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显示屏组件及显示屏盖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938468发布日期:2021-10-12 13:44阅读:38来源:国知局
电子设备、显示屏组件及显示屏盖板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结构的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电子设备、显示屏组件及显示屏盖板。


背景技术:

2.随着手机等电子设备的发展,在外观上,对屏占比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提升整机的屏占比,主要在于减小屏幕周边黑边宽度,目前为了实现整机无黑边效果,提出采用四面曲(显示屏四周均为弯曲弧面的结构)方式,即利用四面曲的方式将黑边宽度隐藏在侧面,就目前技术而言,其存在的难点在于圆角位置的显示模组无法完成与显示屏盖板的大深度的贴附,以及贴附在显示屏盖板圆角位置的显示模组容易出现堆叠(压缩)以及因拉伸过度而断裂等问题,进而影响显示模组的正常显示。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屏盖板,所述显示屏盖板包括主体部、第一弯曲部、第二弯曲部以及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弯曲部和所述第二弯曲部分别与所述主体部的相邻两侧边一体延伸设置,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设于所述第一弯曲部和所述第二弯曲部之间并对应于所述主体部的角部位置,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主体部一体延伸设置;所述第一弯曲部、所述第二弯曲部以及所述第一连接部朝向所述主体部的同一侧弯曲延伸;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内表面包括平滑连接的凹面和凸面,所述凹面与所述主体部的内侧面连接,所述凸面与第一连接部端面连接。
4.本技术实施例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显示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组件包括显示模组以及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屏盖板,所述显示模组贴设于所述显示屏盖板的内侧表面,且所述显示模组对应所述显示屏盖板连接部凹面和凸面的位置均处于拉伸状态。
5.进一步地,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壳体以及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屏组件;所述壳体与所述显示屏组件的显示屏盖板连接,并共同围设形成容置空间,所述显示屏组件的显示模组设于所述容置空间内。
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显示屏组件及显示屏盖板,其显示屏盖板通过在圆角位置设计凹面和凸面结构,使得显示模组在对应圆角的位置只受到拉应力的作用,避免了显示模组因靠近边沿的位置受压应力,而导致出现褶皱的情况发生;另外,还通过对圆角位置的凹面和凸面进行优化设置,使显示模组对应圆角位置的材料均(包括对应显示屏盖板的凹面位置和凸面位置)处于合理的拉伸量(拉伸量在2%-20%)状态,进而避免拉伸撕裂的情况发生,上述方案可以降低显示模组的贴合风险,减小圆角位置的黑边宽度,提升电子设备的整机屏占比。
附图说明
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8.图1是本技术电子设备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正视示意图;
9.图2是图1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轴侧结构示意图;
10.图3是图1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部分结构拆分示意图;
11.图4是显示模组贴合在普通圆角结构显示屏盖板上的拉伸区和压缩区的示意图;
12.图5是一种常规技术中显示屏盖板在圆角位置的结构剖视图;
13.图6是图5中显示屏盖板与显示模组贴合后的在圆角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14.图7为图6中显示屏组件的正面(图6中z方向)黑边显示效果的示意图;
15.图8是图3实施例中显示盖板局部结构内侧面的示意图;
16.图9是图8中显示屏盖板a-a处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17.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显示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8.图11是图10中显示模组的结构受力示意图;
19.图12是本技术技术方案与常规技术方案显示屏组件正面黑边位置的对比示意图;
20.图13是图1中显示屏盖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特别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同样的,以下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2.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23.作为在此使用的“电子设备”(或简称为“终端”)包括,但不限于被设置成经由有线线路连接(如经由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stn)、数字用户线路(dsl)、数字电缆、直接电缆连接,以及/或另一数据连接/网络)和/或经由(例如,针对蜂窝网络、无线局域网(wlan)、诸如dvb-h网络的数字电视网络、卫星网络、am-fm广播发送器,以及/或另一通信终端的)无线接口接收/发送通信信号的装置。被设置成通过无线接口通信的通信终端可以被称为“无线通信终端”、“无线终端”或“移动终端”。移动终端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卫星或蜂窝电话;可以组合蜂窝无线电电话与数据处理、传真以及数据通信能力的个人通信系统(pcs)终端;可以包括无线电电话、寻呼机、因特网/内联网接入、web浏览器、记事簿、日历以及/或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器的pda;以及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接收器或包括无线电电话收发器的其它电子装置。手机即为配置有蜂窝通信模块的电子设备。
24.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主要是针对显示屏具有四面曲、三面
曲或者两面曲的结构,其中,显示屏弯曲的边至少具有两个相邻的弯曲部,且相邻的弯曲部形成的角部位置也需要为弯曲的连接部结构,主要解决的是相邻弯曲部之间的连接部位置的显示屏盖板与显示模组的贴合以及显示效果的问题。
25.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图1是本技术电子设备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正视示意图,图2是图1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轴侧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部分结构拆分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中的电子设备可以包括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可穿戴设备等具有曲面显示屏结构的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结构:显示屏组件10以及壳体20;显示屏组件10包括显示屏盖板100以及显示模组200。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组件或单元。
26.具体而言,所述显示模组200贴设于所述显示屏盖板100的内表面。所述壳体20与显示屏组件10的显示屏盖板100连接,并共同围设形成容置空间101,所述显示屏组件10的显示模组200设于所述容置空间101内。其中,显示屏盖板100可以为玻璃材质;显示模组200可以为oled柔性显示屏结构,具体可以包括基板、panel以及辅料层等,另外,显示模组200与显示屏盖板100之间还可以夹设偏光膜片等结构,关于显示模组200的详细层叠结构此处不在详述。
27.目前,随着四面曲结构的显示屏成为未来趋势,为了凸显正面四曲效果,其简单的方法是将四边及圆角位置的显示屏模组贴合深度尽可能加大,根据目前项目实际贴合验证,其圆角位置的贴合深度较大的情况下,其显示屏模组在圆角位置存在拉伸区2100和压缩区2200(由于贴合前显示屏模组为矩形结构,在圆角位置处靠近内侧的材料区域(即2100区)需要增大自身面积才能保证与显示屏盖板100紧密贴合,因此成为拉伸区;而圆角位置处靠近外侧(也即靠近边沿)的材料区域(即2200区)需要减小自身面积才能保证与显示屏盖板100紧密贴合,因此成为压缩区),请参阅图4,图4是显示模组贴合在普通圆角结构显示屏盖板上的拉伸区和压缩区的示意图;显然这样会导致在圆角位置的压缩区2200存在挤压褶皱现象,而在拉伸区2100(尤其是越靠近外侧(即越靠近边沿)的拉伸区位置拉伸量越大)存在拉伸过度现象,很容易造成拉伸撕裂。在常规技术中的贴合验证来看,在显示屏盖板100圆角位置的内表面为均匀的曲率半径,且曲率半径r为6mm的情况下,请一并参阅图5和图6,图5是一种常规技术中显示屏盖板在圆角位置的结构剖视图;图6是图5中显示屏盖板与显示模组贴合后(即显示屏盖板与显示模组贴合后共同构成显示屏组件1002)的在圆角位置的结构示意图;通过优化显示模组200各膜材材质及贴合工艺,在圆角区域可达到的拉伸率在7%-8%左右,其正面黑边显示效果图如下图7所示,图7为图6中显示屏组件1002的正面(图6中z方向)黑边显示效果的示意图。图7中标注带有剖面线的h区域表示为黑边区域。
28.如图7中所示,常规技术中由于需要考虑到显示模组200在压缩区域2200容易起褶皱和发生的挤碎问题(显示模组自身结构的抗拉伸强度较大,可以达到20%,甚至更大,目前贴合过程中主要的问题点在于圆角位置压缩区域的褶皱和容易挤碎的问题),因此显示屏模组在圆角位置的贴合拉伸率不能太大,一般最大只能达到8%左右时,因此其正面圆角
位置的黑边宽度较大。若想得到在圆角位置的正面黑边宽度减小,则圆角位置的贴合深度必须加深(贴合深度指的是在圆角位置使显示模组200延伸的更大,贴合后与显示屏盖板100边沿之间的非贴合区域l更小,请参阅图6),显然这样会加大显示模组200在圆角位置的变形量,显示模组200在圆角位置存在的压缩区域2200将承受更大的褶皱或者挤压,这样显示模组200在贴到圆角位置时,其压缩区域2200则非常容易挤碎,造成显示异常。因此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基于此提出一种显示屏盖板的结构,可以使得显示模组以更大的拉伸率贴合在显示屏盖板上,并且其贴合到显示屏盖板上的结构(尤其是对应圆角位置)均处于拉伸状态,避免压缩区域出现,同时可以达到圆角位置的正面黑边宽度减小的效果,提升电子设备整机正面显示屏占比。
29.具体而言,请一并参阅图3以及图8和图9,图8是图3实施例中显示盖板局部结构内侧面的示意图;图9是图8中显示屏盖板a-a处的结构剖视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显示屏盖板100可以为玻璃材质制成。该显示屏盖板100包括主体部190、第一弯曲部110、第二弯曲部120以及第一连接部150;其中,主体部190可以为平面结构,所述第一弯曲部110和所述第二弯曲部120分别与所述主体部190的相邻两侧边一体延伸设置,所述第一连接部150连接设于所述第一弯曲部110和所述第二弯曲部120之间并对应于所述主体部190的角部位置,所述第一连接部150与所述主体部190一体延伸设置;其中,显示屏盖板100的成型方式可以为通过一体弯折形成,另外可以为利用cnc加工成型,或者热弯与cnc结合的方式成型,此处不做具体限定。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30.可选地,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弯曲部110、所述第二弯曲部120以及所述第一连接部150朝向所述主体部190的同一侧弯曲延伸;即所述第一弯曲部110、所述第二弯曲部120以及所述第一连接部150朝向壳体(关于电子设备整体的结构,请参阅前述实施例的相关图示)的方向弯折。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部150的内表面包括平滑连接的凹面151和凸面152,所述凹面151与所述主体部190的内侧面191连接,所述凸面152与第一连接部150的端面153连接。其中,第一连接部150的端面153即为第一连接部150外侧边沿。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图8中第一连接部150的凹面151和凸面152分界虚线为示意性质的说明,凹面151和凸面152为平滑连接,没有明显的界限区分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相比于传统技术的显示屏盖板来讲,传统技术中的显示屏盖板不会对第一连接部150的内表面做任何参数改变,而只是加厚了第一连接部150,相当于只是对第一连接部150的内表面设置了凸面的结构。相比较而言,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有意识的对第一连接部150的内表面进行凹面和凸面的构建(尤其是增加了凹面结构152),重新设计了具有一定曲率半径且平滑连接的凹面151和凸面152结构。
31.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通过设计凹面151和凸面152的结构形式,可以使对应圆角(也即第一连接部150)位置的显示模组200全部处于拉伸状态,消除了压缩区域。从前面的描述可知,如果没有设置凸面152的结构,则对应凸面152位置的显示模组200将会形成压缩区域(请参阅前述图4位置处的相关描述),进而会造成材料的堆叠。而本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设计凸面152的结构,相当于增大了凸面152位置处的贴合面积,将本来(与常规技术中没有设计凸面152的结构情况相比)应该属于压缩区的位置变成了拉伸区,进而避免了压缩区
域的产生,因此可以避免显示模组200在对应圆角的位置出现褶皱和挤压的情况。请一并参阅图10和图11,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显示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图10中显示模组的结构受力示意图。显示模组200贴设于所述显示屏盖板100的内侧表面,且所述显示模组200对应所述显示屏盖板100连接部凹面和凸面的位置均处于拉伸状态从图11中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显示屏盖板结构使得显示模组在贴合后整个圆角区域(图中标注150a的区域,表示为显示屏盖板100的第一连接部150所对应的区域)全部为拉伸区域(图11中阴影部分)。
32.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显示模组200对应圆角位置的拉伸量可以在2%-20%之间,譬如2%、5%、8%、10%、15%、18%、20%等,甚至超过20%。可选地,显示模组200分别对应所述显示屏盖板100连接部凹面和凸面的位置的拉伸量差值小于1%或者相同。譬如显示模组200对应所述显示屏盖板100连接部凹面和凸面位置的拉伸量分别为12%和11%,或者显示模组200对应所述显示屏盖板100连接部凹面和凸面位置的拉伸量均为12%、11%、10%、8%等,此处不再一一列举。
33.本实施例中的显示屏组件,其显示模组200由于贴合到显示屏盖板100上的结构均处于拉伸状态,避免了压缩区域出现,因此在对应圆角的位置可以设计更大的拉伸量进行贴合,进而增加贴合深度,使显示模组200的边沿更加靠近显示屏盖板100的边沿,因此可以达到圆角位置的正面黑边宽度减小的效果,提升电子设备整机正面显示屏占比。请参阅图12,图12是本技术技术方案与常规技术方案显示屏组件正面黑边位置的对比示意图,其中,虚线阴影部分(整个大月牙区域y1)表示为常规技术的圆角位置黑边区域,而实线阴影部分(最外侧的小月牙区域y2)则表示为本技术技术方案中圆角位置的黑边区域,很显然,本技术技术方案中的显示屏模组在圆角位置的黑边区域变得更小了,因此提升了电子设备整机正面显示屏占比。
34.可选地,请继续参阅图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体部190为厚度均匀的平板结构,所述第一连接部150为不等厚的结构,其最大厚度t1大于所述主体部的厚度t2。另外,显示屏盖板100的弯曲部也可以是不等厚的结构形式,通过设计为不等厚玻璃结构,可以使得显示屏正面外观显示区域更加圆润,呈鹅卵石效果,即显示屏盖板100的外表面弧度可以更陡(最小曲率半径更小),其显示的3d效果更好,有深邃感。
35.请继续参阅图8,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弯曲部110的内侧面与所述第一连接部150的内表面连接的位置还设有第一过渡凹面111和第一过渡凸面112;所述第一过渡凹面111与所述主体部190的内侧面191以及所述第一连接部150内表面的凹面151平滑连接;所述第一过渡凸面112与第一弯曲部110的端面113(也即第一弯曲部110的外侧边)以及所述第一连接部150内表面的凸面152平滑连接。图中虚线只是表示第一过渡凹面111和第一过渡凸面112之间的示意性间隔,其实第一过渡凹面111和第一过渡凸面112之间为平滑连接,并不存在实际的间隔线。
36.可选地,所述第二弯曲部120的内侧面与所述第一连接部150的内表面连接的位置还设有第二过渡凹面121和第二过渡凸面122;所述第二过渡凹面121与所述主体部190的内侧面191以及所述第一连接部150内表面的凹面151平滑连接;所述第二过渡凸面122与第二弯曲部120的端面123(也即第一弯曲部110的外侧边)以及所述第一连接部150内表面的凸面152平滑连接。同样的,图中虚线只是表示第二过渡凹面121和第二过渡凸面122之间的示
意性间隔,其实第二过渡凹面121和第二过渡凸面122之间为平滑连接,也并不存在实际的间隔线。
37.请继续参阅图11,图11中整个阴影区域全部受到拉伸应力。其中,整个阴影区域包括了对应显示屏盖板100第一连接部150的区域150a、对应第一弯曲部110的第一过渡凹面111和第一过渡凸面112的区域110a以及对应第二弯曲部120的第二过渡凹面121和第二过渡凸面122的区域120a。
38.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13,图13是图1中显示屏盖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可选地,本实施例中显示屏盖板100的主体部190为矩形结构,所述显示屏盖板100还包括第三弯曲部130、第四弯曲部140、第二连接部160、第三连接部170以及第四连接部180。其中,所述第三弯曲部130和所述第一弯曲部110分别与所述主体部190的相对两侧边一体延伸设置;所述第四弯曲部140和所述第二弯曲部120分别与所述主体部190的相对两侧边一体延伸设置。所述第二连接部160、所述第三连接部170以及所述第四连接部180分别对应所述主体部190的一个角部设置;所述第二连接部160连接设于所述第二弯曲部120和所述第三弯曲部130之间;所述第三连接部170连接设于所述第三弯曲部130和所述第四弯曲部140之间;所述第四连接部180连接设于所述第四弯曲部140和所述第一弯曲部110之间;所述第一弯曲部110、所述第二弯曲部120、所述第三弯曲部130、所述第四弯曲部140、所述第一连接部150、所述第二连接部160、所述第三连接部170以及所述第四连接部180朝向所述主体部190的同一侧弯曲延伸。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9.可选地,所述第二连接部160、所述第三连接部170以及所述第四连接部180的内表面均包括平滑连接的凹面和凸面,所述凹面分别与所述主体部的内侧面连接,所述凸面分别与各自所在连接部的端面连接。相邻的弯曲部与连接部之间均设有过渡凹面和过渡凸面。其中,第二连接部160、第三连接部170以及第四连接部180的结构(凹面和凸面的结构形式)与第一连接部150相似,而相邻的弯曲部与连接部之间结构关系(包括过渡凹面和过渡凸面)与前述实施例中第一弯曲部、第二弯曲部以及第一连接部之间的结构关系相似,具体的结构形式请参阅前述实施例的相关描述,此处亦不再赘述。
40.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显示屏组件及显示屏盖板,其显示屏盖板通过在圆角位置设计凹面和凸面结构,可以使得显示模组在对应圆角的位置只受到拉应力的作用,避免了显示模组因靠近边沿的位置受压应力,而导致出现褶皱的情况发生;另外,还通过对圆角位置的凹面和凸面进行优化设置,使显示模组对应圆角位置的材料均(包括对应显示屏盖板的凹面位置和凸面位置)处于合理的拉伸量(拉伸量在2%-20%)状态,进而避免拉伸撕裂的情况发生,上述方案可以降低显示模组的贴合风险,减小圆角位置的黑边宽度,提升电子设备的整机屏占比。
41.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装置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