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组网方法和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28048838发布日期:2021-12-17 19:43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网络组网方法和系统与流程

1.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网络组网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2.网络之间通过以太口对接组网时,一般有三种拓扑场景:第一种是两侧网络单台设备进行对接(如图1a所示);第二种是一侧网络单台设备,另一侧网络两台设备实现v字型对接(如图1b所示);第三种是一侧网络两台设备,另一侧网络也是两台设备实现口字型对接(如图1c所示)。其中,第三种口字型拓扑场景的网络可靠性最高。但在实际应用中,第三种拓扑场景仅能在双侧网络之间实现三层业务与三层业务的互通(以下简称l3+l3业务),而双侧网络之间实现二层业务与三层业务互通(以下简称l2+l3业务)、二层业务与二层业务互通(以下简称l2+l2业务)则主要通过第二种拓扑场景实现通信保护。
3.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各行各业对网络的以来越来越强,双侧网络l2+l3和l2+l2业务的实现依赖于v字型网络拓扑存在一定缺陷,网络组网可靠性较低,难以符合实际网络业务对网络可靠性的要求。比如,一侧网络部署单台设备,一旦单台设备出现电源故障、设备升级等情况,便很容易导致整个网络故障。
4.现有技术中,为了提高双侧网络l2+l3和l2+l2业务的可靠性,提供了一种口字型网络组网方案,即:通过堆叠技术将二层网络中的两台交换机集群成一台交换机,三层网络上的同一台设备的聚合逻辑端口eth-trunk配置vlan子接口终结二层网络的vlan,二层网络上的eth-trunk配置二层trunk添加vlan,添加的vlan与三层网络子接口的vlan一致,当三层网络eth-trunk子接口配置三层网关时,实现l2+l3对接方案,当三层网络eth-trunk子接口配置pw或ccc二层vpn时,实现l2+l2对接方案。
5.然而,上述方法需要交换机设备支持堆叠技术,且交换机之间的堆叠距离在0.5到1米之间,需要将堆叠的交换机均安装在同一局址中,存在单局址隐患,比如当电源出现问题时会导致堆叠交换机同时中断业务,同样存在双侧网络l2+l3和l2+l2业务对接可靠性较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组网方法和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双侧网络l2+l3和l2+l2业务对接可靠性较低的问题。
7.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网络组网方法,应用于第一网络中的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以及第二网络中的第三设备和第四设备,所述第一网络中部署有二层业务协议或三层业务协议,所述方法包括:
8.基于静态链路汇聚控制协议lacp,将所述第一设备与第三设备之间对接的物理端口、所述第二设备和第四设备之间对接的物理端口分别进行链路聚合,以分别在第一设备和第三设备之间、第二设备和第四设备之间生成第一聚合逻辑链路和第二聚合逻辑链路;
9.建立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跨设备链路聚合;
10.基于所述跨设备链路聚合的机制,在所述第一聚合逻辑链路和所述第二聚合逻辑链路中的其中一条聚合逻辑链路中断时,切换至另一条聚合逻辑链路承载业务。
11.可选的,所述基于静态链路汇聚控制协议lacp,将所述第一设备与第三设备之间对接的物理端口、所述第二设备和第四设备之间对接的物理端口分别进行链路聚合,包括:
12.将所述第一设备、第二设备、第三设备和第四设备各自的物理端口分别绑定至第一聚合逻辑端口、第二聚合逻辑端口、第三聚合逻辑端口和第四聚合逻辑端口,所述第一聚合逻辑端口、第二聚合逻辑端口、第三聚合逻辑端口和第四聚合逻辑端口均部署有静态lacp;
13.将所述第一聚合逻辑端口和第三聚合逻辑端口对接形成第一聚合逻辑链路,将所述第二聚合逻辑端口和所述第四聚合逻辑端口对接形成第二聚合逻辑链路。
14.可选的,所述建立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跨设备链路聚合,包括:
15.将所述第一设备对应的第一聚合逻辑端口和所述第二设备对应的第二逻辑聚合端口进行跨设备绑定,以生成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聚合逻辑链路。
16.可选的,所述基于所述跨设备链路聚合机制,在所述第一聚合逻辑链路和所述第二聚合逻辑链路中的其中一条聚合逻辑链路中断时,切换至另一条聚合逻辑链路承载业务,包括:
17.基于所述跨设备链路聚合的机制,确定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中的主用设备和备用设备;
18.将主用设备的聚合逻辑端口置为可用状态,将备用设备的聚合逻辑端口置为关闭状态;
19.在连接所述主用设备的聚合逻辑链路中断时,将所述备用设备的聚合逻辑端口置为可用状态,以切换至所述备用设备所在的聚合逻辑链路承载业务。
20.可选的,所述跨设备链路聚合的机制包含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的系统标识和系统优先级,所述基于所述跨设备链路聚合的机制,确定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中的主用设备和备用设备,包括:
21.将所述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中系统优先级最高的设备确定为主用设备,另一个设备确定为备用设备;
22.若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的系统优先级相同,则将系统标识最小的设备确定为主用设备,另一个设备确定为备用设备。
23.可选的,所述第一网络为三层路由器网络,所述第二网络为二层交换机网络。
24.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网络组网系统,包括:第一网络中的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第二网络中的第三设备和第四设备,所述第一网络中部署有三层网络协议或二层网络协议;
25.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三设备之间建立有第一聚合逻辑链路,所述第一聚合逻辑链路是基于静态链路汇聚控制协议lacp,将所述第一设备与第三设备之间对接的物理端口进行链路聚合得到的;
26.所述第二设备和所述第四设备之间建立有第二聚合逻辑链路,所述第二聚合逻辑链路是基于静态链路汇聚控制协议lacp将所述第二设备和第四设备之间对接的物理端口进行链路聚合得到的;
27.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之间建立有跨设备聚合逻辑链路,所述跨设备聚合逻辑链路用于在所述第一聚合逻辑链路和所述第二聚合逻辑链路中的其中一条聚合逻辑链路中断时,切换至另一条聚合逻辑链路承载业务。
28.可选的,所述第一网络为三层路由器网络,所述第二网络为二层交换机网络。
29.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存储器;
30.所述存储器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
31.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的网络组网方法。
32.本发明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当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时,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的网络组网方法。
3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组网方法和系统,该方法应用于第一网络中的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以及第二网络中的第三设备和第四设备,通过基于静态链路汇聚控制协议lacp,将所述第一设备与第三设备之间对接的物理端口、所述第二设备和第四设备之间对接的物理端口分别进行链路聚合,在第一设备和第三设备之间生成了第一聚合逻辑链路,在第二设备和第四设备之间生成了第二聚合逻辑链路;又因为在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之间建立跨设备链路聚合;实现了第一网络中的设备与第二网络中的设备实现了跨局址口字型对接,在第一聚合逻辑链路和第二聚合逻辑链路中的其中一条聚合逻辑链路中断时,可以快速切换至另一条聚合逻辑链路承载业务,又因为第一网络中部署有二层业务协议或三层业务协议,第二网络中部署有二层服务协议,因此实现了双侧网络l2+l3和l2+l2业务对接的保护,保证了口字型网络针对l2+l3和l2+l2业务实现的高可靠性保护。
附图说明
3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5.图1a是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网络组网拓扑图;
36.图1b是本发明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网络组网拓扑图;
37.图1c是本发明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网络组网拓扑图;
38.图2是本发明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网络组网拓扑图;
39.图3是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网络组网方法的应用场景图;
40.图4是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网络组网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41.图5是本发明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网络组网拓扑图;
42.图6是本发明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网络组网拓扑图;
43.图7是本发明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网络组网拓扑图;
44.图8是本发明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网络组网拓扑图;
45.图9是本发明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网络组网拓扑图;
46.图10是本发明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网络组网拓扑图;
47.图11是本发明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网络组网拓扑图;
48.图12是本发明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网络组网方法的应用场景图;
49.图13是本发明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网络组网方法的应用场景图;
50.图14是本发明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网络组网方法的应用场景图;
51.图15是本发明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网络组网方法的应用场景图;
52.图16是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网络组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53.图17是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54.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55.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56.网络之间通过以太口对接组网时,一般有三种拓扑场景:第一种是两侧网络单台设备进行对接(如图1a所示);第二种是一侧网络单台设备,另一侧网络两台设备实现v字型对接(如图1b所示);第三种是一侧网络两台设备,另一侧网络也是两台设备实现口字型对接(如图1c所示)。其中,第三种口字型拓扑场景的网络可靠性最高。但在实际应用中,第三种拓扑场景仅能在双侧网络之间实现三层业务与三层业务的互通(以下简称l3+l3业务),而双侧网络之间实现二层业务与三层业务互通(以下简称l2+l3业务)、二层业务与二层业务互通(以下简称l2+l2业务)则主要通过第二种拓扑场景实现通信保护。
57.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各行各业对网络的以来越来越强,双侧网络l2+l3和l2+l2业务的实现依赖于v字型网络拓扑存在一定缺陷,网络组网可靠性较低,难以符合实际网络业务对网络可靠性的要求。比如,一侧网络部署单台设备,一旦单台设备出现电源故障、设备升级等情况,便很容易导致整个网络故障。
58.现有技术中,为了提高双侧网络l2+l3和l2+l2业务的可靠性,提供了一种口字型网络组网方案(如图2所示),即:通过堆叠技术将二层网络中的两台交换机集群成一台交换机,三层网络上的同一台设备的聚合逻辑端口eth-trunk配置vlan子接口终结二层网络的vlan,二层网络上的eth-trunk配置二层trunk添加vlan,添加的vlan与三层网络子接口的vlan一致,当三层网络eth-trunk子接口配置三层网关时,实现l2+l3对接方案,当三层网络eth-trunk子接口配置pw或ccc二层vpn时,实现l2+l2对接方案。然而,上述方法本质上还是v字型组网的方法,需要交换机设备支持堆叠技术,且交换机之间的堆叠距离在0.5-1米之间,需要将堆叠的交换机均安装在同一局址中,存在单局址隐患,比如当电源出现问题时会
导致堆叠交换机同时中断业务,同样存在双侧网络l2+l3和l2+l2业务对接可靠性较低的问题。
59.针对此缺陷,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主要在于:针对第一网络中的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以及第二网络中的第三设备和第四设备,通过基于静态链路汇聚控制协议lacp,将所述第一设备与第三设备之间对接的物理端口、所述第二设备和第四设备之间对接的物理端口分别进行链路聚合,在第一设备和第三设备之间生成了第一聚合逻辑链路,在第二设备和第四设备之间生成了第二聚合逻辑链路;又因为在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之间建立跨设备链路聚合;使得跨设备链路聚合的机制,在第一聚合逻辑链路和第二聚合逻辑链路中的其中一条聚合逻辑链路中断时,可以快速切换至另一条聚合逻辑链路承载业务,又因为第一网络中部署有二层业务协议或三层业务协议,第二网络中部署有二层服务协议,因此实现了双侧网络l2+l3和l2+l2业务对接的保护,保证了口字型网络针对l2+l3和l2+l2业务的高可靠性保护。
60.图3是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网络组网方法的应用场景图。
61.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应用场景的基本架构主要包括:三层网络中的第一设备31和第二设备32,二层网络中的第三设备33和第四设备34;其中,三层网络是三层路由器网络,二层网络是二层交换机网络;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可以是路由器,第三设备和第四设备是交换机。
62.图4是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网络组网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中提供的方法应用于图3所示实施例中三层网络中的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与二层网络中的第三设备和第四设备的对接。
63.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64.s401,基于静态链路汇聚控制协议lacp,将所述第一设备与第三设备之间对接的物理端口、所述第二设备和第四设备之间对接的物理端口分别进行链路聚合,以分别在第一设备和第三设备之间、第二设备和第四设备之间生成第一聚合逻辑链路和第二聚合逻辑链路。
65.其中,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为第一网络中的设备,第一网络为三层路由器网络;第三设备和第四设备为第二网络中的设备,第二网络为二层交换机网络,两侧网络中的第一设备、第二设备、第三设备和第四设备之间的连接可以同局址,也可以通过光缆或者光传送网otn系统实现局址部署对接。
66.需要说明的是,三层路由器网络中部署有三层网络协议或者两层网络协议,二层交换机网络部署有二层vlan,若三层路由器网络中配置了三层业务ip,则对应实现二层网络和三层网络对接中二层业务和三层业务的交互处理(即实现l2+l3业务);如果三层路由器网络中配置了pw或ccc二层业务的协议,则对应实现l2+l2业务。
67.具体的,将所述第一设备、第二设备、第三设备和第四设备各自的物理端口分别绑定至第一聚合逻辑端口、第二聚合逻辑端口、第三聚合逻辑端口和第四聚合逻辑端口,所述第一聚合逻辑端口、第二聚合逻辑端口、第三聚合逻辑端口和第四聚合逻辑端口均部署有静态lacp;将所述第一聚合逻辑端口和第三聚合逻辑端口对接形成第一聚合逻辑链路,将所述第二聚合逻辑端口和所述第四聚合逻辑端口对接形成第二聚合逻辑链路。
68.其中,聚合逻辑端口可以是eth-trunk端口,也可以是smart-group端口。
69.示例性的,交换机与路由器对接的物理端口有一个或多个,交换机将这一个或多个物理端口均绑定至第一eth-trunk端口,同理,路由器与交换机对接的物理端口也都绑定至第二eth-trunk端口,第一eth-trunk端口和第二eth-trunk端口对接形成交换机和路由器之间的聚合逻辑链路,该条聚合逻辑链路包含一条或多条交换机与路由器之间的物理链路。通过eth-trunk端口,可以实现流量负载分担;还可以提高可靠性,比如当交换机的成员接口连接的物理链路出现故障时,流量会切换到聚合逻辑链路中的其他可用的物理链路上,从而提高整个trunk链路的可靠性;还能够增加带宽,eth-trunk端口的总带宽是各成员接口带宽之和。
70.s402,建立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跨设备链路聚合。
71.具体的,将所述第一设备对应的第一聚合逻辑端口和所述第二设备对应的第二逻辑聚合端口进行跨设备绑定,以生成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聚合逻辑链路。
72.其中,跨设备绑定可以是基于e-trunk捆绑,也可以是基于mc-lag捆绑。
73.s403,基于所述跨设备链路聚合的机制,在所述第一聚合逻辑链路和所述第二聚合逻辑链路中的其中一条聚合逻辑链路中断时,切换至另一条聚合逻辑链路承载业务。
74.本步骤中,基于所述跨设备链路聚合的机制,确定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中的主用设备和备用设备;将主用设备的聚合逻辑端口置为可用状态,将备用设备的聚合逻辑端口置为关闭状态;在连接所述主用设备的聚合逻辑链路中断时,将所述备用设备的聚合逻辑端口置为可用状态,以切换至所述备用设备所在的聚合逻辑链路承载业务。
75.具体的,由于上述聚合逻辑端口都部署有静态lacp,该静态lacp会自动协商两端,当三层网络中的主用设备的聚合逻辑端口置为可用状态后,二层网络中与主用设备对接的设备(假设为第三设备)的聚合逻辑端口也会置为可用状态,同理,二层网络中与备用设备对接的设备(假设为第四设备)的聚合逻辑端口会置为关闭状态。
76.另外,导致连接所述主用设备的聚合逻辑链路中断的原因包括:主用设备故障、主用设备的聚合逻辑端口故障、第三设备故障、或者第三设备的第三聚合逻辑端口故障、主用设备和第三设备的板卡故障等。当出现上述任意一种或多种故障时,都会导致与主用设备与第三设备之间的聚合逻辑链路中断,从而导致主用设备的聚合逻辑端口变成关闭状态;此时,主用设备与备用设备之间的跨设备链路聚合机制会将备用设备的聚合逻辑端口置为可用状态,基于静态lacp自动协商两端,第四设备的聚合逻辑端口也会变成可用状态,从而将中断的业务切换至备用设备与第四设备之间的聚合逻辑链路继续进行处理。
77.需要说明的是,当主用设备与第三设备之间的聚合逻辑链路恢复后,主用设备与备用设备之间的跨设备链路聚合机制会在一段时间后,将备用设备的聚合逻辑端口置为关闭状态,同时将主用设备的聚合逻辑端口置为可用状态,经静态lacp端口协商后,第三设备的聚合逻辑端口的状态也切换成可用状态,第四设备的聚合逻辑端口的状态切换成关闭状态。
7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跨设备链路聚合的机制包含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的系统标识和系统优先级,所述基于所述跨设备链路聚合的机制,确定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中的主用设备和备用设备,包括:将所述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中系统优先级最高的设备确定为主用设备,另一个设备确定为备用设备;若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的系统优先级相同,则将系统标识最小的设备确定为主用设备,另一个设备确定为备用设
备。
79.本实施例提供的组网方法,实现了l2+l2与l2+l3业务通过口字型组网结构实现,不同于现有技术中利用v字型组网方式实现l2+l2与l2+l3业务,进一步提高了l2+l2与l2+l3业务实现的可靠性;且不需要堆叠交换机,不受堆叠距离的限制,可实现跨局址的网元级保护。且无论是线路故障、设备端口模块故障、板卡故障还是设备网元的整机故障,业务均可以实现快速自动切换,保障业务的可靠运行。并且,由于三层网络中的设备和二层网络中的设备均使用聚合逻辑端口进行对接,当需要扩容时,只需要将两端扩容端口分别添加至对应的聚合逻辑端口,快速满足扩容需求。
80.为了更好的理解本技术,下面将结合具体实例,对口字型网络实现l2+l2和l2+l3业务保护的具体过程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中,同一设备链路聚合以基于eth-trunk实现,跨设备链路聚合以基于e-trunk实现为例进行说明。
81.参见图5,三层网络中包括第一设备51和第二设备52,二层网络中包括第三设备53和第四设备54;分别将四个设备的物理端口基于eth-trunk进行绑定,得到第一设备、第二设备、第三设备和第四设备各自的eth-trunk端口,每个eth-trunk端口均部署静态lacp,第一设备和第三设备的eth-trunk端口对接生成第一聚合逻辑链路55,第二设备和第四设备的eth-trunk端口对接生成第二聚合逻辑链路56;然后将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的eth-trunk端口基于e-trunk进行跨设备绑定,第三设备和第四设备将二层的vlan信息通过第一聚合逻辑链路和第二聚合逻辑链路透传。
82.然后,根据e-trunk的系统标识、系统优先级或是否强制主用等,三层网络中的主用设备和备用设备,如图6所示。
83.具体的,根据第一设备的系统优先级高于第二设备的系统优先级,则将第一设备确定为主用设备,将第二设备确定为备用设备;反之则将第一设备确定为备用设备,将第二设备确定为主用设备;若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的系统优先级一致,且第一设备的系统标识的值小于第二设备的系统标识的值,则将第一设备确定为主用设备,第二设备确定为备用设备。下面以第一设备为主用设备、第二设备为备用设备为例继续进行说明。
84.在确定了主用设备和备用设备后,根据e-trunk协议特征,会将主用设备的eth-trunk端口置up,而备用设备的eth-trunk端口置down,如图7所示。由于设备的eth-trunk端口部署了静态lacp协议,该协议会自动协商两端,主用设备的eth-trunk端口状态为up,协商结果使得与主用设备对接的第三设备的eth-trunk端口状态也是up,同理,与备用设备对接的第四设备的eth-trunk端口状态是down,如图8所示。至此,正常情况下,业务在主用设备和第三设备之间进行交互处理。
85.当主用设备和第三设备之间的链路出现故障、或者主用设备和第三设备的端口故障故障,则引起主用设备和备用设备的eth-trunk端口状态变成down,如图9所示。此时,主用设备和备用设备之间的e-trunk会将备用设备的eth-trunk端口状态置up,如图10所示。经静态lacp协商两端,协商结果使得与备用设备连接的第四设备的eth-trunk端口状态也变成up,如图11所示。此时,中断的业务则切换至备用设备和第四设备之间进行交互。
86.需要说明的是,当主用设备至第三设备之间恢复后,e-trunk会在一定的时间后将备用设备的eth-trunk端口状态置down,主用设备的eth-trunk端口状态置up,同理lacp协商后第三设备的eth-trunk端口状态为up,第四设备的eth-trunk端口状态为down,实现倒
换的回切功能。
87.通过上述方法实现了口字型对接中的1:1保护,在以上实现的基础上,接下来将阐述l2+l3和l2+l2的业务实现保护的具体做法。
88.可以理解的是,无论l2+l3业务场景还是l2+l2业务场景,二层网络中实现都一样,具体做法是:首先在对应二层网络中的第三设备和第四设备的eth-trunk端口模式均设置成trunk模式,透传业务vlan;然后在第三设备和第四设备之间透传该业务vlan,二层网络端到端将vlan配置好,保证第三设备、第四设备及端到端二层节点均能学到业务的物理地址mac。
89.对于口字型组网中l2+l3的业务的实现:正常情况下,三层网络中的主用设备(记为a1)将三层路由发布出去,二层网络中与a1对接的主用设备(记为b1)学习路由网关的mac,二层网络对应vlan均学习到该mac,从而实现l2+l3的业务互通,如图12所示。如果a1和b1主用故障时,根据e-trunk协议特性,三层网络中的备用设备(a2)的eth-trunk端口状态会置up,同时根据lacp协调传导,二层网络中与a2对接的备用设备(记为b2)的eth-trunk端口状态会变成up,三层网络会把路由从a2发布出去,二层网络从b2学到网关的mac,实现l2+l3业务的自动切换,如图13所示。
90.对于口字型组网中l2+l2的业务的实现:首先,需要在三层网络设备a1和a2上启用eth-ttrunk子接口,并终结业务vlan;最后按照正常的e-trunk方式开通pw业务配置。正常情况下,三层网络的pw/ccc二层专线将远端的业务透传至a1,b1学到远端的业务mac地址,再将业务mac地址通过二层网络传至远端的业务接入点,反之,二层网络的业务mac通过二层网络传至b1,通过a1和b1对接eth-trunk端口传至a1,a1通过三层网络的pw/ccc二层专线传至远端的业务接入节点,从而实现l2+l2业务的互通,如图14所示。如果a1和b1主用故障时,根据e-trunk特性,备用设备a2的eth-trunk端口状态会置up,同时根据lacp协调传导,b2的eth-trunk端口状态会变成up,然后将中断的业务在a2和b2之间互通实现,实现l2+l2业务的倒换,如图15所示。
91.图16是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网络组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92.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系统包括:第一网络中的第一设备1601和第二设备1602,第二网络中的第三设备1603和第四设备1604,所述第一网络中部署有三层网络协议或二层网络协议;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三设备之间建立有第一聚合逻辑链路,所述第一聚合逻辑链路是基于静态链路汇聚控制协议lacp,将所述第一设备与第三设备之间对接的物理端口进行链路聚合得到的;所述第二设备和所述第四设备之间建立有第二聚合逻辑链路,所述第二聚合逻辑链路是基于静态链路汇聚控制协议lacp将所述第二设备和第四设备之间对接的物理端口进行链路聚合得到的;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之间建立有跨设备聚合逻辑链路,所述跨设备聚合逻辑链路用于在所述第一聚合逻辑链路和所述第二聚合逻辑链路中的其中一条聚合逻辑链路中断时,切换至另一条聚合逻辑链路承载业务。
93.其中,所述第一网络为三层路由器网络,所述第二网络为二层交换机网络。
94.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系统的具体实现可参考上述有关方法实施例中的描述,此处不在赘述。
95.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如图1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设备17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701和存储器1702。其中,处理器1701、存储
器1702通过总线1703连接。
96.在具体实现过程中,至少一个处理器1701执行所述存储器1702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至少一个处理器1701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网络组网方法。
97.处理器1701的具体实现过程可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本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98.在上述的图17所示的实施例中,应理解,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英文: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英文:digital signal processor,简称:dsp)、专用集成电路(英文: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发明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
99.存储器可能包含高速ram存储器,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nvm,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
100.总线可以是工业标准体系结构(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isa)总线、外部设备互连(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体系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本技术附图中的总线并不限定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101.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当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时,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网络组网方法。
102.上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述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通用或专用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
103.一种示例性的可读存储介质耦合至处理器,从而使处理器能够从该可读存储介质读取信息,且可向该可读存储介质写入信息。当然,可读存储介质也可以是处理器的组成部分。处理器和可读存储介质可以位于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s,简称:asic)中。当然,处理器和可读存储介质也可以作为分立组件存在于设备中。
104.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105.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
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