量以上时,触发终端的异频测量。

在另一个示例中,例如,当小小区和宏小区在频段cc1上发射的下行信号序列的小区标识符不同时,在第一测量值低于第一测量参考值预定偏移量以上时,触发终端的异频测量。

请注意:上述预定偏移量可以基于异频测量触发目标准确率确定。异频测量触发目标准确率是异频测量触发后能够检测到的异频小小区信号强度高于特定目标阈值(下文中称作“第一目标阈值”)的概率。换句话说,上述预定偏移量的设定应能够确保:触发异频测量后,检测到的异频小小区信号强度足够高。

在上面的实施例中,当第一测量值与第一测量参考值之间的偏移量和预定偏移量满足预定关系时触发异频测量。可以理解,也可以进一步设置预定条件,使得在第一测量值从第一测量参考值偏移达到该预定条件的情况下,才触发终端的异频测量。该预定条件可以包括下面至少之一:第一测量值与第一测量参考值之间的偏移量和预定偏移量满足上述预定关系的持续时间大于预定时间长度,或者预定时间段内满足上述预定关系发生的频率大于预定次数或百分比。相似地,上述预定条件也可以基于异频测量触发目标准确率确定。该异频测量触发目标准确率是异频测量触发后能够检测到的异频小小区信号强度高于第二目标阈值的概率。其中,第二目标阈值可以与第一目标阈值相同或不同。

上面对根据cc1下行测量结果来确定cc2测量触发的时机进行了描述。下面,将描述根据cc1上行测量结果来确定cc2测量触发时机的方法。

依据cc1上行测量结果的确定

根据cc1频段上行信号的测量结果来进行cc2异频测量触发的确定适用于小小区基站在成分载波cc1上发送上行信号的场景。例如,lpn1和lpn2的场景。图5是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利用小小区基站在cc1上从移动终端接收的信号测量值来确定异频测量触发时机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流程的流程图。

如图5所示,在步骤s501中,接收小小区基站lpn从移动终端接收的信号的测量值。为方便起见,下文中将该测量值称为第二测量值。该第二测量值可以是本领域已知的、小小区基站从移动终端的成分载波cc1上接收的信号中至少之一的信号强度。例如,第二测量值可以包括:小小区基站在cc1上接收到的上行探测参考信号(srs)、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信号(pucch)以及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信号(pusch)中至少之一的信号强度。

在步骤s502中,确定与终端的位置相关联的、对应于第二测量值的质量信息的统计平均值。为方便起见,下文中将该统计平均值称为第二测量参考值。

在一个示例中,可以对应于第二测量值,确定小小区基站lpn在成分载波cc1的覆盖半径边缘处的终端的上行探测参考信号、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信号以及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信号中至少之一的信号强度的统计值或者其统计平均值,作为第二测量参考值。例如,当所获取的第二测量值是小小区基站lpn在cc1上接收到的上行探测参考信号(srs)时,第二测量参考值可以是该小小区基站lpn的成分载波cc1的覆盖半径边缘处的终端的上行探测参考信号的信号强度的统计值或者其统计平均值。

在步骤s503中,将第二测量值与第二测量参考值进行比较,以确定第二测量值与第二测量参考值的偏移量。

接着,在步骤s504中,基于第二测量值与第二测量参考值之间的偏移量和预定偏移量的关系,根据第一基站中ue的位置信息判断其是否接近低功率节点的覆盖区域,以确定是否触发终端的异频测量。

在上面所描述的依据cc1的下行测量结果进行确定的情况下,下行信号由于来自两个不同的基站宏基站bs和小小区基站lpn发出相同频率的信号而会加强或减弱(取决于小区id)。与此不同,对于这里描述的依据cc1的上行测量结果进行确定的情况,在上行信号中,由于只有移动终端ue一个发射节点,并不会有上行信号加强、减弱的现象发生,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要判断是否开始异频测量,主要应考虑移动终端ue与小小区基站lpn的距离,移动终端ue离小小区lpn越近,则越应该开始异频测量。

实际上,在移动终端ue距lpn不同距离的位置上,lpn从移动终端ue所接收到的在cc1的上行信号的第二测量值是不同的,通常ue距离lpn越近,第二测量值越大,如图5a所示。如上所述的,可以根据小小区基站lpn在其成分载波cc1的覆盖半径边缘处的终端的上行信号的信号强度确定第二测量参考值,当实际的第二测量值大于第二测量参考值、或者小于但是与第二测量参考值的偏移在预定偏移量范围内时,说明ue处于lpn的覆盖范围内、或者尚未进入但是非常接近lpn的覆盖边缘,这种情况即适于触发异频测量。因此,在符合第二测量值p大于第二测量参考值th减去预定偏移量delta,即p>th-delta的情况下,可以触发所述终端的异频测量,换言之,当第二测量值与第二测量参考值的偏移满足预定偏移量关系时(th-p<delta)触发终端的异频测量。

另外,还需要指出的是,根据上面的判定条件来触发异频测量,有可能会在移动终端距离lpn尚远时就触发异频测量。比如,在移动终端ue的发射功率非常大时,虽然移动终端ue距离lpn很远,但也可能出现第二测量值与第二测量参考值之间的偏移量和预定偏移量满足上述关系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根据上行路径损耗来触发终端的异频测量。具体地,可以根据lpn从移动终端ue接收的信号估计的上行路径损耗与lpn的边缘终端用户的上行路径损耗统计值的关系,触发移动终端ue的异频测量。通常,距离lpn越近ue的上行路径损耗就越低,因此,当ue的上行路径损耗低于lpn的边缘终端用户的上行路径损耗统计值,或者虽高于上述上行路径损耗统计值但却非常接近时,ue很可能在lpn的覆盖范围内或者附近,则适于触发异频测量。具体的,在满足ue的上行路径损耗低于lpn的边缘终端用户的上行路径损耗统计值加上预定偏移量时,可以触发所述终端的异频测量。因此,考虑ue的上行路径损耗来触发异频测量的方案可以与上述根据第二测量值触发的方案共同使用,以提高触发的准确率并节省ue的功耗。需要注意的是,根据上行路径损耗来触发异频测量的方案也可以单独使用来降低计算的复杂度。

对于上行路径损耗,可以根据下面的公式进行计算得出。

其中,表示以分贝(db)计的移动终端ue传输的pucch/pusch/srs信号到低功率节点lpn的上行路径损耗;表示以db计的移动终端ue传输pucch/pusch/srs时的发射功率;以及表示线性检测的lpn对移动终端ue传输的pucch/pusch/srs的接收功率。

移动终端ue传输上行信号的发射功率可以由宏基站估计。具体地,在宏基站bs和移动终端ue进行通信的过程中,终端ue向宏基站bs报告对于宏基站bs下行信号的接收质量信息,宏基站bs根据其下行信号发射功率及该终端的接收质量,计算得到宏基站bs到该移动终端ue的下行路径损耗,根据下行路径和上行路径的互易性,估计出该移动终端ue到宏基站bs的上行路径损耗。进一步,宏基站bs根据接收到的移动终端ue的上行信号的质量以及估计的上行路径损耗,可以得到移动终端ue发射上行信号的发射功率

另一方面,移动终端ue传输上行信号的发射功率也可以由宏基站bs要求符合条件的移动终端ue上报上行发射功率,进而根据上面的公式计算得出到低功率节点lpn的上行路径损耗。

下面,将结合图6至图8的时序图具体描述实现图5所示方法的示例。图6至图8是小小区基站lpn和宏基站bs不共基带情况下的示例。

图6是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图5所示方法的具体示例的时序图。如图6所示,在时刻t1,小小区基站lpn在成分载波cc1上从宏基站bs的移动终端ue接收上行信号,从而得到上行信号中至少之一的强度,作为第二测量值。在lpn得到第二测量值之后,可以基于设定按照预定时间周期将该第二测量值传输给宏基站bs。可选择地,也可以在后续处理中满足预定条件时才将第二测量值传输给宏基站bs。图6所示示例是后一种情况。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如果是共基带的情况,则可以直接共享这些信息而无需再次传输。

在时刻t2,小小区基站lpn将获得的第二测量值与其预定强度阈值相比较。该预定强度阈值被设置为不大于后续处理中将要使用的第二测量参考值。

当第二测量值大于预定强度阈值时,在时刻t3,小小区基站lpn将对应于检测到的信号强度的时频资源位置信息发送到宏基站bs。或者,可选择地,小小区基站lpn可以向宏基站bs定期发送资源位图信息。该资源位图中相应资源块的标记指示资源块上的作为第二测量值的信号强度是否高于预定强度阈值。此外,如果尚未向宏基站bs发送第二测量值,则还可以在确定第二测量值大于预定强度阈值后,向宏基站bs发送第二测量值(图中未示出)。

在时刻t4,宏基站bs响应于来自小小区基站lpn的时频资源位置信息、资源位图信息中存在指示信号强度高于预定强度阈值的标记,或者仅第二测量值,开始根据宏基站bs自己的终端的位置来存储位于小小区基站lpn附近的终端ue的调度信息。可以用已知的各种方式来获取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例如,通过全球定位系统(gps)来定位移动终端的位置。或者,例如,根据该移动终端上行数据的到达角和时间提前量来确定移动终端的大致位置。宏基站bs存储的调度信息包含以下至少之一:调度用户信息;调度用户的上行功率控制信息;调度资源位置信息。具体传输内容可以是上行探测参考信号、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信号、以及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信号中至少之一。

由于不共基带,小小区基站lpn和宏基站bs通过x2接口来传输信息,会产生数十毫秒的时延。在时刻t4之后,宏基站bs将接收到小小区基站lpn在t3之后的时间发送的与时频资源相关的信息(图中未示出)。在时刻t5,宏基站bs可以响应于由小小区基站lpn后续发送的与时频资源相关的信息来确定终端,即确定待触发异频测量的对象。

在时刻t6,将第二测量值和第二测量参考值进行比较,以确定第二测量值是否从第二测量参考值偏移了预定偏移量。当比较结果为偏移了预定偏移量时,在时刻t7做出触发移动终端异频测量的决定。并且,在时刻t8,向移动终端ue发出进行异频测量的指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了解,上述时序图以及相关描述仅是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例,本发明并不限制于上述时序,例如,确定待触发异频测量的移动终端的步骤也可以在做出触发异频测量决定之后进行。

图7和图8分别是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图5所示方法的其它示例的时序图。下文中,只对图7和图8所示示例中与图6所示示例不同的部分进行描述。

图7中所示示例与图6中所示示例的区别之处在于:在无需从小小区基站lpn接收到与时频资源相关的信息的情况下,宏基站bs自发根据其移动终端ue的位置信息来存储小小区基站lpn附近的移动终端ue的调度信息。与图6中示例相比,其优点是,一旦接收到与时频资源相关的信息以及第二测量信息,马上可以进行终端和相应第二测量参考信息的确定,而无需等待调度信息的存储以及下一时频资源信息的接收。可选择地,宏基站bs可以存储前特定数目的帧的所有资源块上的终端调度信息。

图8中所示示例与图7中所示示例相比,区别之处在于,没有在小小区基站lpn进行第二测量值与预定强度阈值的比较,由小小区基站lpn向宏基站bs发送自己在所有资源块上的对作为第二测量值的信号强度的测量结果,以供宏基站确定是否做出触发移动终端异频测量的决定以及确定待触发的移动终端。与图6和图7所示示例相比,其优点是,使小小区基站的改造较小,降低了改造成本。

在小小区基站lpn和宏基站bs共基带的情况下,基带保持上一帧的基本调度信息。因此,在小小区基站lpn和宏基站bs共基带的一个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图5中所示的方法进行异频触发测量,而无需单独进行调度信息的存储等步骤。

相似于根据下行cc1信号确定cc2异频测量的情况,在根据上行cc1信号确定cc2异频测量的情况下,上述预定偏移量可以基于异频测量触发目标准确率确定。异频测量触发目标准确率是异频测量触发后能够检测到的异频小小区信号强度高于特定目标阈值的概率。换句话说,上述预定偏移量的设定应能够确保:触发异频测量后,检测到的异频小小区信号强度足够高。

在上面的实施例中,当第二测量值与第二测量参考值的偏移超过预定偏移量时即触发异频测量。可以理解,也可以进一步设置预定条件,使得在第二测量值从第二测量参考值偏移预定偏移量达到该预定条件的情况下,才触发终端的异频测量。该预定条件可以包括下面至少之一:偏移量高于或低于预定偏移量的持续时间大于预定时间长度,以及预定时间段内偏移量高于或低于预定偏移量发生的频率大于预定次数或百分比。相似地,上述预定条件也可以基于异频测量触发目标准确率确定。该异频测量触发目标准确率是异频测量触发后能够检测到的异频小小区信号强度高于特定目标阈值的概率。

依据cc1下行和上行测量结果的结合的确定

由于上面已经分别详细描述了根据cc1下行测量结果和上行测量进行cc2异频测量触发确定的方法,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基于需要设计根据cc1下行和上行测量结果进行cc2异频测量触发确定的各种结合方式,而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这里不再详细举例。

下面,对实现根据本公开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无线通信设备的结构和功能进行详细描述。

图9是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设备900的功能结构框图。无线通信设备900包括接收单元901、确定单元902、比较单元903和触发单元904。

接收单元901接收终端的接收信号的测量值,或接收小小区基站从终端接收的信号的测量值。为了方便起见,将终端的接收信号的测量值称作第一测量值,并将小小区基站从终端接收的信号的测量值称作第二测量值。第一测量值例如包括至少下列之一: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参考信号接收质量、参考信号强度指示、信道质量/信道状态指示、基于信道质量/信道状态指示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以及基于信道质量/信道状态指示的参考信号接收质量。第二测量值例如是:小小区基站在终端的服务载波上接收到的上行探测参考信号、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信号以及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信号中至少之一的信号强度。

确定单元902确定与终端的位置相关联的、对应于第一/第二测量值的质量信息的统计值或者其平均值,作为第一/第二测量参考值。

在通过服务载波cc1上的下行信号对cc2的异频测量触发进行确定的工作模式下,确定单元902被配置为:在小小区基站关闭的情况下,或者,在小小区基站只在终端的服务载波上进行上行接收而不进行下行发送的情况下,获取确定第一测量参考值所需的与终端的位置相关联的、对应于第一测量值的质量信息。

在可选实施例中,无线通信设备900还可以包括接近确定单元(未示出)。该接近确定单元可以根据终端的位置确定终端是否接近能够支持终端的服务载波数据传输和其它载波数据传输的小小区基站。在该实施例中,确定单元902可以被配置为:在接近确定单元确定终端接近能够支持终端的服务载波数据传输和其它载波数据传输的小小区基站的情况下,根据终端的当前位置确定第一测量参考值。

在通过服务载波cc1上的上行信号对cc2的异频测量触发进行确定的工作模式下,确定单元可以被配置为:响应于来自小小区基站的资源检测结果,确定小小区基站在服务载波cc1上的覆盖半径边缘处的终端的上行探测参考信号、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信号以及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信号中至少之一的信号强度的统计值或者其平均值,作为第二测量参考值。在可选实施例中,无线通信设备900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未示出)。该存储单元可以被配置为:根据终端的位置信息来存储位于小小区基站附近的终端的调度信息;或者存储前特定数目的帧的所有资源块上的终端调度信息。

比较单元903对由接收单元901接收到的第一/第二测量值和由确定单元902确定的第一/第二测量参考信息进行比较,以确定第一/第二测量值与第一/第二测量参考值之间的偏移量。触发单元904根据比较单元所确定的第一测量值与第一测量参考值之间的偏移量和预定偏移量的关系,确定是否触发终端的异频测量。

在通过服务载波cc1上的下行信号对cc2的异频测量触发进行确定的工作模式下,当小小区基站和宏基站不在终端的服务载波上同时发射下行信号时,在第一测量值高于或低于第一测量参考值预定偏移量以内时,也就是说,在第一测量值与第一测量参考值之间的偏移量和预定偏移量之间相差不大时,触发移动终端的异频测量。而当小小区基站和宏基站在终端的服务载波上同时发射下行信号时,触发单元904则可以被配置为:当小小区和宏小区在同一个服务载波上发射的下行信号序列的小区标识符相同时,在第一测量值高于第一测量参考值预定偏移量以上时,触发终端的异频测量;以及当小小区和宏小区在同一个服务载波上发射的下行信号序列的小区标识符不同时,在第一测量值低于第一测量参考值预定偏移量以上时,触发终端的异频测量。

在根据服务载波cc1上行信号的测量结果对cc2的异频测量触发进行确定的工作模式下,触发单元904则可以被配置为:当至少满足所述第二测量值高于所述第二测量参考值减去预定偏移量时,触发所述终端的异频测量。

另外,如上面所述,在移动终端ue的发射功率非常大时,虽然移动终端ue距离小小区基站很远,但也可能出现第二测量值与第二测量参考值之间的偏移量和预定偏移量满足上述触发异频测量条件的情况,而实际上还不需要进行异频测量。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可以进一步根据上行路径损耗来触发终端的异频测量。具体地,触发单元904则可以被配置为:在小小区基站从移动终端ue接收的信号的上行路径损耗低于小小区基站的边缘终端用户的上行路径损耗统计值加上预定偏移量时,触发移动终端ue的异频测量。同样如上面所指出的,根据上行路径损耗来触发异频测量的方案也可以由触发单元904单独使用来降低计算的复杂度。

如上面描述根据本公开的无线通信方法时说明的,预定偏移量可以基于异频测量触发目标准确率确定;异频测量触发目标准确率是异频测量触发后能够检测到的异频小小区信号强度高于第一目标阈值的概率。

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触发单元可以被配置为:在第一/第二测量值从第一/第二测量参考值的偏移与预定偏移量的关系达到预定条件的情况下,触发终端的异频测量。预定条件包括持续时间和发生频率中至少之一。预定条件例如是:第一测量值与第一测量参考值之间的偏移量和预定偏移量满足上述预定关系的持续时间大于预定时间长度,或者预定时间段内满足上述预定关系发生的频率大于预定次数或百分比。相似地,上述预定条件也可以基于异频测量触发目标准确率确定。该异频测量触发目标准确率是异频测量触发后能够检测到的异频小小区信号强度高于第二目标阈值的概率。其中,第二目标阈值可以与第一目标阈值相同或不同。

无线通信设备900的实现例子例如是宏基站bs。当然,无线通信设备900也可以是与基站独立的设备,只要能够实现上述功能即可。无线通信设备900的工作流程可以参考上文中对根据本公开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描述。

图10是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个无线通信设备1000的功能结构的框图。

无线通信设备包括测量单元1001和反馈单元1002。测量单元1001获取从非服务终端接收到的信号的测量值。测量值例如是:在非服务终端的服务频段上接收到的上行探测参考信号、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信号以及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信号中至少之一的信号强度。

反馈单元1002向非服务终端的服务基站提供测量值以及与测量值关联的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反馈单元1002被配置为向服务基站提供在自己所有资源块上获得的测量值。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无线通信设备1000还可以包括比较单元(未示出)。该比较单元可以将作为测量值的信号强度与预定强度阈值进行比较。该预定强度阈值可以根据需要预先设定。当信号强度大于预定强度阈值时,反馈单元1002将对应于测量到的信号强度的时频资源位置信息作为与测量值关联的信息提供给服务基站。

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比较单元将作为测量值的信号强度与预定强度阈值进行比较,而反馈单元1002向服务基站定期发送资源位图信息。该资源位图中相应资源块的标记指示资源块上的作为测量值的信号强度是否高于预定强度阈值。

无线通信设备1000的实现例子例如是小小区基站lpn。当然,无线通信设备1000也可以是与基站独立的设备,只要能够实现上述功能即可。无线通信设备1000的工作流程可以参考上文中对根据本公开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描述。

图11是示出可用于作为实施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在图11中,中央处理单元(cpu)1101根据只读存储器(rom)1102中存储的程序或从存储部分1108加载到随机存取存储器(ram)1103的程序执行各种处理。在ram1103中,也根据需要存储当cpu1101执行各种处理等等时所需的数据。cpu1101、rom1102和ram1103经由总线1104彼此连接。输入/输出接口1105也连接到总线1104。

下述部件连接到输入/输出接口1105:输入部分1106(包括键盘、鼠标等等)、输出部分1107(包括显示器,比如阴极射线管(crt)、液晶显示器(lcd)等,和扬声器等)、存储部分1108(包括硬盘等)、通信部分1109(包括网络接口卡比如lan卡、调制解调器等)。通信部分1109经由网络比如因特网执行通信处理。根据需要,驱动器1110也可连接到输入/输出接口1105。可拆卸介质1111比如磁盘、光盘、磁光盘、半导体存储器等等根据需要被安装在驱动器1110上,使得从中读出的计算机程序根据需要被安装到存储部分1108中。

在通过软件实现上述系列处理的情况下,从网络比如因特网或存储介质比如可拆卸介质1111安装构成软件的程序。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种存储介质不局限于图11所示的其中存储有程序、与设备相分离地分发以向用户提供程序的可拆卸介质1111。可拆卸介质1111的例子包含磁盘(包含软盘(注册商标))、光盘(包含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和数字通用盘(dvd))、磁光盘(包含迷你盘(md)(注册商标))和半导体存储器。或者,存储介质可以是rom1102、存储部分1108中包含的硬盘等等,其中存有程序,并且与包含它们的设备一起被分发给用户。

所述指令代码由机器读取并执行时,可执行上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方法。

对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偏离本发明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显然可以做出许多修改和变型。对实施例的选择和说明,是为了最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使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明了,本发明可以有适合所要的特定用途的具有各种改变的各种实施方式。

本发明还包括以下方案。

1.一种允许触发异频测量的无线通信方法,用于包含具有不同发射功率等级的第一基站与第二基站的异构网络中,所述无线通信方法包括:

接收作为第一测量值的终端的接收信号的测量值,或者接收作为第二测量值的第二基站从所述终端接收的信号的测量值;

确定与所述终端的位置相关联的、对应于所述第一/第二测量值的质量信息的统计值的第一/第二测量参考值;

将所述第一/第二测量值与所述第一/第二测量参考值进行比较;以及

根据所述第一/第二测量值与所述第一/第二测量参考值的偏移与预定偏移量的关系,触发所述终端的异频测量。

2.根据方案1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测量值至少包括下列之一: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参考信号接收质量、参考信号强度指示、信道质量/信道状态指示、基于信道质量/信道状态指示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以及基于信道质量/信道状态指示的参考信号接收质量。

3.根据方案2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测量参考值是根据所述终端在未受到所述第二基站信号影响的情况下获取的第一测量值得到的。

4.根据方案3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当所述第二基站和所述第一基站不在所述终端的服务载波上同时发射下行信号时,在所述第一测量值高于或低于所述第一测量参考值预定偏移量以内时,触发所述终端的异频测量。

5.根据方案2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终端的位置确定所述终端是否接近能够支持所述终端的服务载波数据传输和其它载波数据传输的所述第二基站;以及

在确定所述终端接近能够支持所述终端的服务载波数据传输和其它载波数据传输的所述第二基站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终端的当前位置确定所述第一测量参考值。

6.根据方案5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

当所述第二基站小区和第一基站小区在所述终端的服务载波上发射的下行信号序列的小区标识符相同时,在所述第一测量值高于所述第一测量参考值预定偏移量以上时,触发所述终端的异频测量;以及

当所述第二基站小区和所述第一基站小区在所述终端的服务载波上发射的下行信号序列的小区标识符不同时,在所述第一测量值低于所述第一测量参考值预定偏移量以上时,触发所述终端的异频测量。

7.根据方案1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所述第二测量值对应于根据所述第二基站在所述终端的上行服务载波上接收到的上行探测参考信号、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信号以及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信号中至少之一的信号强度。

8.根据方案7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对应于所述第二测量值,确定所述第二基站在所述服务载波上的覆盖半径边缘处的终端的上行探测参考信号、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信号以及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信号中至少之一的信号强度的统计平均值,作为所述第二测量参考值。

9.根据方案8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当至少满足所述第二测量值高于所述第二测量参考值减去预定偏移量时,触发所述终端的异频测量。

10.根据方案9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还包括:

从所述第二基站接收所述第二测量值对应的信号所在的资源块信息;

根据所存储的位于所述第二基站附近的终端调度信息或者根据所存储的前特定数目的帧的所有资源块上的终端调度信息确定发出所述第二测量值对应的信号的所述终端。

11.根据方案1至10中任一个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根据所述第二基站从所述终端接收的信号估计的上行路径损耗与所述第二基站的边缘终端用户的上行路径损耗统计值的关系,触发所述终端的异频测量。

12.根据方案1至11中任一个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所述预定偏移量基于异频测量触发目标准确率确定,所述异频测量触发目标准确率是异频测量触发后能够检测到的第二基站小区异频信号强度高于第一目标阈值的概率。

13.根据方案1至12中任一个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所述触发包括:

在所述第一/第二测量值从所述第一/第二测量参考值的偏移与预定偏移量的关系达到预定条件的情况下,触发所述终端的异频测量;

其中,所述预定条件包括持续时间和发生频率中的至少之一。

14.根据方案13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所述预定条件基于异频测量触发目标准确率确定,所述异频测量触发目标准确率是异频测量触发后能够检测到的第二基站小区异频信号强度高于第二目标阈值的概率。

15.根据方案1至14中任一个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基站与所述第二基站的覆盖范围相邻或重叠,以及所述终端的接收信号是在所述第一基站的服务载波上接收的信号。

16.一种无线通信设备,用于包含具有不同发射功率等级的第一基站与第二基站的异构网络中,所述无线通信设备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作为第一测量值的终端的接收信号的测量值,或者接收作为第二测量值的第二基站从所述终端接收的信号的测量值;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与所述终端的位置相关联的、对应于所述第一/第二测量值的质量信息的统计值,作为第一/第二测量参考值;

比较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第二测量值与所述第一/第二测量参考值进行比较;以及

触发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第二测量值与所述第一/第二测量参考值的偏移与预定偏移量的关系,触发所述终端的异频测量。

17.根据方案16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测量值至少包括下列之一: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参考信号接收质量、参考信号强度指示、信道质量/信道状态指示、基于信道质量/信道状态指示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以及基于信道质量/信道状态指示的参考信号接收质量。

18.根据方案17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所述确定单元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终端在未受到所述第二基站信号影响的情况下获取的第一测量值获得所述第二测量参考值。

19.根据方案18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所述触发单元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二基站和所述第一基站不在所述终端的服务载波上同时发射下行信号时,在所述第一测量值高于或低于所述第一测量参考值预定偏移量以内时,触发所述终端的异频测量。

20.根据方案17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还包括接近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终端的位置确定所述终端是否接近能够支持所述终端的服务载波数据传输和其它载波数据传输的所述第二基站;

其中,所述确定单元被配置为:在确定所述终端接近能够支持所述终端的服务载波数据传输和其它载波数据传输的所述第二基站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终端的当前位置确定所述第一测量参考值。

21.根据方案20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所述触发单元被配置为:

当所述第二基站小区和第一基站小区在所述终端的服务载波上发射的下行信号序列的小区标识符相同时,在所述第一测量值高于所述第一测量参考值预定偏移量以上时,触发所述终端的异频测量;以及

当所述第二基站小区和所述第一基站小区在所述终端的服务载波上发射的下行信号序列的小区标识符不同时,在所述第一测量值低于所述第一测量参考值预定偏移量以上时,触发所述终端的异频测量。

22.根据方案16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所述第二测量值对应于根据所述第二基站在所述终端的上行服务载波上接收到的上行探测参考信号、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信号以及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信号中至少之一的信号强度。

23.根据方案22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所述确定单元被配置为:对应于所述第二测量值,确定所述第二基站在所述服务载波上的覆盖半径边缘处的终端的上行探测参考信号、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信号以及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信号中至少之一的信号强度的统计平均值,作为所述第二测量参考值。

24.根据方案23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所述触发单元被配置为:当至少满足所述第二测量值高于所述第二测量参考值减去预定偏移量时,触发所述终端的异频测量。

25.根据方案16至24中任一个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所述触发单元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二基站从所述终端接收的信号估计的上行路径损耗与所述第二基站的边缘终端用户的上行路径损耗统计值的关系,触发所述终端的异频测量。

26.根据方案16至25中任一个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所述预定偏移量基于异频测量触发目标准确率确定,所述异频测量触发目标准确率是异频测量触发后能够检测到的第二基站小区异频信号强度高于第一目标阈值的概率。

27.根据方案16至26中任一个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基站与所述第二基站的覆盖范围相邻或重叠,以及所述终端的接收信号是在所述第一基站的服务载波上接收的信号。

28.一种无线通信设备,包括:

测量单元,用于获取从非服务终端接收到的信号的测量值;

反馈单元,用于向所述非服务终端的服务基站提供所述测量值以及与所述测量值关联的信息。

29.根据方案28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所述测量值是在所述非服务终端的服务载波上接收到的上行探测参考信号、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信号以及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信号中至少之一的信号强度。

30.根据方案28或29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所述反馈单元被配置为向所述非服务终端的服务基站提供与所述测量值相对应的时频资源信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