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分流的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27753097发布日期:2021-12-03 20:06阅读:95来源:国知局
数据分流的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数据分流的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2.5g nr(new radio,新空口)为3gpp(thi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演进的接入网,相比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网络,在无线传输技术、空中接口协议、系统架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将提供一个更高速率、更低时延、更多连接、更加灵活的移动通信网络。在5g部署初期必然是4g和5g共存的,主要是以4g和5g融合为主要部署形态,采用4g/5g双连接dc(dual connectivity)。双连接是为一个给定的用户设备提供两种不同的网络节点上的资源,协议将同时为用户设备提供服务的两个节点分为主节点mn(master node)和次节点sn(secondary node)。
3.虽然目前协议给出双连接下的split bearer(分叉承载)模式,但是并未给出如何进行数据分流的方法。在split bearer模式下如果分流不合适,就会出现:1.分流不均,两个split bearer,其中一个因为空口资源受限没有及时发送,接收端就会因为该承载发包慢报文不能连续接收;2.如果另一承载空口很好,因为需要等空口受限的承载从而造成的该承载无线资源不能充分利用。


技术实现要素:

4.以下是对本文详细描述的主题的概述。本概述并非是为了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5.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分流的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能够解决在双连接的场景下,针对上行分流因为分流不均而导致不能充分利用无线资源的问题,实现可以通过动态调整参数达到无线资源最优利用的目的。
6.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分流的方法,应用于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网元侧,所述方法包括:
7.获取弃包率信息;
8.根据所述弃包率信息调整重排序定时器参数。
9.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10.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所述的数据分流的方法。
11.再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程序,所述计算机可执行程序用于使计算机执行如上所述的数据分流的方法。
12.本发明实施例包括:获取弃包率信息,根据弃包率信息调整重排序定时器参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能够解决在双连接的场景下,针对上行分流因为分流不均而
导致不能充分利用无线资源的问题,实现可以通过动态调整参数达到无线资源最优利用的目的。
13.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14.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制。
15.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分流的方法的流程图;
16.图2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分流的方法的流程图;
17.图3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分流的方法的流程图;
18.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20.应了解,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或多项)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等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21.5g nr(5g new radio,5g新空口)为3gpp演进的接入网,相比lte网络,在无线传输技术、空中接口协议、系统架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将提供一个更高速率、更低时延、更多连接、更加灵活的移动通信网络。在5g部署初期必然是4g和5g共存的,主要是以4g和5g融合为主要部署形态,采用4g/5g双连接dc(dual connectivity)。双连接是为一个给定的用户设备提供两种不同的网络节点上的资源,协议将同时为用户设备提供服务的两个节点分为主节点mn(master node)和次节点sn(secondary node)。
22.虽然目前协议给出双连接下的split bearer(分叉承载)模式,但是并未给出如何进行数据分流的方法。在split bearer模式下如果分流不合适,就会出现:1.分流不均,两个split bearer,其中一个因为空口资源受限没有及时发送,接收端就会因为该承载发包慢报文不能连续接收;2.如果另一承载空口很好,因为需要等空口受限的承载从而造成的该承载无线资源不能充分利用。
2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分流的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通过获取弃包率信息,并根据弃包率信息调整重排序定时器参数,从而能够解决在双连接的场景下,针对上行分流(即在终端侧分流的场景)因为分流不均而导致不能充分利用无线资源的问题,实现可以通过动态调整参数达到无线资源最优利用的目的。
24.如图1所示,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分流的方法的流程图。该数据分流的方法应用于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网元侧,其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步骤:
25.步骤s100,获取弃包率信息。
26.步骤s200,根据弃包率信息调整重排序定时器参数。
27.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获取弃包率信息,其中,弃包率信息用于弃包检测周期内弃包个数与总接收数据包个数的比值,再根据弃包率信息来调整重排序定时器参数,以实现通过动态调整参数达到无线资源最优利用的目的。
28.示例性的,可以通过在接收端pdcp自适应调整重排序定时器参数以及分流门限参数来应对split承载分流不均,从而有效利用空口资源,使两个无线资源达到合并增益最优的目的。
29.示例性的,可以通过在接收端pdcp自适应调整重排序定时器参数以及自适应调制编码amc的编码效率参数来应对split承载分流不均,从而有效利用空口资源,使两个无线资源达到合并增益最优的目的。
30.需要指出的是,本方法适用于所有在pdcp分流的双连接。
31.如图2所示,图2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分流的方法的流程图。步骤s200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子步骤:
32.步骤s201,当弃包率等于0,调小重排序定时器参数。
33.示例性的,当弃包率等于0,则认为split承载有其中一个节点承载空口很好,则应该调小重排序定时器参数,例如,通过调小重排序定时器档位,以缩小接收窗来高效利用无线资源。
34.步骤s202,当调小重排序定时器参数,并确定连续周期内弃包率持续为0,调小分流门限参数。
35.示例性的,在步骤s201的基础上,分流的时候记录连续周期内弃包率为0的次数,当连续周期内弃包率持续为0,说明两个无线资源可以充分利用,此时应该调小分流门限参数,例如,降低分流门限,以提高分流机会,并发送重配消息给用户终端。
36.步骤s203,当弃包率大于预设的弃包率门限,调大重排序定时器参数。
37.示例性的,当弃包率大于预设的弃包率门限lr,则认为split承载有其中一个节点空口发包能力较实际分流的能力差,则应该调大重排序定时器参数,例如,通过调大重排序定时器档位,以扩大接收窗来适配不平衡情况。
38.步骤s204,当调大重排序定时器参数,并确定重排序定时器参数达到第一预设门限,则将分流门限参数配置为无穷大infinity。
39.示例性的,在步骤s203的基础上,当判断重排序定时器参数达到第一预设门限,其中,第一预设门限指的是重排序定时器预设的最大参数值,则将分流门限参数配置为无穷大infinity,并发送重配消息给用户终端,以使用户终端停止分流。
40.步骤s205,当重排序定时器参数未达到第一预设门限,并确定连续周期内弃包率大于预设的弃包率门限,则调大分流门限参数。
41.示例性的,在步骤s203的基础上,当判断重排序定时器参数未达到第一预设门限,其中,第一预设门限指的是重排序定时器预设的最大参数值,且连续周期内弃包率大于预设的弃包率门限lr,则调大分流门限参数,例如,升高分流门限,以降低分流机会,并发送重配消息给用户终端。
42.步骤s206,当分流门限参数达到infinity,启动单流探测定时器;
43.步骤s207,当单流探测定时器计时超出第二预设门限,则将分流门限参数配置为预设的默认值。
44.示例性的,在步骤s204或者步骤205的基础上,当判断分流门限参数达到infinity,则启动单流探测定时器tsi;
45.启动单流探测定时器tsi后,当单流探测定时器tsi计时超出第二预设门限,其中,第二预设门限指的是预设时间门限tsingle,则将分流门限参数配置为预设的默认值,重新启动分流;反之,当单流探测定时器tsi未超出预设时间门限tsingle,则维持单流探测定时器tsi,以维持当前流程。
46.需要指出的是,弃包率大于0且小于等于预设的弃包率门限lr,则认为当前数据分流均匀,应维持当前重排序定时器参数不变,以维持当前流程。
47.如图3所示,图3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分流的方法的流程图。步骤s200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子步骤:
48.步骤s301,当弃包率等于0,调小重排序定时器参数。
49.示例性的,当弃包率等于0,则认为split承载有其中一个节点承载空口很好,则应该调小重排序定时器参数,例如,通过调小重排序定时器档位,以缩小接收窗来高效利用无线资源。
50.步骤s302,当调小重排序定时器参数,并确定连续周期内弃包率持续为0,则调大pdcp的第一传输路径和第二传输路径的自适应调制编码amc的编码效率参数。
51.示例性的,在步骤301的基础上,当连续周期内弃包率持续为0,则调大pdcp的第一传输路径和第二传输路径的自适应调制编码amc的编码效率参数,以迫使用户终端可以更多发送报文。
52.步骤s303,当弃包率大于预设的弃包率门限,调大重排序定时器参数。
53.示例性的,当弃包率大于预设的弃包率门限lr,则认为split承载有其中一个节点空口发包能力较实际分流的能力差,则应该调大重排序定时器参数,例如,通过调大重排序定时器档位,以扩大接收窗来适配不平衡情况。
54.步骤s304,当调大重排序定时器参数,并确定重排序定时器参数达到第一预设门限,则比较pdcp的第一传输路径和第二传输路径的弃包率,将弃包率较高的传输路径的自适应调制编码amc的编码效率参数调小。
55.示例性的,在步骤303的基础上,当判断重排序定时器参数达到第一预设门限,其中,第一预设门限指的是重排序定时器预设的最大参数值,则比较pdcp的第一传输路径和第二传输路径的弃包率,将弃包率较高的传输路径的自适应调制编码amc的编码效率参数调小,例如,控制弃包率高的传输路径降低自适应调制编码amc的编码效率。
56.或者,当重排序定时器参数未达到第一预设门限,并确定连续周期内弃包率大于预设的弃包率门限,则比较pdcp的第一传输路径和第二传输路径的弃包率,将弃包率较高的传输路径的自适应调制编码amc的编码效率参数调小。
57.示例性的,在步骤303的基础上,当判断重排序定时器参数未达到第一预设门限,但确定连续周期内弃包率大于预设的弃包率门限,则比较pdcp的第一传输路径和第二传输路径的弃包率,将弃包率较高的传输路径的自适应调制编码amc的编码效率参数调小,例如,控制弃包率高的传输路径降低自适应调制编码amc的编码效率。
58.需要指出的是,弃包率大于0且小于等于预设的弃包率门限lr,则认为当前数据分流均匀,应维持当前重排序定时器参数不变,以维持当前流程。
59.应了解,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各种实施方式可以任意进行组合,以实现不同的技术效果。
60.在实际应用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分流的方法在pdcp接收端执行。。以下通过具体的配置场景作为实例,进一步介绍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分流的方法。
61.实例一:
62.如图2所示,根据弃包率信息调整重排序定时器参数和分流门限参数。
63.具体地,根据弃包率信息调整重排序定时器参数和分流门限参数,具体地,可以通过弃包率的统计来进行动态调整重排序定时器和上行分流门限来达到合理均衡上行分流的目的。例如,当弃包率过大,则通过调大基站侧重排序定时器档位和抬升上行分流门限来适配;当弃包率过小,则通过调小基站侧重排序定时器档位和降低上行分流门限来适配。
64.启动上行弃包率检测定时器,并检测弃包率。
65.当弃包率大于0且小于等于弃包率门限,则维持当前重排序定时器参数;
66.当弃包率等于0,则调小重排序定时器参数;
67.当弃包率大于弃包率门限,则调大重排序定时器参数。
68.当弃包率大于0且小于等于弃包率门限lr,则认为当前数据分流均匀,应维持当前pdcp重排序定时器档位,即维持当前流程。
69.当弃包率等于0,则认为split承载有其中一个节点承载空口很好,通过调小重排序定时器档位,以缩小接收窗来高效利用无线资源。
70.当弃包率大于弃包率门限lr,则认为split承载有其中一个节点空口发包能力较实际分流的能力差,通过调大重排序定时器档位,以扩大接收窗来适配不平衡情况。
71.在当弃包率等于0,调小重排序定时器参数的情形下,当连续周期内弃包率持续为0,则降低分流门限并发送重配消息给用户终端。
72.分流的时候,记录弃包率为0的次数,当连续周期内弃包率持续为0,说明两个无线资源可以充分利用,则降低分流门限,以提高分流机会,并发送重配消息给用户终端。
73.在当弃包率大于弃包率门限,调大重排序定时器参数的情形下,当重排序定时器参数达到最大,则将分流门限配置为无限大infinity,并发送重配消息给用户终端,以使用户终端停止分流。
74.启动单流探测定时器tsi,当单流探测定时器tsi计时超出预设时间门限tsingle,则重新启动分流,将分流门限设置为预设的默认值并继续检测;当单流探测定时器tsi未超出预设时间门限tsingle,则维持单流探测定时器tsi,以维持当前流程。
75.在当弃包率大于弃包率门限,调大重排序定时器参数的情形下,当重排序定时器参数未达到最大,且连续周期内弃包率大于弃包率门限,则升高分流门限,以降低分流机会,并发送重配消息给用户终端。
76.当升高分流门限达到infinity,则发送重配消息给用户终端,以使用户终端停止分流;当升高分流门限未达到infinity,则重新启动分流。
77.实例二:
78.如图3所示,根据弃包率信息调整重排序定时器参数和自适应调制编码amc的编码
效率参数。
79.具体地,通过pdcp两条路径的弃包率调整自适应调制编码amc的编码效率迫使上行合理分流,例如,在mr-dc双连接模式下,nr侧因为无线原因时延大导致的弃包,可以通过对降低amc编码效率达到迫使终端在nr侧减少分流流量的目的;反之,可以通过提升amc编码效率达到迫使终端在nr侧增加分流流量的目的。
80.启动上行弃包率检测定时器,并检测弃包率。
81.当弃包率大于0且小于等于弃包率门限,则维持当前重排序定时器参数;
82.当弃包率等于0,则调小重排序定时器参数;
83.当弃包率大于弃包率门限,则调大重排序定时器参数。
84.当弃包率大于0且小于等于弃包率门限lr,则认为当前数据分流均匀,应维持当前pdcp重排序定时器档位,即维持当前流程。
85.当弃包率等于0,则认为split承载其中一个节点承载空口很好,通过调小重排序定时器档位,以缩小接收窗来高效利用无线资源。
86.当弃包率大于弃包率门限lr,则认为split承载有其中一个节点空口发包能力较实际分流的能力差,通过调大重排序定时器档位,以扩大接收窗来适配不平衡情况。
87.在当弃包率等于0,调小重排序定时器参数的情形下,当连续周期内弃包率持续为0,则控制pdcp两条路径提升自适应调制编码amc的编码效率参数,以迫使用户终端可以更多发送报文。
88.在当弃包率大于弃包率门限,调大重排序定时器参数的情形下,当重排序定时器参数达到最大,则控制pdcp弃包率较高的传输路径降低自适应调制编码amc的编码效率参数。
89.在当弃包率大于弃包率门限,调大重排序定时器参数的情形下,当重排序定时器参数未达到最大,且连续周期内弃包率大于弃包率门限,则控制pdcp弃包率较高的传输路径降低自适应调制编码amc的编码效率参数。
90.当判断重排序定时器档位未达到最大,且连续周期内弃包率超过弃包率门限,则通知pdcp弃包率较高的传输路径降低自适应调制编码amc的编码效率参数。
91.需要指出的是,本发明的实例一和实例二可同时使用,即可同时通过弃包率的检测调整重排序定时器和分流门限以及调整amc的编码效率。
92.还需要指出的是,本发明的自适应调整重排序定时器也适用下行业务,当终端侧收到分流不均的业务时也可根据弃包率自适应调整重排序定时器,或者当基站检测到终端有丢包时通过重配消息通知用户终端修改重排序定时器。
93.综上所述,本发明基于mr-dc双连接架构,针对上行终端侧分流基站侧无法控制的问题,可以通过动态调整参数达到无线资源最优利用的目的。具体地,在接收端pdcp自适应调整重排序定时器,和自适应调整是分流门限以及自适应调整amc来应对split承载分流不均的方法,从而有效利用空口资源,使两个无线资源达到合并增益最优的目的。
94.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
95.具体地,该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图4中以一个处理器及存储器为例。处理器和存储器可以通过总线或者其他方式连接,图4中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
96.存储器作为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非暂态软件程序以及非
暂态性计算机可执行程序,如上述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数据分流的方法。处理器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中的非暂态软件程序以及程序,从而实现上述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数据分流的方法。
97.存储器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要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执行上述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数据分流的方法所需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暂态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暂态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存储器可选包括相对于处理器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该终端。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98.实现上述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数据分流的方法所需的非暂态软件程序以及程序存储在存储器中,当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时,执行上述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数据分流的方法,例如,执行以上描述的图1中的方法步骤100至步骤200,图2中的方法步骤201至步骤207,图3中的方法步骤301至步骤304,通过获取弃包率信息,并根据弃包率信息调整重排序定时器参数,从而能够解决在双连接的场景下,针对上行分流(即在终端侧分流的场景)因为分流不均而导致不能充分利用无线资源的问题,实现可以通过动态调整参数达到无线资源最优利用的目的。
99.此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程序,该计算机可执行程序被一个或多个控制处理器执行,例如,被图4中的一个处理器执行,可使得上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上述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数据分流的方法,例如,执行以上描述的图1中的方法步骤100至步骤200,图2中的方法步骤201至步骤207,图3中的方法步骤301至步骤304,通过获取弃包率信息,并根据弃包率信息调整重排序定时器参数,从而能够解决在双连接的场景下,针对上行分流(即在终端侧分流的场景)因为分流不均而导致不能充分利用无线资源的问题,实现可以通过动态调整参数达到无线资源最优利用的目的。
100.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文中所公开方法中的全部或某些步骤、系统可以被实施为软件、固件、硬件及其适当的组合。某些物理组件或所有物理组件可以被实施为由处理器,如中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或微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或者被实施为硬件,或者被实施为集成电路,如专用集成电路。这样的软件可以分布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或非暂时性介质)和通信介质(或暂时性介质)。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术语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在用于存储信息(诸如计算机可读程序、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其他数据)的任何方法或技术中实施的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可移除和不可移除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ram、rom、eeprom、闪存或其他存储器技术、cd-rom、数字多功能盘(dvd)或其他光盘存储、磁盒、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存储装置、或者可以用于存储期望的信息并且可以被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其他的介质。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是,通信介质通常包含计算机可读程序、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者诸如载波或其他传输机制之类的调制数据信号中的其他数据,并且可包括任何信息递送介质。
101.以上是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发明精神的共享条件下还可作出种种等同的变形或
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括在本发明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