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计数器软清零处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3270220发布日期:2020-12-11 19:01阅读:468来源:国知局
一种计数器软清零处理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数据通信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计数器软清零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产操作中,管理人员需要对每台设备的计量数据进行抄录,先进行“抄表”记录员工所属设备的计量数据,然后“清零”。清零目前的实现方法是智能终端设备每隔一定时间间隔将采集到的数据发送到云平台,同时监听服务器指令(如清零计数指令),接收到指令后清零计数,同时向云平台反馈指令执行结果,云平台接收用户操作指令(如清零操作),接收到指令后,逐一向智能终端设备发送命令,并启动session(指令会话)来监听该指令执行状态(如是否执行完毕,网络延迟执行、数据丢包等);但是当清零过程中发生断电时,会导致清零异常,并且清零操作有可能会导致智能设备端的操作被意外终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计数器软清零处理方法,可以保证清零操作不受到设备端离线的影响,同时也可以让设备端正在执行的任务不因清零操作而意外终止。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计数器软清零处理方法,提供一远程计数管理系统,所述远程计数管理系统包括云平台、智能终端设备和移动设备,所述云平台用于接收所述智能设备终端发送的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和存储以及用于接收所述移动设备的操作指令并向所述智能终端设备发送相应的命令,所述智能终端设备用于采集目标设备的计量数据并将其传送至云平台,所述移动设备用于向所述云平台发送操作指令,所述软清零处理方法用于将所述智能设备终端的计数值count进行清零操作,所述软清零处理方法包括软清零策略,所述软清零策略配置有清零算法,所述软清零策略被设置为在所述智能终端设备设定一持续递增的校准基础值base,并在所述云平台设定一与所述校准基础值base同步持续递增的传输值cur,所述清零算法通过公式1和公式2实现对计数值count的清零操作,

base=cur公式1

count=cur-base公式2;

所述软清零处理方法包括:

步骤s1、云平台接收来自所述移动设备的清零操作指令;

步骤s2、云平台向所述智能终端设备发送清零操作命令,并将此时的传输值cur发送至所述智能终端设备;

步骤s3、所述智能终端设备根据接收到的清零操作命令生成清零操作事件;

步骤s4、判断所述智能终端设备是否正在利用所述计数值count执行任务,如果是,跳转至步骤s4-1执行清零备份子程序,用于备份此时的计数值count以使所述智能终端设备完成正在执行的任务,如果否,跳转至步骤s4-2执行清零任务。

优选的,所述步骤s4-1包括将与所述智能终端设备接收到的传输值cur相对应的计数值count记录在清零数据备份包内,并将本地计数值count通过清零算法进行清零操作;所述清零操作事件配置有第一持续时间t,所述第一持续时间t依据所述所述智能终端设备执行任务的时长进行确定。

优选的,所述第一持续时间t=at1+bt2+c,其中,a、b、c是预设的常数,1≥a≥0,1≥b≥0,且a、b不同时为零;t1代表所述智能终端设备本地执行任务的平均时间,t2代表所述智能终端设备将待执行任务发送至云平台进行处理的平均发送时间。

优选的,所述常数a取值为1,所述常数b取值为1,所述第一持续时间t=t1+t2+c。

优选的,所述清零操作事件自智能终端设备根据接收到的清零操作命令时开始运行,所述第一持续时间自智能终端设备根据接收到的清零操作命令时开始计时,第一持续时间计满时,清零操作事件结束运行。

优选的,所述步骤s4-2包括所述智能终端设备将接收到的传输值cur以及与所述传输值cur相对应的校准基础值base和计数值count记录在所述清零操作事件内,并将所述计数值count通过清零算法进行清零操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通过设定清零算法,利用同步递增的校准基础值base和传输值cur的做差值的方式对计数值count进行清零操作,因为校准基础值base和传输值cur是同步持续递增的,不受数据传输的影响,所以校准基础值base和传输值cur的计数是独立的,即使设备端离线,也不会受到影响,所以不会出现清零操作被中断的情况,

本发明根据判断所述智能终端设备是否正在利用所述计数值count执行任务设定清零备份子程序,可以让设备端正在执行的任务不因清零操作而意外终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计数器软清零处理方法的电路连接框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计数器软清零处理方法的软件流程示意图。

图中:1、云平台;2、智能终端设备;3、移动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第一种实施例,一种计数器软清零处理方法,提供一远程计数管理系统,所述远程计数管理系统包括云平台1、智能终端设备2和移动设备3,所述云平台1用于接收所述智能设备终端发送的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和存储以及用于接收所述移动设备3的操作指令并向所述智能终端设备2发送相应的命令,所述智能终端设备2用于采集目标设备的计量数据并将其传送至云平台1,所述移动设备3用于向所述云平台1发送操作指令,所述软清零处理方法用于将所述智能设备终端的计数值count进行清零操作,所述软清零处理方法包括软清零策略,所述软清零策略配置有清零算法,所述软清零策略被设置为在所述智能终端设备2设定一持续递增的校准基础值base,并在所述云平台1设定一与所述校准基础值base同步持续递增的传输值cur,所述清零算法通过公式1和公式2实现对计数值count的清零操作,

base=cur公式1

count=cur-base公式2;

因为校准基础值base和传输值cur是同步持续递增的,避免出现1,2,3,0,1,2,3这样中间出现重新开始计数的现象,校准基础值base和传输值cur计数采用64位nt64类型来存储,能保证1000年内数据递增且不会绕回,足以满足工业环境生产不受数据传输的影响,所以本实施例中校准基础值base和传输值cur的计数是独立的,即使设备端离线,也不会受到影响,所以不会出现清零操作被中断的情况。

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一种计数器软清零处理方法的软件流程示意图,所述软清零处理方法包括:

步骤s1、云平台1接收来自所述移动设备3的清零操作指令;

步骤s2、云平台1向所述智能终端设备2发送清零操作命令,并将此时的传输值cur发送至所述智能终端设备2;

步骤s3、所述智能终端设备2根据接收到的清零操作命令生成清零操作事件;

步骤s4、判断所述智能终端设备2是否正在利用所述计数值count执行任务,如果是,跳转至步骤s4-1执行清零备份子程序,用于备份此时的计数值count以使所述智能终端设备2完成正在执行的任务,如果否,跳转至步骤s4-2执行清零任务。

优选的,所述步骤s4-1包括将与所述智能终端设备2接收到的传输值cur相对应的计数值count记录在清零数据备份包内,并将本地计数值count通过清零算法进行清零操作;所述清零操作事件配置有第一持续时间t,所述第一持续时间t依据所述所述智能终端设备2执行任务的时长进行确定。

优选的,所述第一持续时间t=at1+bt2+c,其中,a、b、c是预设的常数,1≥a≥0,1≥b≥0,且a、b不同时为零;t1代表所述智能终端设备2本地执行任务的平均时间,t2代表所述智能终端设备2将待执行任务发送至云平台1进行处理的平均发送时间。

优选的,所述常数a取值为1,所述常数b取值为1,所述第一持续时间t=t1+t2+c。大多数情况下,智能终端设备2同时进行本地任务的执行以及将可以上传至云平台1进行处理的任务上传至云平台1进行处理,所以第一持续时间的最大取值是t1+t2+c。

优选的,所述清零操作事件自智能终端设备2根据接收到的清零操作命令时开始运行,所述第一持续时间自智能终端设备2根据接收到的清零操作命令时开始计时,第一持续时间计满时,清零操作事件结束运行。智能终端设备2是根据接收到的清零操作命令生成清零操作事件的,故清零操作事件的建立是为了让智能设备终端2在利用计数值count执行任务时,不因清零操作而意外终止,给智能设备终端执行任务留有一个第一持续时间以将任务进行完成。

优选的,所述步骤s4-2包括所述智能终端设备2将接收到的传输值cur以及与所述传输值cur相对应的校准基础值base和计数值count记录在所述清零操作事件内,并将所述计数值count通过清零算法进行清零操作。

工作原理:本发明通过设定清零算法,利用同步持续递增的校准基础值base和传输值cur的做差值的方式对计数值count进行清零操作,因为校准基础值base和传输值cur是同步持续递增的,不受数据传输的影响,所以校准基础值base和传输值cur的计数是独立的,即使设备端离线,也不会受到影响,所以不会出现清零操作被中断的情况,此外,根据判断所述智能终端设备2是否正在利用所述计数值count执行任务设定清零备份子程序,可以让智能设备终端正在执行的任务不因清零操作而意外终止。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